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刺客挖眼扔去野外喂狼,鎮胡堡裡的將校們都面有怒色。
連日來大雪不斷,鎮胡堡被白雪籠蓋,但幾千騎兵卻依然每天辛苦操練,李超甚至一如繼往,每天晚上都要抽出些時間來給那些軍官們講講課。
發生了刺殺的事情,負責李超護衛的四個年輕弟子,都十分自責,雖然刺客沒能得逞,但卻也驚出人一身冷汗,居然讓人潛入了堡中。若不是柯慶的暗衛發現及時,還不知道會有什麽樣嚴重的後果。
王玄策四個跪在李超的面前,自請懲處。
“你們的表現很盡職盡守,並沒有過錯,沒錯自然不用懲罰,都起來吧。”李超對於四個年輕門人向來欣賞,這次的事情也不遷罪於他們。
一眾將校排成兩列,聽候李超的決定。
和約剛達成,突厥人卻就來了這麽一下,這是挑釁。
但李超卻直接把人殺了,而不是把人留下來,更沒有去與突厥人對質的念頭。突厥人並不會承認,而且這個事情鬧大了意義何在?好不容易休兵,還要因此再打一場?
“可這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一身紅色戎裝的李秀寧一臉寒霜。
“當然不能就這樣算了。”李超坐在那裡,十指交叉,“把刺客的人頭送去鬱射設。”
“然後呢?”李秀寧問。
李超搖搖頭。
柯慶出聲,“要不我走一趟,去找一下鬱射設,來而不往非禮也。”
“暫時沒有這個必要,殺了一個鬱射設,還有一個欲谷設,就算我們能把他們都殺了,那也還有拓設等其它突厥人。”
“可這也太便宜他們了。”
“時機未到,就先讓他們暫時囂張得意一會。”
李超倒也想殺掉鬱射設,來個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可和約剛訂,這個時候殺了鬱射設,事情真可能就要前功盡棄。為了大局,他得忍一下。
他眉頭緊皺,鬱射設派人來暗殺他,這是個意料不到的事情。鬱射設既然敢派人來行刺,那麽說明這個人真的沒有把和約放在眼裡,是想搞事的。有這樣的一個人在漠南,以後跟他做鄰居,那趙國公領的安全形勢可就不太樂觀了。
原本李超還以為,不管怎麽說,三年內,總應當是相安無事,有三年時間,趙國公領的三座受降城應當已經建起來了。
“安排下,準備啟程回朝。”
襄陽。
臨近年末,襄陽又熱鬧起來。
鄧州的漢京還沒有營建完成,唐突雖然締結了和約,但皇帝並沒有返回長安的打算,因此襄陽這個行在,今年比去年更加的熱鬧。
大批地方官雲集襄陽朝集。
每日裡,各部寺衙門,都門庭若市。尤其是吏部和兵部、戶部幾大衙門,要對朝集使們進行政績考核,還要對地方財務進行審批等。
襄陽城裡的有一條街上,全是各道、州的進奏院。各道州在京的朝集使在京期間住宿之地,皆稱為邸,也稱為進奏院。平時設有進奏官,負責聯絡朝廷和本州縣地方事務。在朝集使入京期間,則是他們住宿之地。
這條街到了此時,最是熱鬧。
今年比往年還要熱鬧,前來朝集的這些地方朝集使,不僅僅是來朝集的地方官員,他們還多是大唐的開國功臣,是勳戚貴族。在朝廷已經詔告要推行分封領地酬謝功臣的詔令下,這些人個個都興奮異常。
分封功臣,賞賜領地,他們正是那批最有資格的人。
誰都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實封領地,能封多少裡地,會分封到哪裡。
這段時間,關於分封的各種小道消息亂傳,每一個消息出來,都能引來大家的熱議。
朝集使們每日裡到各衙報道,然後就是相互之間拜訪交流,大家一起談笑風聲,喜慶之情溢於言表。
在這個冰天雪地的寒冬裡,卻是另一道美妙風景。
李超的趙國公府,每日門前車水馬龍,賓客盈門,前面正廳根本就無立足之地,連正廳前的走廊裡,都全擺滿了案席,甚至前面的庭院裡,也都搭起了草棚,下面擺起了桌席。
客人們不是勳貴就是官員,他們摩肩接踵,擠擠挨挨的相互寒喧,一面說著瑞雪兆豐年,災情終於過去,戰事終於結束等場面話,時不時的又都帶著興奮之色說著分封之事。
到現在為止,朝廷已經宣詔要分封功臣領地。
但實打實已經拿到領地的卻只有相國李超,其它的宰相們大將軍們都不曾拿到封地,連皇帝的兄弟、兒子們,都一樣還沒有拿到封地。
而李相不但早就有三百裡封地,最近還又剛剛加了二百裡封地。
大家來趙國公府拜訪,都明知李超不在家,但卻依然前來,就是想要打探打探,看能不能知道些分封的細節消息。
“李相一人就封了五百裡,讓人羨慕啊。”有人端著茶杯道。
“李相之功,可非你我能比的啊。”
