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後鋒》第195章 僵持
祟禎十三年十月,天氣初寒。

 洪承疇與遼東巡撫邱民仰按兵部尚書陳新甲的計策,兵分四路,一路由洪承疇親自率領,出兵六萬,自沈陽出發,進駐鐵嶺,兵窺皇太極所在之地開原。 同時,另一路兵馬由大凌河出發,由總兵祖大壽率領兩萬人馬,向北進入內喀爾喀一帶,意圖直搗皇太極側後;第三路兵馬則由吳三桂統領,人數三萬,沿遼河西岸北進,與洪承疇本部成並行之勢;第四路兩萬兵馬則由玉田總兵曹變蛟統率,經撫順,過尚間崖,自東南方向進逼開原。 四路兵馬共十三萬,其中馬兵四萬。 然而,出於謹慎,洪承疇雖然受到了祟禎和陳新甲的雙重催促,卻依然下令各路兵馬徐徐而進,步步為營,且戰且守,勿輕浪戰。

 不過,洪承疇雖然小心,但他的這一進兵方式卻還是讓許多人吃驚無比。 因為,他的進兵方式,簡直就跟當初薩爾滸之戰時,明軍的進軍方法如出一轍。 四路齊出,兵力分散,卻要去面對全部退出了城池,在平原上虎視眈眈的八旗鐵騎。 要知道,現今的滿清,也就是原先的後金軍隊在軍事上的連連勝利的歷史經驗就是:其一,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其二,發揮平原作戰的優勢,與敵人進行野戰爭鋒;其三,發揮聰明才智,裡應外合。 相反,明朝在軍事上連連失敗的歷史教訓就是:其一,不會使用“憑堅城。 用大炮”的戰略優勢;其二,分散兵力;其三,棄能任庸。

 洪承疇在這個時候確實不能采用“堅城利炮”地方法,因為祟禎和陳新甲都在後面逼著他前進;也不能算是棄能任庸,這一戰,除了他自己是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人才,麾下九大總兵個個都是邊鎮出身。 能征善戰;可是……他分了兵。

 正在開原的皇太極深知八旗軍不善守城,本就決定野戰求勝。 看到洪承疇的這一進兵方式之後,立時大喜。 立即命令剛剛獲釋的豫親王多鐸率領一萬騎兵為先鋒,前往尚間崖阻擋曹變蛟部,自己則與多爾袞親率好不容易重新糾集起來的滿清八旗與蒙古兵主力,總計五萬人馬,前往迎擊洪承疇。 希望能以迎頭痛擊之勢,先一舉將洪承疇擊潰。 徹底打破明軍的信心,再回轉兵馬,將祖大壽和吳三桂各個擊破。 然後,與多鐸兩路夾擊,將實力最弱地曹變蛟部消滅。 可以說,憑借著八旗軍的強悍戰力,以及騎兵地速度,皇太極的計劃有著很大的成功希望。

 然而。 皇太極沒有想到,洪承疇的主力根本就是“銀樣蠟槍頭”,在得知八旗主力已出開原,並且與其前哨接戰之後,這支部隊居然立即退縮回了鐵嶺,速度之快。 根本一點兒都不像是一隻由數萬人組成的軍隊,反而好像是一支只有幾千人的小股。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所謂進擊開原的主力,根本就是洪承疇所擺出來地誘餌,這位新任的薊遼督師深知此戰事關重大,壓根兒就沒打算跟皇太極野戰,只不過是派了宣府總兵楊國柱帶領一部兵馬冒充主力,yin*八旗主力前往鐵嶺,預備以堅城消耗八旗兵力。 在鐵嶺,楚鍾南所奉送的各式火器。 還有關寧一帶的火器幾乎已經全部集中了起來。 堅城利炮。 正磨刀霍霍!

 皇太極帶兵追擊而至,稍一進攻。 便已經知道鐵嶺城高牆深,絕對勝過當年的大凌河,甚至還要勝過當年的袁祟煥所防守的寧遠。 由此,他也知道洪承疇肯定提前部署好了防務,強行進攻必然會損失慘重,於是,他果斷地放棄了進攻,打算采取長期圍困的策略。 可是,此時地情況對八旗軍極為不利,祖大壽部正由內喀爾喀側插而來,吳三桂也正沿遼河北進,即將到達鐵嶺附近,那時,祖大壽、吳三桂也可與洪承疇裡應外合,將近十萬兵馬的合圍,縱然八旗軍精銳無雙,也必然要蒙受巨大的損失。 而同樣的,如果此時撤兵,也已經遲了。 所謂進兵容易撤兵難,如果他這時撤兵,洪承疇必然會在後面緊緊咬住他的尾巴,讓他難以迅速撤退。 再者,為了這一次的決戰,皇太極僅留下了少數部隊對北遷地那些漢人百姓進行鎮壓。 要知道,當初強行將這些百姓遷移到北方,八旗軍燒殺搶掠,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早就已經嚴重地激化了滿漢矛盾。 如今,開原以北的一百多萬漢人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暴*,他如果北撤,極有可能會陷入困局,再被洪承疇在後面咬住,十有**會是一場大敗。

