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慶豐軍》第117章 伯溫1言
  眾人喝酒喝的暢快,酒至半酣,一應文武,已經喝得放開了,在沒有先前的拘謹。  中軍萬戶張破虜端著酒杯跑到郝十三面前,對眾人大大喇喇的說:“如今都督已經領有這許多兵馬,我認為,都督的名字應該改一下了!”

  漢人在蒙元統治下,尋常百姓是沒有資格取名字的,除非做官和有功名,才能有資格取名字。

  郝十三為什麽叫郝十三?因為他是編戶奴隸出身,朝廷為了便於對編戶奴隸的管理,給奴隸進行編號,郝十三的編號,正好是十三號,所以,郝十三的名字就這麽叫開了。

  元末的漢家百姓起名有幾種,第一種出生年月日計算,如張九四(張士誠)、朱重八(朱元璋)、朱五四(朱元璋父親)等等。

  第二種,以家庭兄弟排行。不過已經不用春秋戰國流傳下來的伯、仲、叔、季排行順序,比如伯嚭(吳國夫差的奸臣)、仲尼(孔子)、劉季(劉邦)等,而是直接老大就叫什麽大,老二就叫做什麽二,如常大(常遇春)、徐大(達)、紅巾軍將領沙劉二等。

  第三種,有點道家淵源的。成吉思汗曾經問道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以,元朝道家比較受朝廷重視,很多人屬於道家門徒。比如徐真一(徐壽輝)、方谷真(方國珍)等。

  第四種,直接以特征為名字了。如紅巾軍天完政權丞相倪蠻子倪文俊(蠻子是對南方漢人的蔑稱),雙刀趙趙普勝(善於用雙刀),李扒頭李普勝(光頭),明眼子明玉珍(一隻眼)。

  第五種,稍微有點社會背景,以及有點色目人血統的,通用‘保保’二字,如王保保(擴廓帖木兒)、李保保(朱元璋外甥李文忠)。

  張破虜自己本身叫做張三十一,因為跟施耐庵聊老大給他們講的三國、水滸故事,與施耐庵交好,所以施耐庵給他起名叫張破虜,他很受用這個名字,所以極力慫恿郝十三改名。

  在座的諸位早就想讓郝十三改名了,尤其是施耐庵,都已經向郝十三提過好幾次了,可是都被郝十三拒絕了。張破虜的提議一提起,眾位文武紛紛附和,興致盎然,仿佛老大不改名,他們就要殺人放火似得。

  “對,都督是應該有個新的名字了!”

  ……

  郝十三抬手,讓場面恢復平靜,說出自己的想法:“‘十三’這兩個字,乃是蒙元留給我的濃厚的奴隸烙印,我不肯改名字,就是因為大元朝不被推翻,我要永遠用這個烙印來鞭策自己。”

  施耐庵多次請求郝十三改名,郝十三都沒改,所以趕緊規諫道:“都督此言差矣!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都督的名字要號令群雄,必須要有一個得體大氣的名字,都督不能固執己見,要順應形勢。‘十三’二字,乃是都督出身寒微的憑證,繼續沿用,恐怕要被天下豪傑看清,而那些清高的文人,也會因為都督出身的寒微,而不肯輔佐都督!”

  施耐庵說著,拿著眼神想酒席末尾的劉伯溫看去,正是暗中敲打劉基劉伯溫。

  李扒頭李普勝也勸道:“都督應該從諫如流,不見我家陛下,本名徐真一,如今已改名徐壽輝,張九四也正名叫張士誠,連郭子興手下的小小總管朱重八,也改名叫朱元璋,都督應該早日恢復漢名,順應形勢。”

  郝十三見眾人都是苦口婆心,不好在固執自己的意見,“那請問各位飽學之士,十三應該改名叫什麽好一些呢?”

  “郝破天啊!”張破虜搶先建議道。

在他看來,都督的名字一定要起的大氣,至少要比穆家寨出來的破國、破軍什麽的大,那只有破天了。  “不行不行!這名字太大,容易遭雷劈!”郝十三連連擺手拒絕道。

  施耐庵粘著花白的胡須道:“依在下認為,如今我們兵臨長江,都督就單諱一個‘江’,至於表字嗎?就叫‘公明’!”施耐庵感覺這個名字很滿意,微笑著點點頭,又重複道:“郝江,郝公明!”

  郝十三差一點一口鮮血噴出來。

  郝十三心道:‘這是什麽名字啊?跟宋江宋公明就差一個姓而已,施耐庵的江湖豪情也太重了,沉醉在小說構思當中入戲太深,還真把他給當做梁山好漢了比擬了!咱們是要造反到底,堅決不受招安的。’

  郝十三趕緊搖搖頭道,“響亮不夠文雅”,他表示自己對這個名字不滿意,施耐庵粘著花白胡須,沉吟半晌,又道:“要不叫郝俊義,表字公明?”

  眼看著施耐庵入戲太深,非要給郝十三套上梁山老大的‘光環’,郝十三再次搖頭道:“文雅不夠響亮。”。

  一應武將,哼哼唧唧,搖頭晃腦,冥思苦想,想給都督想取來一個滿意的名字,可惜,腹中實在沒有墨水,俞通淵、俞通源也提出兩個名字,郝十三也不滿意。

  坐在倒數第二位的劉伯溫, 搖著扇子,氣定神閑的說:“依我看,都督單諱一個‘仁’字……”

  劉伯溫的此話一出,惱怒了一旁的張破虜,他早就看劉伯溫不順眼。劉伯溫自命不凡,而且還不肯出主意,虧了老大對他禮讓有加。

  張破虜‘刷拉’一聲,將胯下腰刀抽出半截,怒道:“你這是詛咒我家老大,你沒聽說‘好人無好報’嗎?你這醃臢文人,著實可惡!”

  張破虜此言一出,眾人都認為張破虜說的有道理,尤其是徒單鈞、俞延玉,二人,‘騰’的一下站起來,緊跟著徒單斛、俞通河也衝了過來,就要對劉伯溫進行‘圈踢’。

  郝十三眼看著劉伯溫,終於在自己帳下肯出一個主意,怎能讓這些漢文化不高的武夫動手?讓劉伯溫以後不敢進言!趕厲聲斥責:“不得對劉先生無禮,讓劉先生說下去。”

  幾個武夫見都督袒護劉伯溫,也不敢造次,卻沒有回席位,而是怒目而視劉伯溫,單等劉伯溫說完,郝十三不滿意,揪住劉伯溫就開打。

  劉伯溫只是一個儒士,不像施耐庵,既有江湖豪氣,而且還會武術。施耐庵要是遇見這架勢,早就甩開膀子開打了。

  劉伯溫畢竟不是施耐庵。他見這架勢,卻也是心驚肉跳,心道:“這是有都督罩著,諸位不敢下手,下次挨揍,恐怕不用等周顛回來,自己若說不好,恐怕剛出軍營,就要被人套麻袋,打悶棍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