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武田信幸》第38章 締結和議
  時間轉瞬即逝,冬天的日子好像過得特別快,一轉眼就到了開始為新的一年做準備的時候。後瀨山町中的町民們最近也顯得每天都忙忙碌碌,而得珍保的土木建設工程也快接近於完成。

  信幸和惠姬兩個人一傷一病,每天都躺在屋子裡修養,日子過的反而倒是悠閑自在。惠姬的發熱症狀在堀部三郎的精心醫治之下迅速的緩解,讓信幸一直懸著的心情終於放下了一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堀部三郎堅持在症狀完全緩解之前禁止兩人同房,信幸隻好看著這個小美人在自己身邊轉來轉去,卻不能動手——盡管兩人並未同房,但是信幸肩膀上的傷勢卻被惠姬發現了。惠姬哭哭啼啼的責備信幸為何不讓她知道,信幸隻好連勸帶哄了好長時間才撫慰好這個外冷內熱的少女。

  隨著惠姬身上熱度的褪去,堀部三郎也向信幸表示自己的擔憂可能是多余的,但是為了以防萬一,希望信幸能夠帶著惠姬多去泡泡溫泉修養。小浜町內正好有上好的溫泉,於是信幸便帶著自己的侍從和護衛征用了小浜町中的一處大宅,移住了過去。

  雖然借著養傷養病為名,把所有的善後處理一並甩給了沼田祐光和家中的兩位奉行,卻依然有很多事情信幸不得不自己親自處理。

  第一件事便是關於熊谷統直的後事,根據幸存下來的足輕所匯報,這位勇武的武士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身側只有不足幾十人跟隨。在尋找信幸的本隊過程中,不幸撞到了敦賀眾籠城陣中的大隊人馬。熊谷統直帶著隊伍邊戰邊退,最後終於力盡,被十幾支長槍戳了個對穿——熊谷統直的首級後來在離他死去之地幾十裡外才被找到,大概是割下了他首級的敦賀眾在倉皇逃命的過程中隨手扔下的,也可能是那個人之後又被武田家的士卒殺死。信幸本來想將這位忠心耿耿的家臣的屍身帶回後瀨山,埋葬在靈應山神宮寺中,然而熊谷氏年幼尚未元服的嫡男卻堅持希望能夠將父親葬在為了本家戰死的地方,以此視為武家的榮耀。雖然不能理解這戰國時代的武士為什麽並沒有什麽落葉歸根的概念,信幸還是命人將熊谷統直埋葬在曾作為本陣的彌美神社之中,為他立下墓碑,也讓後人有個祭奠之地。而熊谷統直這位十歲出頭的嫡男也被信幸招入後瀨山城中,成為身邊的小姓,等他成年之後,信幸準備安排他成為自己的近侍。

  熊谷統直是信幸身邊第一個戰死的親近家臣,如果說後瀨山城中那些普通的足輕平時信幸不太能夠接觸到的話,熊谷統直的死則讓信幸真切的感受到了這亂世之中的殘酷。僅僅一個月之前信幸還能在城中和別館中經常聽到熊谷統直特有的大嗓門,現在卻已經天人兩隔。以後還有多少征戰?還會有多少身邊的親近之人離去?一向便覺得自己不夠堅強的信幸這些日子也經常會在夢中夢到武藤舜秀、白井長信和內藤勝行等親近之人滿臉是血的倒在自己身前,每次從噩夢之中驚醒的時候,他都從內心深處感到恐懼。

  而第二件事,卻是信幸的父親武田義統惹出了些麻煩。

  永祿元年(1558)這一年的六月,被三好長慶趕出京都,強迫退隱的前管領細川晴元聯合同樣被趕出了京都的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從近江的朽木谷出兵三千軍勢,在六角義賢的支援下企圖重歸京都。這時候守在京都的是松永久秀和三好長逸,為了對抗將軍和前管領,三好氏從攝津、丹波地區調集了一萬五千軍勢,兩方對峙在京都附近瓜生山附近。

  戰爭最開始的時候,岩成友通率領著前來增援的三好軍勢佔領了瓜生山山頂之上的山城——將軍山城。岩成友通一邊修補這座山城,一邊嘲笑將軍的無能:“一個將軍,竟然連將軍山都上不來,還談何將軍!”

  沒想到兩天后岩成友通就遭到了報應,將軍足利義輝主動出擊,一邊率軍爬上了瓜生山東南一側的如意嶽,一邊攻擊瓜生山西側的鹿谷山卡。就在三好軍企圖抵擋從西側攻來的敵軍之時,足利義輝一把火燒禿了鹿谷山卡,三好士卒們狼哭鬼嚎的被殺的大敗而歸。

  如意嶽果然讓足利義輝如意了一次,這裡的山勢可以讓他看清將軍山城中岩成友通的一舉一動,岩成友通一下子處於了極其被動的形勢之中。然而岩成友通好歹也是日後被稱為三好三人眾的名將,他見勢不妙,果斷的自己一把火燒掉了剛剛修補完畢的將軍山城,率眾退到了山下。足利義輝當即帶著士卒們興高采烈的進駐了將軍山城,就好像進了這座小城,自己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將軍一樣——就在當晚,岩成友通聯合松永久秀的軍勢,突襲並攻佔了守備薄弱的如意嶽,而這時候足利義輝還沉浸在醉夢之中。

  一覺醒來發現大事不好的足利義輝驚怒異常,他帶著將軍山城之中的士卒衝下鹿谷卡,向岩成友通和松永久秀的軍勢發動了攻擊,卻被早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的三好軍殺退,甚至就連足利義輝身邊的奉公眾都被討取了近七十人。

