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人日到啦!
李煜咬著王伯特地做的美味鹿肉煎餅,喝著豬血肉丸白菜羹。樂爽之余,暗想大唐今日一整天的北方人只能嚼普通的煎餅,南方人把七種蔬菜煮在一起,弄一碗軟趴趴的湯水做成的菜羹來喝。
若是沒在三年前搞出溫室大棚,大冬天的,李煜現在也吃不到白菜湯。只是搞出了溫室大棚,每年冬天難免要被打土豪。
不說三位兄長府裡的消耗,自從燕王府的溫室大棚一出,連大明宮裡的蔬菜都改成燕王府供給了,還被父皇母后借花獻佛去賞賜大臣去了。需求之大,李煜卻一文錢沒賺到,想想也是夠倒霉。
還好,長安的富豪不少,李煜多搞些溫室大棚種出的反季節蔬菜拿到市面上去賣,總算解決了入不敷出的問題,成為李煜冬季的一項產業。
馨兒懷著笑意走進房來,“郞君,今天是皇家周刊開業發行第一期報紙,咱們是不是要去看下?”
“去,肯定的去!”
李煜幾口將煎餅塞進嘴裡,把杯子裡的牛奶一口氣喝完,上前就拉著馨兒揉弱的小手招呼著侍衛們出門。
唐代北方人也是喝牛奶吃奶酪,並不像後世所理解的漢人在古代不喝牛奶吃奶酪。單從現代考古發現唐代人體格就不比現代人差,甚至因為社會尚武之風盛行,還比現代人更強壯。
皇家周刊於人日正式在平康坊開業,地址還選在平康坊歌妓所居的東北三曲旁,整座長安除了東西市外人流最大的地方,也是來往人群素養最高之地。
平康坊本身就是朝中權貴,地方駐中央辦事處“邸”所聚之地。本朝的英國公李績、許敬宗,後來的太平公主、李義府等權傾朝野的人物府邸都在平康坊。此外,又是舉子、選人和各地進京人員的聚集地。
可以說,平康坊居住的就沒有平民百姓。因三曲所在,也成了長安東西市外最繁華奢侈之地,獵豔之地!
李煜把皇家周刊安在入三曲的必經之地,可謂匠心獨到!
“賣報啦!賣報啦……”
“皇家周刊今日開業,發行第一期報紙,了解天下大事,品鑒詩賦,速來買一份報紙……”
幾十個十來歲的少年,雙手拿著報紙在長安的大街小巷、東西兩市,各處人流大的城門附近叫賣著手中的報紙。
出於好奇,不時有路人停下來尋問價錢,掏出五個銅板買一份報紙。
皇家周刊佔據佔據平康坊三曲所在的小十字街處一座有一棟三層閣樓的院落,往北走就是文人士子們喜愛的三曲。
院落門前此時搭上了一個掛滿彩旌的舞台,從三曲中找來的歌妓正在台上表演歌舞,吸此了大量人流停足觀看。
因今日是人日,人人頭上還戴著由絲織品、紙、金箔玉片裁剪做成的各種花草燕雀人物形狀的裝飾品-彩勝。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就是一片姹脂胭紅之景。
報童就在人群中穿梭兜售報紙,手中幾十份報紙眨眼功夫就售賣一空,就趕回院落取報紙出來。
“沒想在去年裡,安東竟爆發如此大戰!”
“新羅蠻竟有不臣之心,意圖奪我大唐之地,當誅。可惜燕王竟與新羅簽了停戰條約!”
“這首《跨鴨綠水定安東》不錯,詩中寫出了我大唐健兒保家衛國征剿蠻夷的雄心壯志。嗯?李煜所著,這李煜是誰?”
“無知,李煜就是當今燕王!”周圍的人對疑問者一通鄙視!
