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鬼馬喜劇之王》第374章 邵氏與嘉禾(上)
春節期間,許貫武照樣是大發紅包,好像財神下凡一般。其中程龍因執導並主演賣座大片《龍少爺》,獲得五十萬港幣的票房分紅,以及許貫武額外獎賞的二十萬紅包,祝他這部《龍少爺》取得了年度票房冠軍。

 張建導演憑借《爛命一條》這部電影,同樣獲得了二十萬港幣的票房分紅。同時也獲得了許貫武額外獎勵的十八萬紅包,獎勵他在電影新題材的探索上做出的貢獻。

 洪京寶憑借《醒目仔蠱惑招》、《身不由已》、《甩牙老虎》等,雖然也獲得了四十萬的票房分紅,以及許貫武額外獎勵的二十萬紅包,獎勵他去年所拍電影票房總數,又是全公司排位第一。

 但是洪京寶心裡面卻有些不痛快,之前他都是年末尾牙宴的主角兒,他拍的電影好看又賣座,總票房加起來總超程龍兩倍以上。現在總票房卻只是和他一樣,讓洪京寶感到很不服氣。

 麥佳、黃佰鳴、黃邴耀、楚原、桂治洪、元飆等等,也都拿到了或多或少的紅包,多的也有四十多萬,少的也有二十多萬。

 其他二線、三線、龍虎武師等等,也都各有五千到一萬的紅包兒,可以算得上是皆大歡喜。

 而許氏在新年年初大派利是,又在海皇酒家連擺十天尾牙宴,招待旗下近萬名員工的做派,也被稱為驚天的大手筆,讓其他公司員工羨慕不已。

 相比起來,邵氏只是提前將這個月的薪水發了下去,而嘉禾也只是每人封了一封五百塊的利是而已。

 去年他們兩家公司合起來。都沒有許氏一家這麽賺錢。所以自然也就不會像許貫武這樣豪氣。

 邵氏現在越發的老氣橫秋了。去年一年拍了近八十部影片,絕對可以算得上是空前絕後。但是每部電影的票房卻並不理想,多的也只有兩百萬港幣左右,少的更是只有十幾萬港幣而已。像那種影片都是上映兩天也就下檔了,同那些小公司出品的粗製濫造的爛片一樣。

 邵氏現在的經營其實已經陷入到了魔障,總想著以小搏大四兩撥千斤,用投資低廉的小成本電影來博取高票房,但是觀眾卻並不像他們期望的那樣捧場。

 以小搏大。四兩撥千斤的要義,其實就是出奇製勝,題材上要新,拍攝手法上要新,故事情節也要不落俗套。就像張建所拍的《男盜女唱》、《爛命一條》,成本不過一兩百萬而已,但就是因為題材新穎,緊抓社會脈絡,契合觀眾的口味,所以上映之後贏得大家的好評。

 吳思源導演執導的《七百萬大劫案》與《廉政風暴》。也是緊抓當前社會的新聞熱點,利用人們的好奇心與關注度。所以電影未拍先火,一早就贏得了大家的關注,所以票房自然也就有了保證。

 但邵氏所投資拍攝的電影,多數都是陳腐老舊的功夫片,不是為父報仇,就是爭奪寶藏……這類題材的電影在七零年代初,還算是題材新穎。但是好幾年過去了,再新穎的題材都已變得陳舊。

 連三年前大熱的民初功夫喜劇片,現在都變得不再那麽賣座,更不要提六年前大熱的武俠題材了。如今邵氏依仗的張徹大導演,已經漸漸失去了創作活力,旗下的弟子雖然一代比一代多,每年拍的電影一部多似一部,但可惜的是票房卻一年不如一年。

 而近年來剛剛坐上導演寶座的劉佳良師傅,雖然做武術指導是一把好手,但是做導演卻又有局限。他自認是黃飛鴻的嫡系傳人,所以一心想要弘揚正統拳術,所以電影中就不免多了許多說教的成分。較之洪京寶等的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就不免顯得老古板了些。

 而且劉佳良處理單打獨鬥的武打場面很有心得,拍出來也十分的精彩好看,但是一旦拍群戲的時候,就不免有些功力不足,常常都是拍的混亂至極。如《陸阿采與黃飛鴻》之中的搶花炮情節,拍的當真是雜亂無章,難分主次。

 這其實也與劉佳良的出身有關,他本身是家傳武學出身,之後又做了武術指導,擅長的本來就是見招拆招,一兩個人對打的無數場面。真正要拍混戰的戲,都由導演在一旁做調度,因此他就缺少一些掌控大場面的能力。

 相對來說洪京寶、程龍等人出身在戲班,而舞台上面唱大戲,講究的就是用幾個人打出千軍萬馬混戰的場面,所以論在場面調度上,洪京寶、程龍等人反而比劉佳良更有經驗。

 再加上洪京寶、程龍等人年輕,又知道自己是僥幸上位,所以有不懂他也會主動問人。而且別人見到不好的地方,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來。

 但劉佳良是久熬出頭,在張徹大導演手下忙了十多年了,眼看著小一輩兒都上位了,劉佳良師傅才剛露頭,所以不自然的就會有種急切要做出一番成績的心理。而且他資歷高輩分重,也沒有哪個導演敢提意見。劉佳良師傅也覺得自己資格夠老,經驗夠足,所以也不屑去聽取別人意見。

 於是就成了一個是兼收並蓄,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另一位則是固步自封,作風老派,不思進取。自然影片拍出來之後,觀眾也會用腳來投票。