  經歷這一場大敗的足利義輝不甘失敗,他向著自己最大的靠山六角義賢求援。在六角家的干涉之下,將軍的軍勢再一次和三好軍進入了膠著的狀態,期間還取得了一系列小勝,這讓足利義輝重新又志得意滿起來。

  此時正坐鎮攝津芥川山城的三好長慶發覺情勢進入了對己不利的境地,他一邊積極的向六角義賢求和,一邊在暗地裡從自己的老家四國征集軍隊。也不知道到底是三好氏的行動太隱秘,還是將軍和六角氏太自信,直到三個月後三好長慶的叔父三好康長和他優秀的弟弟三好義賢、安宅冬康以及十河一存率領著四國眾在兵庫和堺町登陸,六角義賢與足利義輝才驚覺竟然自己又一次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雙方就這麽又僵持了些時日,六角義賢和三好長慶終於靜下心來達成了和議,足利義輝也和三好長慶重新和睦。在三好長慶和現任管領細川氏綱的迎接下,足利義輝從將軍山城出發,時隔五年終於又重新進入了京都。

  就在信幸在三方郡與朝倉景紀對峙之時,三好長慶從京都回到了芥川山城,同時讓四國眾返國——感覺到三好氏在近畿的軍勢減少、權勢衰弱了的細川晴元這時候不甘寂寞的跳出來反對足利義輝和三好長慶之間的和議,破口大罵三好長慶,希望足利義輝能夠繼續進行與三好家之間的鬥爭。

  如果說這個被迫退隱的前管領還有著他自己痛恨三好長慶的理由的話,在這麽個敏感的時刻,自從離開若狹以後一直跟著將軍的武田義統居然沒站在自己的義兄足利義輝一側,而是站在自己的親家細川晴元一側大罵三好長慶就顯得十分讓人費解。至少信幸是無法理解自己的這位父親到底是腦子裡哪根筋抽了,如此看不清形勢,居然跟著一個空有高貴家門而毫無力量的前管領一起對抗近畿霸主三好氏。

  足利義輝好不容易才回到京都,這時候正竭盡全力試圖修複跟三好長慶的關系以便擴大自己的勢力,怎麽還能容得下細川晴元和武田義統?於是信幸在回到後瀨山城中沒幾天之後便接到了將軍的詔令——這封長信雖然絮絮叨叨,卻傳達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我足利義輝實在忍不了細川晴元和武田義統了,既然這兩位是你的老丈人和老子,你把他們都接到若狹去吧,別放在我這裡礙眼了。

  信幸看著這份長信簡直頭疼不已,武田家一直保持著和將軍非常友好的關系,這個時候若是違背將軍的旨意是非常不合適的。先不說細川晴元這個走到哪兒煽動到哪兒的激進反三好人士來到若狹以後會不會天天嚷嚷著讓自己發動軍勢去打三好長慶,單是武田義統,信幸就不能讓他回若狹。自己掌管若狹時日尚且不多,家中還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若是讓這位造反專業戶回到若狹,武田義統會不會引起什麽新的事端?武田信豐可以退隱出家去當和尚,信幸卻不相信一向野心勃勃的武田義統也會同樣放下這世俗中的名利。

  為了這件事情,信幸不得不把正為了重新征募補充後瀨山城中的備隊士卒而忙得不可開交的沼田祐光召喚到小浜町中的居所中。兩個人秉燈夜談了整整一晚,室外守衛的士卒不知道這兩個人具體談了些什麽,只知道第二天一早沼田祐光帶著那副依舊冷冷淡淡的表情匆匆離去,而信幸卻坐在室中兩眼發直,嘴裡還一直念叨著:“太狠了,太狠了……”

  永祿元年(1558)的十二月上旬,細川晴元和武田義統一家被信幸派兵士迎回若狹國。短短幾日的家人團聚之後,應“武田義統以及足利氏的要求”,信幸再一次派兵士將他的父親母親和年幼的弟弟送到了越前朝倉氏的居城一乘谷城之中。此時的一乘谷城,在朝倉氏多年的大力發展之下,接納了大量的僧侶和文人,有著“小京都”的稱號,比起若狹來更加富足、繁榮,足利氏想要去那樣的地方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盡管家臣們在心中都是如此說服自己的,然而朝倉義景居然會諒解了剛剛與敦賀眾作戰的本家,甚至還表達了願意跟本家締結和議的意願一事卻讓家臣們背後發寒——這個看似性情溫潤,擁有明朗笑容的清秀少年家督,竟然為了換取與朝倉家的和議,而把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全部送到了越前做人質。

  該說這是亂世之中的常情?還是該說這是這個時代才有的弱肉強食的無奈呢?家臣們見慣了信幸的溫和與善良,這還是第一次見識到這位少年家督無情冷酷的一面,雖然能夠理解,卻也忍不住感慨起無情的世道來。

  就算自己是穿越而來,與這些“親人”並沒有什麽太多的親情,但是他們畢竟是自己的親人。信幸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同意沼田祐光如此絕情的建議,然而他卻別無他法,朝倉義景也許並不把這幾名人質放在眼裡,卻能為若狹換來幾年的喘息之機。

  就這樣,以自己的父母和弟弟為人質,信幸和越前的強力大名朝倉氏達成了和議,若狹一國終於暫時從戰亂的威脅之中脫離了出來。

  ps.最近有很多讀者大大在書評區裡為舊夢提出意見,真是讓舊夢十分感動!舊夢會努力更新的!九十度鞠躬!

  也希望各位讀者大大可以繼續支持舊夢~謝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