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范和芮成智當然心急,他們恨不得讓殷俊把所有的工廠和公司都潛入粵東和粵州。
但他們也知道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殷俊願意,牽涉到了香江的方方面面利益,以及香江本地社會的穩定,上面都不可能允許這種方案。
開什麽玩笑!
一旦牽涉到了十幾萬人的生計問題,那麽香江可是要出大亂子的。
相比起一個粵東的發展,香江的穩定和發揮積極的作用,才是更重要的事兒。
殷俊之所以這麽受到蕭老和雲老的重視,原因就在他在香江的根深蒂固上。
再說了,華國也不僅僅只有粵州一個城市、粵東一個省份啊,如果什麽好事兒都給你們佔據了,那麽北方的城市怎麽想?江南的城市怎麽想?西南的省份怎麽想?
作為一個世界首富,殷俊在香江發揮的力量,遠遠比他只是在內地做公司做工廠要大得多。
別的不提,只要殷俊敢把所有工廠都搬到內地,那麽迎接他的絕對是各個國家的或明或暗的打壓,以後殷俊想要收購什麽公司,購買什麽技術,都基本上宣告不可能。
蕭老和雲老也都曉得,殷俊每年都要給英.國和美.國的政黨供應大量的資助經費,各種公關費用更是多得嚇人——就像是李超人和包船王他們做的那樣。
如果不是這些關系在維持著,就算你是世界首富,就算你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傳媒大亨,在整個兒的西方的力量下,也都是如同螻蟻一樣,強也強不了多少。
因此,朱平范和芮成智現在只是埋下伏筆,期待著時機到來的那一天,殷俊能第一個考慮的就是粵東,就是粵州。
他們同時也有這個信心。
從南宋偏居一隅,大力發展商業開始,粵東就成了商業的重鎮,從此一直都沒有變過。
論起商業的氛圍來,粵東和江浙相比都不遜色,更別說只是靠個人能力奮鬥的晉商他們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香江和粵東本來就是一衣帶水的,香江人想要來內地做生意,粵東肯定是第一選擇。
只不過殷俊和別人不同,他的眼光深遠得很,人家在內地的第一個工廠就設立在臨安,然後又在華京,第三個才輪到了粵東,所以由不得他們不重視和小心。
殷俊當然知道他們在想什麽,不過殷俊對他們的想法,也不怎麽認同。
粵東的發展,是香江的富豪們支持,所以才發展起來的嗎?
根本不是。
粵東的發展,有一半都是靠了寶島的商人們,剩下的一半是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和近在咫尺的香江商人,幾乎是沒有關系。
哦,也不能說沒有關系。
80年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香江商人給開的頭。
比如說電子手表、塑料製品、小家電、製衣行業等等,也是香江商人來粵東投資的。
粵東的薪水條件比起他們那邊要低十倍,然後水電氣和原材料也來得便宜一些,最重要的是稅收又幾乎沒有,誰不願意在這裡開廠賺錢?
而且香江還有一個很好的規定,那就是你在海外掙的錢,不用在香江上稅。
如此算來,他們在內地的工廠生意等等,都相當於是白賺的啊!
正是因為他們有了這個基礎,所以90年代寶島商人進入內地時,就看中了這個投資寶地——擁有成熟的供應鏈條和政.策服務,還有更重要的是數百萬的熟練產業工人,正好能讓他們的勞動密集型工廠大展拳腳。
比起寶島的工廠規模來,香江的根本不夠看,所以一旦寶島商人進入內地後,
香江的除了房地產產業之外,其余的基本上也就完蛋了。也是在寶島工廠的帶動之下,內地的那些工廠們才開始自己慢慢的摸索,做起了代工,然後又樹立起了自己的牌子,最後才反過來成功了。
因此,粵東把期望寄托在香江人身上,那簡直是不懂得香江的經濟結構,屬於是空歡喜一場。
要依殷俊的想法,粵東,江南這些勞動力密集、交通發達的區域,應該直接走出去,去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接各種單子。
太深奧的他們也不懂,太簡單的別人也不會給。
就接那些勞動密集型的單子,薄利多銷,但能鍛煉出一大批產業工人來的那種。
只要好好的鍛煉個十年、二十年,他們自然而然就能比前世更加的興旺發達,還不用被日.韓和寶島商人給中間剝削一截。
當然了,這也是殷俊的想當然。
就憑著現在國內的謹小慎微,他們哪裡有膽子去外國瘋狂的搶單子?然後即便他們去搶,怎麽搶,怎麽才能搶得到,他們都沒有經驗啊!
更別說像是40年之後,華為那樣在全世界制定通訊領域規則了。
華為這也是通過了幾十年的努力,一步步的從被打壓開始,最後才慢慢的逆襲成為世界第一的。
如果沒有香江和寶島商人們把單子帶過來,自己雇傭人生產,內地根本就不可能直接接單。
從某種角度來說,寶島和香江的公司,反而是充當了中間人和保證人的角色,由他們來確認我們的勞有所得。
甭管怎麽講,工人們能得到公司,國家能引進技術和資金,得到稅收,發展經濟,積極的向先進發達國家靠攏……這不是好處多多嗎?
