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慶豐軍》第396章 滅其水軍
 郝仁剛剛擊潰萬勝的兵馬,就已經得到常遇春在宜州與明玉珍遭遇的消息,大喜之余,將一應火器、輜重全部留在荊州,全軍輕裝簡行,全速向宜州開進,希求在明玉珍進入棧道錢前,徹底將明玉珍擊潰。

   明玉珍不愧是重瞳猛將,驍勇異常,連破常遇春、胡大海兩陣。放走明玉珍等於縱虎歸山,一旦明玉珍回歸巴蜀,無論其手上有多少殘余的兵馬,憑借巴蜀的險峻和明玉珍的驍勇,宋軍再想消滅明玉珍,將會非常困難。

   在宜州的明玉珍沒有得到萬勝的消息,又遭遇宋軍的攻擊,知道大事不妙,宋軍已經攻殺過來,生怕自己被宋軍保衛,哪裡還顧得上擄掠人口?連一應輜都舍棄,水陸大軍輕裝簡行,全速向巴蜀之地回軍。

   而常遇春與胡大海,得到俞通河兵馬的支援,軍威複振,兩軍就像狗皮膏藥一般,緊緊咬住明玉珍,死追不放。

   明玉珍及其驍勇,讓步兵先行,親自都率大夏最精銳的虎賁騎兵,負責殿後,倘若宋軍衝進安全距離,便都率兵馬回軍衝殺。

   常遇春、俞通河的騎兵馬力一直沒有得到完全的恢復,沒有能力擊潰明玉珍及其精銳的虎賁營,只是依靠敵人步兵行動速度緩慢的優勢,盡最大限度遲滯夏軍的歸路。

   常遇春、胡大海、俞通河三軍都明白,此時不是與夏軍決戰的機會,三人早已經訂好計策。

   俞通河的精銳騎兵,每人備了兩匹戰馬,走山件小路,馬歇人不歇息,全速趕往夏軍的大後方,爭取趕在明玉珍進入棧道之前,燒毀入巴蜀的棧道。

   吳劉奇、俞通海兩軍水軍,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大小戰船,清一色以水車為動力,雖然是逆江而上,卻是行進如飛。

   時值東風打起,海軍和江防軍掛起三張雲帆,更是為大宋水軍提供十足的動力。

   “哈哈!”俞通海得意的對吳劉奇道:“就算明玉珍僥幸逃脫回去,恐怕其趕回渝都時,我們的水軍已經佔領他的老巢了!”

   “俞都督休要大意,主公命我等追殲大夏的水軍,明玉珍急於退兵,在戰船上也說不定?倘若我等擊殺明玉珍於江中,那渝都必然被我等攻克,你我哥倆兒頭頂上的爵位,都準備提升一大截吧!若是我等追不上敵人水軍,明玉珍有機會回歸巴蜀整頓軍務,我等再想破巴蜀,恐怕就要等天時了!”吳劉奇道。

   巴蜀之地地勢險峻,而明玉珍憑借自己的驍勇,在巴蜀之地積威已久,若是明玉珍退回巴蜀,只能大夏的君主,也想陳友諒一樣,早早死掉,軍心不穩之時,宋軍方能入巴蜀。

   “吳兄,有水軍利器,又得東風助力,此乃天降大功與你我,大夏水軍,必然能夠追得上!”俞通海甚是得意道:“命令水手們,全速前進,務必追殲大夏水軍!”

   崆峪灘是長江三峽中“險灘之冠”。灘中礁石密布,露出江面如石林,航道彎曲,狹窄。

   大宋水軍行進至此,兩艘海船觸礁擱淺,俞通海與吳劉奇知道已經抵達長江上遊,大船已經無法通行,只能將全部海船留在江中,留軍隊看守戰船,只是都率中、小戰艦,樓船、艨艟、飛舸,憑借東風助力,繼續追擊。

   三峽兩岸,群山矗立,風景秀美,歷來被文人墨客大書特書。

   長江北岸,有一疊層次分明的岩石,看似一堆厚書,還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豎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寶劍,傳說是諸葛亮存放兵書和寶劍的地方,此處正是三峽中西陵峽所處的兵書寶劍峽。

   正是在這個地方,吳劉奇、俞通海聯軍,終於追上大夏的水軍。

   大夏地處長江上遊,通航水域只在白帝城以東,而且江內水位低,大船無法通行,大夏的水軍,遠遠沒有他的馬步軍強大,存在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在於運兵。

   所謂的大夏水軍,其實只是一兩千艘的平底江船,就算宋軍已經舍棄海船,依舊沒有宋軍的樓船、艨艟強大,也沒有宋軍飛舸靈活,而且也沒有配備火炮,隻配備數量不多的投石車。

   堂堂大夏水軍只是這樣一個模樣,跟兩年前被消滅的大漢水軍根本沒法比,就是跟宋軍的艨艟比起來,顯然也是中央軍與土匪的區別。

   吳劉奇和俞通海都因為對手太弱小,失望的情緒,要遠遠比追上敵人的興奮情緒要大。

   夏軍作戰非常勇敢!也只能用勇敢來形容了!畢竟實力相差太懸殊。

   吳劉奇以艨艟艦隊為先鋒,以火炮輔助攻擊。

   戰鼓填然,號角嗚咽,炮聲隆隆,弩箭破空。

   艨艟戰艦,平素最大的功效用於衝撞,戰艦船前端有鋒利的棱角,戰艦火炮,次第開火,艨艟戰艦,劈波而來,‘咚’的一聲悶響,便已經將一艘平底江船撞的粉碎。

   艨艟戰艦,甲板遠遠高於平底江川,宋軍站在甲板之上,弓箭手向遠處攢射,近處,震天雷手,將附帶膠水的震天雷,點燃向附近的江船上投擲,將附近的江船,變成木屑。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是火器對待冷兵器的戰爭,是堅船利炮對漁船舢板的戰爭。

   交戰沒多久,數艘艨艟戰艦已經衝破敵人的軍陣,劈江將敵人分割為兩段,戰事便已經結束,江水盡赤,浮屍塞江,夏軍盡萬人的水軍,一部分被殲滅,一部分頭像,少部分棄船等岸,套入深山之中,無影無蹤。

   瞿塘峽,東西長八裡,兩岸都是群山,倘若過了瞿塘峽,便可以深入巴蜀,抵達白帝城,棄船登岸,便可直搗大夏老巢渝都。

   就是這八裡的狹長水道,大宋水軍無法突破,大夏為了拱衛京城,在此處部有重兵。兩岸的山峰上,沾滿大夏的弓弩手,投石車拋射巨石、猛火油,封鎖了並不寬的江面。

   吳劉奇、俞通海直搗渝都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遣水軍登岸,與大夏爭奪瞿塘峽兩岸的高地,以求突破敵人在瞿塘峽的防線,深入巴蜀,攻破敵人都城。

   一時間,宋軍的炮聲隆隆,佯攻山峰,而山頂巨石,滾滾落下,宋、夏兩軍,為爭奪瞿塘峽的水道,展開拚死互攻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