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電子重生》第157章 簡答題
休息間的門啪嗒一聲被推開,一名省委的工作人員表情嚴肅的匆忙走進來,分別將兩張紙條交給了何夕和蕭懷丹。

 周碩連忙坐到何夕身邊,只見他手腳利落的核對了之前約定好的記號,確認是江大橋傳出來的之後,這才連忙將紙條打了開來。

 兩人瞪大了眼睛,只見江大橋的紙條上面,筆跡潦草的寫著:“軟件園項目的戰略投資者將以何種方式實現利潤,是否會造成政府的公權力、公信力受損?”

 軟件園項目的籌備千頭萬緒,任誰也不敢說單憑自己的頭腦就把問題全都記住。甚至是一個人能夠攜帶的資料量,在這種需求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而這也正是蕭懷丹、何夕和周碩在這裡的原因。馮開貴和江大橋手邊有的只是一個總綱,當需要具體的數據或者說明的時候,就是他們這些場外助手的工作了。

 競爭對手們的提問總是出其不意或者角度刁鑽,開會的領導不可能對此早就有所準備。這時候將問題傳遞出來進行場外求助、或者借口場外求助來爭取整理思路的時間,都是非常好的應對方法。並不是所有的常委會議全都是台面下就已經取得了共識,尤其是像這樣省內兩座城市之間的競爭,最後只能是在會議上刺刀見紅。沒有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言必勝。

 何夕顯然不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以及第一次做這種智囊的工作,應對起來顯得老馬識途、遊刃有余。

 他先是根據江大橋的問題在隨身攜帶的資料裡找出相應的文件,然後將這一部分文件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好像在完成一道簡答題一樣,隨即將縮略的答案附錄在紙條的下面。

 何夕將資料整理好,連同紙條一起遞給了工作人員。另一邊蕭懷丹也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既然兩邊是同時送來的紙條,可以想見內容都是差不多的資金問題。

 不論是繡城還是大港。軟件園項目落戶最大的攔路虎都是資金問題。項目發展可以通過招商引資達成,但是在此之前必須有一筆啟動資金。一方面用來做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也要先扶持一批企業來形成示范效應。

 大港雖然家大業大,可並不是說它就不用擔心資金問題。家大業大雖然意味著賺的錢多,可是同樣吃飯的嘴也多。要讓馮開貴像是繡城一樣引入戰略投資者,這將會分去軟件園項目最大的一筆好處。

 政府拆遷、征地之後賣給軟件園的管理組織,經過三通一平之後加價轉手就是幾倍的利潤。以軟件園項目為輻射。更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的地價,由此導致的財政增加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而繡城則不同,正在生死線上掙扎的人,能有一根稻草也就滿足了。江大橋對軟件園項目最大的指望,不過是緩解繡城國企大下崗的壓力而已。只要軟件園項目能夠帶動就業,他的目的就已經達到。至於能夠為財政實現多大的利潤。也就不是他所奢求的了。

 省委的工作人員收好雙方各自遞過來的紙條和文件,一言不發的轉身離開。然而之前尚算其樂融融的閑聊卻再也回不來了,雙方之間漸漸醞釀起一種劍拔弩張的氣氛。

 這看似簡單的一問一答,卻拉起了雙方對抗的大旗。誰也不知道第二個問題何時會來,但無疑他們的關系已經正式成為了競爭者。

 對於三個人來說之前的種種辛苦,只有在勝利之後才有意義。兩座城市之間,只有一個贏家。勝利者通吃。而輸家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拆遷補償使用何種標準?”

 “技術發展和成果轉化將如何保證?”

 “出現商業或者外交事故,將如何進行善後?”

 “若軟件園經營困難、沒有實現出口計劃中的盈利能力,是否考慮了退出機制?”

 一張張紙條從隔壁的會議室裡傳遞出來,休息間裡的三個人也都是焦頭爛額。如果是容易回答的問題根本就不會傳遞出來,很多甚至涉及到了一些潛規則,解釋起來就必須隻可意會不能落於紙面。這個時候,就非常考驗智囊說話的藝術了。周碩在這方面倒是幫不上什麽忙,只有把希望寄予在何夕身上。不過幸虧何夕之前是在商業廳做副廳長。對商業事務的了解非常透徹,給與了江大橋有力的支持。

 休息間的大門被再次打開,工作人員一言不發的將紙條交給何夕,肅手而立。

 “繡城如何實現全省分包的模式,而不會形成力量的分散,實現軟件園項目富集產業的目的?”

