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最強騎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廢立
盧植離開之後,顧不得官職得失,匆匆忙忙離開了洛陽,又懼怕董卓派人行刺,便繞道返回家鄉太谷,隱居在山林中。後來董卓果然派人追殺,但追了數日也不見盧植的影蹤,這才作罷。

 廢立詔書起草之後,董卓按照賈詡的主意,派人將詔書送到袁府,請袁隗批複意見。

 接到草議詔書,袁隗心想,無論同意與否,都難以阻止董卓行廢立之事。今日大權在握的董卓再也不是幾十年前自己要辟為府掾的邊陲小將了,若是阻擾他的計劃,只怕此人不會顧及昔日的提攜之恩,自己一把老骨頭倒也無所謂,可是,袁氏家族呢?

 還有,袁紹已經因此得罪董卓,倉皇逃離洛陽,袁家不可再步其後塵,為董卓大開殺戒提供任何借口。

 想到這裡,袁隗再也沒有任何猶豫,便派人傳訊董卓:如報所議。

 盧植逃走、皇甫嵩默然、袁氏低頭,意味著廢立之事再也沒有任何阻撓。於是,隔了一天,中平六年的九月初一,五更時分,百官公卿全都再得詔令,董卓邀令群臣齊至崇德宮前殿,廷議廢立大事。

 該來的擋不住,百官聞訊之後,除了皇甫嵩托病不出之外,其余全都冒著綿綿秋雨趕往崇德宮。

 曹聚自然也在百官之中,在步入殿前丹墀時,不由為眼前的淒清秋景而怵目。丹墀旁,殿基四側,鋪滿無人打掃的枯枝落葉,無論是地址的宮柳,還是高大的銀杏和古槐,因三個多月來淯水的剝蝕,枝枯了,葉黃了,秋風一吹,枝敗葉落。

 只見那淒風苦雨中,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舞著,好似民間祭奠時拋灑的紙錢。一陣又一陣的秋雨打在飛舞的樹葉上,發出嘀嗒聲響,心情沉重的官員們踏著滿地堆積的枯葉走進了崇德宮前殿。

 殿內的氣氛更為壓抑,正中設立著皇上的禦座,東向有一處垂掛這白紗的帷幔,便是為臨朝稱製的何太后所設。這個時候,帝後都沒有駕臨,而目光如炬的董卓和須發斑白的太傅袁隗已先期來到,袁隗微微閉著眼睛,面無表情,而董卓則是挺著大肚子一一打量魚貫而入的百官們。

 百官們按照職位品級排好之後,董卓便給太常卿使了一個眼色,後者立即就唱喝道:“恭請聖駕。”

 聲音落地,儀仗簇擁出面色蒼白、畏畏葸葸的少帝劉辨,看劉辨的表情,似乎有點不情願,卻被不太客氣的侍衛強行按在了禦座上。

 曹聚特意望了一眼白紗帷後的何太后,但是,無法看清她的表情,卻是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何太后此時的心情一定是亂如麻。

 確實,何太后此時的心裡比刀絞油煎還難受,她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即時曾經因為她鴆殺王美人而受先帝冷落,也不像眼下的處境這般淒慘。

 她不應該是臨朝攝政,總領萬邦的女主嗎?此刻為什麽沒有人向她行大禮,向她歡呼萬歲?為什麽沒有人再敢站出來為他們孤兒寡母說一句話?與皇室同榮共貴的勳戚難道不在朝班之中嗎?世受皇恩的三公九卿難道都被董卓這個奸雄嚇破了膽、割掉了舌頭不成?

 一番怨天尤人之後,何太后的目光便又鎖定在了曹聚的身上,心中登時生出了無窮的恨意,哼,曹聚,若非是汝殺死哀家的兄長何進,董卓怎會進京攝政,哀家與汝,非但有殺兄之仇,還有禍國之恨,有朝一日,一旦汝落在哀家手中,哀家必讓汝求生不得,求死不成。

 就在這時,緊挨著白紗帷出,忽然響起了董卓那炸雷般的喊聲:“皇天無私,唯德是佑,今上在喪行樂,無人子之心,有侮慢之容,群情激奮,百僚議定,今廢為弘農王,擁戴陳留王協為帝。”

 簡直是強詞奪理,傲慢不遜,這豈是臣下該有的口氣?

 何太后真想衝出白紗帷,大聲呵斥這個欺上凌下的董卓,這幾日來,何太后已經有所預感,更是不知流了多少眼淚。

 在何太后的生命中,只有兩樣東西最為珍貴,第一就是她的地位和權力,第二自然就是她的親生兒子的前程。

 曾經,為了這兩樣東西,何太后曾不惜惹惱漢靈帝,親手鴆殺王美人,還差一點將劉協也一並殺了;為了使劉辨能坐穩江山,不惜唆使何進對婆母董太后一門狠下殺手,不惜自己的身體拉攏駙馬曹聚。

 甚至於,在某種程度上,何太后出於保護自己在宮中地位的考慮,才會默許何進將董卓和丁原召進洛陽來。只是,機關算盡反誤了性命,往日的苦心經營全都付之東流,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場空而已。

 何太后有以死相拚之意,但卻沒有衝出去,因為她也明白,衝出去有何用,怒罵董卓幾句能挽回局面嗎?說不定會使得董卓惱羞成怒, 提前下手,要了她和兒子的性命。

 淚眼朦朧中,何太后凝視著宮闈中最淒慘的一幕,太傅袁隗將劉辨從禦座上牽扶下來,解去璽綬,又把他引至北面臣子之位站好,恰好站在了曹聚的身邊。

 不少大臣的眼中都有淚,面色悲戚之極,注視著廢立的全過程,但因為昨天的教訓,沒有一個人敢有反對意見的,只是默默注視著這一過程。

 悲哀之極的何太后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快支撐不住了,盼望著這一場悲劇趕緊落下序幕,但就在她快要昏厥的時候,猛然聽到董卓又開口了:“今太后逞威椒房,恣情后宮,有背婦姑之禮,全無關雎之誠。古時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著在典冊,後世稱揚,今太后今上並宜退居深宮,習禮修性,方可上追成憲,下慰輿情。”

 最後,就是陳留王協上位,穿上從少帝身上摘下的璽綬,被袁隗牽著上了禦座,南面而坐,接受百官拜賀,剛剛被廢的劉表也跟群臣一眼,北面拜舞。

 朝堂之中,有一個人是最激動的,自然就是劉協的生母王美人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