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慶豐軍》第351章 皇帝難當
 人人都說當皇帝好,當皇帝確實是一個苦差事,單是前期的準備工作,工作量就相當巨大。

   慶豐軍本就不是一言堂,更像是各方利益的集合體,內部派系龐雜,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反而適得其反,而郝仁的後現代的思想,和一應文武官員的思想,第一次發生激烈的碰撞。

   仁,這個字,在民間書寫中應用廣泛,想讓民間文人避諱這個,很難,郝仁也沒有覺得自己的名字有多麽尊貴,不主張民間避諱,而余闕以‘禮製不可廢弛’為由,極力主張將‘仁’字列為避諱字。

   郝仁出於無奈,只能自己改名,改了生僻字連後世打字都打打不出來的字給自己命名,總算解決了名字忌諱的問題!

   而當皇帝必然要向上追封三代,此世郝仁是個孤兒,吃百家飯長大,自小就沒見過爹娘,更不知道爹娘祖宗是誰,總不能自己給自己編造出一個祖宗來,那樣自己都會覺得惡心。

   無奈之下,只能將後世自己的父母抬了出來,讓余闕等文人商議,總算是將祖宗三代的任命湊齊了。

   郝仁最反感帶有屈辱性的跪拜禮,而郝仁幾位當皇帝,必然要接受百官的朝拜,郝仁與群臣們爭論不休,想廢止這一項禮節,遭到以余闕為首的群臣極力反對。

   也沒辦法,這個幾千年的屈辱禮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過來的,尤其是在這個元末,漢人四等人種叩頭叩的太多了。

   最終確定雙方達成妥協,僅登基之時用一次三魁九拜大禮,余下時間,一律改用拱手長揖禮。

   新朝必然用新的服裝,郝仁提議的中山裝,與漢服的寬袍大袖相違背,遭到群臣們一致否認,有不能沿用蒙元質孫衣樣式的官服,好在宋亡不足百年,官服的沿襲宋製有章可循,只是對官帽進行修改一些,去掉帽子上的展角,定國號為宋,年號光興。

   這些小事情無傷大雅,最難的問題是新朝的利益分配問題。既要考慮各家族間的利益均衡,又要考慮各位家族、勢力中人的能力。

   俞家子侄五人,徒單家族二人、廖永安兄弟二人、余闕的安慶派系(另李宗可、福童、盧彥玉、段桂芳)、施耐庵師徒、飛山蠻楊正泰家族(另楊通知、楊虎、楊彪)、濠州郭子興舊部(郭天敘、張天佑、邵榮、趙繼祖)。

   以上這些都是在慶豐軍中有重要影響力的家族和勢力,權利分配起來已經著實困難,令有常遇春、鄧愈等人,雖然家族勢力不顯赫,卻都是戰功卓著之人,而郝仁最初起家的班底付友德、張破虜、穆有才等人,也要酌情照顧。

   哪一個得到利益少,哪一個都不舒服,而軍中將領多,將軍隊列為文人統治之下,武將也會感覺到不舒服。

   爭了三爭,論了三論,最終才擬定新宋的官製。

   余闕任禮部尚書、俞通源任戶部尚書、穆有才任工部尚書、廖永安任吏部尚書、施耐庵刑部尚書,五部尚書正式確定下來。

   為了提高武人的地位,將兵部獨立出來,另立樞密院,由張破虜、付友德(跟隨郝仁時間最久)任左右樞密使,常遇春、徒單鈞、鄧愈、吳六玖、俞通海,分任樞密副使兼管軍都督職,其余各領軍總管也各得封賞。

   劉伯溫及郝仁身邊的一應參軍,組織成監察部門,負責禦史台工作,劉伯溫、姚廣孝(在扶桑遙領)分任禦史台一二把手。

   政權尚未大一統,爵位封的太高不利於日後封賞,而單論諸位將領們的軍功,沒有二三月恐怕不能討論全面。

   封嶽父楊正泰為楊國公,為下面的大臣確定一個封頂的上製。以楊正泰的功勳,也隻封為國公,其他大臣,不要有封王的奢望。

   封李宗可為定邊侯爵,為一應軍功大臣確定了封爵的下限。以李宗可平平的戰功,尚且封侯,其余領軍主將,戰功皆比李宗可高,給諸位將領們一個暗示,封的爵位至少要比李宗可高,想要封國公,還要繼續努力!

   新宋政權隻封了兩個爵位,算是給封爵工作形成一個緩衝地帶。

   由廖永安、施耐庵、劉伯溫、余闕、俞通源、穆有才、姚廣孝七人組成內閣,平素軍政大事,由這七人商議後,再與郝仁商議,各內閣大臣可代行天子的權利出鎮地方(姚廣孝出鎮扶桑),在郝仁外出打仗時候,幾位重要的內閣大臣,留在都城輔佐太子治理國事,郝仁便可安心遠征。

   提高女人的社會地位,後/宮封賞沿襲元制度,郝仁的四個正妻冊封為四皇后,翠袖兒新近完婚,冊封貴妃,令冊封妃、嬪十六人。

   三月初一,一應準備完畢,郝仁帶四位皇后、一位貴妃盛裝參加繼位大典,一應文臣武將,齊聚元帥府,三叩九拜三呼萬歲。

   “諸位大人,快快免禮,都坐吧!”郝仁尚且不適應當皇帝,感覺非常拘謹。

   諸位大人回頭時,發現以前議事的時候存在的椅子,早就已經不見了蹤跡,諸位文武大人,只能分列兩旁。

   “諸位大人的椅子哪裡去了?”郝仁此時才發現自己元帥府的變化。

   “陛下現在已經是九五之尊,大臣們只能站著給陛下說話,此乃禮製也,若不如此,如何彰顯出皇室的威嚴,臣已經命人撤去了!”禮部尚書余闕攆著花白胡須道。

   “胡鬧!”郝仁怒道:“諸位大人不少已經老邁,不適宜長時間站立,何況一旦商議起事情來,動輒一兩個時辰,就是年輕人也受不了啊——宿衛們,趕緊把各位大人的椅子都給我拿上來!”

   列為文武大臣, 數楊正泰、施耐庵、余闕年歲大,如今有了椅子,無不感激涕零。

   “陛下真是亙古未有的明君啊!”施耐庵感動得熱淚盈眶。

   滿座大臣,多數都在抹眼淚,只是一個細節上的問題,就讓大人們感覺到郝仁對他們的關心,輔佐一個寧可不要皇家威嚴也要體恤下屬的皇帝,絲毫沒有伴君如伴虎的壓力感。

   “今日眾位大人將我服上皇帝的寶座,我知道諸位大人衷心,自然也不會少了諸位大人的富貴!無論諸位大人昔日身份如何,如今都貴為本朝的開國貴胄,要具有貴族的品質,莫要與民爭利,莫要自視功高而無視國家法度,倘若有作奸犯科者,我念舊情,禦史台的劉伯溫大人和刑部的施耐庵大人,可都不是念舊情的人。”

   郝仁慣用手法,先給大人們看坐暖心,然後才用嚴厲的語言告誡,隻希求這些開國貴胄,不要觸犯自己的底線,橫遭殺身之禍。

   “謹遵陛下教誨!”群臣拱手聽命,就不知道其中有沒有人被勝利衝昏頭腦,以身試法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