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電子重生》第365章 考察團
今天的尼康總部從裡到外,氣氛似乎猛然間與往日截然不同。緊張中帶著振奮,嚴肅中別有欣喜,人們的腳步雖然匆匆,卻絲毫也不見慌亂。

 日本的緯度雖然高,但由於是島國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空氣濕潤溫度宜人。

 尤其是進入四月之後,東京市裡大量的櫻花綻放,更是為這座超級都市帶來了一絲詩意。日本人是最喜歡櫻花的,櫻花的花季很短,但開放的卻也很是壯烈。這對於日本人來說,是種感同身受的性格色彩。

 粉紅色的櫻花花瓣伴隨著微風,在空中飄飄蕩蕩。尼康總部門前,上百名員工器宇軒昂、精神抖擻的站立著。

 一支全部由豪車組成的車隊,緩緩的停留在了隊伍的前面。猛然間,尼康的人群裡竟然響起了樂隊的聲音。

 “哼,是日本人的軍艦進行曲。”詹姆斯在車裡,冷眼看著外面的一群日本人,小聲的和身邊人說道:“這些家夥,是在提前慶祝勝利了。”

 詹姆斯打從心眼裡看不上日本人,一條主人養的狗罷了,卻反而想要咬主人一口?他父親就是五十年前那場戰爭的親歷者,珍珠港的血還沒乾呢,就有日本人開始準備“可以說不”了?

 九十年代是日本電子產業最烈火烹油的時候,Intel雖然穩穩的佔據了CPU市場,但內存、硬盤、主板……

 幾乎除此之外的任何一種產品,都能看到日本人的身影。他們不僅參與到這些產業中來。甚至還有後來居上的趨勢。這對一直主導桌面應用系統的Intel來說,絕對是不可忍受的威脅。

 “詹姆斯。我們采購委員會的工作,是最好不要帶有私人感情的。”Intel的采購委員會委員長史蒂芬昂著頭,慢慢的說道:“不過日本人現在就開始慶祝勝利,確實早了一些。”

 詹姆斯嘴角微微露出笑容,沒有繼續多說什麽。

 車隊停穩之後,四周便有年輕的尼康職員小跑著趕到車門前,打開車門扶住車框迎接起Intel的來訪人員。

 這支Intel派出的采購委員會有21人,由一些工藝研究員、預算委員會裡的老爺們、技術升級委員會的技術人員。以及一些一線的工程師組成。這些人多數都是公司裡的技術中堅力量,要不然或者就是董事會裡的某些勢力代表。雖然未必竊據高位,但手上多少都有Intel的股份,是標準的股東委員會構成。

 也正是他們的這層股東委員會身份,可以說他們的最終意見,幾乎對尼康的光刻機能否進入Intel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作為電子業的巨頭。Intel起碼表面上是要做到相對公正的。如果太過於偏向阿斯麥,或者太明顯的打壓尼康,那以後誰還敢接它的項目來做?畢竟上馬0.25微米技術,很大程度上是Intel為了下一代CPU能夠在技術上繼續領先,而推動的兩家互相競爭。

 總不能因為尼康拿出結果太快,自己卻出爾反爾吧?這裡面要Intel就算想拉偏架。也一定要拉的有水平、有技巧。不說束手束腳,起碼也是需要小心謹慎的事情。

 詹姆斯和Intel的考察團成員們紛紛從車裡走了出來,東京市街頭巷尾紛紛飛舞的櫻花,配合上日本的軍艦進行曲,倒還真是很配尼康早年IJN軍工廠的身份。說起來這些前身是帝國軍工廠的財團。在政治立場上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右翼傾向。

 或許狂妄的尼康真的以為,考察團裡是沒人會認識軍艦進行曲的由來。

 鶴田專務滿面笑容的帶著身後一眾尼康職員。浩浩蕩蕩的迎了過來。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在場的日本人齊齊彎腰鞠躬,場面壯觀的如同秋後的麥田在微風下搖擺。看似日本人在對美國人表示沉浮,卻讓人有一種顯示力量的錯覺……

 “史蒂芬先生,我們尼康已經恭候多時了!”鶴田驕傲的笑道:“尼康為了Intel開發的0.25微米光刻機已經完成了研發任務,歡迎采購委員會和技術升級委員會的諸位委員們,鑒定我們的偉大成就!”

