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慶豐軍》第134章 阻斷長江
裕溪口,地處長江北岸,把控著裕溪河與長江的水道鏈接,由蒙元水軍都元帥康茂才率領大軍守衛。

 康茂才四十多歲,本是湖北蘄縣人,天完徐壽輝舉事浠水,他起兵保境安民,率領軍隊攻克九江、黃連寨,一路高升,從長官(地方官名)、鎮撫,逐漸升任水軍都元帥,為蒙元剿滅天完紅巾軍,立下汗馬功勞。

 天完紅巾軍政權基本已經被消滅,康茂才水軍從長江順流而下,前來圍剿慶豐紅巾軍。

 裕溪口在吳六奇、楊通知、焦祿的聯合打擊下,根本沒有還手余地。

 含山、和州、巢縣都已經失守,小小幾平方公裡的裕溪口,地處裕溪河北,長江以東,根本守衛不住,也沒有死守的必要了。

 康茂才率領千余艘的水軍戰船,棄了裕溪口入長江,向北撤退十余裡,拒守長江江灣地段的三村島。

 三村島是長江上一個東西寬四裡,南北長十余裡的狹長島嶼,因為島上有楊、魏、吳三姓三個村莊而得名。三村島橫亙在長江上,島兩側水道狹窄,其中島嶼南側水道相對寬闊,最窄的江面,也不足三裡寬。

 康茂才有水軍戰艦千余艘,遏製住此島,就控制住此江段的治江權,和州是慶豐紅巾軍唯一的下江口,守住三村島,紅巾軍就不能在長江造船,就不能過江下江東!

 康茂才忽略一點,郝仁居然在方圓數百裡的巢湖北岸造船,在他棄守裕溪河的同時,慶豐紅巾軍分水陸兩軍,沿著裕溪河,直下長江,不一日,七八百搜的大小船隻,已經列陣在三村島前。

 郝仁的水軍船隻,絕大多數屬於巢湖水上的漁船,只有極小部分,乃是攻打巢縣的時候,繳獲水軍萬戶陳也先的戰船,有那麽二三十艘,上面能放一兩門炮的,都算是大船了。

 不過,郝仁有五艘大船,確實高大,三艘是繳獲成也先的半成品,經匠戶修繕完成。三艘船基本都是一個模樣,兩側船舷可放置十門火炮,船頭、船尾各一門炮,分別命名為通海、通淵、通源號。

 另外兩艘是根據郝仁的圖紙,在廬州水邊打造的,船寬三丈,長十五丈,高兩丈,沒有船槳,船頭設置三個風帆,船艙底下,靠腳踏渦輪為動力,甲板上設置兩層樓,一樓兩側,開炮口二十,二樓兩側,開炮口十六,二樓上面,設置木質女牆,設置投石車四架,弓箭手兩百。

 兩艘戰艦分別命名壽州號、廬州號。其中,壽州號作為郝仁的旗艦,瀘州號作為水軍萬戶俞通海的戰船。

 康茂才面對平地裡冒出來的水軍,康茂才不敢怠慢,要消滅這支水軍,才能掌握治江權,下令軍隊出擊!

 郝仁見數百艘戰船衝來,趕緊讓五艘戰船一字排開,左舷向外,待敵人靠近,一聲令下,戰艦上火炮,次第炸響,瞬間,將康茂才的水軍戰艦,擊沉二十余艘!

 康茂才見紅巾軍火力強大,在再打下去,只能增大自己的損失,他棄了三村島,順江繼續北下。

 郝仁可不肯放過他,康茂才的水軍存在,對紅巾軍水軍是個威脅,紅巾軍逆流而上,康茂才威脅後翼安全。

 “升帆!追擊!”

 一時間,五艘大船升起了船帆,船借風力,再加上人力,五艘大船如同離弦的利劍,直想敵軍艦隊衝去,不出一刻鍾,又將二十多艘敵船擊沉。

 康茂才心急火燎,頭皮撓掉一片!

 長江上下遊數百裡,只有康茂才這一支強大水軍,結果被五艘紅巾軍戰艦追著打,速度沒有人家快,火力沒有人家猛,這樣下去,恐怕只有全軍覆滅。

 康茂才跑了二十余裡,感覺自己跑不掉了,乾脆,船靠江東,棄船上岸。

 船可以不要,從家鄉帶出來的子弟兵性命不能不要!

 郝仁見蒙元水軍上岸,也不追趕,隻將康茂才的船只收攏了,去西岸裝載等候多時的步兵。

 郝仁此次作戰的目的是長江上遊三百裡外的安慶,打得過,打不過難說,得給自己水軍,找一個可靠的港口,三村島,就成為首選的對象了。

 三村島方圓二十余裡,兩側長江水稻比較窄,憑借慶豐軍的三磅火炮,足夠封鎖兩側江面,郝仁水軍向上遊出擊,阻斷長江,也就阻斷後背的威脅。

 “右軍萬戶吳六奇,命令你帥本部人馬,並半數紅巾軍重武器,屯駐三村島,不許讓載有一名蒙元士兵的船隻通過!”郝仁召集吳六奇,命令道。

 “末將領命!”吳六奇很無奈,這次都督打仗,不帶他玩了。他的右軍萬戶,善於防守,不善於攻城,兩次大戰,都是右軍軍陣危險,也屬於右軍死傷慘重。

 “我給你留下通源號並一百艘戰船,保證和州的水上安全,切記,目前是在水上,務必要保證火藥的乾燥,不要受潮!”郝仁又叮囑道。

 “末將謹遵都督教誨!”

 一艘平地江船順流而下,沿著三村島南側水岸而下,船頂上懸掛著蒙元朝廷的八邊太陽旗。

 “讓他們靠過來,檢查!”郝仁命令道。

 “喂!那艘平底江船,靠過來!”侍衛喊了半天,那艘船也不肯靠岸。

 “咚——”

 “咚——”

 兩發炮彈打在飛馳的貨船前邊,濺起諾大的水柱,侍衛又喊:“再不靠過來,我們的火炮,就叫將你們擊沉了!”

 那艘貨船還是無動於衷, 只是沿著江道,加速前行。

 “讓通源號攔住他!”郝仁一揮手,岸上的衛兵打出旗語,通源號飛奔而去,不一刻,將那艘貨船逼停在三村島的南岸,一個蒙元七品文官,被帶下船來。

 那文官名叫李朗,乃是安慶的通判。安慶路夏糧已經豐收,余闕派李朗先行,查看長江水道情況,準備將朝廷的貢米,順長江而下,走京杭大運河,運抵元大都。

 郝仁毫不客氣,連人帶船,統統扣下,連同船上的數萬石的白米。

 阻斷長江,對於慶豐軍來說,就有一個一本萬利的買賣。

 湖廣、江西、四川的貢米,都是順著長江而下,走京杭大運河或是海路,往大都運送糧食,和州三村島,是必經之路,郝仁阻斷長江,上遊運下來多少糧食,都是他的了。

 如今此江段已經被紅巾軍控制,花了多少錢,廢了多少心?過往的船隻,好歹得交點稅意思意思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