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權柄大明》第751章 罷官
朱元璋和常遇春稱兄道弟,常遇春自然是不敢接這話茬的。

 “啟稟皇上,王爺,剛剛斥候在巡邏的時候,抓到了幾名身份可疑的人,他們說是給皇上送緊急奏折的,但是,問他們來歷,他們卻不說,於是,我就把他們暫時抓了起來。”常遇春說道。

 皇上的安危,是最重要的,雖然那幾人身穿的是驛卒的服飾,但是,常遇春依舊懷疑他們的來歷。

 “他們帶的奏折呢?”朱元璋聽到常遇春的話,立刻問道。

 對於朱元璋來說,這奏折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把那柄寶劍給了劉基,而以劉基的性格,肯定會去找李善長麻煩的。

 在自己不在應天的時候,這兩員最重要的大臣彼此只見鬧矛盾,如果太過火,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朱元璋一問,常遇春就將奏折呈了過來。

 朱元璋看到奏折前面的字跡,就知道是李善長所書,李善長的書法,非常工整,又自成一格。

 打開奏折,朱元璋看了幾眼,就不由得臉色一變。

 “這個劉基,居然敢在山川壇之下殺人,而且,還是在祈雨剛剛結束的時候,簡直就是只顧自己私利,絲毫不顧及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朱元璋說道。

 本來,朝廷的事情,陳風是不願意摻和的,這和他沒有什麽關系。但是,聽到了朱元璋這麽一說,還是在心裡咯噔了一下。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現在朱元璋發怒了,那麽,劉基還真是危險。剛剛朱元璋的話,已經上升到了置大明的江山社稷於不顧的高度上,這可是很嚴重的。

 “皇上請息怒。”陳風趕緊說道:“那日拙荊所講的長壽之法,皇上可否還記得?不論什麽大事,也不如皇上的身體重要啊,請皇上息怒,以免傷了身體。”

 陳風這麽一說,朱元璋才想起,的確如此,不能動氣,再說,這件事已經發生了,自己再生氣,又有何用?

 還是想想如何處理。

 朱元璋這般想著,又看了一眼身邊的陳風,突然來了主意。

 “劉青田居然在山川壇下殺人,皇弟,你看看,這件事,朕該如何處置才好?”朱元璋說著,將奏折遞給了陳風。

 “皇上,這朝廷之事,都是由皇上決斷,微臣力薄,這些事情,微臣不懂,還是請皇上親自決定吧。”陳風說著,並沒有接這奏折。

 皇上怎麽處置,用不著自己給出主意,自己又不是皇上身邊的謀臣。陳風才不想淌這趟渾水。

 “皇弟,你這般說話,就有失偏頗了。”朱元璋說道:“朕當初說過,打下天下,要與你共享,現在,只是讓你給出個主意,這又有何不可?你再推脫,朕可要認為,你是不願意幫朕的忙了?”

 朱元璋這般一說,皇恩浩蕩,陳風隻得接過奏折來,稍稍一瀏覽,就看明白了。

 劉基肯定不是無故殺人,而且,還是拿皇上禦賜的寶劍殺人,這個人,一定是該殺的。

 錯就錯在,不該在山川壇那裡殺人。

 陳風是無神論者,後世的科學知識已經非常發達,對於類似的所謂求雨這種說法,陳風是不信的,後世雖然不能人工造雨,但是也可以人工增雨了。

 不過,入鄉隨俗,現在在這裡,小到普通百姓,大到皇上,都是相信求雨這種說法的。

 求雨,那是很神聖的,在這種地方殺人,那還真是對老天的不敬。

 “啟稟皇上,劉青田大人不管有什麽理由,總之,在這裡血濺當場,都是錯誤的。該受到嚴懲。”陳風說道,這是給這件事定性,剛剛朱元璋的憤怒,陳風就知道他的意思了。而且,陳風若一味偏袒,那麽,會讓皇上認為,劉基和他是一派的,這樣,反而不合適。

 不過,陳風又不能完全落井下石,要皇上把劉基給殺了,這樣的話,李善長那個家夥,就沒有人可以克制他了,就算是朱元璋,也絕對不希望看到這個結果。

 其實,這件事,歷史上是發生過的,而這件事處理的結果,陳風也是清楚的,因此,揣摩上意,沒有人比陳風更合適。

 “哦?那以皇弟的意思,該如何懲處劉青田?”朱元璋問道。

 “皇上,既然劉基已經犯下了這等大錯,不如,殺了他來祭天,如何?”陳風問道。

 殺了劉基祭天?聽到陳風這麽說,朱元璋倒有點後悔和陳風說這件事了,這怎麽可以?

