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抗日大漢奸》第263章 抓個村民當人質
寫在前面

人民軍隊的建設發展史,就是一部軍隊改革創新史。我軍在歷次調整改革中,形成了許多好經驗好傳統好作風,許多革命前輩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黨性人格屹立改革潮頭,為我們做出了表率,樹起了樣子。

習主席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指出,要“結合部隊強軍實踐,講好強軍故事。”覽史成鑒,“過來人”的經歷最有說服力。在改革“大考”面前,學習和發揚革命前輩的高風亮節,有助於幫助廣大官兵過好“名”關“利”隘。本報今天介紹的幾位老前輩,他們當年雖經歷不同、職務不同,但面對改革大考,或在職位面前講大局、或在待遇面前講奉獻,以實際行動做出正確抉擇,書寫了一張張“進退去留都聽黨安排”的優秀答卷,對我們今天正確對待和解決改革大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具有著重要啟示。

關鍵詞:大局為重

部隊調整改革,面對個人職務,是大局為重還是以個人前途為主,老紅軍、百歲開國將軍向守志為今日官兵做出了榜樣

不當大軍區參謀長,改行平調當院長

人物小傳:向守志,四川省宜漢縣人。1917年生,1934年參加工農紅軍,曾任軍長、院長、第二炮兵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我軍的將星序列裡,向守志十分具有傳奇色彩。他參加戰役戰鬥無數,九死一生,屢立戰功,是我國導彈部隊創建的見證者。記者曾多次拜訪了這位老將軍,有幸聆聽他講述了自己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不當大軍區參謀長,改行平調當院長——

1957年8月,我離職到高等軍事學院深造。在為期3年的時間裡,我系統接受了軍事理論教育,並初步學習和熟悉了導彈、火箭和核武器的相關知識。

1960年6月,當時距離畢業不足1個月,正當我準備回老部隊大展身手的時候,卻接到了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的命令:任命陸軍第15軍軍長向守志為西安炮兵技術學院院長。對於這個任命,不僅我感到十分意外,就連我的老領導,時任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和政委譚甫仁也感到突然。

當時,軍區黨委正準備推薦我任軍區參謀長,組織上還派人來了解過我的情況。突然得知我要調去西安的消息,陳再道司令員十分的惋惜,他覺得我是個帶兵打仗的人,去院校實在是有點可惜,一個勁兒地勸我再考慮考慮。政委譚甫仁也勸我說:“你是陸軍出身,又受過院校專門培訓,還是留在自己熟悉的部隊好,更能發揮你的所學。”

兩位老領導的信任令我十分感激。說句實在話,一邊是提職當大軍區的參謀長,一邊是正軍級平職調動白手起家當院長,孰重孰輕,我心中不是沒有考慮過。

一些在院校共同學習的戰友也勸我還是回老部隊去帶兵,他們說:

“論資歷,你1934年參加紅軍,參加過反‘六路圍攻’作戰,長征時三過雪山草地,一人救起10多位戰友。

論戰功,你在抗戰時期從連長乾到團長。神頭嶺一役,親自指揮6挺馬克沁機槍,打得鬼子屍橫遍野。

論名氣,你擔任過志願軍15軍45師師長,率部參加過赫赫有名的上甘嶺戰役,一場伏擊戰隻用18分鍾就解決戰鬥,麾下湧現出邱少雲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此外,你還受過高等院校培訓,對老部隊熟悉……”

話雖如此,可是國家要成立戰略導彈部隊,

急需建設者,面對部隊調整改革的關鍵時刻,不能光考慮自己的前途發展,更要心中有大局。“治軍先治校”,我想來想去,那就是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我願去當這個開路者和墊腳石!3天后,我謝絕了軍區首長的挽留,告別了15軍的戰友,乘車向西安馳去,時至今日,我依然為當時的決定感到驕傲!

