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電子重生》第304章 爭標
在競標開始之前的一個小時裡,整個世界的芯片製造業都被震動了。總數將達到一百四十台的光刻機,以及相配套的生產線,這樣的投資力度出現在中國大陸,他們想要做什麽?

 雖然世界上的芯片製造業是趨於集中的,但在1995年世界范圍內仍然有不少的晶圓廠。他們的投資大概也就一兩個億美元,生產工藝在0.8微米到0.5微米之間,月產能一到兩萬片晶圓。這樣的晶圓廠基本上是沒有什麽代工競爭力的,絕大多數是用於生產幾款特殊的產品。然後在接下來十年裡他們或者成為歷史的塵埃,或者增加投入成長為世界知名的企業。

 這就是代工晶圓廠台積電在市場上能夠飛快發展的原因,其背景就是大量小晶圓廠的投資跟不上晶圓廠成本上升的節奏,只能把晶圓生產的業務交給代工廠,然後關閉自己的工廠。

 但是在1995年,明確提出這個發展方向的還只有台積電一家而已。其代工能力此時已經達到了年產300萬片以上,佔領了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百分之六十。而當華晶和華虹全部建成投產之後,生產能力輕易就能達到月產30萬片,也就是年產360萬片以上。

 如果中國大陸也加入到晶圓代工市場中來,那台積電還有多少勝算,實在是讓人有些擔憂。

 不過對於這種擔心,生產光刻機的阿斯麥和尼康、佳能是毫不在意的。一百四十台光刻機的大訂單。早就已經燒壞了他們的腦袋。阿斯麥的總裁被人從被窩裡拎了出來,尼康的總裁則被人在居酒屋裡找到了。看白石茉莉奈的臉色。當時應該還有某種少兒不宜的活動。

 總之這些國際知名的光刻機廠家,在這半個小時裡算是興高采烈的鬧了個雞飛狗跳。別說打斷睡眠和辦*事了,七個億的大單擺在面前,讓他們當眾睡眠和那個啥,都不是問題。

 當一個小時過去,不論是阿斯麥還是尼康、佳能,全部都得到了來自總公司的臨時授權。對於0.5微米工藝光刻機技術,同意在這次競標中作為附屬條款。向指定企業進行轉讓。也只有在這個時候,白石茉莉奈和奧蘭多才會用羨慕的目光,看著老神在在的周碩。

 和那些股權錯綜複雜,開起董事會來就好像打仗的大公司不同。泛翰集團的股權結構清晰,責權認定明確——至於辦事效率那就更不用提了。

 轉讓光刻機技術這種大事,也不過是在問到他的時候,微微點了點頭就確認了下來。和一眾忙的四腳朝天的跨國企業比起來。真是人比人氣死人。這也才讓白石茉莉奈和奧蘭多意識到,這個和自己坐在一起的人,或許身價和他們控制下的資產相差不多,但身份卻截然不同。

 他們這一邊的,頭上都釘著一個標簽,上面寫著“打工仔”。而對面這邊的帶隊大哥。背後卻插著“帶頭大哥”的旗子。

 別看這似乎只是一點身份上的區別,這背面卻是手中權限的不同。有這種競爭對手在場,注定不會是一項輕松的競標旅程了。

 方劍閣仍然是只有他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台上,但和剛開始的窘迫相比,此時卻是頗為有些得意洋洋。當然不論是誰。如果手裡攥著七個億美元的采購合同,都有得意一下的權力。

 “好了各位。如果沒有問題的話,還請你們上台來。”他站在發言的講台前,笑眯眯的說道:“為了保證我們這次競標的公平、公開性,整個競標過程將由省、市電視台,以及各大新聞媒體的記者,全程進行監督。”

 這也是早就已經下發給各競標團的標書裡,早就已經寫明的程序,倒也沒人對此有異議。對阿斯麥和尼康來說,除了對方,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其他光刻機廠商放在他們眼裡。和泛翰集團這樣的對手競爭,哪裡需要什麽盤外招?堂堂正正壓過去,也就把它吃的死死的了。

 尼康、阿斯麥和佳能的競標團隊魚貫而上,周碩則領著泛翰集團的團隊發揚了一下主人的風格,排在最後。舞台上,辦公桌被布置成了一個“凹”字形。尼康和阿斯麥並排坐在底下一橫的位置上,佳能和泛翰集團則在左右相對而坐。華晶的工作人員就坐在內部的半包圍空間裡,正好對應著四家公司的競標團隊。