 劉佳良師傅雖然自詡是南拳正宗,但拍出來的電影票房都不過兩百萬。雖然相比廉價的投資,邵氏還是有的賺。但是相比洪京寶、程龍等小輩兒,卻又遠遠不如。

 洪京寶去年票房最差的那部《甩牙老虎》,票房也有兩百三十萬港幣呢。更不要提程龍的《龍少爺》,可是足足有七百多萬港幣的。

 倒是另一位大導演李翰祥,去年推出的《風華雪月》、《乾隆皇下江南》、《佛跳牆》等三部電影,票房均有不俗的成績。可算是邵氏如今非常倚重的老臣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下江南》之中飾演乾隆皇的狄龍。當初是在李翰祥大導演執導的《傾國傾城》中飾演光緒皇帝。可惜被薑大維飾演的小太監寇連材搶了風頭。也招惹的兩個人從此反目,讓喜愛他們的影迷一陣惋惜。

 《乾隆皇下江南》前面還有一部《乾隆皇奇遇記》,同樣都是古裝的喜劇片,取材於老北京的相聲段子《君臣鬥》。狄龍本來是演慣了大俠的,濃眉大眼一身正氣,飾演屢屢被劉羅鍋作弄的乾隆皇,未免就和他之前的戲路不同。

 其實乾隆皇這個人物也並非是為狄龍準備的,只是當時狄龍要被許氏請去拍《天涯明月刀》。邵氏怕狄龍一去不回頭,硬生生的扣住就是不放人。但是扣人總也要有個名頭啊,正趕上華山導演籌拍《乾隆皇奇遇記》,正好就把不適合的狄龍給塞了過去。

 狄龍是非常敬業的一位演員,早先飾演古裝大俠的時候,因為經常有騎馬奔馳的戲,所以每天下午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在邵氏影城後面,用退休的賽馬練習騎術。四十多歲時狄龍為了拍戲還苦練滑冰,如此敬業的精神自然也讓他贏得了眾人的尊重。

 因此雖然乾隆皇這個角色與自己之前的戲路不同。是邵氏為了留住自己硬生生安排給自己的。但是狄龍還是仔細的做了各種準備工作,他特地跑遍了摩羅街舊書市場。找到了一本中國相聲大全,又辛苦淘到了幾張相聲唱片,一遍又一遍的仔細欣賞,琢磨其中引人發笑的橋段,感受中國傳統相聲的魅力。

 隨後他又閱讀了乾隆皇帝的傳記,稗官野史起居注等都一並看了,還做了十多萬字的筆記,將乾隆皇這個人真真正正的吃透了,知道他是如何行動坐臥,到底該遵守何等規矩等等,全都做到了心中有數。

 果然《乾隆皇奇遇記》一開拍,狄龍穿上龍袍往那裡一站,舉手投足之間當真就是一位好大喜功,志得意滿,文才武略的乾隆皇。因此盡管《乾隆皇奇遇記》的票房不算太理想,但狄龍所飾演的乾隆皇還是獲得廣泛好評。連唐書璿女士的《大特寫》雜志也給與讚揚。

 有鑒於此,雖然《乾隆皇奇遇記》票房不高,但邵氏還是為它開了續集,《乾隆皇下江南》。該片換由熟悉清宮歷史,與北方民間故事的李翰祥大導演執導。李翰祥導演就是出生於北方,一生對清史非常有研究,而且對北地的相聲也是耳熟能詳。他的作品之中經常會出現由相聲段子改編的情節,比如《軍閥趣史》中的《關公戰秦瓊》、《風流韻事》之中的《小神仙》等等。

 這部《乾隆皇下江南》在李翰祥大導演的操刀之下,是妙趣橫生,詼諧動人,上映之後贏得了廣泛的好評,票房也達到了兩百六十多萬,是邵氏今年難得的票房佳績。

 邵氏今年除了這三位導演之外,也致力於挖掘年輕導演。比如非常有藝術家氣質的牟敦芾。

 大概是受許氏影業公司的影響,看到如張建導演、章國明導演這種小眾藝術家導演大火,所以邵氏挖掘出的新導演,也一概全都是深富藝術家氣質。

 但是投資拍攝了十幾部電影,還是只有牟敦芾拍出的片子賣座,其他人拍的片子多是孤芳自賞,沒有商業普及的價值。

 牟敦芾是唯一被邵氏欣賞, 從而簽下合約的新導演。而他簽約之後拍的首部作品,聽起來就十分的cult,那部影片名字叫做《奸魔》。似乎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牟敦芾導演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誓將cult片進行到底。

 《奸魔》講述一位犯下多起弓雖女乾案子的青年阿才,是如何與警方鬥智鬥勇周旋到底的。這部影片在牟敦芾導演的執導下,拍的當真是劇情跌宕起伏,犯罪心理刻畫細膩,大大增加了戲劇感染力。

 上映之後,票房達到一百八十多萬港幣,算是奇案類電影中的表表者,與桂治洪的《香港奇案》系列不分伯仲,堪稱是一時瑜亮。

 許貫武自然也聽說過牟敦芾導演的大名,這位是與邪典導演桂治洪其名的cult片大導,最講究用極重口味的血腥暴力,來刺激觀眾們的眼球,挑戰觀眾所能承受的極限。

 而且此人拍片時候,與桂治洪一樣的冷血。牟敦芾是拿人不當人,桂治洪更勝一籌,拿自己也不當人。所以拍片時候總是引發種種事故,劣跡斑斑,雖然票房都有保證,但因為社會輿論的壓力,最後連老東家邵氏也保不住他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