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朝好地主》第九百七十六章 內相
下一章馬上連發!求月票!

“國無敵國外患,恆亡。”

漢京,東宮,講經殿。翰林學士承旨、黎國公溫大雅對太子說道。皇帝李世民已經率兵離開漢京,親征西域。

太子承乾留守監國,四位宰相輔佐。

李世民還安排了一眾大臣,每日輪流向太子講經。既講儒家經典,也講治國之道,甚至還講兵法軍事等。

黎國公溫大雅,太原溫氏三雄中的老大。太原溫氏三雄與山東顏氏三雄,並稱為此時士族家教最好的兩家。其中溫氏兄弟最早為李家皇朝效力。

尤其是溫大雅,隋時曾任東宮學士、長安尉,因父去世,解職歸家守喪。後天下大亂,不再出仕,李淵鎮守太原之時,結交往來。起兵後,特聘為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專門典掌機要。

李家打入關中,次年稱帝,溫大雅被任帶了為黃門侍郎,其二弟溫彥博為中書侍郎,二人同列朝堂供職中樞,深受皇帝信任。

後來溫大雅主動辭職,免人非議,改任工部侍郎,再後來被李世民力邀出任陝東道大行台工部尚書。玄武門前後,李世民特安排溫大雅出任洛陽,以為外應。

玄武門後,將其迎請入朝,封黎國公。

今年,五十四歲的溫大雅被李世民拜為翰林院學士承旨。

翰林院學士承旨,又俗稱翰林院長。

這是翰林學士之長,翰林院有六學士,還有諸多翰林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翰林院裡學士很多,翰林學士多不兼任,但翰林學士承旨只有一位,且職權很重。

在武德時,初設翰林院,但那個時候,翰林院裡的學士,是由太子崇文館和秦王府文學館裡的學士們升任。翰林學士,也基本上兼任其它一館學士,並另有其它官職。

當時的翰林學士,數量多,且職事不重,也就是一個榮銜。

但很多東西,在貞觀朝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前三省六部製,以尚書省為中心。而現在卻成了以中書門下為中心的朝廷,並且新設了樞密院分宰相兵權。

中書省成了權利最大的衙門,中書舍人雖品低,但也因為握有重要的五花判事權而被人稱為儲相。

在經歷了此前李超蕭瑀等宰相的對抗和辭職後,李世民又對現有的這個中樞結構不滿。於是,他再次悄然的調整。

李世民目光放在了翰林院。

翰林院還是原來那個翰林學士院,但官職人數和品級卻都大調整。調翰林學士承旨一員,翰林學士六員,還有侍詩侍講等官員。

他以翰林學士承旨,獨承密命。

這個承旨,其實就是相當於在禁中職掌機密,與中書令一內一外,因此現在被人稱為內相。

六位翰林學士,則負責起草詔令,分中書舍人之權。

如今翰林學士與中書舍人有明確分工,學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將相大臣、宣布大赦、號令征伐等有關軍國大事的詔製,也稱為內製。

中書舍人起草的則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稱為外製。

翰林學士在草擬詔製方面分割了中書舍人之權,而翰林學士承旨,則在參謀密計方面分割宰相之權。

翰林院學士承旨,從二品。翰林學士,正三品。

李世民以這高品級,一下子明確了翰林學士們的重要地位。

中書門下的宰相們,先是被削了兵權,如今又弄出一個內相,也是處心積慮。

承乾坐在那裡,看似很認真在聽課,其實是在神遊物外。溫氏三雄顏氏三雄是當代大儒,他承認。但他就是覺得這些老儒們,講課有些太乾枯了。

聽李超的課,總是很生動。每講到一處,都會有鮮活的例子,會有大數據分析,讓人一目了然,聽了會很信服。

今天,承乾向溫大雅提了一個問題,“就是稅賦,到底是按丁征稅好,還是按財富多少征稅好?”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不簡單。

大唐的基本國策,是均田製。朝廷向百姓均田,更多的百姓分到田地,然後朝廷在此基本上推行租庸調的基本稅制。

租庸調,正是在均田製的基礎上才能實行,因為這個稅制的根本,就是近課丁征稅,且是固定的稅額。這個稅額,正是在課丁均田的田畝數上均來的。

因此,如果均田到位,能一丁百畝田,那課丁每畝田攤到的稅不高。可如果授不足田,那攤到的稅就高,甚至如果沒田, 也一樣得納那筆稅。

在兩稅法前,富人們就算田連阡陌,擁有幾千幾萬畝地,他們納的田賦,其實是高限度也是一丁百畝,甚至他們往往還能享受特權,不用納賦。

李超提出兩稅法,則是不管丁口,而是直接以戶為單位,按所擁有的田地數量來征稅,百畝起征。超過的,都按畝數征收,不設上限。田越多,征的越多。

這租庸調和兩稅法,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征稅思路,並且其實是相互矛盾的。

“黎國公,你覺得按丁征稅好,還是按財產征稅好?”

太子再次問道。

溫大雅踱著步,覺得太子提出的問題非常有深度,這是涉及國之根本了。

大唐的基本國策是均田製,有了均田製,才有了租庸調製,甚至府兵製也是在這個均田製上建立起來的。

朝廷在中原不斷的均田授地,中原田地不足,朝廷又大舉移民邊疆,開荒拓地,都是圍繞著這一基本國策的。

但如果算一筆帳,就會發現,均田製很難長久滿足。就如今,大唐都有一千萬戶,擁有五千余萬人口。其中丁男,也有上千萬。哪怕一人一百畝地,其實大唐根本沒這麽多地可分。

大唐的土地許多還是掌握在地主豪強們的手裡,哪怕可以開發邊疆,也不夠發。

尤其重要的一點,天下一統,日漸承平。沒有戰亂,人口會迅速的增長,而不會減少,以後土地的缺口會越來越大,用不了多久,均田制度就難以為繼,因為無田可授。

均田製如果繼續不下去,那以均田製為根本的租庸調稅制,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