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方寸大亂
對衝、穿插,經典的訓練場景,只不過原先由自己人扮演的訓練夥伴換成了日軍。在不安、緊張過後,戰鬥氣氛變成了興奮和亢進,然後再是從容不迫和有條不紊,新兵們在克服了最初的窘迫後,開始得心應手地享受起他們的戰鬥過程來。當進攻通過機甲力量投放於整條兵鏈的某幾個環節時,守禦的力量迅速崩潰了,猶如一條蜿蜒的堤壩被打開了口子,洪水從缺口中洶湧撲來,然後是整個堤壩的動搖和崩潰。這種穿鑿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原本就千瘡百孔的防線壓根就沒有還手之力。日軍防線上的士兵害怕了、動搖了,有人向後逃跑,有人茫然不知所措,前者被毫不留情地撂倒,後者則被緊隨其後的步兵俘虜,稀裡糊塗地做了國防軍的俘虜。
造成日軍崩潰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是兩條。第一,進攻的突然性。日軍沒有料到國防軍在“苦苦”應付本方進攻的時候居然能夠如此迅即和有效地投入大軍進攻;第二,進攻的壓倒性。日軍根本就想不到禁衛軍會用戰車配合進攻,更沒有料到戰車這種革命性武器對戰場態勢的壓倒性優勢。
戰車適應性差、防禦力薄弱、生存力低下的謠言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被擊得粉碎,所處的平原位置則更是將戰車的機動性與進攻性發揮地淋漓盡致——這幾乎就是最理想的作戰場所。當然,日軍在防禦上的種種錯誤也奠定了自身的失敗。他們沒有構築小正面、大縱深的防禦體系,相反卻把大部分兵力擺在龐大的防禦正面上,一旦被擊穿根本毫無還手之力;他們沒有挖掘寬而深的戰壕和封鎖溝,這固然是因為時間不夠,但盲目迷信於這種壕溝足以抵擋步兵的越障而對戰車越障能力的低估是造成這種後果的主要原因;他們沒有根據戰車的防禦力進行針對性的火力布置,當步槍彈、機槍彈打在戰車身上如同撓癢癢一般無效時,當笨拙的山炮、野炮壓根就無法命中運動中的戰車時,當一貫寄予厚望的“肉彈”攻勢被戰車支援步兵無情粉碎時,戰車就成為獨步戰場、縱橫無敵的利器了。
崩潰、逃散、消亡,這三部曲構成了日軍連接聯隊的真實寫照。北條聯隊長在剖腹身亡的時候怎麽也沒有想到,他的聯隊僅僅支持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完蛋了,而這個時候他的求援電報才剛剛發出。他更沒有想到,其余的聯隊也步他的後塵而消亡殆盡,他只知道他的聯隊創下了一個記錄——成為日軍歷史上第一支被繳獲聯隊旗的部隊。
5個小時以後,當戰場逐漸沉寂下來的時候,日軍已經驚恐地發現,他們已被國防軍分割成互不聯系,相互孤立的兩個部分。原來打算以虛攻、實攻作為區別的兩部分兵力現在統統只能龜縮起來防守。要麽是要面對國防軍外圍強大的壓迫,要麽是面對第3師來自腹心的攻擊!
經過第三天的打擊,鬼子控制的地盤下降到了東西不到40裡,南北不足50裡的狹小地帶,原先針對第3師構築的包圍圈已經為國防軍所打破,現在外圍10萬國防軍大軍包圍著近4萬來人的孤軍。
真不知道在缺衣少械、糧餉不濟的神尾師團還能撐多久?
