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只是得名不得利,頂多收獲一些馬匹,小城裡也沒多少糧草和財物。? 獵文 ???
因為戰功,得到了
經過審訊俘虜,現高句麗叛軍與新羅人已經合流,共拒大唐。
騎兵是新羅人組成,步兵則多是高句麗人。
“該死的新羅人!”
難怪高句麗一直反叛難平,原來是得到了新羅的支持。
地處朝鮮半島上的新羅為了防止唐朝完全吞並朝鮮半島,亦出於對高句麗被滅的唇亡齒寒,明裡暗地派兵增援高句麗,導致高句麗叛亂永無寧日。
“不管是誰,統統殺了!”
隨後嵩陽縣折衝府兵一路進軍,再無敵軍與他們野戰,斥侯之間也很少接戰,敵軍斥侯頂多是遠遠看著,等我方斥侯一上去驅趕即走。
相對於大草原,朝鮮半島上的地形較崎嶇,難以追擊。
經歷了一天行程,唐軍抵達馬邑城,敵軍並不接戰,只是以城拒敵。
……
馬邑城讓嵩陽縣折衝府無能為力,城高十米,寬度可容納十個士兵,防禦設施相對完善,例如城牆另一邊有藏兵洞、頂有防箭板等。
防守嚴密,不玩據城而戰的腦殘遊戲。
楊成獻騎馬繞城一圈,現對方旗鼓齊整,無懈可擊。
對於前鋒尖兵沒有打城的硬性任務,楊成獻按照參照參謀部編成的《6軍進攻防禦戰術》,作出以下動作:
偵騎遠出,打探當前之敵周邊的道路地形和可能的援兵方向,建立警戒系統。
壓縮當前之敵的空間,不讓其出城或者獲得補給。
對當前之敵進行佯攻,估算其防禦力量和防守裝備等等。
《6軍進攻防禦戰術》只有進入了第一團(教導團)的進行學習的軍官才可以得授,屬於內部資料。
為什麽叫6軍,還是馮小寶給起的名字,他說主力是步兵和騎兵,相同點都是6上作戰單位,那就叫做6軍,大家以之為然,遂得名為6軍。
以前學習兵法,是件很高大上的事,因為不容易學到(書都買不到、買不起!),而且古文學起來容易嗎?馮小寶要不是在沒來之前學過白話文的孫子兵法,幾乎也不會什麽兵法。
《6軍進攻防禦戰術》全是白話文,易學易懂,操作性強,照搬去做,至少大部分沒錯。
一天后,大隊唐軍6續抵達,即時有尖兵派來的聯絡官給大將軍李謹行送上道路地形、水源分布圖,其詳盡是之前沒見到過的,之前的地圖,簡單粗陋,甚至照著所謂的地圖也會走錯路,現在的地圖很是詳細,甚至還有高度分布。
他依照地形圖,下令大軍駐扎,然後接受了一份禮物!
馬邑沙盤!
眼前的沙盤,大概為一張桌子般大,將河流山川道路等等,3維構造,精心捏製和擺放出來,讓人在旁邊看得一清二楚,還有馬邑的模型,尤其是馬邑的另一邊是敵軍的石門,道路更是詳盡。
還擺著各式小旗
“大將軍,這是我們馮都尉明的‘沙盤’,用於顯示地形和敵我兵力分布,可以看清形勢,作出作戰部署及進行兵棋推演,現獻給大將軍。”楊成獻自豪地介紹道。
李瑾行作為上官,保持矜持,微微點頭,其實他的心相當驚奇!
而他的屬官們和各營軍頭則嘖嘖稱奇,都認為是大開眼界了。
他們當然知道地圖和進一步的沙盤的重要性,有了沙盤,相當於情報方面得到極大的提升,對打勝仗有很大的作用。
但想製作出好的地圖和沙盤相當不容易,人才匱乏,製作困難,
“啟稟大將軍,我方偵察後,估算馬邑守軍有八千人左右!”
