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慶豐軍》第63章 種田丟人?
  施耐庵自郝十三走後,創辦了集賢館,幫郝十三收納人才。他給些昔日的書生朋友寫信,也未見回復,著實讓他發愁了。  後來便發揮自己好酒的優勢,混跡酒肆間,與一些落魄文人飲酒賦詩,付友德支付給他的三百貫,花了個乾淨。

  卻也結識些許淪落市井的文人,不過也就識些文字,並無大才。

  唯獨一個蘇州遊歷到此的儒士,名叫宋克,文章、書法著實讓施耐庵佩服,尤其是素有俠義精神,文得來,武也來的,被施耐庵籠絡住了。

  宋克乃是後來著名的書法大家,如今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好任俠,少年時豢養武士,廣宴賓客,也想試圖造反,未成,遂遊歷天下,一心做學問,此時無心治世,遷延數日,未見得郝十三的面,便想離去。

  施耐庵不敢怠慢,花光三百貫錢,總要給總管一個過得去的說法,二話不說,帶著一應文人就到了壽州。

  民以食為天,這是亙古不白的真理,打仗也需要糧食,士兵不能餓著肚子打仗。

  郝十三所佔有的地方,屬於內陸,又連年遭遇兵火,民生凋敝,無主的荒地四處都是,部分百姓為避兵火,逃難到富庶的江南,老守田園的百姓,也懶得種地,種了也不一定收成。

  今天朝廷來,明個紅巾軍來,後天地主武裝來了,誰來都要收茬稅,尤其是官府,沒有糧食,就要打人殺人。

  有膽量的百姓,嘯聚山林,打家劫舍,成為山賊,沒有膽量的百姓,為了逃避官府的賦稅,乾脆放棄土地,舉家成為流民,走哪算哪。

  郝十三下令,免去治下所有百姓虧欠的賦稅,鼓勵百姓耕種自己的土地,並許諾,一定會用武力,保護百姓的收獲,為了使政令能夠通曉民意,組織大批勸農使,到廣大的鄉村進行宣講,催促百姓下田。

  沒有生產工具,由紅巾軍租借,年底繳納租金,沒有種子也無妨,也由壽州總管府來借給,年底繳納輕微的利息。

  額外規定治下百姓的賦稅,每戶每年繳納自家產出的百分之十,再無其他稅額。

  自家沒有土地,也無妨,統一編入民墾營。

  安豐紅巾軍總管府下設立兩個屯墾機構,軍墾營和民墾營地。

  對沒有土地的流民進行編戶,每十戶設立管民十戶長,每十戶,設立管民百戶長,十個百戶,設立一個管民千戶官。賦稅按照年產出的半分之二十繳納。

  壽州達魯花赤曾經侵佔了大片的農田,作為自己牧馬的牧場,佔地有三萬畝之多,郝十三在此基礎上,設立軍墾營。

  由紅巾軍的戰兵、輔兵共同耕種,士兵軍餉照常,土地每年產出的百分之七十,收歸總管府,其余百分之三十,留給墾兵自己支配。

  “要生活,去壽州,要吃糧,找十三”秀才穆有才編出這樣的口號,到附近州縣宣揚,就連安慶余闕的不少墾民,都跑到郝十三的地界上來了。

  春耕在即,沒有時間改進作物的耕種方式,只能窪地栽水稻,平地種麥粟,坡地種豆、棉、麻,山地植桑樹、果樹。

  西邊安豐的楊正泰,也把大批的隨軍軍屬,趕入鄉間,效仿郝十三一樣屯墾,熱火朝廷,遠遠與郝十三互相呼應。

  壽州、廬州兩處工匠坊,一刻不停,加班加點的打造各個樣式的農具,輸入給廣大的民間,包括軍墾營和民墾營。

  播種日,插秧日,郝十三必躬親到田裡,與軍戶、民戶一樣,卷子褲腳,面朝黃土背朝天。

  “總管,廬州來了幾個儒士,想見您。”吳六奇留守壽州,被施耐庵催促的著急,便帶著一應文人,直接到了田間地頭。

  郝十三從泥濘的稻田走出來,一腳的汙泥,他搓了搓手上的汙泥,回頭望了望身後一行稻苗,心中頗有成就感,就田頭拿起瓦罐,倒了一碗水,咕嘟咕嘟的喝個乾淨。

  “集賢院施耐庵參見總管!”施耐庵趕緊給郝十三行禮。

  “老先生,不用多禮!”郝十三想去拉起施耐庵,卻發現自己一手的汙泥,怕髒了施耐庵的衣裳。

  平素郝十三與焦玉混跡在匠戶坊,進行火/藥的改良和火炮的鑄造鑽研,今日是軍墾營的第一日插秧,所以他到農田做示范,卻不想正好被一幫儒士撞見,心中不免叫苦。

  這一身裋褐農夫的打扮,不被文人看輕才怪。

  郝十三見施耐庵與七八個衣衫儼然的儒士,又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狼狽造型,尷尬的自嘲道:“不成體統!不成體統!怠慢了各位才子,回總管府說。”

  壽州總管府內,郝十三換了一身得體的長袍,與眾文人一一拱手相見,設宴款待眾人。

  自古文人多清高,看不起裋褐布衣之人,孔乙己生活窘迫,也不肯脫掉長衫,穆有才淪為山賊,不忍拋棄手中羽扇,郝十三供耕農田,並沒有給文人留下太好的印象。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後來就很難改變了。

  在眾文人看來,郝十三不過是一發跡的編戶奴隸,總不能忘卻田間之事,所以會躬耕農田,小農意識,難成大事。

  “總管雖出自民間,卻不同於一般的江湖豪傑,頗富文采,不妨請總管席間賦詩一首,請總管不要推卻!”施耐庵見眾文人對郝十三多有鄙夷的顏色,席間舉酒道。

  郝十三自然也不是傻子,也看出這些文人,無甚大才,卻都自命清高,對於這類人,不采取點過人的手段,不但不能為自己所用,而且還會編排笑話,取笑自己。

  “十三有幸,與眾文友相會,十三席間即興吟誦一首,全做拋磚引玉”郝十三故弄玄虛,郎朗的吟誦道:

  英雄生在天地間,

  不羨朝廷不羨官。

  縱然生得潑皮身,

  殺賊原來不殺人。

  這本是老版電視劇《水滸傳》中,阮氏三雄蕩舟石碣村的漁歌,只因施耐庵在前,倉促間,隻想起這麽一首來。

  施耐庵聽出詩中的豪氣,與他梁山情節暗合,騰的一下從席間站起,拍手大叫喝彩。

  眾文人卻不以為然,施耐庵不過是給自己的主子喝倒彩,在他們眼中,什麽“潑皮身”,太粗俗,怎麽能屈伸身奉一個潑皮?什麽“不羨官”?不當官讀書幹什麽?

  郝十三見眾人並無反應,暗叫失策,揮手阻止住興奮的施耐庵,看著一個木訥的文人,以一種不屑的鄙夷眼神看著自己,郝十三的火氣騰的就上來了!

  想我那小七哥,如此豪邁的歌聲,居然被這些文人看清了。

  手不能抬,肩部能抗,百無一用的書生,有什麽自命清高的,我下田躬親示范,怎麽就讓你們鄙夷成這般模樣?

  沒有農人的種田,這幫清高的文人,不得餓死?我這一個農學學士,就是要種田,沒準哪天就種出來高產的雜交水稻,至少也能混個大司農的官乾乾吧?你們這幫文人,能幹什麽?

  郝十三眼中殺機四起,凶光暴露。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