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工業大明》第213章 運河體系
其實就張雷個人來說,升官和不升官那都是虛的,手裡面有多少權利才是真正考慮的問題,現在他手中握著數萬大軍,又有太平島作為後盾,蝦夷島的糧食完全可以供應,所以他心中毫無畏懼。

 “謝皇上。”升了半級,好歹也算是升官了,張雷拱了拱手,說道。

 對於他的態度崇禎也不去追究,畢竟現在很多事情都還要憑借著張雷才能夠辦好,所以必須要忍讓。比如說今天的衣服著裝的問題,他也不準備追究了。

 “張愛卿哪,這一段時間以來你收復太平島,又從海外運送回來那麽多糧食解救災民,鼓勵百姓們種植高產作物還讓你自掏腰包倒貼銀子,這些朕都看在眼裡,等以後局勢平穩了,朕必定要找一片世外桃源讓你當個逍遙王爺,免得你還如此辛勞。你是不知道,你不在的這段時間裡面,朕的那個好妹妹都進宮來向朕抱怨幾次了,真是的,朕可是她的親哥,這嫁出去的女兒啊,就真的是和潑出去的水一樣了。” . .

 聽了這話,張雷不由得在心中罵娘,什麽逍遙王爺,說的倒是好聽,不就是想把我趕走嗎。

 “多謝皇上厚愛,臣對碧瑤公主那是多有虧欠,今後臣會盡力補償,只不過現如今國家還沒有安定,只能暫時先委屈她了。”就算是知道崇禎打的什麽如意算盤,張雷也不得不說道。

 崇禎說道:“有你這話朕就放心了,碧瑤是朕的親妹妹,你要好好待她才是。”

 張雷應了一聲。然後整個早朝都沒有再說一句話。回來的路上。他感覺得到。崇禎對自己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充分信任了,這可不是一個好的信號,他開始jǐng覺了起來,督促自己更快地完成部署。

 他下了朝之後甚至都沒有回到駙馬府裡面去,而是徑直趕往了巢縣,這裡是他說話最有用的地方,也是他工業最開始的地方。只是現在這裡已經快要搬空了,這一次他前往巢縣就是想著把最後的東西全部都帶走。

 造船廠唯一還在運作的就是火車鐵軌製造。剛剛開始的時候張雷是打算將鐵路從巢縣修到松江府的,現在看崇禎這個樣子恐怕這願望是落空了,所以張雷決定把這些鐵軌全部都運送到太平島去。

 忙活了幾天的時間,幾大船的東西從巢縣出發,沿著水路一直往松江府去了,因為連年大旱,不說天字號大船,就算是一般的商船都快要進不來了,跌跌撞撞的,過了好長的時間他們才把東西運到松江府。

 到了松江府。他腦海之中卻突然之間出現了四個字,以工代賑。於是二話不說便寫了奏章遞上去。申請開挖河道,從巢縣為中心往四周開鑿運河,將巢湖水引進河道,聯通合肥、巢縣和長江航道。

 雖然下定決心要把太平島建設成為自己的後花園,但是這事情一直都是在暗中進行,明面上來說,除了張雷的人之外,巢縣的變化誰都察覺不到,這都是張雷韜光養晦政策的需要。因此開挖河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崇禎看了張雷的奏章,雖然對張雷已經有所防備,但是他也不得不佩服這個計劃的可行xìng,開挖河道可以讓那些無地可種的農民和難民有一份有收入的工作,穩定社會,更有甚者,這些人總要衣食住行,這樣一來就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的事情。當然,這裡面還寫到,前期的投資全部都有張氏商會來提供,但是為了保持收支平衡,在修建運河期間,沿途所產生的稅收全部劃歸用來開鑿運河的工程,也就是自給自足。

 張雷這一回自己也學聰明了,不再在奏章裡面說要把事情大包大攬,而是擬定了一份名單一同交給崇禎。

 這份名單包括政績突出而升任鳳陽府泗州知州的原巢縣知縣嚴覺,廬州知府吳大樸、鳳陽鎮守盧九德,以及升級為參將的郭育,涵蓋了文官武官以及錦衣衛等特權官銜。崇禎在經過了多方面考慮之後,將張雷的奏章批了下來。

