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鬼馬喜劇之王》第394章 左派電影的複興?!
許氏集團現在囊括了電影公司,經紀人公司,唱片公司,報紙,雜志,院線,電視台,藝校,錄影帶生產公司,衝印公司等等,是一條擁有完整產業鏈條,貫通上下遊的傳媒帝國。

 規模如此龐大的傳媒帝國,影響力比《星島日報》、《明報》、佳藝,麗的,商業電台,香港電台等傳媒都要強悍,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尤其現在還有著許貫武坐鎮中央,傳奇性的發家經歷,以及慷慨大方的性格,讓他聚攏了諸多人才為他所用。

 梁淑儀,鄭棟漢,麥佳,洪京寶,程龍,黃佰鳴,黃邴耀,鍾景輝,劉天賜,鄧偉雄……如此之多的人才也為他源源不斷的製造著驚人的利益。讓許貫武可以高枕無憂的享受生活。

 習領導正是看中了許貫武此刻在香港驚人的影響力,所以想將他拉攏過來,然後利用他在香港,以及世界的影響力,來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建設添磚加瓦。

 當然除了讓他可以在內地修建影院之外,其實還提供了其他一些條件,不過那就涉及到國家的機密,不能夠隨意的說出來了。

 ……

 又過了兩天之後,陳思遠,高濂兩位電影公司副經理來看望許貫武。說是來看望,其實目的大家都已經清楚了。

 許貫武在同老領導會面的時候,允諾提供左派電影公司五百萬港幣的資金,讓他們可以盡快恢復正軌。

 左派電影公司經過十年浩劫的衝擊,原本的家底早就已經敗光了。公司不能夠拍攝新電影。原先隻準放映內地拍的戰爭片。以及革命樣板戲和紀錄片。這些在香港基本上沒有市場,所獲得的票房勉強只夠成本,可以說是困窘到了一定程度。

 不過左派電影公司的骨乾還在,無論編劇,導演,道具,燈光,攝影等等。都還留在公司裡沒有走掉。所缺乏的目前只是啟動資金。

 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沒錢基本上可以說是寸步難行。沒錢就沒有辦法開機,沒有辦法開機電影公司就沒收入,電影公司沒有收入就擎等著倒閉。

 長城,鳳凰,新聯等屬於內地政府支持的電影公司,本來可以向內地申請一筆資金的。但關鍵是內地現在同樣外匯緊張,總共就那麽一丁點兒的錢,這個部門也瞅著那個部門也想要,好鋼總要先用在刀刃兒上。

 優先采購的自然是先進技術。先進生產線等等,至於文化建設方面所需要的資金。那就只能暫時說抱歉了。

 長城,鳳凰,新聯也都知道內地的難處,所以為了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也隻好發揚風格不再打擾政府。但是發揚風格歸發揚風格,該解決的事情沒有解決,大家回去還是要餓肚子的。

 幸好這時候王社長想到了許貫武,而正好他的老領導就是習同志,而正好他又能老領導面前說得上話,而正好老領導要去粵東省做官,而正好他也重視輿論建設,所以他答應出面幫電影公司敲敲許貫武的竹杠。

 習同志本來也沒敢多敲,只是在談話時稍微提了一句,在他看來能有個一兩百萬港幣就不錯了。但許貫武卻一張口就說了個一千萬港幣,讓領導也給嚇了一跳。

 一千萬港幣在當時的購買力,可以買一百萬頭百斤以上的活豬,可以滿足神都市民一年的供給量;一千萬港幣是首都衛戍部隊一年的軍費;可以頂的上萬人大廠一年的收益。

 這麽多的錢拿出來,許貫武眉頭都不皺一下,這讓習領導也不禁感歎,難怪鄧公說要在香港邊上搞經濟示范區,只要有幾個好像許貫武這樣的富豪出馬,就頂的上神都一年的工業產值了。

 不過雖然許貫武願意提供這麽多的資金援助,但是習領導還是酌量砍掉了一半。身為大領導他自然之道錢並不是越多越好,心無厭足生禍患,香港那邊本來煎熬慣了的,冷不丁一千萬港幣從天而降,究竟是福是禍就很難料。

 再者許貫武的一千萬港幣也不是白拿的,勢必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而內地能否給出滿意的回報,那就很難保證了。而如果無法給出令他滿意的回報,勢必也會心生不忿,到時候與內地離心離德,也就起不到拉攏團結的作用了。

 所以為了長遠的考慮,習領導幫他們砍到了五百萬。其實五百萬港幣在當時也算蠻多的了。現在邵氏拍一部電影,平均成本只有五六十萬而已。嘉禾的投資成本稍微高一點,也不過才七八十萬。只有許氏的電影投資都在百萬,個別電影甚至有兩三百萬,算是現在香港電影中的大片。

 而香港其他小電影公司投資的更少,多數都是二三十萬,三四十萬就開機拍攝了。拍的電影質素又不高,畫面也不好,演技也浮誇,在香港本地不能上映,只能外銷到南洋一帶去。那邊的土著生冷不忌,什麽電影都能吞得下。

