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唐朝好地主》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15年後
草長鶯飛,春風又綠江南岸。  壹?看書???·  ·
一大家子人出遊,行程很慢,李超不急。
李超就當是帶著家人出來旅遊,走走停停,這裡呆幾天,那裡住幾日,遊山玩水,好不愜意。
如今天下太平,丹灞道上也成了繁華的商路。大唐海貿興旺,可陸上絲綢之路也一樣繁華。近年朝廷開拓西域,三千多家西域領主,帶動的是百萬移民開拓西域。
每天,從丹灞路上都走過源源不斷的馬車,既有商旅的貨車,也有移民們的蓬車。因為西運河的開通,加上丹灞路的打通,使得現在通往關中的道路,就以丹灞道路最繁華。
西入長安,有三條要道。
函谷關道、武關道、蒲津關道。
函谷關道也就是潼關道,而武關道,也便是如今的丹灞道。
函谷關道通河南,蒲津道直通河東,武關道則通山南。另外還有幾條小道,是通往漢中地區的,陳倉道、褒斜道、讜洛道、子午道和陰平道。
“丹灞道真是大大方便長安與漢京的交通和運輸啊。”老爹看著那往來不絕的軌道馬車,驚歎著道。“居然還能用軌道行駛馬車,真是厲害。”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開。
外面的三月,已經是百花爭豔了,但在秦嶺山裡,春天似乎才遲遲來到。
李家的隊伍在這裡露營,孩子們無比高興,自己忙著野營野炊呢,崔鶯鶯她們則在護衛的護衛下,踏青賞花,欣賞著難得的春光景色。
李超爺倆漫步路邊。
老爹對軌道馬車很驚歎。
李超眼裡卻是平常,軌道馬車本來就是由他帶來的,最初是在李家的礦場使用,鋪設軌道,用於拉礦石。用上軌道之後,馬拉車廂效率大大提升,可以拉動原來幾倍的車廂。
幾匹挽馬一起,就能拉起一長串的車廂。
後來欽州港、旅順港、琉求港等李家的海港,也紛紛在港口碼頭鋪設了軌道,用於運輸貨物。在後來,甚至從港口碼頭到城裡的這段路上,也開始鋪設軌道。
雖然距離不長,但因為港口碼頭的運輸量大,因此這不起眼的軌道,卻是相當有用。短短幾年時間,如今軌道已經風行天下。許多礦山、碼頭都開始裝上了軌道。
丹灞道秦嶺山口這段十裡長的軌道,其實也已經算不得新鮮了。
不過這裡的運輸量卻是巨大,畢竟丹灞道現在是關中與關外運輸量最大的一條線路。壹看書???·  ·??
“就這十裡路,鋪設了對開的兩條軌道,每隔一裡還設有一段岔線,保證萬一馬車故障損壞,還能及時讓出路來。”李超給老爹介紹著,“這麽十裡路,朝廷在這裡常駐了兩個軍府,有兩千府兵,並一直保持著至少五百人在值,就為了保護這路軌道的安全,以及維持秩序。”
“朝廷還準備再鋪設兩條軌道,以保證這裡的交通運輸。”
老爹找了塊路邊的石頭坐下,看著軌道上那一輛輛幾乎跟排隊一樣通行的馬車,還是覺得難以想象。
“這一天得來來往往通行多少車馬?”
“反正非常多。”
軌道最重要的還是載貨運輸,人馬通行中間還另有便道。軌道提升的還是運載量,普通的馬車,裝不了多少貨物,但軌道可大大提升。四馬匹甚至八匹馬做為動力,能夠拉動一長串的車廂。
尤其是在這裡是丹灞兩條運河的陸路中轉,

最需要的就是速度,不能堵塞。
兩邊的路口河邊碼頭,有標準的軌道車廂,從船上卸下來的貨物,一車車的裝好,然後就可以按順序發車運輸,通過軌道運到另一邊的路口碼頭,再裝運上船,然後運往長安。
若沒有這些軌道,丹灞道根本轉運不過來,這段陸路,就會狠狠的堵塞丹灞道。
這條路是日夜不停的。
路邊排列著許多燈柱,一到晚上,就會掛上燈籠,讓夜晚也不停歇。
甚至因為這繁忙的交通運輸,現在這條十裡長的路兩端碼頭,都成了一座十分興旺熱鬧的商業集鎮。
十裡路邊,也出現許多商鋪客棧等。
最多的還是一家家的修車行。
馬車壞了,直接推進岔線,讓出軌道,然後立即有修車行過來修車,方便快捷。
中午。
爺倆散步回來,飯已經做好了。
今天吃的是李兄弟幾個做的飯,在野地裡挖的行軍灶,架上行軍鍋,有捕到的鳥,也有釣到的魚,還有獵到的兔子,以及采摘的野菜蘑菇等,飯是用竹筒燒的竹筒飯。
雖然看起來不是那麽好看,但這些菜卻很有野炊的感覺。
李超不嫌棄,還挺喜歡。
崔鶯鶯她們倒也只是象征性的吃了點,李家的隊伍很大。這一行護衛有八百,反正是不愁安全的。李他們兄弟,都還各自有一支自己的伴當隊伍,全是些年輕的少年。
“這鯽魚湯燒的還不錯,讓我想起了當年頭次去河北打仗的時候,那時正是冬季,軍中缺糧,也沒什麽新鮮肉食蔬菜。於是我就帶人去河裡捕魚,然後燉魚湯煮魚吃。”