關鍵詞:聽從安排

改革關口,部門裁撤合並,整編新建,不可避免地出現人員流動。這其中,有的要“闖關東”,有的要“走西口”,有的從沿海城市到內地,有的從內地到邊疆。面對離開故土、離別家人時的艱難抉擇,請聽老八路鄭學忠的故事

從領率機關到獸醫大學,黨叫去哪就去哪

人物小傳:鄭學忠,河北省靈壽縣人。1926年1月生,1943年3月入伍。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總後勤部營房部助理員,解放軍獸醫大學校務部營房處副處長等職,曾被總後勤部表彰為先進老幹部。

2015年8月,記者來到老八路鄭學忠家采訪。一進門,就感受到了老人渾身上下透出的陽光和快樂。從北京的總部機關,到支援西北邊疆,再赴東北長春參與籌辦獸醫大學,直至離休,在外人看來是“虧大了”,可鄭老卻說:“黨叫去哪就去哪,組織上的關懷已經夠多了!”他給記者講了自己的故事——

我1943年入伍。別看我軍齡短,也算是個老資歷了。早在入伍之前,我就參加了抗日鬥爭,還親手抓獲日本特務。

當時,組織上為了防止敵人破壞,派我們幾個兒童團員在村莊站崗放哨。一天,一個中年男子手持路條,想要進村。過了第一道崗之後,我發現他手上沒有綁紅布條標記,身上穿的衣服也不一般,便上去問了幾句話,結果他答的都不對,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就假裝幫他帶路,直接把他帶進了鄉政府,經仔細搜查,原來他是日本憲兵隊的特務。他不僅拒不交代,還惡狠狠說:“如果不放了我,明天皇軍來了要把你們全殺光”。這麽一說,我們反而知道鬼子第二天要來掃蕩的消息……

1949年解放後,我先後在陸軍、公安軍工作,並有幸參加了開國大典。這之後,我調到總後勤部營房部工作,一直到1956年。當時,隨著全軍部隊調整改革,一些新的單位陸續成立,急需懂營房管理和建設的人才,組織上準備調我到新疆去。得知這個消息,有些要好的戰友勸我,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到了總部機關,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別去“折騰”了,況且我當時上有80多歲的老父親,妻子又有病,紛紛勸我去找組織“談一談”,反映一下困難,可我都謝絕了。

幾年後,我又服從組織安排,愉快地到東北長春的獸醫大學工作,還把家人也接了過去。就這樣,我在長春一直乾到退休,再沒有回北京。

當時有很多人不理解,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乾革命工作這麽些年,組織上把我從一個放牛娃培養成團職幹部,我深知自己的每一步成長進步都得益於黨的關懷和組織上的照顧。戰爭年代那麽多人犧牲了,和他們相比,我怎麽還能提個人的要求?部隊建設千頭萬緒,革命戰士是塊磚,各項工作都要有人乾。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黨叫去哪就去哪,理應服從組織安排!

關鍵詞:積極作為

改革大幕已經開啟,面臨分流,有的人要離開自己工作多年的單位,到新的崗位任職,有的甚至要選擇脫下軍裝。對待轉崗,血戰陳新莊的戰鬥英雄、百歲老八路孫新民當年這樣作出選擇

轉崗只是轉戰場,每個崗位都要乾好

人物小傳:孫新民,山東肥城人,1917年生,1938年入黨,親歷血戰陳新莊戰鬥,參與開辟湖上秘密交通線,為護送劉少奇、陳毅等多位中央領導同志安全往返延安做出了重要貢獻。

“微山湖今又蕩洪波,漁場飄揚,漁火閃爍,保衛家鄉、保衛祖國,打得鬼子無處躲。”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百裡微山湖上,荷花蘆葦叢中,飛蕩著膾炙人口的《洪波曲》,活躍著一支神奇的隊伍,這就是與鐵道遊擊隊齊名的微山湖抗日遊擊大隊。元旦前夕,記者見到了當年任遊擊大隊政委的老英雄孫新民,聽他講述了自己11次轉崗的傳奇經歷——

