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貞觀文宗系統》第199章 自京城開始發難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坊間傳聞是越發厲害,只不過短短幾天,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便都知道了羅彥的那番話。百姓們聽聞有好戲可看,眼睛巴巴等著有人跳出來和羅彥抬杠呢。而士人們聽了,則是陷入了短暫的思考。

 一時間,長安最熱的話題便是羅彥的詩文改革。可是偏生這樣一件重要的事情,居然有快半個月了沒有人出來反對。難道,當初那些傳消息的說的都錯了,此番羅彥還真的幹了一件沒人和他作對的事情?就在百姓們等的有些不耐煩,想要撤了精神換個話題聊的時候,突然間就有人跳出來與羅彥爭鋒相對。

 和羅彥叫板的人叫做蕭昶,和蕭瑀也是同宗。蕭氏從皇族到皇親,多少年來好些支脈家庭都比較富庶。蕭昶年方三十,但是自小接受嚴格的家庭教育,到如今也沒有虛度年華。雖然沒有像年齡差不多大的蓋文達兄弟兩個那麽出名,可是在長安這點地方,憑借家世和才學,多少還是有些名氣的。

 也不知道這位是受了什麽刺激,在好多文人還在觀望的時候,某天有個宴會中突然間就來了這麽一句:“想那羅彥,想出名是想瘋了。這詩句本來就是我等文人自娛的玩意,偏生要加上諸多的寓意。說什麽詩句滿是靡靡之音,非要言之有物。這不就是想用他那一套,在士林中博一個清流的名聲麽。”

 文人相輕本來就萬世不易,此時有蕭昶挑頭,一些早就不爽羅彥在文壇越來越大名聲的人,此刻也跟著加入了口誅筆伐的隊伍。以羅彥所說,以前好多人作詩都是這個風格,難道都流於下品了?無非越扯羅彥的話打擊面越廣。如同官場上拉攏盟友一樣,一時間有些原本想著事不關己的人也不拖下了水。

 畢竟羅彥謀劃的詩歌改革也僅僅是他一個人的主意。此刻有無數人擠著來給他挑刺,怎麽可能會沒有漏洞。

 蕭昶之後,便出來一尊大神,那就是上官儀。此時的上官儀剛剛還俗,但是家學淵源,加上避難為僧的時候多研究佛典和經籍,腹中才學也不容小覷。揚州都督楊仁恭賞識他,直接舉薦他入京參加科考。此時正愁著沒有什麽機會擴大自己的聲名,也好報答楊仁恭的知遇之恩,沒想到羅彥就送上門了。

 在上官儀眼中,羅彥雖然深得李世民信任,而且勳爵不低。但是真要論起才學,依照上官儀已經搜羅到手裡的詩作,也不過爾爾。來到長安以後,上官儀也沒少拜訪文壇前輩。在得了不少大儒“綺錯婉媚”的評價以後,上官儀也是相當自得。這種風格便是脫胎於齊梁遺風,但是對於聲辭越發注重。

 輾轉長安這麽久,和他論詩的士子是絡繹不絕。不過時常也有人懷念起當初的羅校書來,倒是讓上官儀異常不滿。或者說嫉妒,會更為合適一些。

 聽到羅彥大搞詩歌改革,而且批駁的對象裡頭明顯有他這樣風格的詩。上官儀也是少年人,被一個同樣年齡的人如此議論,怎麽可能受得了。待將羅彥在金州講學的內容整理出來,經過再三確認以後,上官儀便開始炮製他炮轟羅彥的第一篇文章。

 “詩也。上效《詩經》,下承漢樂。時移世易,代代彌新。五言精簡,能書世間萬事;七字連綿,可道人世繁華。黎庶無知,難會其間雅意;士子多識,可辯個中曲折。魏晉之亂,方有平白之言;齊梁富庶,才生華麗章句。亂世初定,正欣欣向榮之季。明君已臨,恰綺麗秀美之時。……以流俗人言,談士子風流,豈不哂乎?況聲辭之美,蓋代不絕,非吾之所取,時與事所予之。而今君欲以一家之言,壞我被詩道,其心可誅也。”

 文章將自己這些人寫詩華麗的原因歸於大勢所趨,認為羅彥想要搞的這個詩歌改革,就是在壞他們的前途。上官儀本來就工於字句,這篇文章一出,配上他暗諷羅彥的幾首小詩,竟然惹得長安又是一陣風雨。那越來越多的反羅陣營,更是把這篇文章抄錄下來記熟了,每逢和人議論的時候,就是搖頭晃腦將這文章背上幾句,隨後一陣長篇大論。

 一時間居然有種錯覺,那就是羅彥被這些說辭壓的沒有任何反駁之力。因為如今長安只能聽到上官儀的言論,反觀羅彥則是一點消息也沒有。不過,人們似乎已經忘了,羅彥此刻並不在長安。

