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慶豐軍》第378章 吊陳友諒
漢口大漢行宮上下,一片肅殺之氣!

 按照江漢的民俗,陳友諒要停屍七日,接受百官和家屬的吊唁。

 陳善兒雖然已經成為漢王,卻披麻戴孝,跪在棺槨前為陳友諒守靈,一應文武輔政大臣跪一旁陪侍,早有禮部官員上奏,大宋派特使劉伯溫前來吊唁。

 “叫他走,我爹就是他們害死的,如今陛下已經作古,少讓他來這一套假仁假義!”陳善兒十五六歲,稚氣未脫,摸著眼淚怒道。

 “漢王!”五王陳友仁抱拳道:“劉伯溫在大宋群臣中地位,僅次於廖永安與施耐庵,乃是七內閣之一,郝仁此番派出如此高規格的使臣,必然有話說,何不聽他說些什麽呢?倘若其言語有何不妥,我們也可以效仿好十三亢朱重八的使臣徐達一樣,把劉伯溫亢在此,就算我們一時無法擊敗郝十三,也可以控制住其一條走狗!”

 “他還能說些什麽?”陳善兒不確定道:“如今父王仙逝,我方內部不穩,郝仁督軍猛攻我方,劉伯溫來不過是譏諷我們罷了!孤也無需見他,直接亢了就是!”

 “漢王!”陳友仁又規勸道:“縱然皇兄已經作古,有張定邊坐鎮黃石要塞,宋軍雖然強大,卻無法突破,侄兒切不可喪失信心,丟了先帝留下的基業¥△長¥△風¥△文¥△學,w+ww.cfw︾x.ne¤t啊!”

 “五叔!”陳善兒畢竟年幼,自己沒有主張,見陳友仁堅持,無奈道:“既然你執意要我見他,那就見一見吧!”

 陳善兒喂了能夠連結大夏的明玉珍,已經降帝號為王,劉伯溫得到在靈堂召見的回報。

 劉伯溫披著麻衣頭頂孝布,進靈堂時旁若無人,大步流星的徑直走到棺槨前,‘撲通’癱軟在地,嚎啕大哭。

 那哭聲,如同漢地驚雷平地起,驚天地泣鬼神,撕心裂肺一般的哭號,‘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在一旁祭拜的大臣,無不將目光齊聚在劉伯溫的身上。

 不知道內情的人,還以為是劉伯溫是陳友諒的哪一路故人,悲痛之情,無人可及。

 劉伯溫且哭且訴,訴說中還帶著七分唱腔:“友諒兒啊,你說你怎就這樣走了呢?你讓我家陛下多寂寞啊友諒兒啊,想當年你跟我家陛下平輩論交,比我家陛下也沒長幾歲,你說你怎麽就這麽撒手去了呢?嗚嗚”

 陳善兒畢竟年幼,陳友諒死了五六天,劉伯溫是第一個哭的如此真誠的人,也是在五六天的祭拜中,僅有的敢直呼陳友諒大名的人,陳善兒對劉伯溫的好感頓增,趕緊還禮規勸道:“劉大人節哀順變!”

 劉伯溫似乎太過悲慟,就跟沒聽見一樣,繼續拍著棺槨嚎啕大哭:“當年你與我家陛下並肩抗元,你只是天完政權的千夫長,我家陛下愛惜你是個人才,約你一同抗元,還是你親冒風險去康茂才的軍營,引誘康茂才水軍進入埋伏,大宋才能有今日的成績,我家陛下視你為兄弟,你說你怎麽就無故冒犯大宋的邊境,而今啊……(作死了吧!)嗚嗚!”

 陳善兒對劉伯溫對一段哭訴比較有好感,等這第二段哭訴確實刺耳異常,劉伯溫卻不是在給陳友諒表功,而是在給陳友諒揭短。

 陳友諒的為人,旁人未必完全知曉,陳友仁對自己的哥哥再了解不過。

 康茂才何許人也?乃是陳友諒的同鄉好友,陳友諒正是在長江上利用了康茂才的信任關系,出賣了康茂才,導致蒙元水軍全軍覆滅在燕子磯,徹底失去了治江權。

 而陳友諒更是因為消滅康茂才而一戰成名,在天完政權中逐漸嶄露頭角,劉伯溫提這事兒,正是數落陳友諒賣友求榮的人品。

 劉伯溫另外一層含義:陳友諒你出身低微,利欲熏心,冒犯大宋邊境,被火槍打傷而死活該!