 何夕想了想,在紙條上寫下了答案。工作人員收走紙條。轉身離開。然而這一次等待了許久,卻就是不見工作人員再來。

 休息間裡的三個人對視一眼,心下明白隔壁肯定是對這個問題爭論的非常激烈。這本來就是繡城在軟件園項目上拋出來的一個殺手鐧,大港會在這方面奮力阻擊毫不奇怪。

 過了將近二十分鍾。早就已經跑斷腿的工作人員終於再次來到休息間。他掃視了一番,這次卻打破了沉默。

 “誰是周碩?請和我來。”

 周碩站起身來,和何夕對視一眼,然後整理了一下衣服,點了點頭應道:“我是。”

 工作人員打開休息間的大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周碩深呼出一口氣,一馬當走進了會議室。

 會議室裡,十三名省委常委和馮開貴、江大橋對面而坐。周碩從休息間的門裡出來,正好是在會議桌的末尾,卻在一瞬間成了會議室裡眾人矚目的焦點。

 不需要介紹身份,會議桌主位上的人遠遠的問道:“請說一說如何在分散外包的情況下,仍然使軟件園項目培養產業的目的得到落實?”

 周碩飛快的掃視了一遍會議室內,朗聲說道:“這就要看省裡的魄力了,是要培養一市的產業,還是一省的產業?”

 他不等別人作答,便自顧自說道:“若是培養一市的產業,自然要把上下遊所有的企業都放在一處,這樣確實可以達到降低企業成本、發展產業的目的。但請大家注意的是,軟件產業並非如同傳統行業一樣,有庫存和運輸的概念,它對產業分布的地理位置和傳統行業的需求並不相同。”

 “若是培養一省的產業,繡城只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是技術的孵化池。全省各市的軟件人才可以在當地就承接國際業務,高端的技術人才則集中到繡城來,成為渤海省軟件產業升級的發動機。軟件產業是知識和資本密集形的行業,它的生產設備是人,加工的原材料是知識。想要發展軟件產業,就要驅使人才進行流動。這種流動反過來,通過產業轉移反哺,又可以刺激省內的其他城市提高自身技術水平。”

 “相反,一座城市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把所有的軟件產業集中一地,那麽低端的需求和企業必然佔據了大部分。這一部分企業不會創造太多的價值,卻會佔用絕大部分的資源。結果就是整個城市的資源迅速緊張,而從業人員的生活質量快速下降。生活質量的下降又會反饋到行業本身,成為軟件技術進步的阻礙。最後雖然會形成一個平衡,卻失去了發展的空間。”

 周碩這番話可不是空穴來風,後世的大港就是這番寫照。大量的低端對日業務佔有了眾多的行業資源,然而從業人員的待遇卻因為業務的利潤不高而無從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大量的人才湧入,大港的各種生活成本卻開始飆升。買不起房子甚至租不起房子,工資只夠維持生活而無力學習充電,程序員在氣派的辦公大廈裡卻淪為碼農……

 在周碩重生之前, 大港雖然加快了產業升級的步伐,卻沒有什麽實際的成效。長期承接低技術含量的軟件服務外包,助長了一部分企業的惰性。

 他們並不是把利潤投入到技術的研發上面,反而千方百計的去考慮如何縮減成本或者寧願投資房地產。正是由於缺乏技術進步的氣氛,導致大港沒有培養起產業升級的基礎。所謂的對日軟件園,也就真的始終吊在日本這棵樹上,眼看著印度人在國際市場上大撈特撈。

 1995年印度的軟件出口產值不過四億多美元,到了2000年就達到了六十多億。這是怎樣的增長速度?雖然印度人一樣缺少核心技術以及國內市場的需求,但是微軟為何能夠稱霸桌面操作系統?還不是因為龐大的應用程序數量,微軟的成功本來也不是技術的成就。

 中國軟件依靠國內需求早就超越印度了,但是奈何就是走不出去呢?大是大了,可是卻不夠強。周碩心中理想的軟件園項目,可不是為了給日本人扛大包當苦力的。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