 當羅彥收到上官儀的作品的時候,已經是科舉開考之後了。而且比較打擊羅彥的是,上官儀正好就中了今科的進士。在旁人眼中,無疑是連官方也認可了上官儀的說法。畢竟像羅彥這種人,要是吏部的人稍微顧忌一下,上官儀很容易被黜落。這詩歌革新看來是注定要在羅彥的手中夭折了。

 好些人懷著這樣的想法,開始和上官儀這些人結交。同時隨著大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伐其羅彥來。

 金州,這天又有好事的人,將長安那些謾罵羅彥的話和文章匯集成冊,專門送到羅彥面前。這樣的事情已經是最近十來天的第四次了,從科考到如今短短半個月時間,羅彥手中掌握的批駁他的文章和詩句,加起來居然也有三寸厚。這都快趕上以前羅彥在藍田半月處理過的文書了。

 看著上邊那些越來越激烈的言辭,羅彥終於下定決心,一舉將這些人都反駁到無言以對。

 這些人說了這麽多的廢話,卻一點也沒有發現他們自己批駁羅彥的話裡頭都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弊病,那就是扯到了詩的源頭。

 《詩經》是怎麽來的,只要是讀過的人都知道,那是民歌和禮樂匯編成的。而且國風是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作為孔聖人親自收錄編著的作品,多少年來被奉為儒家的經典。寫詩的論起儒學,你要是不談談它怎麽好意思說自己是個讀書的。既然孔聖人這般做,那明顯就是要告訴人一個道理,詩歌文章就是要雅俗共賞的。

 偏生魏晉時代是儒學的低谷,如今好些人讀的是儒家的典籍,做的確實連道家都不如的玄虛之道。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你們口口聲聲說時移世易,我也要說萬變不離其宗。詩歌的本意是用來教化,難道如今明君繼位,便是要你等教化這紙醉金迷的生活不成?

 萬萬想不到,這些人一番辯駁,居然讓羅彥用了一種考據的方式來爭辯。

 羅彥寫了簡短的一片辯駁,便差人送到了長安。甚至都沒有請陸德明這些大儒們出面的意思,羅彥只不過讓人將他的文章在天然居的門口一貼,轉身就走。天然居是什麽地方,達官貴人飽學之士才能去的地方。羅彥派去的人將文章一貼,立馬就有人湊了上去。

 能來天然居的,基本上多多少少都認得兩個字。便是不認識,也有那樂善好施的站在前邊,大聲將文章念了即便,讓身後的人們都聽了個一清二楚。讓人驚訝的只不過是羅彥此次反駁的言辭相當激烈,但是甚少攻訐他人。這明顯有些不符合羅彥的風格,哪次他吃虧不是把人往死裡整的。

 不過看到最後一句,很多人就明白羅彥的意思了。文學上的爭論,除非是某些人私德有虧,不然他是不會輕易將矛頭對向誰的。要麽一方說服另一方,要麽就找更為可靠的說法來反駁他。

 一些抱著中立態度的人不禁為羅彥喊了兩聲好。第一聲就是讚揚他的依據。這些天那些反駁黨們每天翻來覆去就是那麽幾點理由,偏生現在想羅彥這樣說來,對方的說法是明顯站不住腳的。第二聲則是讚歎羅彥像一個真正的文人。素來思想之爭更甚於政治之爭。羅彥沒有打算以勢壓人,相反還很是大度地不糾纏那些謾罵他的人,這種態度在士林中已經不能更好了。

 好些人此時便向天然居借來筆墨,將羅彥的文章抄錄一遍。而有些力挺羅彥的更是抄錄好幾份,派人將其張貼到鬧市當中,想用這種方式將羅彥的文章更為迅速地傳播出去。

 而正如這些人所願,這個辦法確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不出半天,就是宮中的李世民手上都有了羅彥的文章。

 此刻李世民正在和房玄齡長孫無忌幾個人在一起閑談。素來喜好文學的李世民當初看到羅彥的那番話,心裡也是幾位憋屈的。作為一個皇帝,當初還沒有繼位的時候,偶爾寫的幾首詩也是羅彥口中那種金玉滿篇詞藻堆砌的貨色。甫一聽羅彥那般說法,李世民羞惱地臉都紅了。

 好在後來國事繁忙,也把這茬給忘了。直到長孫無忌將科考的行卷帶來讓他排名的時候,他才想起這上官儀便是罵羅彥罵的最狠的一個。正好上官儀本身的才學就很扎實,時務策與詩賦都是上等,李世民朱筆一點,就將上官儀定位進士科甲等。

 批完了李世民還一臉的開心,終於有個人能夠壓著羅彥了,看這小子以後還在自己面前得瑟。誰想到,羅彥的反駁居然這麽快就來了。而且,簡直就是完虐上官儀的種種論據。

 此刻,李世民拿著拿張紙,手有些抖。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