1941年1月16日,我時任八路軍115師教導4旅3營教導員,奉命帶隊奔襲豐縣歡口鎮,執行拔除敵據點的任務。第二天黎明時分,正當我們準備發起攻擊時,駐扎在豐縣的日軍300余人、偽軍1000多人乘坐15輛汽車,在3輛坦克和3門大炮的掩護下,氣勢洶洶撲來。當時情況危急,我決定留一個排的兵力掩護大部隊撤退。我帶45名戰友組成掩護分隊,與日軍血戰了一晝夜,最後就剩下8個人,成功地掩護了主力部隊撤離。

回到部隊不久,由於形勢任務的變化,我接到上級命令,赴微山湖遊擊大隊任政委。從正面戰場到敵後戰場,從正規軍轉成遊擊隊,我堅決服從組織決定。那時,魯南和湖西地區通往延安的交通路線遭遇敵人多次破壞,我的任務是盡快開辟新的交通路線。那時微山湖地區情況複雜,日偽頑十分猖狂,為了完成工作,必須得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決心,我化裝成走江湖的郎中,3次到敵軍據點曉以利害做工作,很快就打開了局面,“湖上交通線”得以順利開辟。幾年時間裡,經這條交通線護送出去的幹部達千余人,其中有劉少奇、陳毅、羅榮桓、朱瑞、肖華等我黨我軍的重要領導人。

後來,因身體負傷,加之部隊精簡整編,我陸續任野戰醫院副政委、醫學院黨委副書記等職。再接著,我又轉業到地方工作,先後任中央組織部乾事、中央監察委員會監察員、中國科學院黑龍江流域考察隊主任、西南地區考察隊副隊長、國家計量總局情報研究所黨委書記,前後歷經11次轉崗。每到一個新的崗位,我都任勞任怨,積極工作,始終不忘老八路本色。

我的一雙兒女先後參加鐵道兵,兒子投身北京地鐵一號線的建設,女兒在衛生隊工作。在鐵道兵1983年整體撤銷時,有人建議我至少為家裡留個“穿軍裝的”。說實在的,當時我要是去找找領導不是不可以,但我沒有這麽辦。我告訴他們,轉崗就是轉戰場,作為一名黨員,無論在哪裡,都要聽從組織的安排,黨叫幹啥就幹啥,不僅要乾,更要乾好。他的兩個也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在新的崗位上都乾得很出色。

關鍵詞:知足常樂

改革調整,一些任職時間較長的同志可能會暫緩提升甚至失去提升機會。怎樣邁過這道坎?著名戰鬥英雄、海軍航空兵飛行員薑凱的故事給人啟迪

能夠活到今天,我已經很知足了

人物小傳:薑凱,河北省唐山市人,1931年生,1947年入伍。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第一批特級飛行員。在1954年浙江南田空戰中,與戰友擊落美製蔣機一架,打響了新中國海軍航空兵第一仗。

1954年3月18日,是中國海軍航空兵部隊發展建設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在浙江南田沿海上空,我海軍航空兵在天氣情況惡劣、航空雷達比較落後、地面引導指揮困難的情況下駕機起飛,與騷擾我東部沿海的國民黨空軍作戰,擊落美式F-47飛機,在我軍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戰後,兩名參戰飛行員各被授予銀盾一座。本文的主人公薑凱,就是那次戰鬥的英雄之一。1月10日,記者面對面采訪了薑凱,聽他講述了自己的傳奇故事——

我從陸軍、空軍到海軍,從班長、排長到師長,好多崗位都乾過。1977年,我任師長已十年,因部隊調整改編,平職調到北海艦隊航空兵任副參謀長。這一乾又是10年。說起這段經歷,有人說我太“屈才”,替我鳴不平。有人說我不會來事,說我不會“走動”。

說實在的,難道我不想升職嗎?我也想。在部隊我當了20年正師職幹部,10年師長、10年艦隊航空兵副參謀長,我也想當官,但我想起當年與我一起當飛行員的7名戰友,有4個留在了朝鮮戰場沒有回來,剩下的3個人,一個轉業到西安,一個下放到浙江,就剩下我一個人,能夠活到今天,還提了正師,我已經很知足了。

在艦隊航空兵機關工作的那段日子,我拿出比以往更大的工作熱情,每日必到訓練場督訓,還手把手帶新飛行員飛高難度訓練項目。10年間,飛遍了艦隊每一架飛機,帶出了一批特級飛行員,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不比崗位高低,隻爭貢獻大小,如果能為航空兵部隊建設發展多做一些貢獻,自己的職位高低又有什麽關系呢?

