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慶豐軍》第336章 內部分歧
 救援不救援汴梁,郝仁得看自己手中的籌碼下菜碟!

   “潁州尚有多少人馬?”郝仁問盛文鬱道。

   盛文鬱此時正一口氣喘的不勻,並未發出聲音,只是伸出來三個手指頭,仿佛是在打啞謎一般。

   三萬?

   郝仁又腳趾頭想,潁州也不可能是這麽龐大的軍隊數量。

   自劉福通北伐之後,龍鳳掙錢在淮南的兵馬總數,估計也就這個數。潁州背靠慶豐軍,劉福通將他視為自己的戰略後方,倘若劉福通在潁州屯兵三萬,這簡直就是防備著慶豐軍,那還救援什麽。

   “想不到劉福通大帥馳騁淮南數年,破鞏卜班、殺答失八都魯,蒙元大軍聞其名兒喪膽,潁州乃劉大帥起兵之地,如今卻僅有三千兵馬!”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郝仁不由得慨歎道。

   “三,不足三百人!”盛文鬱終於喘勻了氣息,無奈道:“救援汴梁,全靠郝大帥了!”

   三百人?這不是搞笑嗎?

   要穿過重重的敵佔區去救援汴梁,盛文鬱可不是當年的郝仁,憑借一招‘虛張聲勢’,以七百馬夫就能佔領壽州城。三百人,尚且不夠察汗帖木兒塞牙縫的。

   難道全靠慶豐軍的兵力,去救援劉福通嗎?這對慶豐軍又又什麽好處呢?

   郝仁聽聞盛文鬱只有這一點的兵馬,不由得一陣頭疼,禁不住的搖頭一聲歎息,卻見劉伯溫頗為嚴肅的看著他,微微的搖頭。

   郝仁知道,這是劉伯溫在暗中為自己支招,想必劉伯溫已經以他敏銳的頭腦,為郝仁盤算好了救援汴梁的得失厲害,叫郝仁不要出兵救援汴梁。

   壽州太守余闕押解軍糧在此,見氣氛尷尬,質問盛文鬱道:“汴梁距離蒙城距離何其遙遠?如此緊急時刻,調配兵馬哪裡還能來得及?”

   余闕整一下胡須,又數落道:“當初我家主公修路之時,計劃將致富路一直修抵汴梁,偏偏你家劉大帥不肯答應,如今危難了,卻要讓慶豐軍,踏著泥濘漫長的土路,去救援與他嗎?”

   余闕直言不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想救援劉福通,任憑劉福通的龍鳳政權被蒙元大軍殲滅。

   余闕本是蒙元的二品大員,在他看來,各路義軍,除了慶豐軍,都是賊,自然不希望慶豐軍耗費自己的力量,去救援他眼中的賊了。

   而且,余闕所言不虛,當初郝仁修路的時候,就曾前瞻性的想把路一直修到汴梁,郝仁本意就是滲透自己的力量,戰時可以快速調度兵馬,平時慶豐軍的各種商品,也可以從這條路一直運抵北方,可惜此事與劉福通商議之時,劉福通並未同意,所以慶豐軍的路,向北隻修到了蒙城。

   早知有今日的用處,何必當初!可是,龍鳳政權只有劉福通一手遮天,盛文鬱這個二把手,居然沒有決策權力。

   “哎!”盛文鬱一聲歎息,無奈道:“總不能看汴梁一城百姓,慘死在蒙元的屠刀之下吧!”

   “這位大人無需多慮!”余闕道:“察汗帖木兒向來軍紀嚴明,就算汴梁被破,斷然不會難為汴梁的良民百姓!”

   “那我家陛下和太后,以及數千的大臣和眷屬呢?”盛文鬱反駁道:“難道察汗帖木兒的屠刀還能放過他們嗎?”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余闕畢竟是文人,表達的比較委婉,言外之意,附賊者該死,只不過變化了一種相對舒緩的語氣,沒有直接說:‘活該’罷了!