算總帳的日子就快到了……
在包圍圈中的鬼子亂成了一鍋粥,在千裡之外的日本內閣也亂成了一鍋粥。山本權兵衛接到神尾師團被包圍的消息後兩眼發直,他實在不明白,西邊那個積貧積弱的老大帝國什麽時候擁有了如此令人吃驚的軍事力量。
海相齋藤實起先是眉頭緊皺,後來卻又悄悄地舒展開來。前段時間海軍的損失讓陸軍好是諷刺了一頓,他心裡正憋著氣呢,冷不防接到這樣一份“大快人心”的戰報,他的鬱悶和煩惱也減輕了許多,雖然陸軍方面支支吾吾對真相沒個徹底交代,但海相大人卻是心明眼亮——神尾所有的電報都需要通過艦隊轉發回國內,這樣的內幕他怎能不知?更何況盡職的加藤司令官總是在拍發電報時不忘囑咐電報員給海相大人也發一份。
長州派的軍人勢力暴跳如雷,一方面瘋狂叫囂要對中國展開最嚴厲的報復,另一方面對於神尾中將的指揮能力和統率能力提出了最大的質疑,並進而將這種懷疑和不滿發泄到做出讓神尾統帥軍隊的派閥大佬身上。陸軍派雖然在對付海軍和民主勢力上是一致的,但並非是沒有任何內部矛盾的鐵板一塊。恰恰相反,各種各樣的小團體、小宗派是層出不窮。在起先派遣神尾前往中國時候,在陸軍內部就有不大不小的爭論,各方面勢力均將這個機會看作建立功勳、塑造皇軍威武形象的大好契機,爭先恐後地推舉本小團體內的將領前往。
神尾能得到最後的任命,一方面固然是其謹慎細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平日相對低調,對其余勢力得罪不多,在僵持不下之時他相對而言是一個更容易讓人接受的選擇,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落選勢力對其的妒忌和不滿。如果神尾順利歸來還好,自然是大本營方面用人有方,現在18加強師團已經陷入了困境,原本就積壓著的不滿情緒趁機宣泄出來。
有人陰陽怪氣地嘲諷力主神尾擔綱的陸相,說他“秉承了錯誤的意志,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釀成了嚴重的後果,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應該立即辭職以謝天下。”至於神尾本人,則是徹底成為眾矢之的,陸陸續續收到了各方面的斥責,命令他必須完成攻略青島的任務,否則應“剖腹向天皇謝罪!”。幸好陸軍方面害怕流傳出去損害陸軍的顏面,社會輿論對此還毫不知情,否則神尾家的窗戶早該給“愛國群眾”砸破幾十遍都不止了。民間雖然不詳,但如雪片般飛來的指責電報卻傳遍了體系內每一個高層人物……
當然,無論海陸軍有怎麽大的分歧,各派系內部有什麽傾軋,他們對於加派援兵,對中國進行報復這一點卻是一致的。海陸軍在中國戰場上吃了虧,不撈回來一點是決計不肯善罷甘休的。在收到神尾的告急電報以後,大本營快速做出決策:第一、關東軍、朝鮮駐屯軍緊急動員,壓迫滿洲,迫使支那方面讓步;第二、緊急動員三個師團,其中有一個由海軍抓緊運輸派往青島方面,用於支援神尾師團,具體番號由陸軍省指定;第三、通過外相和英國方面聯系,要求中國方面立即停止一切針對日本的軍事行動,否則就要承擔最嚴厲的後果……
決策制定往往是最為快速的,但效果卻並不那麽容易得到。首先,關東軍和朝鮮軍都是駐屯部隊,兵力部署比較分散的,要想把他們集結起來發揮野戰優勢根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其次,由於在日俄戰爭以來不曾面臨戰爭的威脅,日本國內各師團無論編制也好,裝備也罷,都保持著不滿員的狀態,每個常備師團均只有一部分基乾兵力在編,為了應付青島戰事,已經緊急動員了第18師團並抽調了大批基乾兵力,要想臨時動員三個師團,可謂難上加難,士兵畢竟不是泥捏成的,聚合起來有個過程;最後,雖然青島沿岸距離日本本土都比較近,但畢竟隔著茫茫大海,海軍方面經過框算,如果滿打滿算用足運輸力量,至少需要7天才能把一個完整的師團運到山東,當然如果抽調民用船隻協助的話會加快這一進程,可是那樣一來就意味著經濟秩序的大紊亂,打中國都需要民用船只出動,皇軍的臉面和尊嚴往哪裡擱?
