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口的滿口酥是一家老字號糕點的主打品牌,顧名思義,入口酥香,內裡卻又甜軟香滑,極具特色,是彭瑾和暖暖、劉湛、劉澈三姐弟的最愛。
“好。”彭瑾柔柔一笑,溫聲應道。
她喜歡劉識時時刻刻都將他們娘幾個放在心上,這樣平淡而瑣碎的溫暖,總讓人不由地生起一股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從容和幸福來。
劉識和彭瑾夫妻二人相識一笑,揮手作別。
待劉識的馬車駛出了王府街巷,彭瑾才轉身回了院中,徑直去了學堂,看三個孩子讀書去了。
新辟出來的用作學堂的小院兒,劉識為其題名為“仰高”,出自《論語》中顏淵讚頌孔夫子的話——“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寄寓了他對孩子們的期望——才學品行各有建樹,孜孜不倦,畢生追求。
彭瑾進去的時候,正好有朗朗的讀書聲響起,均是《論語》中的名句: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
……
只能清脆的童聲,如簷間的風鈴,在清風的吹拂下,發出清脆的響聲,悅耳動聽、節奏鮮明。
彭瑾止住腳步,立在鏤花的抄手遊廊下聆聽,嘴角微微上揚,一片快慰。
暖暖尚好,畢竟是姑娘家,沒有人要求她讀書做學問,甚或是參加科舉考試博取功名,只要她認得字、會讀書,學過《女誡》等專類文著就行。
當然了,彭瑾私心裡還是希望暖暖能夠接受和劉湛劉澈兩兄弟一樣的教育。
書籍能夠增廣見聞,開拓眼界心胸,教人明理,催人奮進,多讀好書於人的一生都有益。
但是劉湛和劉澈如今也有六歲了,再大一些,家裡的學堂就未必能夠滿足他們的讀書求知了。
畢竟張倫為人灑脫不羈,教學也幽默風趣不假,但是這樣的夫子和教學風格,利於啟蒙,卻不利於孩子在讀書做學問上的進一步發展。
而劉識又有公務纏身,未必有那麽多時間親自教導劉湛和劉澈,所以等兩個孩子再大一些,就要考慮送他們去書院的事了。
當然國子監也是一種選擇,只不過國子監的教育一向是偏於成人化,劉識和彭瑾都擔心劉湛和劉澈去了會吃不消。
好在還有一段時間,他們可以慢慢選擇。
彭瑾駐足良久,腦海裡轉過這許多念頭,最終轉身離去,沒有打擾孩子們讀書進學。
下晌劉識從楓露齋回來,果然給彭瑾和孩子們帶了前門口的滿口酥。
彭瑾泡了一壺清茶,一家五口便坐在庭院裡的藤蘿花架下,品茗嘗點心,閑話家常,好不自在舒適。
“對了,他們打算過兩日就啟程回紅河縣,你準備一些賀儀,到時給他們送過去,也算是咱們的一點心意。”說要午宴的情況,劉識囑咐道。
彭瑾微笑點頭應下,又問:“你覺得封多少合適?”
“你看著封吧。”劉識笑道,“多少都是個心意。”
這兩人能有機會進學讀書,還能參加科舉考試,家裡的條件都尚可,也不必靠著他們這點賀儀做盤纏。
彭瑾點點頭,心中自去盤算拿多少賀儀多少合適。
“對了,關於湛兒和澈兒入學堂的事情,你考慮得怎麽樣了?”彭瑾又問。
劉識正輕呷一口清茶,眯眼回味,聞言睜開眼睛,思索片刻,道:“前兩日去周府時,我特地和伯父討論過這個問題。”
周賀做了半輩子的國子監祭酒,於教育人才上頗有心得,劉識找他商量也在情理之中。
彭瑾輕輕點頭,靜待下文。
“伯父的看法和我們一樣,認為國子監的教育偏於成人化,湛兒和澈兒都還太小,只怕會吃不消。”劉識沉吟道,“伯父覺得,考慮到湛兒和澈兒尚且年幼,可在家中再讀兩年,等到他們十歲上在去書院也不晚。”
主要是張倫看起來灑脫不羈、自然風流,但是有時難免恃才傲物,對事物的看法也難免偏狹不得當,劉識和彭瑾都擔心等劉湛和劉澈長大了,會深受其影響,甚至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難以融入這個社會。
要不然,以張倫的才學,還可以再多教他們兩年。
“那伯父有沒有說他覺得哪家書院更適合湛兒和澈兒?“彭瑾又問。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教育人才方面,劉識可不比周翯更有經驗和遠見。
“考慮到湛兒和澈兒年紀還小,伯父覺得最好還是讓他們留在京城或者是京城附近。”劉識回道,“我和伯父都覺得,京郊的棲霞書院就很不錯。院長還是伯父的學生,教育孩子是講求順應自然天性, 因材施教,合理引導,最適合湛兒和澈兒這樣年紀孩子,你覺得怎麽樣?”
彭瑾笑道:“棲霞書院我也曾經聽說過,風評不錯。既然你和伯父都覺得那裡適合湛兒和澈兒,等再過兩年,就讓他們去吧。”
說是這樣說,然而一想到自打生下來起就一直圍在她身邊的劉湛和劉澈,很快就要離開她去書院求學,彭瑾現在心裡就覺得苦澀不舍了,臉色也隨之暗淡下來,不見先前的愜意輕快。
劉識邊笑著安慰她:“棲霞書院就建在京郊的棲霞山上,離城中並不算遙遠,京城的學子都可以每旬休假回家探親,你不用過於憂慮和不舍。”
孩子們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總是要離開大人的,這是人生代代發展的常理。
雖然他自己也舍不得劉湛和劉澈兩兄弟離家求學。
怕彭瑾憂心,劉識又笑著和她咬耳朵:“而且若是你想湛兒和澈兒他們兄弟倆了,也可以去棲霞書院探望他們。正好順路去棲霞山看一看。想當初咱們就是因為在棲霞山偶然一見,才有了如今的姻緣,正好也可以趁機重溫一下當初的情景心境。”
劉識說這話原本是為了哄彭瑾開心,卻不知此彭瑾並非彼彭瑾,好心卻辦了壞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