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世家天下》第一十二章 我輩當從軍
  經過一系列的說明和證明,朱成算是和朱y相認了。  朱y果然不是那種忘恩負義之輩,在看到自己當年的漢白玉佩之後,就認下了朱成這個侄兒,在得知其家中變故後,毅然將他帶回家中安置,並給他相當於少爺的地位和權力。

  “皓兒,這位便是你二叔家(朱成父親行二,大伯早幾年就掛掉了)的兒子朱成,也算是你的堂兄。以後他就要在家裡住,你要當成兄長好好親近!”朱y把他的長子朱皓叫了過來,對這個五歲的小屁孩吩咐道。

  “小弟見過兄長!”朱皓還有點怕生,隻是在父親的鼓勵下,上前拱手行禮。

  “朱皓弟弟是吧?以後我們多親近親近!”朱成也是客氣的回了一禮,微笑著說道。

  “晚飯很快就準備,之前和為叔說說,汜水鎮暴民是什麽情況?”在客套了一番之後,朱y把朱成叫到了書房,邊走邊對他說道。

  “固如所願!”朱成行了一禮,在來到書房後,待朱y坐下後,這才坐在了他的面前,當然不是那種普通的坐,而是傳統的正坐。坐下來之後,這才把自己經歷的事情說了出來。

  到底是來自未來,他的詞匯量可比這年頭的人多了不少。隻是不少詞匯都未必適合用,於是隻能精簡一下才能說。饒是這樣,在大量文學作品熏陶下的他,也把當時的情況如同小說一樣敘述了出來,聽得朱y連連點頭。

  “呵呵,沒想到賢侄的文采還不錯,可有舉孝廉?”朱y不是傻子自然能從這番話裡面看出朱成有點學問,於是也不由得問了句。

  “小侄尚且年幼,或未入得大人的眼界。”朱成拱了拱手,苦笑著回道。

  東漢的用人方法是孝廉制度,當然還有征辟制度作為輔助。一般情況下,都是地方縣令每年推舉一批所謂的‘孝廉’,經過核實後,孝廉會前往雒陽擔任郎官,以便‘觀大臣之能’,之後根據品第結果任命為各種官員。

  比如朱y,他就是因為被下邳太守徐舉孝廉,才正式走上了仕途的。

  由於每年推薦名額有限,所以要被地方官垂青,要麽就得和地方官打好關系,要麽就是得有名士推薦。說到底就是師尊不斷的向親朋好友推薦自己的弟子,名士的朋友大多也是名士,互相推薦一下說不得名聲甚至可以直達朝廷,說不得可以繞開孝廉,直接征辟。

  比如如今官拜黃門郎的荀攸,直接就繞開了孝廉,被何進征辟為官。

  早年朱y也被征辟為官,不過直至被舉孝廉才走上仕途的坦途。這個時代征辟官有點類似走後門才進入政府的存在。沒有被舉過孝廉的官員,總歸是被大部分的官員看不起,畢竟別人是真正經歷過公務員考試,考核合格才當的官。

  後來饒是曹操已經是丞相,都要想辦法幫助自己的兒子曹丕舉孝廉;更別說孫吳的皇帝孫權,也走過舉孝廉的路子,哪怕當時已經是天下大亂。反而是劉備沒走過,或者說盧植的推薦名額有限吧?不過別人走的是皇親的路線,走不走孝廉其實沒什麽意義!

  “為叔手裡還有名額,以賢侄在汜水鎮的表現,入朝為郎官應該不成問題!”朱y想了想,決定把今年他手裡的名額給朱成。

  朱y本來擔任交州刺史,也算是一省省長,到了雒陽之後擔任諫議大夫,隻能算是一個部門的小官。還不如人家荀攸,有點名氣直接就上去了。

  不過京官和地方官本來就不同,再加上交州如今還是蠻荒之地,

除了後來的士燮看準機會割據一方外,這年頭誰會想去那種窮鄉僻野?哪怕當省長都不願意!  京官也有京官的好處,以朱y的身份,每年都有一個推薦的名額。朱y是個實乾型人才,隻有才華得到他認可,而且真正符合孝廉身份的人,才能得到他的推舉。別人走了不少的人情,他都不為所動,從光和元年開始至今,六年的時間他幾乎都沒有推薦一個孝廉。

  也因為這樣,他在這裡當了六年的諫議大夫而得不到升遷,饒是這樣他也不改初衷。不過看得出來,他或許打算為了朱成,破個例,畢竟人非聖賢,難免還是有點私心的。

  “侄兒在來的路上已經想過了,這年頭雖然還不是兵荒馬亂,卻也是各地暴民迭起。更有山越和羌人犯上作亂,北方更聽說有匈奴人和鮮卑人,甚至烏桓人屢屢作亂。

  此時此刻,正是我輩大漢男兒,手執三尺兵鋒,在戰場上獲取軍功封候拜將之時,侄兒不肖,卻也打算拚上一拚!”朱成直接表態,不願意舉孝廉,而想要從軍。

  廢話!如今都已經是快十一月了,還有三個月就是黃巾起義,到時候朱y都要成為討伐黃巾之亂的主力部隊統帥,趁著這個機會自己不去混軍功,當個文官熬履歷要熬到什麽時候?!