 鶴田也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倒也不怪他。從得知周碩手裡的沉浸式光刻技術開始,實在是經過了千辛萬苦、歷盡艱辛險阻,這才最終實現了這個目標。

 不僅如此,別忘了尼康真正的0.25微米計劃並沒有擱淺。日本人並不擔心阿斯麥能追上來,等他們的完成0.25微米技術的開發,尼康大可把自己的0.25微米技術升級成0.18微米技術。

 可以說尼康現在是有恃無恐,只要能夠成功打進Intel新建的晶圓廠,阿斯麥就要永遠成為二流光刻機廠商了。

 到時候尼康可就不是光刻機領域裡的Intel了,應該倒過來說Intel是CPU市場上的尼康才對。這就是壟斷的威力,一環在手,天下我有!

 Intel既然不能把AMD落下一個技術代差去,那他在商場博弈當中籌碼就沒有尼康多。

 顯然,為了雙方未來的合作地位,Intel也不希望光刻機市場上尼康一家獨大。

 史蒂芬走上來,表情淡漠的和鶴田握了一下手。用點頭微微刺了他一下說道:“鶴田先生,尼康的歡迎實在是太熱情了。”

 “嗨!”鶴田也不知是沒有察覺,還是根本不在意,竟然順著他的話接著說道:“Intel是尼康最重要的客戶,我們自然要熱情接待!史蒂芬先生、諸位考察團的董事們,大家請進吧!”

 和尼康這邊的熱情相反,Intel的考察團這邊情緒明顯冷淡的多。但即使再怎麽不願意,尼康畢竟還是有了萬分把握之後,這才提出的研發完工報告。日本人自顧自的歡天喜地,只是想用一種方式發泄一下自己的興奮之情而已。

 在他們看來,即使Intel再怎麽不高興,總歸還是不能把之前吃過的話咽回去吧?

 史蒂芬和詹姆斯等考察團的一行人,跟隨著鶴田穿過人群進入了尼康的總部。經過泛翰集團改造的光刻機,被安放在了尼康的地下實驗室裡。雜亂的腳步經過長長的通道,向下行了數十米的距離,這才進入了一處純白的空曠空間。

 要說日本人的細節做的確實是好,明明在國內看起來風格樸實的設備,放在人家的實驗室裡頓時就高大上了起來。

 安裝了新光刻機的實驗室,一側是開放式的全玻璃幕牆。可以讓人不用換上繁瑣的防塵服,就從容的觀看裡面的設備。

 “諸位請看,這就是我們尼康研發完成的0.25微米光刻機。”鶴田驕傲的站在玻璃幕牆的一側,指著裡面一台和原來的0.35微米光刻機相差無幾的設備,侃侃而談道:“我們尼康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可以在現有的0.35微米光刻機生產線上,通過相當的改造升級成0.25微米工藝。”

 “主要是更換了光源系統、對準系統,以及加裝了一套沉浸式光刻鏡頭……”

 鶴田這話一說出來,人群裡頓時就是一片竊竊私語。沉浸式光刻並非是什麽新鮮的東西,八十年代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類似的設想。

 但和改進鏡頭的加工精度相比,這種方法應該暫時還沒有什麽成本上的優勢啊!

 就像鶴田說的,沉浸式光刻可不光是改造一下鏡頭就可以了。首先需要更換光源,把弧光燈的濾光系統提高到i線的波長來。然後還要更換光刻膠配方……

 這樣一個系列的研發要求,可是比單純增加加工精度,在九十年代來說要難多了。

 這也是為何沉浸式光刻原本歷史上,需要等到二十一世紀才時機成熟——這時候增加加工精度的成本,已經高到無法承受了。反而沉浸式光刻的研發成本,卻不那麽顯眼起來。

 但不管美國人再怎麽不可置信,尼康既然敢拿出來給他們看,顯然是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

 “鶴田先生,請允許我問一個問題……”詹姆斯突然站出來,向鶴田問道:“尼康在研發沉浸式光刻技術的項目裡,究竟投入了多少資金?這部分成本,是否已經超過了原來技術路線的成本?而超出的部分,是否會轉嫁到最終產品來?”

 詹姆斯的問話打斷了鶴田滔滔不絕的介紹,然而在場的所有人卻根本沒有計較他的失禮,反而不約而同的向鶴田看了過去。

 是啊,你尼康既是加急研發,又是新技術路線。好看是好看了,但是這個成本呢?總不至於讓我們Intel來承擔吧?

 詹姆斯也不知是歪打正著,還是真的切中時弊。總之這確實是在場的Intel考察團,所有團員共同的心聲。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