 眼見著自己將會陷入明軍的反包圍之中,皇太極與多爾袞經過緊急磋商,決定冒險分兵。 皇太極繼續率領主力圍困鐵嶺,多爾袞則率領兩白旗兵馬繼續南下,先是在撫順、沈陽一帶繞過,吸引了東南方向的曹變蛟部的注意力,爾後,穿過已經幾乎見不到什麽人煙的遼東、遼西,做出了不顧一切東進,打算再次繞過長城,打進關內的態勢。

 但是,一步錯,步步錯。

 皇太極撤出遼東遼西,原因是他所建立的大清雖然擁有強悍的武力,但人口基數與經濟實力都極為薄弱,之所以撤退,其目的是為了避免被小北荒楚鍾南以蠶食地方式消耗掉大清本就不多地實力,避免國家經濟被這連續不斷的生磨硬泡而陷入崩潰,在大清實力大損之前,以大片地土地為餌,yin*小北荒與明軍一戰,自己卻在北方休養生息,等著做那漁翁;而如果無法達到最理想的結果,也可以將小北荒主力從那一條條大河,或者一條條山脈的後面引出來,便於八旗軍發動反擊。 可以說,皇太極的計劃也不能算是錯著。 但是。 他卻錯誤地估計了楚鍾南等人的清醒度。 在皇太極看來,大片的無主領地就在眼前,不管是誰都會不顧一切的將其收入囊中。 而事實也差不多就是這樣,至少,關寧諸將,即便是祖大壽等優秀將領也沒能擋得住這巨大的誘餌,甚至連大明朝廷也中了他的招。 可是。 誰也沒有想到,楚鍾南根本就不在乎遼東。 事實上。 早就越過了滿清,而把目光投向了關內的小北荒,對明軍地存在根本就是洞若觀火。

 而除了撤退所帶來的戰略影響之外,皇太極也忘記了一點,那就是他這時已經無法做到“裡應外合”了。 尤其是張家口八大商家被滅,他失去了得到關內消息地一大渠道。 打進關內,進逼北京。 如果放到以前或許還能起到一定的牽製作用,迫使膽小的大明朝廷四處調兵支援京師。 可是,此時此刻,京師外圍卻還有著一員名將駐守,盧象升的存在,使得祟禎底氣頗足,根本無懼於多爾袞叩關的姿態,使得多爾袞根本無法迫使四路明軍中的任何一路後退。

 ……

 祟禎十三年十一月。 吳三桂率軍進至三岔堡,大軍與鐵嶺遙遙相望。 多爾袞一度打進喜峰口,卻無法調動明軍,又受到了盧象升的全力抵抗,無奈之下,退回關外。 不過。 多爾袞並未就此回去找皇太極,而是繞道蒙古,從後方追上了祖大壽部。 祖大壽此時距離鐵嶺已經僅有不到兩日路程,但面對來自後路地威脅,也只有將兵力聚集起來迎敵。 之後,兩軍交戰數日,多爾袞所部長途跋涉,但八旗軍戰鬥力卻依舊勝過明軍,祖大壽部雖全力抵抗,卻依舊無法嬴得野戰。 反被多爾袞接連戰勝了數次。 祖大壽生怕被多爾袞在背後追擊。 不敢向鐵嶺方向退卻,隻得冒險設立陣地。 建寨自守。 而此時,東南方向的曹變蛟部也被多鐸打敗,帶領殘余的不足一萬兵馬向西撤退,與吳三桂匯合於三岔堡。 多鐸率軍緊隨曹變蛟之後,駐兵於三岔堡外,威赫吳曹二人。

 戰事進入十二月,明清兩軍陷入僵持,兩軍也呈現出了一種奇怪的對峙局面。 皇太極依仗著八旗軍強大的野戰能力,兵圍鐵嶺,洪承疇與麾下六萬余兵馬被困城中。 而包圍了鐵嶺的皇太極外圍卻又有著祖大壽和吳三桂、曹變蛟三部將近七萬兵馬,可是,同樣的,祖大壽、吳三桂、曹變蛟三人外圍,又有著多爾袞和多鐸兩兄弟的將近兩萬人馬。

 **************************************************************

 “裡三層,外三層,層層疊疊呀!”