今年我已經85歲了,有幸見證我們國家國防和軍隊發展壯大,現在改革大幕已經開啟,我想說,無論組織上安排我們到哪裡工作、給什麽職位,都應該有一顆知足的心,並把“知足者常樂”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關鍵詞:懂得感恩

改革大考面前,來自不同系統、不同地域的同志聚在一起,坐地戶與外來戶的關系如何處理?如何正確對待職務安排?當了12年副科長、與三任科長搭過班子的離休幹部王藻華坦露心聲

我是為黨工作的,就要服從組織的安排

人物小傳:王藻華,湖南長沙人,1934年8月生,1949年7月入伍,曾任副科長、科長、檢察長、解放軍駐廣州航務軍代處政委等職。離休後長期義務為機關整理史料,多次被表彰為先進老幹部。

1949年7月,不滿15歲的我參軍來到部隊,遇到了比我大整整20歲的班長黃金道。兩個月後的一天,我所在的部隊即將開赴前線。班長告訴我:“你走在部隊中間,不要離我太遠,我來照顧你。”一次夜行軍,我一不小心掉進了深洞,也是班長把我拽了出來。第一次上戰場,沒有經驗的我站著端槍瞄準射擊,班長一下撲過來把我摁倒在地,喊了一聲:“孩子你不要命了?!”

當時我因為是第一次上戰場,面對槍林彈雨一下子就懵了,忘了在戰場上站著目標太大,只知道打槍。得虧班長舍命一撲,把我從敵人的槍口下搶了回來,救了我一條命,要不是班長,我可能早就去見馬克思了。

盡管已經六十多年過去了,但班長那句“孩子你不要命了”我至今都忘不了。那個時候黨員身份不公開,一直到了1949年才公開,我才知道我的班長就是共產黨員。當時天天喊共產黨,原來黨就在我身邊, 這是我通過身邊的班長對共產黨的認識。從那時起,我就發誓要聽黨的話。

戰爭年代,我家十分困難,新中國成立後,組織上安排我的大姐到供銷社當銷售員,二姐到紡織廠當職工,家裡的日子也因此慢慢好過了起來。母親總是一個勁兒地告訴我,讓我在部隊要好好乾,不要忘記共產黨。家庭的翻身和媽媽的教誨,讓我發自內心地感謝黨,我決心用行動報答黨的恩情。

從1969年到1981年,我在副科長(當時副科長為副團級,編者注)崗位上工作了12年,但我從未因任職時間過長而產生思想松懈,工作勁頭也未曾減過一分,更沒跟組織提過一次意見。我任副科長期間,先後換了三任科長,誰來當科長我都服從。機關的同志開玩笑地說“王藻華沒有‘副科病’”,都說我想得開。

其實,我和大家一樣,只是做了應該做的。說句心裡話,我家裡那麽苦,能在部隊走到團職領導崗位,已經很欣慰了。我是為黨工作的,就要服從組織的安排。我常常想著要有兩個愛:一個是愛我的母親,老人家為了養育我吃了很多苦。再一個就是愛黨,黨使我們家獲得翻身解放,也培養我成長,把我解救了出來,也培育了我。我要感母親的恩,也要感黨的恩,什麽時候都不能做忘恩負義的人。

如今退休後,我發揮余熱,不要分文報酬,幫助組織整理了百萬字的史料,先後被評為先進老幹部等榮譽,黨給了我那麽多,我就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黨多做一點事,回報黨、感恩黨。(卜金寶)

(責編:邱越、閆嘉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