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說楊廣有罪,急功近利是罪、失敗是罪。
成王敗寇,說得一點不為過。
楊廣敗了,就得有背負無窮無盡惡名的覺悟,這樣的皇帝、末代皇帝比比皆是。
古之商紂,又何嘗不是如此?
至此,李世民幡然醒悟。
他明白了為什麽李淵如此看中他大哥李建成,而不是功勞更加卓越的他。他一直以為是李淵偏心、李淵古板,卻不知他是因為怕他成為第二個楊廣,他了解他,知道他的魄力,壯志雄心比之楊廣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大唐的根基遠比不上隋朝,當心他若成為大唐皇帝,一份才華非但不能給大唐帶來富強,反而會將大唐推向滅亡的結局,步入楊廣的後塵。
“父皇,兒臣不是楊廣,楊廣以自己的想法高於一切,為了自己的志向將百姓的生命視為草芥,將天下人視為他成就大業的工具,無限度的奴役他們。兒臣做不到……並不是兒臣比他仁慈比他高尚,而是兒臣明白一個道理。”李世民看著李淵慎重的說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楊廣身為皇帝站在萬萬人之上,自以為能夠主宰一切,卻不知正是因為有萬千百姓在,他才能成為一國之君。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終會被百姓推翻。”
“因為楊廣濫用勞役,尉文通、王萬昌、翟讓、王薄、劉霸道、孫安祖、高土達、竇建德、張金稱、劉元進、杜伏威、孟海公……”李世民如數家珍的一口氣連說了六十四個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名字,道:“若無他們將天下攪亂,我李唐也無法趁亂世而起,從而進兵關中,一統天下。”
李淵動容的看著面前高談論闊的兒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楊廣的才智乾略非但沒有讓隋朝昌盛,反而因為他陷入了罕見的大動亂。短短的六年裡,天下太平的大隋湧現出六七十起農民起義,直接攪亂了天下局勢,將隋朝推向滅亡。以至於如流星般璀璨的隋王朝二世而亡。
作為大唐的開創者,李淵不想步入前朝的後塵,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天下,將好不容易鑄就的李唐王朝二世而亡。
李世民有著不亞於楊廣的壯志雄心,也有著非同非響的才能,李淵最怕的也是李世民會走楊廣的道路,因為他的野心才氣將唐朝推入深淵。
擁有楊堅遺留下來的財富都禁不起楊廣的折騰,大唐接手了隋末動蕩的爛攤子,底氣差楊廣何止十倍,更加禁不起折騰。
也是因為有了這種想法,李淵才一直堅持李建成為大唐太子,他看中李建成在政治上的天賦能力,認為大唐需要修身養性需要發展,而李建成的性子乾略能力正適合鞏固唐王朝的根基,讓唐朝更加強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發展超乎李淵的預料,李世民策劃仁智宮事件,李建成在用人上出現嚴重錯誤。
“古人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你所用之人,皆是能臣乾吏,我心中有數,此後也就漸漸的放心了。我為何佔據著太極宮而不走?因為我擔心你走錯了路,只有就近呆著,監督著,你才能兢兢業業。你近年來的表現不外乎想向我證明,你比建成強,你更有資格當任大唐二世皇帝,通過你的一舉一動,通過你在突厥方面的作為,你已經用事實擊破了我的擔憂,在某些方面,也確實勝過你大哥許多。最讓我歎服的是你成功的分化、離間、扶持了突厥二汗,將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而爭戰不休。”
李世民看了秦風一眼,
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分化、離間、扶持了突厥二汗不是兒臣的計謀,而是風兒獻出的策略。”李淵卻大笑道:“作為一國之君,可以無才,但不能沒有識人之明,不能沒有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胸襟。如果不懂得放權下去,親力親為,又有什麽用?天下這麽大,一個人哪管得來。我大唐現在人才濟濟,放權下去給人才去處置,比親力親為更有效。劉邦不過一癟三,為何創立了強漢,因為他有識人之能,有用人的胸襟。二郎在這一點上,可比劉邦強多了。現在、發後,你繼續保持這種做法,大唐必將是一個強於漢之鼎盛王朝。”
李淵說完,從衣兜著掏出一塊黑漆漆、無光澤的牌子,丟給了李世民,道:“家事,國事,天下事都交給你了。行了,明天,我就給你挪挪窩,安安心心的去養我的老去了。我今天說得也夠多了,你們下去吧。秦小子稀奇古怪,你很有意思。有空來陪陪我老人家。”
“喏!”