故而他們的存在,還有他們的成功,是有著很深的歷史背景的,也是一種必然。
倒不是說內地非要那麽賤骨頭,非要讓香江和寶島的商人來發財。
便好像殷俊現在在內地的投資這樣,正好迎合了內地很矛盾的心理。
故而殷俊的做生意,也是要順從和服從這種歷史的發展,不可能來個揠苗助長,極高的去推進內地高速發展。
事實一定會證明,這樣的急功近利,絕對是一種巨大的災難。
蕭老的“摸著石頭過河”說法,你仔細又認真的去琢磨,真的是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面的,非大智慧的人,不能說出這樣有哲學性的話語來。
回到眼前來。
兩位先生只是談了個開頭,看到殷俊沒有特別的感興趣,他們也不再繼續提及。
此時前面的發言已經告了一個段落,接下來便是一個正常的開業程序,這麽一通弄下來,差不多已經到了晚上。
華國的晚宴是很有特色的。
它沒有西方的那麽自.由散漫,也沒有那麽的輕松,但是氛圍非常的熱鬧。
除了殷俊不能喝酒之外,其余來道賀的香江商人們,都是被熱情的招待,不少人還都喝得醉醺醺的。
李超人真的是超人。
明明酒席上面殷俊看著他已經是滿臉紅暈,但等到回到白天鵝賓館的房間十幾分鍾,洗了個澡又換了身衣服的他,再敲響殷俊的房門的時候,又變得精神抖擻,一點兒醉酒的跡象都沒有。
老狐狸隱藏得有點深啊。
都說粵東人喝酒比不上西南的人,可看看李超人也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絕對。
“殷生,你覺得現在粵州的發展怎麽樣?”喝了一口茶,李超人徑直問道。
“還行吧。”殷俊答道。
李超人看出了殷俊的不滿意,卻笑著道:“比起紐約、東京和香江來,它自然是不足的,可這座城市的發展非常迅速,各種工業蓬勃發展,很有潛力啊!”
“這倒是真的。”殷俊點頭道,“有著這麽多人口的支持,有著那麽多的外來務工人員繁榮本地,粵州未來的發展潛力,比起香江來都要大得多。”
李超人聽著不覺有些好笑。
他不止一次聽殷俊讚揚這些內地城市、貶低香江了。
在他看來,殷俊這是鐵杆得不能再鐵杆的內地迷,說話自然有失偏頗。
但李超人卻不曉得,殷俊是從40年之後回來的,他看到了那些年內地的發展和香江的落寞,當然說的就是事實。
“你也知道的,和記電訊如今準備做蜂窩移動電話業務,香江這地方我們是不準備做了,但粵州這個城市,我卻想來試一試,你覺得怎麽樣?”想到這裡,李超人也沒有隱瞞,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用意。
他這麽一提,殷俊倒是想起來了。
前世香江的第一個移動電話通訊公司,就是在今年,被李嘉誠的和記電訊跟摩托羅拉合資的公司弄出來的。
然後在他們的啟發之下,兩年之後的1987年,粵東省開始了蜂窩移動通訊業務。
嗯,是試點。
幾乎同時開展的,還有滬海。
所以後世兩個地方為了“誰是華國第一個手機業務發源地”很是扯了一些口水仗。
但其實這兩個城市的手機業務都是沒有什麽用。
還是要到了90年代,手機才會逐漸的發展。
準確的說,應該是在1993年之後,也就是殷俊出生後的第二年。
那時候在內地出現的手機,是摩托羅拉的第三代產品,有名的大哥大。
連內地自己做這個手機業務都失敗了,李超人想要做粵州的手機業務,當然也就不靠譜。
李超人是殷俊的朋友,也是他想要積極拉攏的同盟軍之一,殷俊當然不想要看著他去踩坑。
再說了,和記電訊的母公司是哪個?
不就是長江實業嗎?
殷俊可是長江實業的第二大股東,他也不能看著自己的公司虧大錢嘛。
“李生,你還是有些心急了。”殷俊搖了搖頭,直接道,“你不用說粵州了, 你看看亞洲的那些發達大城市,除了東京能迅速的接受手機,並且發展迅猛之外,其余的哪個城市,不是一步步的摸爬滾打的發展的?就曼谷和新加坡這亞洲四小龍的最大城市,現在都還僅僅是開始盈利而已,想要收回成本起碼都得五年以上……粵州這邊,少了十年我都不信。”
“十年?”李超人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是知道殷俊的眼光的,也非常相信殷俊的預判,否則也不會專門來找殷俊商量了。
和記電訊想要在粵州搞手機業務,肯定不是今天想起來,明天就開始營業的。
可十年這個期限,實在是太長了,讓李超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十年的時間都不是最好的。”殷俊又道,“我的感覺是,內地的手機業務想要真正的發展,應該是2000年之後!那時候,他們的潛力才會真正的轉化為消費能力,才能支撐手機業務的發展!”
頓了頓,少年道,“即便是滬海、華京和粵州,也有吃不飽飯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覺得需要數量來支撐的手機業務,真的能發展起來?”
李超人默不作聲。
片刻之後,他才點了點頭,“那我讓他們再研究研究吧!”
見他這個樣子,殷俊也是微微頜首。
李超人這個人從來不會走極端,也非常的善於接受正確的意見,看來他現在是有了決斷了。
只不過,李超人肯定也不會想得到,等到十年八年之後,內地手機業務開始之後,卻是絕對不會允許外資來經營這一塊兒的。
為了讓和記電訊不虧損,殷俊直接便斷了他的這個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