 方劍閣看了看手表,點頭道:“諸位,時間不早了,讓我們開始吧。”

 隨著他的手勢,工作人員將一份文件送到了四家辦公桌上:“這是華晶集團對這次招標的評判標準,請大家注意看。”

 周碩和白石茉莉奈以及奧蘭多等人翻開文件,上面詳細的列出了華晶對光刻機的性能要求。這並非只是簡單的數據羅列,而是要對能夠實現的技術進行詳細的說明。為什麽能夠實現這種技術水平,以及如何保證能夠持續實現。某種設計的優勢在哪裡,設計的思想是什麽……

 在高科技設備的招標中,大家都是極少只看數據的。一方面紙面數據的可靠性差,理論數據和實際應用中的情況有差別。另一方面紙面數據能夠表現的細節少,有時候無法完全描述高科技裝備的性能。

 雖然這次招標不投暗標,也不搞競拍價低者得。但招標的規則,仍然是要貨比三家。在每一個關鍵點上進行比較和打分,然後匯總最終結果,選出分值最高或者最和招標方心意的方案。這套規則是後世普遍使用的招標方式,周碩也算提前介紹到國內來了。

 “第一項,關於光刻機的加工精度。華晶集團要求,投標方提供的光刻機,加工精度必須達到0.5微米級別。關於這一點,請各位做出說明。”

 方劍閣鎮定自若的坐在主位上,通過揚聲器將自己的話傳遍了整個會場:“請尼康公司的代表先回答,然後按照阿斯麥、佳能和泛翰集團的順序,依次進行發言。”

 對這種招標方式白石茉莉奈倒是毫不陌生,她清了清嗓子落落大方的說道:“尼康公司推出的0.5微米工藝NSR-0500D8F光刻機,采用高密度石英材料鏡頭……”

 尼康和阿斯麥、佳能這三家的光刻機,市場上早就已經耳熟能詳,如今老調重彈大家自然沒有什麽激情。但是輪到周碩的時候,不僅是方劍閣,就連其他三家公司也都緊張起來。泛翰集團如今代表的不僅是自己,更是中國光刻機領域的領先水平。究竟中國有沒有真材實料,只有這時候才能見真章。

 “我們泛翰集團推出的0.5微米工藝光刻機,型號FH-500BJ。使用步進式重複投影曝光技術,使加工芯片的線寬能夠達到0.5微米級別。掩膜板縮小比例4比1,曝光區域22×22mm。一共使用了十八組棱鏡,二十三組透鏡……”

 三家光刻機廠商的代表越聽越是吃驚,從周碩所說的技術細節來看,中國人竟然真的已經徹底掌握了0.5微米光刻機的全部關鍵技術!可是這些技術的數據在公開渠道,是不可能搜集到的。何況是被嚴密封鎖的中國大陸企業,除非真的吃透了這些技術的精髓,否則根本無法得到這些數據。

 “周桑,關於你的描述裡有一點,能否請你解釋一下。”競標過程裡,競標對手間互相進行詰問也是保留項目了,白石茉莉奈當然不可能隻做一個看客:“在透鏡的介紹中,我發現你們隻使用了二十三組。但是根據我們的計算,想要實現多次曝光,最少也需要二十五組鏡頭。能否解釋一下,為何你們少用了兩組?”

 周碩抬頭看了看這個美豔的日本女人,面不改色的點了點頭說道:“FH-500BJ最初的設計中, 確實是使用了二十五組鏡頭。但後來我們發現可以對第八組光刻鏡頭進行優化,只要把鏡頭的弧度根據夏爾謝夫公式進行重新設計,就能節省兩組鏡頭的使用。”

 “夏爾謝夫公式?”白石茉莉奈愣了愣,奇怪的說道:“我怎麽沒有聽說過這個公式?”

 當然沒有什麽夏爾謝夫公式,其實原因很簡單,周碩前世工作的實驗室裡,就有一台尼康生產的0.5微米步進式光刻機。由於是二十一世紀的產品,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尼康公司對其進行了優化設計。通過後來開發的先進技術,優化了鏡片的設置。使得鏡片數量從二十五組減少到了二十三組。

 而周碩在進行試驗的時候,早就已經對這台光刻機的條件摸的爛熟。如今把這個技術點拋出來,當真是用尼康的技術,打了尼康一個措手不及。

 “哦,這是我們公司聘請的俄國工程師夏爾謝夫先生的成果。”周碩滿嘴跑火車,心裡笑道內傷道:“他是前蘇聯羅蒙諾索夫實驗室的一名研究員……”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