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開始打嘴仗了!”
吳天緣無奈的放下報紙,感歎道:“都說娛樂圈亂,咱們收藏圈也是不消停啊!”
胡建民笑道:“沒辦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郭慶祥也是快人快語,一下子揭開不少現代藝術品的黑幕。”
因為在《文匯報》上撰文批評藝術圈中“流水線作畫”的現象,大連著名收藏家郭慶祥及《文匯報》被國內知名畫家范曾一紙訴狀告上法庭,索賠名譽及精神損失費500萬元。後來北京市昌平區法院判郭慶祥敗訴,要求郭慶祥向范曾書面道歉,並賠償其精神損害撫慰金7萬元。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郭慶祥向眾多媒體記者出示了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的判決書,該判決書中對郭慶祥撰文呼籲“真正合格的藝術家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自己的作品創作中”表示肯定,但認為不應“借評價之名,貶損、侮辱作者人格”。
郭慶祥拿出范曾“流水線作畫”的照片對記者說:“一面大白牆上,同時懸掛著10張大幅宣紙,參照第一幅成品,一個個畫人頭、再依次畫人身、衣服,這是我親眼所見,照片也是范曾的學生崔自默發表在網站上的。我在那篇文章中沒有點名批評,因為我描述的是在當前美術創作中的浮躁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是對事不對人。”
郭慶祥氣憤地說,這種流水線生產的產品,就是范曾把自己當成了“複印機”,按模式化、標準化批量複製生產的繪畫產品,根本就不是藝術創造,而是徹底的“偽藝術”。同時這些“工業流水線商品畫”又被其包裝成高價格的“藝術品”,在社會上既誤導了藝術欣賞,也侵害了廣大購買者的利益,是一種欺騙愚弄行為。
與郭慶祥的高調爭鳴相對照的是,范曾自流水線作畫照片在媒體上披露之後,就異常低調沉默,幾乎消失在公眾視野中。記者曾多方聯系范曾,但均未果。
而在一審二審期間,范曾多次表示接受法庭調解,均被郭慶祥拒絕。對此郭慶祥說:“即使官司輸了,我認為也值,因為我要讓大眾共同了解流水線作畫的本質,在全社會大討論的過程中提高大眾的審美,認識到藝術市場中的泡沫。用我個人的7萬多元損失,讓更多人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很值。”
吳天緣也是剛聽說這個事情,對這個藏家也挺有興趣,這個潛規則行裡人都心知肚明,不過沒有人揭穿。畢竟都是靠著藝術品吃飯,中國人最喜歡顧忌面子,身份高的人懶的去說。畢竟只是少數人行為。
一般人說了沒用,還會引來禍端,所以一直以來都是遮遮掩掩,今天竟然有人曝光出來。
老任接話道:“這種事全世界都有,比如印度藝術家亞歷山大近年來聲名鵲起,他的作品以在傳統印度底版上添加極富想象力的設計而著稱,曾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博物館展出,單幅作品價格接近1萬美元,但這些簽有格裡茨基名字的畫作並非出自其手筆!”
“他本人居住在紐約,這些畫是由遠在印度的7位助手完成的。“我更喜歡不親自動手畫,”格裡茨基近日在接受采訪時稱,自己要花20年才能趕上首席助手瑞亞茲?烏丁的水平,“不被技術困難所累,使我獲得了解脫。”
吳天緣有些驚訝,這種無恥的言論他第一次聽說,老任笑道:“署名的藝術家與真正創作者,很可能不是同一個人,對於此類咄咄怪事,當代藝術圈早已見怪不怪。部分知名藝術家,如英國的達明安、美國的傑夫昆斯,甚至公開招募大批助手,幫他們完成畫作與雕塑。據知情人士透露,日漸高漲的藝術品價格、對當代藝術作品的旺盛需求是造成這一怪象的主要原因。”
“昆斯宣稱他的工作室有150人,但他無須親自執筆。昆斯的工作室平均每年推出10幅油畫和10座雕塑,在過去4年中,有6件作品以1100萬到2500萬美元的價格被拍賣。”
對另一些藝術家而言,雇用助手意味著一種妥協。早些時候,紐約主要畫廊之一的佩斯畫廊拒絕了雕塑大師張伯倫的若乾雕塑作品,因為這些作品是在張伯倫指導下,由一位比利時創作者完成的。
84歲的張伯倫在業界德高望重,他的作品經常能賣到100萬美元以上。失望之下張伯倫表示,助手只是在他的指導下完成工作,主要創意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最後高古軒畫廊接納了他。
事實上幾個世紀以來,雇用助手與學徒的做法在藝術界十分普遍,米開朗基羅和倫勃朗就非常依賴工作室中的助手。然而後來印象派崛起,雇用助手的做法逐漸淪為他們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招致大眾反感。
在傳統觀點看來,藝術家就應該親自將個人想法潑灑在帆布上,而不是指導某個人去做。20世紀中期,通俗藝術風行一時,安迪沃霍爾在工人協助下完成的絲印版畫開始令輿論逆轉。
反對派紐約當代藝術品收藏家邁克爾夫婦,在他們看來,筆觸間的細微瑕疵令作品更顯珍貴,若一切都很完美,畫家便有請人捉刀之嫌,我們將助手參與創作視為違約。有一次某位畫家邀請我們赴宴,當我們無意間看到他有不少助手在工作室忙碌時,立即將這位畫家拉進了收藏黑名單。
讚同派美國收藏家亞當他收藏有大量瑞士裝置藝術家烏斯作品,而他並不反對在藝術創作中雇用助手,認為藝術家是在設計而不是執行作品,就像建築師設計建築卻不必親自鋪一樣。
中間派美國當代藝術品收藏大家貝絲,出於某些原因,我喜歡購買那些由藝術家獨立完成的繪畫。我知道即便是年輕藝術家也會起用助手,我能理解,但實際上我會更珍惜出自藝術家手筆的東西。”但她在購買藝術品時,從不會真的去問創作者是否有助手。
“告訴咱們的人,一定要原創!數量可以少一些,但質量要精!”
吳天緣對這點很反感,他要的是真正能打動人心的藝術品,不是工藝品。藏家花大價錢收藏就是為了尋找共鳴,雖然造神計劃很商業,但本質還是推薦真正好作品給大眾欣賞收藏,這點是根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