 就算是因此而導致大旱,朱元璋也不會這麽乾的,畢竟,現在在朝廷裡,全靠著劉基,來克制李善長,李善長是當朝丞相,位高權重,若所有的人都唯李善長命是從,對朱元璋來說,那可不是什麽好事。

 想起劉基的作用,朱元璋搖了搖頭:“不行,劉青田這次雖然是大錯特錯,但是,他畢竟是跟隨朕征戰天下的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因為這件事,就將他殺了,朕於心不忍。而且,劉青田一向嫉惡如仇,這次,說不定還有什麽苦衷。”

 聽到皇上這麽說,陳風在心頭暗笑,自己說要殺了,這皇上卻說不能殺,由皇上嘴裡說出來,比自己說出來,要更有威信。

 “如果這個時候,朕要是殺了劉青田,那麽,難免被人冠上兔死狗烹的帽子。”朱元璋繼續說道。

 朱元璋的話,發自肺腑,其實,陳風也知道,對於朱元璋來說,雖然後世冠了個濫殺無辜,屠戮功臣的帽子,但是,那是朱元璋老了之後,看到手下大將健在,而皇太子和皇長孫都孱弱,才出此下策的。而現在的朱元璋,剛剛從征戰歲月中過來,依舊是懷念跟他一起造反的這些兄弟們的。

 想當初,若非劉基勸諫朱元璋,拋開小明王,以大明招攬群豪,共創大業,朱元璋又豈能有今日。那需要何等的勇氣,又是何等的智慧。大明這個國號,都是劉基起的。

 而且,劉基這次之事,乃是為了整頓吏治,所以,朱元璋是不會對劉基下狠手的。

 “皇上如此顧念舊情,實乃我等之大幸。即使是皇上殺了劉青田,也不會有人來讒言。我相信,天下百姓,都會明白皇上的苦心的。”陳風說道:“這次,若不治劉青田之罪,恐怕難以堵住其他人的口啊。”

 若是劉基什麽事都沒有,李善長怎麽會善罷甘休?不用說別的,等皇上回了應天之後,李善長肯定會在第一天上朝的時候,就提出治劉基之罪來的,李善長不說,下面的官員,也會不停地彈劾劉基的。

 這也是朱元璋頭疼的地方。剛剛的氣已經發完了,他想到的,依舊是如何才能夠收拾好這個爛攤子。劉基這次做的事,若不能嚴懲,恐怕那些朝堂之上,那些官員會超個沒完。

 “那朕該如何治劉青田的罪?”朱元璋問道,他已經敏銳地意識到,陳風的話,由剛剛的殺頭,變成了治罪。

 “這完全看皇上的意思,微臣不敢亂說。”陳風說道。

 陳風怎麽會替皇上拿主意,那是皇上的智囊團乾的事情。皇權,可是朱元璋不可觸動的一根神經,當然,若是朱元璋誠懇地求自己,那自己就亂說幾句,也是可以的。

 “皇弟,朕剛剛都說了,朕很為難,就是想聽聽皇弟的金玉良言。”朱元璋說道。

 “皇上,若要平息眾人之怒,至少要將劉青田罷官。”陳風說道,說完,又加了一句:“至少要暫時將他罷官。”

 雖然殺不了劉基,但是,劉基被趕出了京城,回老家去了, 那些以李善長為首的對劉基不滿的人,這下也該滿意了吧?而且,這樣一來,也可以察辨忠奸。凡是繼續啟奏彈劾,對劉基落井下石之人。那麽,絕對是奸佞的小人。

 後面的這個暫時兩字,非常重要,先將劉基打壓下去,讓那些小醜們出來折騰,然後,再把劉基給抬起來,讓劉基將這些人都收拾了!

 想到這裡,朱元璋倒有些興奮了。

 “朕出身貧寒,對那些貪官,那些國家的蛀蟲,非常痛恨,這次讓劉青田整頓吏治,就是要治理貪汙腐敗之行為,現在,雖然要將劉青田罷官,不過,在朕的大明朝內,一定不允許貪官的出現,要殺盡貪官!”朱元璋說道。

 殺貪官,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陳風知道,在後世,這也是個從未得到解決的問題。朱元璋一生,不知殺了多少貪官,但是,貪官們前仆後繼,慷慨赴死,上任死了,下任接著貪,從來都沒有止住的時候。說完這些,朱元璋似乎舒了口起,又問道:“劉基一走,這中書平章的位置,就空下來了,不知道誰更合適?”這話,雖然是問陳風的,又像是自言自語一般。陳風靈機一動,這個時候,乾脆就給胡惟庸挖個坑好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