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慶豐軍》第143章 大軍班師
安慶經過戰火的洗禮,終於恢復了繁榮,店鋪開門,商賈絡繹,滿街上都是負糧奔走的人。

 “老王,大人要走了,你不去送送嗎!”一奔著府衙奔走的老漢,對路邊一個推著一車子糧食的老漢道。

 “大人要走?哪個大人要走?無論是郝都督,還是余大人,哪個走,我都得送啊!”老王停下車子,抹了一把汗水道,關切的問。

 “余大人和郝都督,都要走!”老吳消息靈通,對老王耳語道。

 “啥?”老王驚訝得眼睛瞪得老大,“兩個大人都走,把我們這一城百姓,托付給誰啊?不行,不能讓他們走!”他堅定的說。

 老王顧不得許多,丟下自己的糧食車,夥同老吳,火急火燎的直奔府衙。自她看來,就算不能將兩個大人都留下,好歹留下一個,也算是安慶百姓的指望啊!

 安慶府太守府衙門前,人山人海,圍滿了前來送行的百姓,百姓啼哭之聲,數裡可聞,不少百姓,且哭且訴,還沒有從戰爭的創傷中完全走出來。

 “郝都督仁義啊,歷來只有朝廷征稅,哪有為百姓發糧的父母官啊!”

 “都督洪恩,犬子射傷了您的衛兵,您居然饒恕他不死!”

 “都督民之父母啊!”

 郝仁在中軍宿衛的簇擁下,一身銀白色魚鱗甲,胯下一匹雪白緞子馬,沿著街道徐徐出城,他面帶微笑,很享受這種百姓的呼聲,頻頻向道路兩側的百姓抱拳:“國祚謝謝安慶父老的相送,如今脫脫禍亂淮南,恕國祚不能久留,待天下平靖,國祚再與安慶父老相會。”

 一老者攔路跪倒在郝仁面前,拉過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聲淚俱下道:“老漢無以為報都督洪恩,請將犬子帶走,讓他為都督效命疆場!”

 郝仁最不喜歡這種跪拜禮節,如今有老者跪地,簡直折殺他了,他趕緊滾鞍落馬,攙扶起老者:“國祚多謝老伯好意,這娃兒還太年輕,請讓他在留在您身邊,再多盡幾年孝心吧!”

 老漢抹了一把眼淚又道:“都督體恤民情,真是洪恩父母,那就把余闕大人,留下來治理地方吧,若是如此,老漢情願為全家都為都督而死!”

 老漢此言一出,路邊百姓稀裡嘩啦,跪倒半片,聲淚俱下道:“請把余大人留下吧!”

 “這……”留下余闕?郝仁怎麽可能把余闕留在安慶?郝仁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余闕與郝仁並馬而行,見本該屬於自己的禮節,讓郝仁佔了去,心中正不是滋味,見安慶父老並沒有忘記他的好,心中頗為欣慰,抱拳含淚道:

 “余某感念安慶父老一片深情,也感激安慶父老昔日為余闕而戰,如今,慶豐軍郝都督,已經派老成穩重的施耐庵擔任安慶太守,犬子得臣,也留任安慶知府,余某此去壽州,乃是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要做,請安慶父老,不要再挽留了!”

 郝仁也知道,余闕在安慶的影響力,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消除,一個唐兀人,坐鎮淮南,能贏得安慶的民心,也是余闕做到了。不過,郝仁隱隱的感覺,余闕,搶了自己本該有的風頭,心中頗為不爽,卻也無可奈何。

 民心可順不可違!

