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大非川之戰,有種種原因,但一個重大的原因是將帥不和!”
當是時,薛仁貴進兵烏海,留郭待封率2萬人守護輜重、糧草,令其於大非嶺上憑險置柵,構築工事,使之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陣地。
不想郭待封自恃名將郭孝恪之後,不服薛仁貴管制,擅自率後隊繼進,又未能及時與主帥會合。吐蕃軍抓住戰機,以20余萬之眾邀擊其部,郭待封不能抵敵,輜重、糧草盡失。
八月,吐蕃軍在欽陵指揮下,以40余萬大軍逼唐軍決戰。薛仁貴無險可據,更無糧草供應軍需,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薛仁貴等“與欽陵約和而還”
此乃第一次大非川之戰之時的將帥情況,其實與第二次也頗有相似之處。
馮小寶的情況比起薛仁貴更是不堪,他太年輕了!
老薛是一步一個腳印升上來,照樣給郭待封看不起,馮小寶,雖說打過一些勝仗,但他的資歷和戰功比起李謹行差了不少。
李謹行出身土豪,為靺鞨酋長突地稽之子,突地稽是大唐的左衛大將軍、燕州刺史、耆國公。
馮小寶?
他小販出身,與出身豪門的李謹行是一個天一個地。
他才二十⊥長⊥風⊥文⊥學,ww▲w.cfw↓x.n△et五歲,就算天天打仗也能立多少功?
而李謹行已經在戰場上浸淫許久,僅在高句麗就泡了許多年,功勞極多。
因此馮小寶與李謹行身份距離之大,還超過了薛仁貴與郭待封之間的距離。
馮小寶執掌軍權時,也不是沒有人去遊說李謹行,勸他去反對驪小寶的軍略,認為一介毛頭小子,有什麽資格去指揮老軍頭們?
但給李謹行拒絕了,服從了馮小寶的命令,沒搶著去指揮騎兵,隻指揮步兵攻打肉腳吐蕃步兵,結果給楊成獻指揮騎兵,取的戰果更大。
有人說風涼話就說馮小寶在照顧自家的兄弟,然而李謹行沒有計較!
他不挑頭鬧事,還維護馮小寶的權威,堅決執行主帥命令,他不挑頭,令到有心人等,徒呼奈何。
馮小寶作戰計劃得以順利實施,所以他認了李謹行為首功。
……
第三功勞給了劉審禮,認為他果敢堅毅,不懼強敵,牽製了吐蕃人的大量有生力量,給主力殲敵創造了機會。
一定程度是花花轎子人抬人,高位者相對容易獲得利益。
第三功勞給了楊成獻,他指揮騎兵,力拒吐蕃精騎,是為鐵壁,功不可沒。
說起來第四功勞的唐甜,致命一擊由她打出,功勞與楊成獻不相上下,不過她是女將,又來自不出仕的唐家,因此讓給楊成獻佔先。
至於其他人等,則依殺人頭數、指揮的重要性和戰場表現等論功。
三位大佬一一審閱,基本通過,這時就喚來馮小寶的幕僚長崔千尋進來正式上一份詳細的奏折。
這回可是正宗的駢四儷六文章,主要報告交戰的總過程,另有附片,交由其他幕僚完成,分為兩部分,一是功勞簿,將需要朝廷賞功的將士們的勞功一一報上,二是完完整整的戰地日志!
敵我雙方的態勢,敵我雙方的作戰過程,戰略決心的下達,將士們的表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馮小寶的參謀制度好處就在於這裡,中國歷史上打仗打個不停,但很難見到比較象樣的記載,多是春秋筆法,經常是一筆帶過,弄得後人不知所雲。
參謀制度還沒有成為唐軍的“標配”,唐軍將領多有幕僚,但他們不是參謀。
而馮小寶這一系統的將領們普遍建立參謀制度,打過仗就有較好的總結,勝在哪裡,失誤在哪裡,一一總結列明,對於軍隊的好處巨大。
崔千尋完成了初稿,交給三位大佬傳看,劉審禮看畢後道:“我們還忘記了一個人!”
