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慶豐軍》第421章 上朝收租
大象本就畏懼火光,尤衝鋒的大象,本就突如其來的火炮、火槍、箭矢打得蒙頭轉向,當梨花槍刺目的火光本來時,宋軍呼喊的口號,更起到驅趕的作用。八一中文? =≤

 殘存在戰場的數千頭戰象,徹底受驚,失去騎手的控制,轉身奔向自己的軍陣,先將數萬準備跟隨戰象一同破陣的安南步兵軍陣踐踏,進而直接衝入壓後的軍陣中。

 胡一元騎在戰馬上,腿肚子轉筋,他不敢相信的驚呼道:“這是我們的戰象,怎麽反而受敵人驅趕,回頭踐踏我們的軍陣?”

 胡一元自然不知道,這是後世太平天國最擅長用的偃旗陣,不過郝仁用來時,與太平天國略有不同。

 太平天國用該陣法時,一般都是用在反敗為勝上,近乎於誘敵深入打伏擊,待被清兵追到無路可逃(也有佯敗的時候),便全軍蟄伏在山谷中,待敵人追來時,一齊舉旗呐喊,然後全軍一齊衝鋒,做孤注一擲反擊,往往會出其不意把清兵擊潰,轉敗為勝。

 在郝仁淺顯的地攤流派歷史觀看來,太平軍自廣西定都南/京這一路血戰中,偃旗陣沒少用,似乎也是東王楊秀清,最擅長用此陣法。

 郝仁用此陣法時,靈感是來源於太平軍,倘若硬往臉上貼金,曹劌的‘一鼓作氣’,便也能靠的上。

 秦檜尚且有三個好朋友,胡一元也有,不過是一個獻媚之徒。

 “丞相!”胡一元的參軍進言道:“敗局已定,就別呼天搶地,趕緊跑吧!”

 “我倒是想跑,可是馬該怎麽吆喝來著?”胡一元苦著臉,早已經驚嚇的六神無主,眼看著暴怒的大象奔自己踐踏而來。

 參軍確實跟胡一元靠得住的交情,待胡一元調轉馬頭時,便已經將一把匕插在胡一元馬屁股上,那馬吃疼,不待吆喝便跑,胡一元還回頭感激的看了參軍一言。

 “殺!”郝仁見敵人軍陣大亂,知道決戰時刻已經到來,揮舞著屠虜刀,一踢踏雪追風馬的肚子,中軍的帥旗,緊跟著郝仁,從山坡之上漫壓下來。

 宋軍無論戰兵、土軍、新附軍,全軍上下,以帥旗為引導,全軍鬥志昂揚,迅猛的跟進前軍,衝入敵陣。

 耿再成、俞通河兩支騎兵,運用‘千騎裹萬軍’戰法,如同北地讓你圈養一般,左右兩翼兜住敵軍,防止敵人向兩翼逃竄,將敵人潰兵驅趕到步兵衝鋒的正面,不服命令著,悉數被慶豐連弩射殺。

 兵敗如山倒,此言一點不虛。

 胡一元都城已經被合圍,將帥本就無心戀戰,又遭遇此慘敗,胡一元想組織有效抵抗,據敵於天險之外,已然不能,驍勇的安南軍,隻恨自己爹娘生的腳少,丟盔棄甲,只顧向老家逃竄。

 郝仁都帥二十五萬兵馬,人人刀口見血,自粵江南岸,一路殺到諒山,沿途關隘,如同摧朽拉枯一般,一攻即破,直殺得安南五十萬大軍,浮屍遍野,人頭滾滾。

 安南人至此做下恐懼的病根,數十年後,有小兒夜啼者,其母以‘郝仁來也’為恐嚇,至於安南小兒不敢夜啼。

 郝仁的二十五萬大軍,綿延追殺而來,戰陣及其寬廣,但凡有潰兵逃竄方向,郝仁便派遣一軍百裡追殺,不斬敵酋不還軍,故而郝仁兵至諒山,稍加整頓軍隊。

 諒山以北,崇山峻嶺已經突破,諒山以南,是平原之地,郝仁料定敵國沒在旦夕,故而收攏軍隊,準備一舉破平定安南。

 安南之所以狂妄,所仰仗的無非是諒山一代的峻嶺關隘,郝仁派遣楊通知坐鎮諒山,保證自己的後退路線,至於各土司的兵馬,歸於楊通知節製,作戰任務只有一個,拆除安南在諒山以北設置的一切針對中原大軍的關隘。

 郝仁在諒山出榜安民,列陳氏安南罪過如下:

 一、趁中原竊據中土思明、鎮安二路拒不歸還。

 二、興兵五十萬,冒犯大宋天威。

 三、殺大宋和平使節,令人指。

 四、以炒熟的爆米花,褻瀆大宋天子求取玉米種子的誠意。

 五、歸降免死,抵抗必誅。

 郝仁在諒山稍加整頓,就地征調糧草,都帥兵馬,繼續南下,大軍剛剛開拔,鄧愈報捷的信使已經到了。

 鄧愈不愧為當世名將,以十二萬聯軍攻入老告總管府,迫降老告軍十萬,以老告軍為前鋒,直下升龍城,如此一來,鄧愈手中的兵馬有二十二萬之眾,待與升龍城下的俞通海匯合,一舉攻破安南的升龍城,安南國王率眾投降。

 不過郝仁也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

 俞通海與敵鏖戰時,前鋒陳祖義貪功冒進,被升龍城上的毒箭射中,落水身亡。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過陳祖義一死,郝仁便要重新在南洋尋找代理人,因為這陳祖義名聲不好,又沒有子嗣,安定南洋,只能另求他人。

 郝仁都帥兵馬,自諒山出,半路與鄧愈親帥接應的兵馬匯合,一同前往升龍城,接受安南國王的投降。

 吏部尚書廖永安,戶部尚書俞通源,紛紛進言,不接受安南的臣服,就地設置府衙,將安南並入漢土,這正和郝仁的心意,不過郝仁權衡再三,借鑒幾十年後的朱棣經驗,決定不這麽做。

 升龍城安南皇宮,郝仁端坐在皇宮的寶座上,感覺比自己的在廬州的元帥府,要氣派許多,不過為了長久大計,他知道自己不能在這個王座上久坐。

 安南國王自己在脖子上栓了繩索,自己牽自己想郝仁請罪,大抵跟漢地的負荊請罪差不多,並以後/宮有姿色著七十二人進獻, 郝仁看了看,為了彰顯自己的大國國主身份,將其中年老色衰的三十六人,還與他,仍然留其任安南國王。在其中挑選滿意的六人,留為己有,其余三十人,犒賞此次作戰有功的將領。

 陳王有一女,年方十六,尚未出閣,郝仁感覺不錯,便納為妃子,陳王感覺是受到極大的恩賞,以手加額,叩謝皇恩浩蕩。

 陳王的三個世子,郝仁頗覺不錯,送入太學,求學深造,並且扣為人質。

 諒山以北,並入漢土,諒山以南,名義上仍舊由陳王管理。

 郝仁留鄧愈假節,設置安南都督府,以本部兵馬徐達部,及各部抽調兵馬共計六萬,屯駐升龍城,一應軍需費用,由陳王朝廷解決。

 根據陳朝上年稅賦,以其年賦稅的百分之三十,作為對大宋歲供,每年十二月底前,負責從海上運抵肇慶城。

 郝仁盡陳朝府庫積蓄,大賞三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