附近就有小鎮,也有乾淨舒適的客棧,不過李超還是喜歡沿路這樣露宿野營,感覺非常有意思。
李他們也早就習慣這些了,基本上每年,李超都會帶他們在京郊踏青郊遊,春天踏青郊遊,夏天野營,秋天有時甚至會去武當山。
十二三歲的男孩子,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帶著各自的伴當們,玩的很瀟灑。反倒是李越這個叔父,跟李他們有些生份了,而且很多地方都不如侄子們。
“好幾年沒回灞上了,也不知道那裡如何了。”
老爹歎聲氣道,他老家揚州,但當初落戶灞上,也是有感情的。
只是這幾年,他都在自己的燕北封地,每年入京朝集,也是來去匆匆,並沒空回長安和灞上。
“灞上挺不錯的。”李超笑道。
如今寧民縣已經又和玉山、藍田縣合並,整個灞上現在都合為藍田一縣。
在朝廷剛從長安遷離那幾年,當時天下大災荒,朝廷衙門和官員、士兵以及其家眷及許多勳戚、大戶遷離,確實讓長安一下子冷了下來。
但這些年朝廷制度的長安以西糧食不出關政策,以及朝廷的關隴河朔開發移民,兼之絲綢之路的興旺,還有後來西域的收復,使得長安,又迅速成了大唐西部的頂級城池。
成為了西部中心。
長安又迅速的充實和繁華起來。
至於緊鄰長安的藍田灞上,則更勝往昔。
畢竟是李家的發源之地,哪怕李家這幾年不在家,但這裡依然是李家的根之所在。
白鹿書院以及灞上酒坊、灞上紙坊、灞上印書坊等數個重要產業依然在這裡扎根,白鹿鄉如今已經改為了白鹿鎮,甚至從原來的鄉上搬到了張家溝。
張家溝變成了白鹿鎮,一個擁有許多天下聞名產業的大鎮,人口都有小十萬。
光一個白鹿書院,現在就有近萬人,不但有小學還有中學和大學院。
“每年都有灞上的鄉鄰來漢京,現在當初的鄉人們日子過的可好了。”李超笑著說道,當年灞上的許多鄉鄰遷移出去了,去了隴右去了河套。還有許多灞上子弟跟著李超,或者讀書或者當兵,又或者進了李家產業。
就是還呆在灞上的鄉鄰,現在啥也不做,就靠收租都一年不知道過的多瀟灑。
“過的好就好。”老爹笑道。
當年的灞上還算個窮地方,種地缺水,靠天吃飯。
而如今的灞上卻是個工商大鎮,曾經的幾十裡荒涼洗澡溝,也早都在李家名下,且被修成了鯨魚溝水庫,養魚種藕,兩岸還成了水稻梯田,高點的山坡,還種滿了櫻桃、葡萄、獼猴桃、核桃、桑樹等果樹。
這裡還養了不少牛羊雞鴨鵝,種了許多菜。
李超曾經夢想的把洗澡溝打造成一片生態養殖基地,早已經實現了。雖然,現在洗澡溝在李家的眼裡已經算不得什麽了,就算是白鹿鎮上的這些天下聞名的產業,在李家的帳本上都只是小小的一部分。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改變。
“如果那年沒有在灞橋邊遇到你,”老爹無盡感慨。沒有遇到文遠,他的日子可能完全不一樣了。
“老爹,當初要不是遇到你,並被你好心收留,我早凍餓而死了,又哪來的今天呢。”
“哈哈哈,老天注定我們父子會在那裡相遇。”老鐵槍大笑著道。
“想想都跟做夢一樣啊,我老鐵槍居然成了大唐的洛國公,還有一個自己的封地,有城堡有莊園有領民。我的兒子居然成了大唐的太師和趙王,我的孫女,現在是太子妃。”
“回了灞上,一定要多住些日子,還住當初箍的那幾孔窯洞裡。”
“沒問題,咱們家的窯洞還在呢,維護的很好。”李超笑道。在灞上,最早建的窯洞一直有人打理,而且另外也有一座很豪華龐大的園子。不過李超一家人,還從來沒有住過那個園子。
他和老爹一樣,心裡想念的依然還是那排窯洞。當初父子倆親手張羅著修起來的,還記得正式修窯前的殺豬宴流水席,多熱鬧啊。連當時的秦王都化名秦琮來吃席,那個時候,李世民還不是皇帝。
他李超也還不是太師、趙王,他只是個白丁,一心想著的是修一座新窯,多買點田地,然後做點買賣,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大唐鄉村小地主的悠閑生活。
轉眼間,十五年過去了。
十五年,彈指一揮間,他兒女都一大群了,長女都已經嫁入宮中做了太子妃。幾個大的兒子,也已經開始帶著自己的騎士縱馬奔馳了。
崔鶯鶯眼角開始有了皺紋,老爹也須發俱白了。
時間過的好快,再不抓緊就要都溜走了!
ps:很抱歉昨天斷更了,昨天一覺醒來已經十一點了,最近狀態有些不佳,抱歉啊!
童顏巨_Ru香汗淋漓大_尺_度雙球都快溢_出來的大_膽視頻在線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長按三秒複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