雖然大本營以最高的效率通過了支援提案,山本緊鎖的眉頭還是沒能舒緩開來,作為首相,他要考慮的問題和處理的困難更多。比如:抽調朝鮮軍從軍事上說是一步要棋,但卻不是一步政治上的好棋——把朝鮮的兵抽調光了,朝鮮的治安怎麽維持?要知道日韓合並才過去了幾年而已,朝鮮義軍和遊擊隊一直在反抗,軍事高壓一旦撤走,朝鮮亂套了怎麽向天皇交代?
又比如,陸軍特別是長州派過去一直嚷嚷用四個師團解決中國問題,這次支援提案中的兵力已達到了四個,但再也不見陸相的豪言壯語,山本本來就對“四個師團論”將信將疑,現在的局勢就更加難以令人放心,增援三個師團的部隊,真的夠了麽?還有,前次為山東戰事批準了2600萬預算,到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再加上海軍被擊沉、擊傷軍艦的替換費和維護費,已經大大突破了預算的框架,如果再要大規模地增援,需要增加多少預算?
山本本人沒有框算過,但他認為至少還要追加8000萬以上,藏相那裡怎麽交代過去?國會能同意麽?國會即便同意,到那裡去籌集這麽一筆巨款?國庫已經債台高築、負債累累了,日俄戰爭的貸款本息都還沒有還清呢,哪裡來的余錢投入戰爭?向外貸款也不可能。歐洲各國陷入戰爭,自身自顧不暇,哪有資金貸給日本?美國人倒是有錢,但自1904以來已經改變了對日扶持的態度,尤其反對日本在中國擴張勢力,怎麽會把資金貸給我們?
一想到這裡,山本頭都要炸了,他本來是打算召開五相會議把提案正式通過的,可是現在似乎連自己都不能說服,如何又能說服他人呢?至於外交壓迫,笑話!中國人在前兩次的交涉中都沒有服軟,現在不但在海中勝了一把,陸上也佔有優勢,難道現在倒肯服軟了?外交是政治的外延,是以實力作為依托的,現在日本沒有表現出高人一籌的實力,如何能讓對方屈服。那些大佬們一口一口日清戰爭、日俄戰爭,現在難道還是20年前或者10年前的光景麽?倒是增加兵力進行解圍的方法在山本看來有一定的合理性與現實性, 既可以不傷皇軍的尊嚴,又不至於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在海軍掌握製海權的情況下,山本相信,只要援兵上岸,包圍圈中的神尾師團必定能夠撤退出來而得以保全元氣。至於青島攻略,他歎了口氣,先等神尾師團搭救出來再說吧。
可是,既然身為首相,就要照顧到方方面面的情緒與面子,山本雖然心裡並不完全認可支援提案的主要內容,但還是一一簽署命令,要求關東軍、朝鮮軍、陸軍省、外務省等相關單位盡快行動起來……先準備起來吧,看一看青島方面的解圍效果再說。
遭受著巨大精神壓力的神尾早已經焦頭爛額、方寸大亂,在各種信息的焦灼中,壓抑的氣氛簡直令人抓狂,神尾到現在為止精神還未崩潰還稱得上是心理素質過硬。禁衛軍先發製人的戰略攻擊,硬生生將神尾師團截斷成為互相隔絕的兩個部分,雖然被分割開來的各個部分還有相當的實力,但在態勢上來說是壞的不能再壞。要想擺脫被動局面,神尾可以有三種選擇:第一,兩部分部隊以打通聯系為第一目標,集中精力猛攻禁衛軍防線,希望能夠從中鑿穿一個口子,使師團主乾能夠得到保存;第二,兩處部隊均專守防衛,等待來自國內的增援。
到底選哪種方式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