  黃巾起義之後沒多久,漢靈帝就會掛掉,到時候隨著董卓入京,整個關東會逐漸進入割據階段。自己若是要投靠別人也就罷了,若打算自立豈能不先把底子打好?再說就算不考慮這些,當官誰不想更進一步?

  或為進一步表決心,朱成更是把李鴻章的一首詩給背了出來: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風高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野鷗?

  笑指蘆溝橋畔月,有人從此到瀛洲。

  頻年伏櫪向紅塵,悔煞駒光二十春。

  馬是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

  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

  藉此可求文益友,胡為悒鬱老吾身。

  這年頭玩的還是樂府詩和賦,如詩詞這種文體還沒有崛起,七言詩倒也已經有,不過極少。不過這不妨礙朱y從這首詩歌裡面,聽出朱成的決心,不由一歎。

  東漢末年軍方勢力已經沒落,軍人的權力和地位已經屈居於文人之下。這是盛世的必然,也是盛世的悲哀。畢竟當軍人的地位開始屈居於文人之下,這也意味著這個朝代開始從繁榮走向衰敗。

  說真的,朱y並不希望朱成從軍的道路,他就是從軍過來的,知道其中的辛苦,否則他也不會安心在雒陽當一個文官。不過朱成既然已經下了決心,他也不好勸說什麽。

  “這首詩可有名諱?”先不說朱成的決心,單純這首詩倒也算是佳作,朱y故有此問。

  “這首詩名為《入都》!”朱成拱手回道。

  “不愧是《入都》!”朱y大笑,朱成剛進入雒陽,便寫下這詩,倒也應景。

  “可寫下來給為叔?”朱y隨即詢問道,其實隱晦的意思是交給他幫忙宣傳。

  “固如所願也,不敢請耳!”朱成回道,隨即就在朱y為他準備的帛上寫下了這首詩。也多虧了朱成小時候被他父親逼著練過毛筆字,而朱成也繼承了這具身體的記憶和經驗,否則的話一寫字他就穿幫了。

  用的是東漢文書常用的隸書,畢竟這年頭楷書還沒有流行起來。而朱成本身也不知道隸書、宋體、楷書之間的關系,勉強知道區分草書,卻也不知道其具體分類。能用隸書寫下這首詩,還是因為這個身體的前任學的就是隸書。

  “詩好!字也好!賢侄不出仕為郎官,倒是可惜了……”朱y看著手裡的帛書歎道。

  “無論從政還是從軍,不都是為大漢麽?”朱成笑著反問道。

  朱y聞言,卻是輕輕拍了拍額頭。他來雒陽多年,卻也是淡忘了昔日的初衷。其實年輕人都有一腔熱血,都希望大漢能夠興盛強大。隻是經歷多了,棱角被磨平,如朱y也沒有了昔日的熱血,甚至還懂得了不少鑽營之道。不是說以前不懂,而是如今更加圓滑了。

  久而久之,卻似乎是忘記了初心,更有甚者說不得一心投入到升官發財裡面,大漢變得怎麽樣,已經是和他沒什麽關系了。

  “那好,明天我就和同僚推薦賢侄,不管如何都不會讓賢侄吃虧!”又看了一眼手裡的帛書,朱y向朱成承諾道。

  “多謝叔父!”朱成得到朱y的答覆, 頓時激動的說道。

  “哈哈,既然是叔父,那豈能不幫自己侄兒?賢侄就安心在這裡修養幾天,叔父自然會給你帶來好消息!”朱y大笑。

  “叔父,侄兒想跟在叔父身邊,學點兵法韜略!”朱成順勢請求道。

  “這個沒問題,雖然朱某也非兵法大家,但到底是上過戰場打過仗的!若是限制不嫌叔父知識低微,隨時可以過來詢問!”朱y想了想,也就答應了下來。

  剛好下人前來詢問,晚飯已經做好了,是否要開飯?

  朱y也忙活了一天,也知道朱成勞累了一宿,於是也沒有繼續談下去的意思。一起用了晚飯,安排了一個房間給朱成,就讓他好好休息。

  如此在朱y府上盤桓了數天,這段時間朱y卻是和他的同僚不斷炫耀朱成的這首七言詩,同時時不時帶著朱成拜訪他們。其實這就是給朱成造勢,任何人舉孝廉都必須要經歷這個過程,畢竟這年頭通訊不發達,不到處宣傳誰知道你的存在?

  這幾天朱成每天都在應酬中度過,為了不露馬腳也是小心應付,頓時也是身心疲憊。

  好在朝廷終於針對汜水鎮的情況給出答覆,朱成功不可沒,再加上朱y推舉,首先是被舉了孝廉,然後沒有進入文官系統,而是去虎牢關擔任一名隊率,統禦50人。

  朱y到底隻是京官裡面的小官,能為朱成謀得這個職位已算不錯……

  UU看書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UU看書!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