“在下剛來長安!”問者羞愧的低下頭掩飾自己的尷尬。
隨著報紙的斷售賣,皇家周刊逐漸被長安百姓所知。
加上這個時代信息來源匱乏,即使身在長安的當朝權貴對大唐各地發生的事也不甚了解,更別說普通人了,連最近長安城中發生的事也未必知道。
皇家周刊第一期中刊登的內容非常廣泛。
有最近朝廷發生的時政大事,有安東爆發一年之久的軍國大事記述,有去年四十余州縣爆發災情的報道,有燕王李煜、太子、沛王所作詩賦,還有長安物價報道。
長安各個階層的人都可以在報中找到自己想了解的事。
由其是在京希望投效豪門權貴,等待參加科考的士子文人,聽到報童宣傳的口號,本著好奇買一份來瞧瞧後,眼睛一亮。再觀周圍很多人都花上五個銅錢買上一份報紙看起來,內心更是咚咚的跳。
累心累力低三下四的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向京師豪門權貴投遞詩賦文章,希望能得朝中相公賞識從而一舉登科。眼下還不如向這新開的皇家周刊投稿,將自己的得意之作投去,刊登在報上,說不定明天自己就名動京師,當今陛下看報後欣賞自己而提拔為官!
李煜特地吩咐在報紙右上角醒目欄注明,皇家周刊接收他人投稿,不諾詩詞歌賦,寫得好通過報社審核就會刊登在報紙的文學鑒賞一欄。
看到這個消息,能來長安參加科舉企圖做官的哪個是傻子。長安的士子文人們心動了,由其是那些待在長安尋求機會的苦寒之士,找來別人看完的報紙,或五人湊一個銅板買一份報紙,記下皇家周刊的地址後就跑回自己所寄宿的寺院道觀,研墨提筆,嘔心瀝血寫出一首自認為的上乘之作。待到第二天跑去皇家周刊投稿。
由其是有人打聽到皇家周刊乃太子、沛王、周王、燕王、冀王與小公主合力創辦,更是影發了長安文人士子的轟動效應,紛紛向皇家周刊投稿,以期能受六位殿下賞識。
人日這天早上,城中有點小錢的人家都會準備酒食器具,呼朋喚友出家門,登樓閣亭台、山寺高峰,極目遠眺。一是看天氣如何,如果天氣晴好,則預示這一年順利如意,如果陰雨風雪,那就回家搗鼓。
登高遠望有懷念親人故友之意,詩人往往在人日做詩抒發自己的思念之情。
做為顯慶四年,應弟子舉及弟,被舉神童的楊炯,待製弘文館十年。 www.uukanshu.net 因有了“予出身”的待遇,心裡已經感到滿足,至今還未有出仕之意。今日呼在弘文館結識的好友趙縱與劉生出春明門準備登終南山遠眺。
出城門不遠,在一家胡姬酒肆旁新建了一座小亭,上書報刊亭,亭前還掛了一幅彩旗,上書“熱烈慶祝皇家周刊今日開業發行第一期報紙!”
亭前有不少路人駐足下來買一份印滿字的紙來看,這令楊炯一行大為好奇,下馬尋問一位正在看報的文人道:“這位兄台,你買的這是什麽?”
“報紙啊!,皇家周刊發行的第一份報紙。”
“用皇家之名,豈不是大逆不道?”
“開辦皇家周刊的就是當朝六位皇子和公主,兄台你不會還不知道吧?”
楊炯有些發愣,難不成就我還不知道?
“這報紙又是何物?”
“吾也說不上來,兄台你自己買一份瞧就知道了!”
對方有些不耐煩道,專注在報紙上找自己想看的內容。
“我們去買一份瞧一瞧!”趙縱與劉生到報刊亭問了個價錢買了三份報紙回來,遞了一份給楊炯。
三人仔細看過報紙上的內容後大為驚奇,所載之事,很多都發生在大唐偏遠地方,或因消息不暢了解不多。就如去看四十余州的災情,雖聽他人所說嚴重,卻並不知道嚴重的何種地步。報紙上刊登的消息卻立馬讓他們了解到去年東至新羅、西至安西發生的各種大事,技術詳細清晰。
“想出報紙之人真乃天才構想,報紙在手豈不足不出戶了解天下事?”趙縱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