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汽車黑科技》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不值1提!
經過一番緊張的準備,十幾台蛟龍水下探測器再次被裝上了人手機械臂這碩大的雙手。

 不同於之前,這一次,正信的團隊收到的待遇可就明顯提升了;那些水下工作人員忙來忙去的幫著打下手,對正信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這工那工叫著。甚至於,在35D的指揮艙之內,都為正信的工程師和李凡愚柳青等人專門設立了一個區域,負責觀測水下的施工情況、

 工作船的船舷上,得到了命令而來的央視新聞記者,也都全副武裝,找著機會對正信的技術人員和柳青等人問東問西,全程記錄著項目的一切。

 在正信這邊忙的不亦樂乎的同時,那邊的水力提升系統也正在進行著下水後的檢查,以便進行最後的水下組裝環節。

 水力提升采礦系統,其實就是一套充分利用了海底水壓的這麽一個東西。

 主要的結構,有機械複合式采集器,揚礦運輸系統,測控系統水面支持浮力系統和一套大型的水下輔助推進系統組成。

 說起來很複雜,但是理解這個東西並不難。

 機械式複合采集器,就像是一個大型的鏟子,作用就是將水下的錳結核礦石收集起來。

 雖說叫“器”,但是已經比一般的“機”要大的太多了。15220項目所用的俄羅斯尼米楊型采集系統,是由兩個機械式複合采集器並聯而成。

 這個東西有多大呢?

 單個采集器的尺寸,足有十五米長,五米寬,三米高!

 在采集器的底部,擁有34副圓柱形的,由鈦合金製成的轉輪纏鬥,這些纏鬥就像是中華古代的水車那樣,利用水下的高負壓驅動實現轉動,將它們所遇到的一切都鏟成碎渣。

 然後,這些碎渣由收集器采集起來,通過負壓管道,依靠海底強大的壓力,將這些礦物直接輸送到揚礦系統之內,經由測控系統最後再噴到水面的母船之上!

 因為這一套定製的尼米楊水力提升系統的長度太大,在海面進行組裝後下探到水下的實際操作難度簡直是難比登天。

 而且因為是全部定製,每一個環節如果出了差錯導致系統受損,那麽替換件和維修的時間,就要浪費的太多了。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采集器,輔助推進器,以及楊礦系統這三個環節的組裝對接工作,只能在水下完成。

 經過一番準備,海面工作徹底完成。

 在接到了所有工作組準備完畢的報告後,盧明下達了施工的命令。

 “凡哥,我靠,這看著實在是太來勁兒了!這麽大的活兒,總感覺有一種特別澎湃的感覺。”

 李凡愚看著海面上碩大,綿延四五個大型工作船的機械部件,以及那每一段足有千米的水下輸送管道,也是點了點頭。

 “是啊,科技在不斷的進步,人類現在可以做到許許多多以前根本都不敢想象的事情了。”

 “嘿嘿、凡哥你這是自誇吧!”柳青指了指正在水面上已經開始了下潛的蛟龍號水下探測器,笑道。

 “額、”李凡愚搖了搖頭,“呵呵、當然,沒有我們這個項目絕對是做不成的。但是換過來想想,毛子的這一套水力提升設備,也是腦洞大破天的一個東西。青子,人手機械臂是一個工具,我在想,有了這麽一套工具,我們是不是可以完成更多我們之前不敢想的東西?”

 柳青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凡哥,這一點你放心吧。機械式神現在的改裝工作已經著手進行了,再加上人手機械臂,我們的製造實力肯定是要提升一個量級的。在接下來動力公司的運行之中,我們肯定會向更鋼框的地方發展。”

 李凡愚點了點頭,笑著拍了拍柳青的肩膀。

 就在二人說話的這麽一會兒功夫,十幾台蛟龍號水下探測器已經下潛到了預定位置。按照俄羅斯方面專家,聯合施工隊和正信技術團隊一起研究出來的方案,整個水力提升系統的組裝流程從水面向下延伸。

 考慮到水下環境和組裝難度,俄羅斯分娩的專家,給出的第一段自控系統和浮力體組裝時間預估是40分鍾,第二段揚礦系統的組裝時間是2個小時,第三段海底水力複合式機械采集系統的組裝時間,則是2小時四十分鍾。

 整個組裝項目,綜合施工時間將達到六個小時!

 這,讓許多人對於蛟龍號和泵芯機械臂的水下穩定性,感到深深的擔憂。

 “李董,你們的機械臂沒問題吧?這個總裝計劃,我們可是準備了兩個多月了、”

 指揮艙之內,海勘局方面的邢東亮走到了李凡愚的面前,訕訕的問到。

 畢竟,之前正信撤走了所有的機械臂,用的理由是設計缺陷、也許是戲做的太足了,聯合施工隊的很多人,都信以為真。

 看著一群人用和邢東亮同樣的目光看著自己,李凡愚微微一笑。

 “放心吧,如果有問題出現,耽誤了整個組裝進度,那麽我敢保證,絕對不會出現在機械臂上面。”

 工作母船的船身之下,水下焊接人員正在緊鑼密鼓的組裝著浮力固定設施。隨著大量的氣泡, 浮力體的水下焊接工作正在展開。

 而在他們的身下大約二百米的深度,十五台蛟龍號水下探測器,已經開始對自控系統進行對接組裝!

 整個組裝工作,需要以鉚接和螺紋對接的方式,將一個主接口,22個固定位置全部完成。

 十五台蛟龍號,此時正在兩兩一組,將那足有三米直徑的軟管,合力對接到工作母船的接口之上。從水下望去,那十五台蛟龍號,就像是一小群螞蟻,將超過自身體型數倍的獵物,合力抬回巢穴!

 在超乎尋常的精準之下,兩個大接口的螺紋,僅僅用了一次,便成功對接!

 而那22個固定螺栓,對於只有二百米工作深度的蛟龍號和機械臂來說,更是不值一提!

 僅僅是十五分鍾之後,35D指揮艙內,就接到了水下工作組的報告;

 “第一段對接工作,已完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