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一聲如雷的巨響撕破了君士坦丁堡清晨的寧靜,
在馬爾馬拉海上的一條唐軍炮船,率先開炮轟擊君士坦丁堡北面城牆。
震得海鳥群驚慌失措地在空中撲騰著飛向遠處,斯時,旭日初升,無論是敵我兩邊的軍卒聽到如雷的聲音,紛紛引頸觀望。
接跟著,船身上其它炮口,也噴出了聲聲火龍,直射君士坦丁堡,它旁邊的炮船們加上博斯普魯斯海峽,一起打響!
巨響聲聯成一征,大量的火藥爆燃之下,炮口好像噴火一樣,道道白煙猛地騰起!巨大的炮聲在海面上回蕩。
黑火藥推動著彈丸,飛向城牆段,重重地擊打在上面。
城牆巍然屹立!
當時的黑火藥炮威力不大,艦炮的口徑也小,以動能殺傷敵人,撞擊防禦工事,它用於船戰還可以破木但攻石牆則力不從心,尤其是君士坦丁堡,它的城牆是花崗岩石築成,炮彈難以撼動,又不爆炸,而且命中率也低。
開炮打得熱鬧,有姿勢沒實際,拜佔庭人如閑庭信步,站在城牆上,擊中的概率不高,甚至可以閑聊著,看炮彈在半空作拋物運動,過了一會兒才落向地面飛來,然後他們走避(太慢了!)。
天空猛然黑煙、光亮和呼嘯聲大作,投石車開火了!
這比炮彈的威力還要大,石彈、火彈和化學彈穿雲而至,石彈遠比炮彈來得更凶,百斤的圓石從天而降!哐!砰……城牆上磚石飛濺。彈射飛濺起的石渣讓人奔走不迭(依舊很難擊毀城牆頭,火彈在城牆上炸起大團的火煙,化學彈的臭味熏人欲昏。
但雄城就是雄城,防禦工事了得,盡管投石車數量多,但砸在城上還是難以殺傷人員。
由於近海,化學彈的煙霧多被驅散,起不到
於是,必須以人命去填,如此在攻城中揮技術兵種的作用。
城外兵力雲集,準備攻城的部隊都吃好喝好,拉扎漢和程伯喜親自為他們送行,大家齊幹了壯行酒!
這是一個標志,要知道大食人以前不喝酒的。
“為了勝利!”拉扎漢高呼道。
“我軍必勝!”攻城部隊用漢語響徹雲霄地回答,他們士氣充足,唐軍並不將他們當成炮灰來使用,因為來自韋晞的教導《人生四大鐵》之一的一起參過軍,參軍之後的同袍之誼是不同的,他們會效忠他們為之奮戰的政權!
事實證明,韋晞的統治力量裡,正宗的唐軍忠心度最高,而那些歸化的唐軍的忠心度同樣高,他的統治基礎極為牢固,以致於有人勸太平公主怎麽樣怎麽樣的時候,太平公主白了他一眼道:“軍隊都跟著他走,誰都插不上手,本宮之所以能夠指揮軍隊,都因為本宮是他的妻子!”
現在,攻城軍隊身披重鎧,後面擔架隊準備,軍令曰:“不扔下一個傷員!”
傷殘者由國家養一輩子,陣亡者功勞萌及子孫,反正不會白費功夫,還有什麽不滿意的,軍人就是打仗吃糧,舔刀頭上戰場。
那就為韋晞而戰,把自己百來斤交給唐軍了!
再有,唐軍很貼心的,無意義的填溝壑由被俘的部族人擔任此任務,皇協軍都不用上陣。
這些俘虜,都是以前抵抗唐軍被俘的,敢抗拒天軍,他們的命運已然注定。
大量的俘虜被驅趕著,推著泥車和背著泥土,擁向城牆。
在他們接近時,城上箭矢、投槍如雨點般的打下,立即掃倒一片接一片。
然後,唐軍掩護的步弓、騎弓還以顏色,奮力還擊,同樣對城上敵軍造成一定的。
更為厲害的是“轟、轟……”忽然震耳欲聾的聲音再次響起,
大地一陣顫抖。遠處一排排白煙騰起,大炮炮口噴/射著火藥燃燒的火光,仿佛雷神之怒的怒!飛雷炮,飛雷炮開火了!
拜佔庭人有針對性地穿上重甲、戴上護臉面具、使用加厚盾牌,在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有木頭或者石頭的庇護點,見飛雷炮一來就近進入躲避。
炸藥包的釘子鋼珠打得裝甲劈裡啪啦作響,象密集的雨點打在了水面上。
猛烈的氣浪衝擊,勁兒很大,有人甚至成了“空中飛人”被吹了下城!
硝煙升騰,那煙有毒,拜佔庭人紛紛咳嗽不止,急忙用打濕的毛巾掩鼻。
正所謂有矛必有盾,唐軍先進裝備,對方同樣想出了克制的方法。
事實上,唐軍的遠程攻擊並沒有收到以往良好的效果,拜佔庭人死傷並不多,這也決定攻城將會是個長期的、血腥的過程。
拜佔庭人遭遇打擊,下面填溝壑的人則被誤傷,他們沒有防護,被天女散花般的鐵釘和鋼珠打得身上一個個的小血洞!
飛雷炮的命中率有欠缺,軌跡經常千奇百怪的,打中填溝壑的人機會實在不少。
他們雖然傷亡慘重,但不敢回頭,更不敢掉頭脫逃。。。在他們的背後,有數人因為動作慢了,磨蹭著不肯上前,唐軍給他們的待遇是將他們四肢斬下,卻不立即殺死他們!
他們趴在地上,慘嚎聲提醒了別人;在這世上,有比死更可怕的東西!
……
度還是很快的,君士坦丁堡寬敞的護城河在漸漸地變窄,拜佔庭人殺死了很多很多的填溝壑的人,亂世人命賤如泥,也成了泥,被填進了護城河裡,泥土裡伸出來的手或者腳,是他們曾經到過世上痕跡。
終於,護城河消失了!
君士坦丁堡6地外面的又寬又長的護城河盡被填平!
花費了諾大的人命,可憐填溝壑在前面拜佔庭人的箭矢投槍攻擊,後面唐人的飛雷炮、投石車同時夾擊下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余下能逃生的幸運者木然著臉。。。被一個畫師畫下,入目三分,畫出了他們的冷漠、絕望、死寂,成為上乘的藝術品。
但這幅畫作上,究竟凝聚了多少人的血與淚,只有天地知道了!
天地為證,很快地,又一批血液將灑遍大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