 戰場就以遼東北部,距離楚鍾南所在地朝鮮頗為遙遠。 但是,戰場上的消息卻通過快馬,不住地向小北荒軍委駐地呈報。 面對明清兩軍如此怪異的態勢,小北荒兼朝鮮最高執政官的楚某人也只有無聊地發出一聲感歎。

 “洪承疇的計劃原本是沒錯的。 只要祖大壽和吳三桂能及時趕到,將近十一萬人馬內外夾擊,就算皇太極再強,也只有夾著尾巴逃地份兒。 可惜啊,多爾袞和多鐸這兩兄弟壞了他的事兒。 ”沃爾姆斯在一邊搖頭說道。 戰略計劃其實並不需要多麽複雜,越複雜反倒越難執行。 洪承疇用四路齊出,兵力分散的方法將皇太極從開原一帶引了出來,既避免了明軍長途行軍的苦惱,也使得戰事可以在自己預定的區域內進行。 這一招雖然行使起來很有些危險,卻同樣非常精彩。 只是可惜,計劃最後卻還是出了那麽一點兒差錯。

 “邊軍的戰鬥力雖然在整個大明數一數二,可惜,終究比不上八旗軍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強悍啊。 ”孔有德撫著額頭歎道:“皇太極早先被咱們磨去了那麽多人馬,如今的這六萬兵力好不容易才集結起來,卻硬生生地拖住了兩倍還多的明軍。 這是差在根子上。 ”

 “吳三桂、曹變蛟所面對的不過是多鐸不足一萬人馬,卻死守三岔堡不出,我看他們明顯是想保存實力。 ”尚可喜叫道。

 “那祖大壽呢?三萬人馬,面對多爾袞疲憊之師,不照樣是不敢動彈分毫?他還是威震遼東十數年地名將呢。 ”劉黑子反問道。

 “據我們地消息,鐵嶺內部足有馬兵兩萬。 這是洪承疇原本預備著內外夾擊皇太極的時候準備用來追擊八旗敗軍和牽製皇太極撤退地。 可惜,這些人現在被困在鐵嶺城內。 否則,有馬兵相助,祖大壽他們也就不會困於多爾袞兄弟手裡那區區兩萬騎兵了。 ”黑衫青年說道。

 “這些東西誰也說不準。 不過,我不信祖大壽那些人會真的被不到一萬騎兵困住。 別忘了,他們的兵力可是足足有多爾袞兄弟的三四倍。 ”耿仲明沉吟道。

 “別忘了還有一個皇太極。 他雖然被圍在裡面,可是,他的四萬兵馬全都是騎兵。 雖然表面上是被祖大壽和吳三桂圍在了那裡,可這個包圍圈並不嚴密,而且只有兩面,他完全可以調派出一部分,配合多爾袞和多鐸夾擊外圍的明軍,也應該沒什麽大問題才對。 ”沃爾姆斯又道。

 “你們這些人真是讓人覺得無聊。 按我的意思,既然他們已經打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就不應該再這樣看著。 直接出兵,給他們來個一鍋端!”紅胡子安德森手裡攥著一個大茶杯,大大咧咧地叫道。

 “大家看呢?”楚鍾南看向了眾人。

 “我當然希望越早把那些韃子消滅越好。 可是,現在還不是我們最好的出兵時機。 ”黑衫青年的眼睛裡掠過一絲陰霾,“他們還有糧食。 ”

 “沒錯。 現在的戰鬥,根本就是後勤決定勝負。 不過,洪承疇很聰明,他早早地就把大批的糧食,包括我們送過去的那一批都集中到了鐵嶺,反倒是吳三桂和祖大壽,雖然有來自關寧方向的支持,可他們恐怕支撐不了太久。 ”孔有德說道。

 “……我倒覺得我們現在應該可以先插插手。 ”一直沒說話的劉采青突然說道。

 “哦?”

 “讓第三軍出馬,沿遼河航線北進,給吳三桂和祖大壽他們運輸糧草。 這樣,他們就可以免去關寧方向那長長的後勤線,也可以避免多爾袞和多鐸等人掐斷他們的輜重補給。 ”劉采青微笑著,有點兒陰險:“而這樣一來,他們的生命線也就攥到了咱們的手裡……”

 “他們不是傻蛋,同樣也能想到這一點。 ”沃爾姆斯說道。

 “那又如何?難道他們還能拒絕這種好事兒?”劉采青笑笑:“再者,我們並不只是要掌著他們的生命線,咱們的大軍也可以隨著糧船秘密地進入遼東不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