後院。
李管家走進廳裡向老爹稟報,老爹正靠在炕上,逗弄著年幼的兒子,聽完管家稟報,他那只有一隻獨眼的臉上依然平靜,“管家,你出面招待下他們,從明日起,閉門謝客。”
管家點頭。
“知道了,老令公。”
令公是一個尊稱,北魏高宗拜高允為中書令,不呼其名,稱為令公。李超是當朝宰相,官拜檢校中書令,時人稱為相國、相公,也稱李超為令公,因此稱呼李超父親一般為老將軍、郡公,上洛公,或者尊稱一聲老令公。
不過老爹依然低調,外面賓客盈門,滿廳勳貴,但他卻並沒有出去見一見的意思。不是他高傲,而是他不想給兒子李超弄的太高調。
魚梁洲。
紫薇宮中,皇帝的禦書房裡,關於分封的事情,皇帝和宰相以及幾個侍郎尚書等重臣,依然還在商議之中。
對於分封之事,雖然基調已經定下,皇帝拍板決定實施李超的分封建議,但如何個封法,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卻是不敢有半點疏忽大意。
之前已經決定,諸侯們有領地三分之一的稅收收益,朝廷派駐官員管理領地內的民政、稅收、律法訴訟,還有朝廷駐軍諸侯領地,負責軍事防禦等。
但還有一個敏感的問題,一直沒能達成決定。
那就是究竟要不要給諸侯們武力,如果給,給多少合適。
長孫無忌堅決認為不能讓諸侯插手領地內的軍事,只能給他們極其有限的護衛。護衛的數量,要嚴格限制,如李超這樣擁有三百裡封地的諸侯,也最多隻給一百個護衛,而且他的護衛只能裝備普通的刀槍,不能裝備重弩火藥等武器。
但也有人認為這太過了。
就算是普通的高官,也還有親事府、帳內府,還有防閣、庶仆等等護衛隨從,數量並不少。
如果給諸侯們適當的護衛,既能增加他們的安全,也能協助朝廷加強對邊疆領地的控制。如果全部要由朝廷來負責駐軍防衛,那會需要很多兵力,也是一個很大的開銷。
李世民以前做秦王時,就有左右護軍府,左右親事府,左右帳內府。
“臣以為,過猶不及。封臣護衛,必須得有。其規模不如以封地一裡給兩護軍,給一防閣一庶仆。”房玄齡提議。
按之前君臣們商議的分封辦法,分封領地是很嚴格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封,只能在那些功勳著著的勳貴之中分封少部份人,而且封地也限制很大。
李超這樣一人分封三百裡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普通功臣,也許只能封個十裡、三十裡,能封五十裡、八十裡都算功大的,封百裡,都極少。
因此,如果一裡封地給兩個護衛,那麽一般三五十裡的封地,也才六十一百個侍衛而已。
在這裡,房玄齡提出的是一裡給兩個護軍,和防閣庶仆各一人。以前,朝中京官,五品以上給防閣,六品以下給庶仆。
防閣和庶仆都是護衛隨從人員。
但現在房玄齡提出,護軍,就是朝廷給諸侯們許可的護衛軍隊,能夠在封地內駐防。而防閣,只能是跟隨的護衛,至於庶仆,只能是隨從。
庶仆不能裝備刀槍,更不能裝備鎧甲等。防閣可以裝備刀槍,但不能裝備重型軍械,如鎧甲、重弩、火藥等武器。
這樣的劃分法,其實就是把諸侯們的侍衛隨從分的更清楚些。
護軍,就是諸侯們的軍隊,但這些人的駐防調動,並不完全聽從於諸侯,還得有朝廷當地命官的兵符,才能調動。
平時,諸侯們只能用他的防閣,防閣卻沒有鎧甲弩炮等,武力有限。至於庶仆,只是純粹是家丁隨從了,連刀槍都不能裝備的。
這樣一來,諸侯們平時要花錢養一支護軍,但朝廷卻還掌握著調動權。
長孫無忌心裡計算了一下。
如果按這個方案,那李超有三百裡地,就能有六百個護軍,可以分為左右護軍營,一營三百人。李超若有錢,完全可以弄出來兩個精銳的騎兵營。
李超還能有三百個防閣,三百個庶仆。
至於私人家丁奴仆, 這些更是沒有限制。
“陛下,臣以為每裡兩個護軍還是多了些,應當減為一個。”長孫無忌揮刀,直接要腰斬一半。
“陛下,臣以為每裡兩個差不多了。兩個只是上限,護軍養軍花費,全由諸侯出錢,但軍官任命,得由朝廷。因此,我以為,這個數量其實剛好。”
諸侯出錢為朝廷養一支邊兵,武官由朝廷任命,諸侯要調動這支兵馬,還得朝廷批準,領地內朝廷命官同意,因此這支兵其實是可靠的。
況且,三百裡封地六百個護軍,滿朝也只有李超一人,其它人封地最高不過百裡,也就二百個護軍而已,並不用太過擔心。區區一二百人,能翻起多大浪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