望著李世民與秦風離開的背影,李淵微微一笑,笑容裡有著一種負釋重負的感覺。
李淵性子好享受不假,可是在這關乎江山社稷的大局,李淵是不含糊的。
所以李世民當繼任帝位的兩年時光裡,李淵一直在背後靜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施展著皇帝的權力……
他一直擔心李世民的性格為步入楊廣的後塵,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完全低估了自己這個二兒子。
李世民這執政的兩年來,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嘔心瀝血。他的目的是什麽。李淵作為父親。作為重新了解孩子的父親,再是清楚不過了:他還是一樣的好勝,這是意圖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比大哥李建成強,證明自己比李建成更適合當任大唐的皇帝。他要乾出李建成做不到的事情,做李建成做不到的豐功偉業。
大唐的勁敵突厥則是他的目標。
李淵也在這個時候重新認識了自己這個二兒子,他發現李世民在擁有可比漢武的雄心壯志的同時,並沒有楊廣的急躁心態。他確實急於證明自己,早有與突厥一戰之意。但是這個急切並沒有給他帶來負面影響,反而成為激勵他的動力。他非但沒有窮兵黷武。反之非常重視百姓,重視經濟發展。
他竟然能夠耐著性子,休養生息了兩年一邊依仗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的智略操控著北方的局面,遠交近攻,拉攏薛延陀,扶持突利以對頡利,以陰謀陽謀超控著北方的局面;令一邊扶持魏征、王珪、岑文本等政務人才治理大唐,恢復大唐經濟;一邊不拘一格的提拔出以秦風為代表的青年一輩,為大唐儲備人才。他執政這兩年的時間裡,不但解決了自己遺留下來的種種難題,而且還走一步看三步的布局於未來,這種胸襟與眼光決非自己這個當父親的能夠企及的。
玄武門發生之時,他確實非常痛恨李世民。
可父子間沒有隔夜仇,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淵的心態也慢慢的發生了改變,也能理性的看待玄武門之變。他知道此事怨不得李世民,也怨不得李建成,要怨只能自己這個不合格的父親,是自己親手將兩個兒子推向了對立面,推向了深淵。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的話,那麽,權柄無疑是罪魁禍首。
作為一個開國大帝,作為一個親自上陣殺敵的人大將,李淵對於生死也看得比較開。當他想通之後,也放開了,也看得淡了。今天這翻對話,又聽到李世民這君舟民水的金石良言,心中的顧慮全消了:他知道能夠說出這番話的李世民,不可能成為第二個楊廣。
可以將大唐全盤托付……
自己也可以真真正正的退了下來。
於是,才有將那面令牌交給李世民的舉動。
那不是一面普通的令牌,那是代表著李淵時代裡最雄厚的勢力之一,只是一直隱藏於暗處,從來沒有見過天日,可是李淵知道,如果自己動用了那面令牌所代表的勢力,那麽,大唐帝位將會重新顛覆,這一點,不容置疑。而且,明面上,忠於他李淵的人多不勝數,固然在李世民繼位後,已大多隱退,可隱退並不表示毫無實力。
李世民知道李淵還有所保留,畢竟當初的自己是采用不正當的手段才上的位,李淵心中有怨是人之常情,有怨,自然不會全盤交待。
之前,李世民的孝順裡頭還摻雜著功利色彩,可是漸漸的,他已經不在意李淵手中的力量了,盡管足以威懾到他的帝位。可他也知道李淵是一個理性的人,只要自己真真正正的為國為民,李淵絕對不會祭出他的殺手鐧。李淵這個糊塗的父親到最後才明白了兒子們的野望,可他的兒子早已將李淵研究得非常透徹。
李淵現在交出這塊令牌,對李世民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這些年,尤其是在農業經濟方面的發展上,大唐更是取得了十足的發展,對於李建成當太子時設立的一些政策,李世民並沒有一味的排斥和貶低,特別是李建成提出的均田製和租庸調製,得到了登基後的李世民的大力支持,並且精益求精的在這兩項制度上進行改良,效果更是顯著。
論治世之能,李世民未必就能勝過李建成,但是作為一個勝利者,他有著比李建成更加完美的平台。李建成在位的時候,三強爭鋒,事事都要考慮帝黨的利益,太子黨的利益,還要壓製秦王黨。政治鬥爭是最傷國力根基的,李建成顧忌這個顧全那個,政策的執行自當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而李世民此時卻吞並了太子黨的核心成員,後又借精減裁員把無能的帝黨成員大加裁撤,僅保留有能力的人員,此後,大唐王朝可謂上下一心,制度執行的格外順利。兼之秦風為大唐弄來數以十萬計的羊,萬計的戰馬與千計的牛,大大的減少了一筆不必要的開支,經濟恢復的比計劃中要順利的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言情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