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館長,冒昧打擾,請多見諒!”
胡館長親自迎接出來,笑道:“別這麽客氣,要不是吳館長你貴人事忙,早就應該來這裡轉轉不是?”
吳天緣跟著林百裡提前聯系胡館長,今天三個人來台北故宮參觀,這也是他第一次來台灣。
台北故宮位於山清水秀的外雙溪,佔地面積1200畝。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當年老蔣建造台北故宮的目的,就是為了顯示其中華文化的正統地位。
“很多朋友喜歡問我一個問題,兩家故宮誰的藏品更厲害?”
胡館長開玩笑道:“如果單純比較藏品數量的話,內地故宮無疑完勝。如果比較精品的話,就要說道說道嘍!”
三個人先參觀藏品,邊走邊聊,胡館長也是個健談之人,開始講述起內幕來。
“在抗戰時期故宮文化曾“萬裡大遷徙”,1933年故宮南遷文物共13491箱,南遷文物後來運台2972箱,佔南遷箱件數的22%,當然多是精品,其實留下的78%精品也相當多。國民黨向台灣運文物,因戰爭形勢突變隻運了三次,第三次擬搬運1700箱,由於運輸艦艙位余地有限,加之僅有24小時裝船時間,結果隻運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內地。”
“台北故宮藏有書畫總計9120件,元以前繪畫574件,元以前書法155件。內地故宮有書畫15萬件左右,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繪畫,310件元以前的書法。元以前書畫總收藏量,數量上內地故宮低於台北故宮。”
“在繪畫的時代方面,內地故宮的早期藏品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繪畫面貌,特別是東晉顧愷之的兩件北宋摹本《列女圖》卷和《洛神賦圖》卷真實地反映了漢魏六朝時期的繪畫風格。就唐、五代、兩宋繪畫而言,台北故宮在數量上較北京故宮要多,但內地故宮元代繪畫眾多的收藏量和完善的品質堪稱世界之冠。”
胡館長客觀的評價道:“就宋代繪畫而言,台北故宮的山水畫珍品多於內地故宮,但那邊的人物畫珍品則佔有重要地位。內地故宮繪畫藏品種類較全面,除卷軸畫外,還藏有版畫、年畫、清宮油畫、玻璃畫、屏風畫、貼落等,這些是台北故宮所缺乏和不足的。”
“台北故宮主要接收的是清宮舊藏歷代書畫,而18、19世紀的“揚州八怪”、“京江畫派”、清初的“金陵諸家”、“四僧”等許多流派的繪畫和書法為清宮所缺,如今已是國之重寶。”
“青銅器方面怎麽樣?”這是吳天緣最關心的問題,關系到青銅編鍾的交換難度。
“內地故宮藏歷代銅器1.5萬余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余件;台北故宮收藏有5615件青銅器,先秦有銘文的約500件。兩岸故宮青銅器都以傳世品為主,每一件都是重器。台北故宮藏品的總量和精品數量都較少,但毛公鼎、散氏盤、東周編鍾等重器則十分有名。”
吳天緣一聽心裡一涼,人家都說是鎮館之寶,估計交換的幾率很低。就算是台灣體制寬松一些,那也不會輕易拿國寶交換。看來只能找機會借展,或是聯合展覽,才能湊齊九件青銅器。
“另外北京故宮還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而台北故宮無此收藏。至於宮廷類文物,這個更不用比了,故宮是皇帝的老家,代表皇權的典製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無所不藏,我們這裡少的很!”
吳天緣開玩笑道:“看來當年好的都被運到你們這裡了?”
“話不能這麽說!”胡館長正色道:“當年在文物南遷時,因多種原因,所挑選並非都是精品,也有的提箱人員因對文物缺少研究,留下真品,選去偽品。比如重達5噸的《大禹治水》玉山石,搬不走的太和殿寶座等都是北京故宮的代表精品。”
“我們前院長周功鑫也對這個問題作了解答:簡單一句話說,有些搬不走的東西,也是國寶。當年文物南遷有考量。對台北故宮來說,宋元繪畫作品、清琺琅彩比較多。而清朝人物圖像都在北京。而且內地故宮博物院的大堆瓷器碎片都是寶,例如乾隆“三希堂”中的兩帖都在北京。可以說內地故宮最大的鎮館之寶就是紫禁城,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件,所以兩個故宮的文物各有特色罷了。”
吳天緣研究過那段歷史,出了老蔣以外,還有個人也決定了當時文物搬遷,他就是溥儀!
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精彩記述了清朝寶物的璀璨。然而從溥儀的無知與偽天真的文字中,也清楚浮現出文物喪失的嚴重情況。
“明清兩代數百年來帝王搜集的寶物,除了第二次被外國士兵拿走的以外,其余大都留在宮中。這些都沒有清點,就算有記錄也沒人檢查,所以有沒有不見、有多少遺失也沒人知道!”
其中最為嚴重的是當時宮裡的“全民皆盜”的情況, 偷的方法千百種。比如太監趁夜摸黑踹開保存文物的倉庫大門,撬壞門鎖,像小偷一樣拿走寶物。
溥儀下面的大臣、官員們,巧立名目借出寶物,例如需要擔保品、競標、鑒賞等,甚至向皇帝索要賞賜,想盡所有手段,偽裝合法地把寶物帶出去。
溥儀知道這些事,卻不知道該怎麽辦,他回憶道:“我隻想著其他人正在偷走我的財產!”
連晚飯的費用都得到處張羅大清朝廷,靠大量的寶石和陶器抵押,無知加無能的溥儀只能眼看著大批的文物流出故宮。溥儀是文物的所有人,也把文物作為保命的工具。他將文物當作生日禮物,送過曹錕、吳佩孚、張作霖、徐世昌等軍閥人物。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溥儀還將1200余件書畫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寶盜運出宮,後來只找到了三分之一,如《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五牛圖》、《伯遠帖》、《中秋帖》等,使其他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