   盛文鬱聽聞余闕的說辭,氣的白眼隻翻騰。他是來求救的,並不是來和郝仁的手下將領們吵架的,倘若一言不和,再打將起來,救兵之事,算是徹底泡湯了。

   廖永安抱拳道:“主公,朱重八的軍隊尚且在旁,陳友諒的大軍,也在南方時刻窺覬我城池,如今大軍在蒙城,離開故地尚且不遠,倘若我軍遠救汴梁,恐怕陳友諒要在南方發難,慶豐軍三線用兵,恐怕難以取勝,而且汴梁道路崎嶇,救援也未必來得及!”

   廖永安沒有當著盛文鬱的面兒,明確表示應不應該救援汴梁,倒是將慶豐軍面臨的實際情況,和盤托出,等於沒有表態,卻讓盛文鬱實際了解到慶豐軍的難處。

   郝仁雖然是慶豐軍的大元帥,他向來沒有獨斷專行過,手下的重要鎮守大員的意見,他必須要聽取,如今幾個大員主要表示不救援汴梁,這和郝仁的本心,有很大的差別,因而他沒有按照手下的意見,直接回絕盛文鬱。

   盛文鬱見郝仁遲疑不決,知道慶豐軍確實有自己的難處,也知道郝仁正在進行劇烈的心裡鬥爭,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淚俱下道:“大元帥,陛下乃與大元帥有師徒名分,劉福通大帥與大帥又有金蘭之交,望大元帥念及昔日情誼,救汴梁一救!”

   盛文鬱在龍鳳政權的地位,不比郝仁低,而且從年齒上論,足夠做郝仁的長輩了,郝仁拉起地上的盛文鬱,不溫不火道:“盛大人遠來辛苦,切先到軍營中用些酒菜,慶豐軍此時卻有難處,此事我們稍後再議!”

   “大帥,救兵如救火,刻不容緩,大元帥早做決斷,遲了恐怕後悔不及!”盛文鬱被陳達引領下去之前,尚且苦苦規勸,唯恐郝仁做出不救援汴梁的決斷。

   “施耐庵老先生,你是什麽意見?”郝仁見盛文鬱已經走遠,才問欲言又止的施耐庵道。

   “出言不就汴梁者,實乃目光短視之輩!”施耐庵十足的傲氣,大放厥詞,言辭刻薄,一句話,幾乎將幾位剛剛發表態度的大員,統統打擊一番。

   “這——此言從何說起呢,汴梁……”余闕反駁道。

   郝仁料定施耐庵語出驚人,必然有十足的見地,抬手阻止幾位大員的插言:“老先生說下去!”

   施耐庵整理一下衣衫,振振有詞道:“龍鳳與慶豐,同屬紅巾派系,不救援汴梁,恐怕要留下‘見死不救’的惡名,此其一也!其二,劉福通佔據汴梁,尚且與我軍遙相呼應,可以牽製大批敵軍,倘若劉福通敗亡,日後大軍北伐,恐怕慶豐軍要獨自面對北方蒙元強大敵人,這不符合慶豐軍的利益。其三,倘若大軍未至汴梁,劉福通已經敗亡,大軍可以南返,主公空得仗義仁義之名, 倘若真的救下汴梁,龍鳳政權實力已經消亡殆盡,慶豐軍捏龍鳳君臣在自己手中,其人不是任憑大元帥左右?其四,陳友諒實在不足為慮。下官經略安慶日久,就算陳友諒以百萬大軍來攻,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安慶至少可以支應半年之久,何況主公已經派水軍封鎖了鄱陽湖和長江,江南江北之地,短時間內,陳友諒不可能奈何慶豐軍地盤,若不給陳友諒可乘之機讓其瘋狂,日後主公將以何為口實,滅掉陳友諒而一統華夏?”

   慶豐軍救援汴梁,面對最大的威脅就是陳友諒襲擊後方,施耐庵坐鎮安慶日久,了解敵我虛實,分析起來,入木三分,雖有偏頗過激之處,整體所言並不虛妄。

   廬州太守羅本素有仁名,施耐庵話音剛落,他便抱拳道:“下官支持施太守所言!”

   廖永安抱拳:“慶豐軍北援汴梁,最大的威脅乃是陳友諒,既然陳友諒不足為慮,下官也支持施太守所言。”

   “傳令三軍!”郝仁命令道:“不等付友德的大軍了,今日便破朱重八大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