 得到崇禎的答覆,張雷馬上將上面提到的這些人叫到松江府來開會,同時命令馮庸對整個工程進行收支預算。

 有張雷的召喚,那些人豈有不來之理,過了五六天的時間,這幾個人便陸續趕了過來,其中屬郭育和嚴覺作為積極,也來得最早。

 郭育原本就在松江府,因此得到張雷的傳喚之後第二天就趕了過來。他升級為了參將,可謂是前途光明,而這一切都和張雷脫不了乾系,因此對張雷自然是恭敬有加,在張氏商會看到張雷的時候,馬上便是單膝跪地行了大禮,說道:“參將郭育,見過張駙馬。”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歷練,他又比之前要成熟老練了許多。

 “哈哈,郭大人快快請起,咱們兩個就不需要那些繁文縟節了,這一次請你過來呢,是有一件事情要請你幫個忙。”張雷招呼他坐了,又請人看茶,然後便將自己的計劃娓娓道來。

 聽說張雷要修建大運河,郭育顯得有些驚訝,現在朝廷的狀況他自然是知道的,開鑿運河這樣的大工程,以現在的國庫的能力,開工的錢都沒有。“張大人,你這可要考慮清楚了,開鑿運河不是小事情啊。”

 張雷說道:“本官已經將此事上呈給了皇上,皇上已經批複下來了。國庫的狀況本官自然明白得很,既然敢這麽做,那就有計劃,郭大人便幫本官負責一段河道修建,你看如何?”

 “那這樣看來張大人早已經是將此事計劃周詳,下官也就不多說什麽了,能夠在張大人手下做事,下官感到十分榮幸。”郭育說道。短短幾年時間,兩人的身份便如此轉換,讓他唏噓不已。

 得到郭育的明確答覆,張雷松了一口氣,便說道:“郭大人你放心,這麽多年來但凡是本官要做的事情,那還沒有一件事情沒有做好的,這開鑿大運河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情,不但可以灌溉沿岸大片農田,河道之中船舶往來,也能夠促進商業繁榮,再有征調民夫,讓讓他們有事情做有飯吃有錢拿,誰還會去造反呢?你說,這是不是一件大好事?”

 “張大人想得真是長遠,難怪那麽得皇上賞識,和張大人一比,下官真的是自歎弗如了。”郭育由衷地說道。

 張雷心中也是十分得意,只是嘴上卻說道:“話不是這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本官只不過恰巧碰到了而已,郭大人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否則本官也不會邀請你來參與這個事情了。”

 “多謝張大人提攜。”郭育說。

 正說話間,其他的幾個人也來了,張雷便拿出了自己的設計圖紙,將整個工程全部給他們詳細講解了一番,一直說到晚上的時候才算是完事。第二天一大早,張雷拿到了當天的報紙,上面最醒目的位置就倆字:招工。然後下面就是招聘民夫開挖運河的事情,這是他不久之前讓大明書局的人印發的。現在的報紙已經做到了每一天早上都能夠送到縣衙,張貼在縣衙門口的告示之中讓百姓觀看,有些發達地區已經可以做到批量出售。報紙已經成為了張雷發布消息的重要渠道。

 報紙已經辦得像模像樣了,除了發布各種各樣的消息之外,還普及一些知識,比如張雷就曾經隱晦地提及了一些君主立憲的東西。

 一邊看報紙一邊吃早餐,張雷的生活看起來十分悠閑。只不過他的悠閑還維持不到一頓早餐的時間,就有人進來和他說:“張大人,外面來了好多農民要報名成為開挖運河的工人。”

 “這麽快?”張雷心中疑惑,丟下手中的報紙,向外面走去。

 張氏商會外面是一個類似廣場一樣的地方, 這是張雷為了顯示這裡的不凡特意修建的,現在這裡已經站了百十號人,大多是身穿粗布衣服的百姓。看到張雷出來,他們都開始激動了起來。

 “各位,各位稍安勿躁,聽我說幾句。”百姓們都蜂擁而至,張雷嚇得趕緊後退到院子裡面去,數十名家丁攔在他的前面。

 好不容易現場的sāo動才算是減輕了一些,張雷說道:“鄉親們,你們想必也已經看到了本官發的通告,馮庸,你再來給他們念一遍這個,恐怕有的百姓不識字的。”

 馮庸點點頭,拿了報紙來念道:“皇恩浩蕩,體恤民情,開挖運河,以工代賑,即rì起,凡吃苦耐勞者,皆可前往各縣衙門開設的運河民夫征集點報名,服從命令做事勤快者,每月可獲一兩白銀,吃住全包。若有消極怠工者,擅自行事者,即重打三十軍棍,開除戶籍。”

 這是張雷寫的,可謂是賞罰分明,這是張雷的一貫作風,馮庸把報紙上的內容念完了,張雷說道:“好了,現在你們誰還要報名前來的,排好隊,一個個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