 安慶父老見兩個大人一個也挽留不住,大部分也就退去了,依然有不少人,尾隨軍隊,一直送到城門外。

 郝仁與留鎮安慶的中軍張破虜,右哨騎兵千戶耿再成,安慶知府余德臣、安慶太守施耐庵,一一道別,好一番叮囑,才帥大軍,分三路班師。

 第一路,以左軍萬戶付友德為主將,並左哨遊騎兵千戶胡大海,走潛山、嶽西、桐城、舒城,兜個圈子,返回廬州。

 第二路,以安慶軍義兵元帥李宗可精選的一萬五千,並都督府右軍宿衛千戶徒單斛部,沿著長江北岸,走樅陽、無為,都督府輜重千戶焦祿帥三分之一水軍,在水上為護衛。

 第三路,由郝仁親自率領,都督府宿衛千戶吳六玖、副千戶福童,水軍萬戶俞通海及水軍三分之二船隻,逆江而上,走望江、宿松後,折返回來,留一百條中小船只在安慶協防,大軍順江而下,直奔和州。

 三路大軍都帶著事先選拔好的安慶降官,接收所過州縣,廬江和肥西,早一步被李普勝和徒單鈞佔領,江北已經沒有大規模敵軍,三路大軍基本上沒有遇到抵抗,所過州縣,悉數平靖,安慶並廬州兩路巢湖以西地盤,悉數並入慶豐軍版圖。

 張破虜作為安慶軍總管,加上右哨遊騎兵千戶,總兵力六千人,還有很多不願意跟李宗可遠去的原安慶軍,安慶駐軍大約兩萬,還有郝仁留下的全部輜重千戶的火炮、投石車,安慶城在施耐庵和余德臣的雙重治理下,安慶軍力,不容小覷,遇見大敵,憑借安慶軍力,死守一兩個月不成問題。

 郝仁都帥水軍,沿江而下,護衛數裡之外,喊殺之聲,火炮之聲,不絕以耳,顯然,前面進行一場大戰,戰事頗為激烈。

 水軍趕緊加速前行,六七裡外,才看清戰場輪廓。

 長江南岸的池州城下,大批紅巾軍,呐喊著衝擊城頭,城頭守軍,火炮、投石車、弓弩一起下來,紅巾軍死傷慘重,兀自前仆後繼,援城而上,好一場慘烈的攻守大戰。

 “都督,紅巾軍攻城,我們幫忙吧!”俞通海興奮的說。

 “不明對方紅巾軍旗號,貿然進攻,容易引起誤會,還是派人看看再說!”郝仁遮目遠眺道。

 說話間,七八條小船如同離線的箭一般,直奔江心,小船上,嚴整的站著七八十紅巾軍士兵,為首船上,陳友諒、張必先、張定邊等簇擁著一員大將。那大將,年齡大約四十歲上下,生得頗為威武,兩肋斜挎著一雙寶刀,中軍大旗上,諾大的一個‘趙’字,異常醒目。

 那將領,正是在池州附近堅持的天完將領——雙刀趙普勝。

 陳友諒東下零落趙普勝,趙普勝正和郝仁相呼應,督並攻打池州,陳友諒也不用爬深山老林去找,只要從江面路過,就能聯系上趙普勝了。

 郝仁將大船停在江心, 壽州號降下雲梯,將趙普勝接上大船,雙方以平輩禮見過,分賓主落座。

 “趙平章(趙普勝天完政權封為行省平章)忠義勇武,名號聞於江南,如今督兵攻打池州,軍威頗為威武!”郝仁恭維道。

 趙普勝兵威全盛時,曾經佔據池州,從池州渡江,攻打過安慶,在蒙元大反撲中,他連池州都丟了,如今有萬把人,在江南池州外圍,聞聽郝仁攻佔安慶,池州守軍動搖,趁機督兵猛攻池州,奈何池州守衛嚴密,趙普勝兵力單薄,一時難以取勝。

 “郝都督百戰百勝,下安慶,降余闕,兵威強盛,趙某仁怎敢與都督比肩,如今趙某軍隊遷延池州,久攻不下,懇請都督,用水軍祝我一臂之力,趙某感激不盡!”趙普勝聲音渾厚的說。

 郝仁心道:“無甚交情,憑趙普勝一句話,就要幫他打池州?我能得到什麽好處?”他心裡盤算著,不知道該不該幫忙。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