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原始人生》第80章 筒子樓
  唐歌也不負眾望,把奴隸們管理的井井有條,甚至於一向“親民”的唐歌,在這些奴隸眼中的地位如同神祗一般,將其視作自己幸福生活的根本所在,對唐歌那是愛護有加,更是言聽計從,簡直恭敬到了骨子裡。如今唐歌要帶領大家建造他們的房屋,自然是大受奴隸們的歡迎,工作的熱情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規劃中,這些奴隸們的住所將分布在聖火城的東西兩方,一千六百人,即便分成兩半,也是兩個規模不小的村子,甚至比荒原上九成的部落都大的多。奴隸們人多又雜,而且半坡豚的奴隸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男女,還大部分都是單身,管理起來就更複雜了。

  想要按照族人們的住所一樣,建造成獨門獨院,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兩個村落如何建設,一直讓族人們直撓頭,而唐歌一句話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筒子樓”。

  筒子樓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最具特色的一種建築樣式,其格局就是一條長長的走廊,把許多的單間連接起來。筒子樓有高有低,同樣的格局可以建造許多層,但以半坡豚目前的能力,建造兩層最合算,建造三層就已經是極限。

  唐歌的規劃中,兩個村落的主體建築都是雙層的筒子樓,這種樓房一層可以建造許多戶,只需一個或者兩個樓梯,就能滿足十幾二十間二樓住戶的需求,而且房間越多,越節省建築材料,也更方便管理。當然,這些筒子樓就不能按族人們的房屋那樣,全部使用互有卯榫結構的青條石了,用亂石打磨一下,砌牆足矣,至於二樓的地板,更不可能用石料,只能是承重梁承接木板,這樣的地板足矣使用了。雖說這樣的建築格調不高,半坡豚完全有能力建造更好的,但如今一切以發展部落為根本,暫時先讓奴隸們住著,等聖火城所有的工程全部開發完畢之後再慢慢改善他們的生活。

  這樣的筒子樓建成以後,有家有口的族人可以每戶一間,那些單身的就需要四個人擠一間,男女分開管理,等他們在族人的允許下成親以後,才能申請單獨的房間。唐歌設計中,筒子樓兩層,每層二十間,兩面各有一個公共廁所和洗漱房,每座筒子樓可容納八十人左右,十座筒子樓,最多十二座,就差不多解決一個村子的需求了。

  除了筒子樓之外,這兩個奴隸聚居的村子裡還要建設一些和城中族人們的住所一樣,獨門獨院的小洋樓,以供那些對部落有重大貢獻的奴隸居住,這些奴隸們其實就是半坡豚的“預備役”族人,只要能住進這些小洋樓,說明就已經有資格被半坡豚吸納,有了正式成為聖火圖騰下,至親族人的可能。這也是給奴隸們一個努力的希望,讓他們明白,只要他們好好表現,還能過上更好的,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每個村落十二座筒子樓,十座小洋樓,外加一些公共生活設施,是唐歌目前的工作重點,在情緒高漲的奴隸們的努力下,兩個多月的功夫就建好了,說是神速都不為過。這些筒子樓建造完畢以後,還要修建一座座石板路把這些建築連接起來,以後估計還要加建圍牆。

  兩個月之後,所有的奴隸都搬進了寬敞舒適的筒子樓,這些筒子樓的每個房間都有南北兩座大琉璃窗通風透氣,另有兩座高低床,桌椅板凳,衣箱立櫃之類的家具,最妙的是,每個房間裡都有一座帶著細長煙囪的紅泥陶爐,等到了冬天,只需在爐子裡燒上幾塊煤炭,屋子裡就會變得暖洋洋的,如同春天一般舒適。而以前在中州,一群人裹著破爛獸皮,擠在一起取暖的事情,現如今已經成為了他們極遙遠也最難忘的回憶。

  煤炭來自於聖火城不遠處的一座露天煤礦,是族人們無意中發現的,這個發現可把唐歌高興壞了。作為能量資源,煤炭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分分鍾唐歌就能想出不下十種用煤炭改善族人生活條件的方法,其中取暖,是最沒技術含量的一種。

  半坡豚之前的燃料,多是木柴。這年頭,木柴是最不值錢也最不可或缺的一種資源。原始人同樣有環保概念,他們打柴,多是撿拾枯枝,或者倒樹死樹,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會取樹木的枝乾而不傷及根本,最沒轍的情況下,才會砍伐一些不成才的雜木。木柴燒過之後,會產生大量的草木灰,這些草木灰加上族人們吃喝拉撒形成的天然肥,就是半坡豚田地的廢料來源。