“誰?”馮小寶忙問。
“李中書令(李敬玄)!”劉審禮應道。
他與李謹行都看著馮小寶,他咬咬嘴唇道:“李中書令確有功勞!”
他無法抹煞李敬玄的一定功勞,先前整軍有功,也算得上是配合馮小寶,對於馮小寶的奪權行為沒作任何反抗,現在軍中風輕雲淡,也不多說什麽,更沒做到什麽。
微歎了一口氣道:“寫上李中書令的功勞吧!”
……
劉審禮提醒了馮小寶,他徑直去到李敬玄的大帳裡看望他。
李敬玄的待遇不差,最好的酒肉侍侯,除了沒有自由。
“見過李相公!”馮小寶的禮節周到。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稱為“相公”,而不像後來那樣用的普遍,中書令是不折不扣的相公。
“坐!”李敬玄伸手示意道,他臉色不錯,對待馮小寶似乎並無憤懣。
馮小寶就那麽地坐下了。
“看小寶你容光煥發,可知是諸事順遂!”李敬玄微微一笑道。
“不錯,我清除大非川與西海一線的吐蕃人,沿線修築堡壘,我大唐已經穩穩當當地控制了這塊地方,我也不打算急攻吐蕃,先閑著我們的部隊,我準備回洛陽了,不過回之前,我要封大非川!”
李敬玄讚同道:“不錯,換作是我,也會這麽做!”
他講出他的見解,以示他的能耐道:“大非川水草非茂,乃養馬的好地方,控制這片地方,令吐蕃人如哽在喉;不急攻吐蕃,那是仿三國時曹操攻袁紹諸子的策略;至於封大非川,小寶你當得起,霍去病也不如你!”
“至少在殺人方面!”李敬玄補充一句道。
“相公過獎了!”馮小寶看看帳內道:“我來這裡,是想通知一聲相公,門外的護衛給撤了,之前形勢嚴峻,不得不加強防護,今天起,護衛撤了,相公想去哪就去哪!”
“撤得好啊,你派給我的護衛,對我的眼神,實在是凶惡!”李敬玄抱怨道:“看樣子想殺了我一般,大戰時,那個護衛隊長不看著我都不放心!”
“那是他們過份了,我回去會責罰他們的!”
“責罰就不必了,不是你的命令,他們也不敢得罪朝廷的中書令,嘿嘿,萬一我軍戰敗,他們會殺了我吧?”
“我們不能夠讓朝廷的中書令落入吐蕃人的手裡!”馮小寶聳聳肩道。
“行了,我走得了吧,準備好我的衛隊給我,我回洛陽!”
李敬玄可不想與馮小寶一道凱旋而歸,戰爭可不是他打贏的,跟著馮小寶一道,那會是滿滿的尷尬。
“OK!我讓他們準備,恭送李相公!”
“嗯!對了!一旦你進軍烏海,恢復吐谷渾的大部領土,你打算讓吐谷渾復國嗎?”李敬玄提問道,因為在唐朝攻略吐蕃時,朝廷有個說法是讓吐谷渾復國,充當大唐的屏障,如此大唐不用直接面對吐蕃,背後支持,好讓吐蕃與吐谷渾不停流血去。
死的都是外族, 不流本國子民的血,方略比較有吸引力。
“相公有以教我?!”馮小寶謙虛地道。
“不可!”李敬玄念叨道:“還記得殽之戰嗎?”
見馮小寶搖頭,李敬玄就教他道:“殽之戰中,晉放秦將三帥,先軫(晉國大將)怒其君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
馮小寶一震道:“受教了!”
李敬玄的意思是說辛苦得到的戰果,不可讓給別人,大非川,必是大唐的了!
他是怕萬一皇帝問起馮小寶來,是否讓吐谷渾復國,畢竟他是打下大非川的大將,說話比所有人要有力得多,他不同意的話,皇帝一般會尊重他的意思,他要是同意的話,別人就無話可說,反對無效。
李敬玄打仗不行,政治眼光還是有點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