楊成獻明白說估算,有一定的根據和錯誤出入,可為作戰判斷,又聽到他說石門方向的敵軍非常強大,可能有二三萬人,因為他們人多,斥侯難以接近。
李瑾行接受了沙盤,再次表揚了嵩陽縣折衝府的戰功和獻出沙盤,當場清了舊帳,說打楊成獻軍棍的就將功贖罪,沒有實際獎勵,但給了他們一個優惠,讓他們去到石門方向的道路上前出,以防石門援兵。
如此,他們暫時不需要參加殘酷的攻城戰!
……
諸人都退出後,李瑾行獨留在帥帳,看著馬邑地圖呆。
一將未經通報,徑入帥帳!
能大搖大擺進來的只有高侃,另一位主將,是大唐左監門衛大將軍、安東都護。
高侃也是一位傳奇性大將,其儉素自處,忠果有謀,曾擊的車鼻可汗,參與滅亡高句麗之戰,之後高句麗叛大唐,高侃為平叛的主將之一,最終消滅高句麗叛軍。
他有個孫子相當出色,乃大唐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就是他寫的。
……
高侃進帳,李瑾行起來歡迎他的到來,兩人寒喧一下,高侃抬眼望去,就知道沙盤的作用,問道:“不錯,哪位將軍有這等武略?”“不是將軍,是都尉!”
李瑾行遂將馮小寶的事情簡略說了一下,若是普通將領,他真沒有什麽興趣記得,但承務郎、守嵩陽縣折衝府(上府)實在特別,哪怕還沒出現,已經令人印象深刻。
高侃則注意到“他殺了一萬吐蕃人!”
才十八歲!
不怪禦史彈劾他,十八歲能殺一萬人,還是凶惡的吐蕃人,真是……只能嘖嘖嘖了。
但李瑾行一句話就將高侃的疑惑打消了百分之八十:“他們(折衝府)來時是騎兵一人三馬,步兵一人二馬,騎兵都是河西馬!上府兵步騎對半,從吐蕃到安東,日行百裡。”
饒是高侃打了這麽多年仗,也給這等豪華馬匹化給震得眼眨巴幾下。
要知道中央軍步兵遠程機動也是坐馬車的哦。
m的,有這麽多馬,就是頭豬當統帥也能夠殺死不少吐蕃人了。
”難怪能殺一萬吐蕃人了,應該不少是婦孺吧?”高侃這麽說,認定馮小寶殺良冒功了。
“他們的婦孺也能夠殺死我們的農夫!”李瑾行幽幽地道,他雖是番將,但徹底漢化,認定大唐是其母國。
“嘿嘿,就算沒見面,你很幫他(馮小寶)啊!”高侃認定道,他有所耳聞嵩陽縣折衝府不聽將令之事,換作是他,可沒這麽好說話。
違抗軍令者,輕則軍杖重責,重則斬!
李瑾行微微一笑,他也是豪族出身,家奴數千,換作他領家奴作戰,別人想奪其軍,他肯定不願意,絕對會反抗!
而且,嵩陽縣折衝府作為一個從來沒聽聞過姓名的軍府,飛快地提升為上府,做事相當老到:楊成獻的手下把那些被俘的高句麗人或者不知道是什麽民族的人,反正非唐人者見到了就抓,移交給中軍,大家絕對清楚,他們是攻城時“填溝壑”的材料啊!
只有豪族出身才這等老練, 李瑾行見得太多的年輕小子,滿懷壯志,帶著仁義道德上到戰場,結果給人陰了、被人偷襲、拿自家兄弟的性命去填溝壑白白犧牲而哭天哭地。。。只有大家族出身,才會將無謂的損失減少到最小。
說大家族冷酷,他們死了太多的人才得出的經驗教訓!
同為豪族出身,李瑾行不妨拉嵩陽縣折衝府一把,烏鴉不啄烏鴉的眼睛嘛。
關鍵是他知道:打虎不死,必受虎害。
這種事,他見多了,也做過!
而且沒被人抓到!
……
馬邑的攻城戰開始,程伯喜帶了參謀部人員還有步兵主官們,一起觀摩。
部隊則由楊成獻率領,執行前出石門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