  現如今,半坡豚的人口基數很大,木柴的供應已經大大的吃緊,再加上劍廬需要大量的木炭,即便半坡豚再小心,也不可避免的對周圍的植被造成了破壞。而植被的減少,也造成了野生動物的減少,這對以前的半坡豚來說,是毀滅性的災害,但對於如今農牧為主的他們,反倒成了好事。

  不過,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這種破壞還會不斷的持續下去,已經成為了半坡豚必須面臨的大問題。如今有了煤炭,這個問題終於迎刃而解了。也讓飽受壓力的唐歌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建設完奴隸村落之後,唐歌又開始建造城牆。想要直接建造青條石構築的城牆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但去年秋狩時,為了建造巨大的狩獵陷阱,半坡豚帶著一眾荒原土著們,從蠻荒裡開采的海量的木材,如今這些木材經過一年的建設使用,依舊剩下不少,足矣先建造一座木柵欄式的簡易城牆了。現在半坡豚人多且雜,尤其是聖火城,進出都不好管理,城牆的建造已經勢在必行。

  當秋風漸起的時候,巨大圓木建造的城牆,上面帶著望樓和走道,把聖火城徹底的包圍了起來,四座木門,每座門口都有當值的族人看守,奴隸們進出必須有令牌作為憑證,族人們則不再此列,至此,半坡豚的族人們徹底和奴隸們隔離開來,牆內牆外,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報寒鳥再次來到時,唐歌知道自己又要去參加秋狩會議了。

  聖火城經過這一年的建設,已經從原始社會的生產模式,轉變成為了可以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生產模式。城東城西大片的農田的產出,經過兩季的豐收,糧食已經多到了讓族人們頭疼如何處理的程度,城北的果園,也已經初見成效。從各處移栽的瓜果梨桃,棗李栗杏,已經采摘了一季,到明年,將有更多的果木成熟,族人們甚至想要把所有已知的果樹都移栽回來,把獨石山徹底都變成一座花果山。另外還有大片大片的桑田,經過不斷的繁育,如今半坡豚養蠶已經徹底形成了規模,雖然其工藝還在摸索中,但自產的絲綢已經足矣族人使用了。另外還有麻田、還有鹽井、還有煤礦……總之,半坡豚如今已經做到足不出戶,就能自給自足,甚至還有海量富裕的程度。

  半坡豚的糧食已經多到可以隨意釀酒的程度,去年秋狩時獵物過多,如今放牧的牲畜也多到了難以管理,只能不停宰殺以減輕飼料的儲備壓力, 可以說,秋狩對如今的半坡豚來說,已經是可有可無,意義不大了。但秋狩會議唐歌同樣要參加,畢竟這是荒原上已經流傳了千百年的傳統,而且,半坡豚還有不少沒那麽富裕的盟友關系要維持。

  報寒鳥就是荒原上最準確的日歷。只要報寒鳥飛過,用不了多久,遷徙的動物就開始在蠻荒邊緣出現。所以,報寒鳥飛過之後,唐歌就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準備出發去集市。

  “參加個秋狩還要跑那麽遠開會,真夠麻煩的。”唐歌一邊整理行囊,一邊嘟嘟囔囔的發牢騷。“還好,這是最後一次,明年就不用這麽來回跑了!”

  半坡豚建設工作已經大致完成,只剩下城南的市場那塊還沒動工。不過唐歌決定秋狩之後立馬著手市場的建設工作,只需一個冬天,等到了來年開春就能完成。到時候,唐歌只要祭出殺手鐧,就能要把荒原上有所的部落都吸引到這裡交易。市場形成之後,他們就再也不用因為集市太遠來回趕路,更不用擔心陰雨天氣耽誤了買賣。

  收拾完行囊,唐歌正準備做飯,發現大石頭正搓著手,一臉躊躇的在屋裡來回亂轉。

  “有事?”唐歌奇怪的問道。

  “啊……是……是有點事。”大石頭磕磕巴巴的答道,臉上滿是難為情的神色。

  唐歌好奇心大起,大石頭可是很少有這種表現的,即便是當初想辦法讓唐歌和月蘭合好時,也沒見過他這麽難為情的模樣。

  “啥事?說說看。”唐歌調侃道:“該不是你又做了啥對不起我的事吧?”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