 五百萬港幣如果省著點用,起碼夠拍十部電影的。如果從內地取景,找演員的話,那成本會更低。有了這筆錢,這些左派電影公司就可以重新招兵買馬,拍電影,放電影,再拍電影,再放電影,以戰養戰,這五百萬可以挺很長一段時間了。

 ……

 陳思遠,高濂還同許貫武談了一些現在香港電影的形勢,也說了說他們將來的打算。許貫武聽了之後卻有些無言,他驚訝地發現這兩人的想法還停留在十年浩劫開始之前,對於香港電影目前的環境了解不深,還以為他們拿到錢之後,再拍電影的話一定會得到大家的認同。

 對他們擁有如此樂觀的心態,許貫武是表示欣賞的。不過對於他們的想法卻並不苟同。香港電影現在的形勢,已經與十年前有了根本的轉變。

 十年之前。香港電影還是黃梅調。七日鮮的時代。那時候香港電影工作者普遍缺乏經驗。缺少資金,缺乏人才,所拍攝的電影大都粗製濫造,號稱是七日鮮的電影,一部電影拍七天已經是罕見的大製作。

 這種粗製濫造的七日鮮電影,自然比不上左派電影公司所出產的電影。因為左派電影公司人才濟濟,而且拍電影既舍得投資,有同樣舍得花時間。所拍攝的國語片畫面優美,劇情動人,而且無論男影星,還是女影星都是英俊瀟灑,漂亮迷人,星味十足。

 最知名的女演員如夏夣,更是把金鏞老爺子都給俘虜了,當真可以算得上是魅力驚人。而且據說金鏞武俠名著之中的女主角,就有很多是以夏夣女士為原型的,比如《書劍恩仇錄》中的香香公主。《天龍八部》之中的王語嫣等等。

 左派電影公司出產的電影也因此廣受歡迎,不僅在香港取得票房佳績。連南洋一帶的院線也購買左派電音公司的電影,可以說在那個年代左派電影公司當真是風光無限。將七日鮮的粵語片打的不成人形,如果不是楚原導演那部《七十二家房客》橫空出世,香港估計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粵語電影的出現了。

 但隨後發生的十年浩劫,徹底將左派電影公司打入到深淵之中。公司內部所有員工通通撤回內地接受審查,所拍攝的電影需要嚴格的政審,院線只能放映革命樣板戲,戰爭片與紀錄片,結果搞得本來繁華一時的雙南院線,成了貓不撓狗不叫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地方。上座率不滿一成,開門就是虧錢,左派電影公司好不容易積攢的家底,一場浩劫全都消耗光了。

 資金消耗光了倒也不是什麽難題,不是有那麽一句話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算是問題。

 但關鍵是左派電影公司停業的太久,都已經與香港電影市場脫節了。在他們停業的這十年中,電懋,邵氏,嘉禾,許氏先後崛起,武俠片,功夫片,鬼馬喜劇片,功夫喜劇片,都市動作片等等,大熱的類型片都已經換了起碼三代之多,可是這些左派電影人還以為自己出品的歷史片,社會倫理片,家庭喜劇片會大受歡迎,不得不說這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

 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香港人有很多都是從內地逃難過去的,所以他們自然對國內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大部分人也都會講國語,所以看國語電影都沒有問題。

 但現在的電影觀眾多數都是香港本地出生或者長大的香港人,他們在身份認同上也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而不再像父輩那樣認為自己是內地人,只不過是逃難到這個地方。

 身份認同產生的變化,從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令如今的年青一代對於國語電影不再熱衷,再加上現在粵語片製作精良,明星頻出,對他們來說更加有吸引力。再加上熟悉的背景環境,市井俚語的運用,電影主旨的轉變等等,也讓他們產生了文化上面的認同,對國語電影自然就更疏離了。

 五零六零年代的左派電影公司出產的電影,主旨都是導人向善,講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工人階級都是樂觀向上的,資本家都是面向醜惡的,工人階級是戰無不勝的,資本家是遲早要關門倒閉的。

 但是現在香港電影的主旨卻是享樂為上, 自由主義,主角不再是那麽高大上,偉光正,好像品德高尚的聖人一般。而是也自私自利,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好銫歎風流圖享受,不再大公無私,反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

 這其實也是香港從質樸的農業社會,轉型到競爭激烈的工業社會的反應。在商業社會之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勢必是有些太理想化了,而且也得不到年青一代的認同。

 如果現在左派電影公司再宣傳這種思想,那肯定會被人笑話的。只是陳思遠和高濂兩個人好像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是很一往情深的相信他們所拍攝的電影,一定會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歡。

 對於他們這種天真無邪的想法,許貫武善意的提醒了幾句,見沒有什麽效果,也隻好不再去管這件事。相信他們再撞牆碰壁之後,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

 陳思遠和高濂隨後拿了許貫武的簽單,興致勃勃的回去了。看到他們興高采烈,乾勁十足的樣子,許貫武忽然覺得他們很可愛。這是一群有理想,有衝勁兒的電影人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