 劉伯溫偷眼看時,見陳友仁、陳善兒面上都有許多不快,趕緊又改了唱腔道:“為了向你這位抗元的義士致敬啊,我家陛下已經準備退兵了,友諒啊你就放心的去吧!”

 退兵?郝仁要退兵了!

 在一旁吊喪的大漢群臣,素手跪在一旁,像看戲一樣欣賞劉伯溫的表演,待聽說郝仁要退兵,居然有人在靈堂之上,興奮的笑出聲。

 “劉大人,劉大人,此話當真?”陳善兒也面漏喜色,趕緊跪直欠身問道。

 劉伯溫以袖掩面,待用食指沾了唾液抹在面頰,才撤掉袖子,有佯裝抽搐兩下,才正色道:“當真,我家陛下想就此撤兵東歸,兩家以黃石為界,不知道你家意下如何?”

 陳善兒畢竟年幼,沒有經過大陣仗,宋軍大軍壓境,他日夜寢食難安,就怕自己打不過郝仁,被宋軍殺死,而今聽聞郝仁肯退兵,心中一萬的歡喜,待想開口應承時,卻見陳友仁擋在值得面前。

 陳友仁怒目而視道:“若想我方罷兵也可以,必然要將江西之地,全數歸還,不然我大漢決不罷休!”

 陳友仁乃精明之人,料定郝仁並非仁慈而退兵,必然是郝仁後方發生了一些變故兒導致他不得不退兵,雖然陳友仁此時還不知道郝仁具體因為何事退兵,逆著劉伯溫的話說,總是沒有錯的,不能讓郝仁想戰便戰,想退便退。

 “五王若想要江西之地,可以派兵出黃石關,自己去取啊!”劉伯溫搖著羽扇,笑吟吟道。

 漢軍的主力在江南基本上已經被殲滅了,而今依靠黃石天險,勉強能保住江漢平原,若想出關重取江西,恐怕也難以湊出十萬兵馬,而兵馬一旦出了黃石關,失去雄關的壁壘,必然要被宋軍殲滅。

 國師鄒普勝一身道袍,背著一把鐵劍,抱拳向陳善兒進言道:“如今我方守有余而攻不足,既然大宋想罷兵,不妨我方便應允了,待從‘明眼子’那借來雄兵十萬,再圖恢復江西之地不遲啊!”

 走普勝作為彭瑩玉的徒弟,歷經徐壽輝、陳友諒、陳善兒三朝而不倒,乃是引為他明哲保身不爭,如今大漢若主強臣, 他感覺自己在這個時候,也應該爭一爭了。

 “鄒普勝,你泄漏機密,是何居心?”陳友仁怒道:“郝十三絕非善類,他肯罷兵,必然是又什麽不可告人的難處,侄兒切不肯輕易與他議和!”

 大漢的群臣昔日被陳友諒的權謀壓服,而今陳友諒作古,縱然有陳友仁輔政,群臣們也不似陳友諒在時一般瑟瑟發抖,大多數人都不想與陳家王朝一起覆滅,紛紛站在鄒普勝一邊附和他的提議,同意與郝仁暫時罷兵。

 陳友仁見自己獨木難撐,雖有高位卻鬥不過群臣,無計可施間,鼻子一哼,拂袖而去。

 劉伯溫卻笑岑岑的搖著羽扇,心中卻在合計:

 “鄒普勝以軍事機密透漏與我,必然是在向大宋拋橄欖枝,日後回師滅漢時,鄒普勝或許可用。而陳友仁如此難以對付,下一次宋軍再來,恐怕宋軍的討賊檄文上要說‘陳友仁禍亂朝綱,隻誅殺陳友仁一人!’,陳友諒殘部實在不足為慮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