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色大導演》第512章 不1樣長征!不1樣的新中國!
“遵儀是個大城,我們部隊必須在這個地方完成補給。”

 “可是我們沒有錢啊,早就用光了!”

 “你們銀行應該想辦法啊!”

 “沒有錢,我們能有什麽辦法?”

 《扁擔銀行》播到長征這裡,已經是十集過去了,以一個三十集的電視劇來說,到了這裡,一般的劇那就應該是開始灌水了,但咱們這個劇不一樣,因為有太多的事兒,可以說了。

 遵儀啊,這個地方是長征的一個轉折點,從這裡之後,明確了**的領導地位,以及一些列的政治軍事轉折……這都是教科書上的東西,而實際上,在這裡其實還進行著一個重要的金融工作。

 紅軍剛剛打了勝仗,可算是打下一個大城了,那還不好好的補給一下?

 可實際上,紅軍打到現在,已經是沒有什麽錢了,沒錢了,那怎麽補給?

 勸捐?

 遵儀這個地方可不是漳,幾乎就沒有什麽民族資本家,而當地的土豪劣紳什麽的,你就算是打了,那油水都不多。

 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實際上紅軍沒有多少時間!

 對,就算你打了土豪,可要進行土改,要分田地,要分錢,這個工作根本就完不成,因為這個長征可不是旅遊啊,那後面是有追兵的。

 就算你執行力再強都不行,土改哪是那麽容易的。

 那怎麽辦?

 還好,有物資!

 當時打下遵儀的時候。繳獲了一批走私的食鹽,這批食鹽價值在50萬大洋以上。

 這個年頭,食鹽那可是不便宜的。而且這還是生活必需品,更是官方獨家經營的,就我國歷史來說,食鹽一直都是慣營,可見這個東西的重要。

 “……有食鹽那就太好了!”毛澤民一拍大腿,這辦法就有了。

 紅軍需要補充,但紅軍沒有錢。也就是大洋,但紅軍有食鹽,紅軍有自己的蘇維埃紙幣。那麽這個辦法就來了。

 販賣食鹽,不過,不好意思,這個食鹽只收紅軍的貨幣!

 就這一招。食鹽只收紅軍幣。那麽遵儀的老百姓沒有紅軍幣,可他們還必須要買,這可怎麽辦?

 簡單呢,去紅軍的銀行換唄。

 這就完成了紅軍幣,換大洋的重要一步!

 紅軍這就等於是有了錢了,因為紅軍幣可以流通了,紅軍幣有價了嘛,跟食鹽比價啊。有了錢了。他們就可以去補給了啊,這不就完成了任務了嗎?

 這一招。看上去非常的簡單,但別小看這一招,就這個辦法,70年後,美國人才想明白。

 哎對,看出來沒有?這就跟現在的‘石油美元’體系,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全世界的石油,現在都是由美元來結算的,這樣一來,你想獲得石油,那就得去換美元,所以,美元的霸主地位就是那麽的厲害,他們甚至可以用這個美元金融體系,去訛詐你!

 這跟黃金本位製不一樣,因為黃金太過稀少了,雖然黃金是一般等價物,但是太少,它就有點兒力不從心,而石油不一樣,現在大家都用,而且量大,這樣美元也可以跟著幾乎是無限制的開印。

 當下美國的qe正在進行,而幾年之後,我們的rmb石油結算,也正在開始……

 這個辦法,叫‘物資本位製’,這個辦法還真就是共黨原創,美國佬在70年後才研究出來的。

 可這‘物資本位製’出來了,那確實是好使,確實是完成了任務,但後有追兵啊,紅軍還是得跑,這遵儀待不住了。

 “大家排好隊!一個一個的來。”楊密那聲音還真的是讓人酥軟,不過,此時中央銀行人頭攢動,老百姓都來了。

 這是擠兌?

 不是,這是兌換銀元,遵儀的老百姓用手上的紅軍票兌換銀元!

 沒錯,在紅軍要撤出遵儀之前,到處的張貼布告,告訴遵儀的老百姓,紅軍要走了,你們手上的紅軍幣可以兌換銀元。

 “你們紅軍真的很講信用啊!”

 “是啊,是啊!”

 “姑娘,紅軍還要人不?我想參加!”

 這電視上出現的這一幕幕,可以說是俗爛的很,幾乎所有這類劇集都有過,很多人看著也感覺假,可咱們這部《扁擔銀行》裡出現,卻一點兒假的感覺都沒有。

 因為現在來看,紅軍就是信用好啊。

 要知道,就那個年代,你發了自己的軍票,那很多軍閥也是乾過的,可當他們待不下去了,跑了,那是直接就跑了。

 可現在紅軍這邊是張貼布告,讓大家來兌換,這真的是跟別的軍隊完全的不同,他們不乾這樣的壞事兒!

 要怎麽說,共黨當年那就是得民心呢,他們不乾那種讓老百姓吃虧的事兒,因為他們自己就是老百姓嘛,就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被逼起來乾革命的,那又如何會讓同為老百姓的吃虧呢?

 那有人恐怕要問了,那紅軍幣換大洋,大洋夠換嗎?

 夠啊,當然夠啊,因為兌換紅軍幣的大洋根本就沒動嘛,消耗的其實是另一個硬通貨食鹽嘛,而且因為食鹽投放進了市場,這就導致比價的變化嘛。

 商業就是流通起來,那才能增值。

 這個事兒,基本上就沒有影視劇說過,提過,就算是教科書裡也沒有,一點兒都沒有,要不怎麽說,這寫教科書的,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該殺的。

 他們就告訴學生時代的我們,紅軍就是神仙,打仗都不用錢,甚至都不用吃東西,只要主義真。那就能掃蕩一切牛鬼蛇神。

 這他媽不是在跟我們說,這歷史有問題呢嗎?

 所以,有些人容易相信一些個謠言。這個根源嘛……

 回到這個《扁擔銀行》,就這裡面闡述的東西,確實是前所未有,主要就是宋紅兵搜集的一些個資料,史實。而他搜集的資料,有兩個主要的來源,一個就是《黨史》。另一個,那就是一本書,叫《紅色金融家莫鈞濤》。

 就是之前的那個房門。那本書是他兒子寫的,只要是莫鈞濤自己講述的一些個事兒。

 另外,遵儀這個事兒,在地方志裡也是有的。所以。造不了假。

 其實,《黨史》裡有很多正能量的東西,要知道,共黨用了28年,從無到有,打下了一個新中國,這裡面是多強的正能量啊?這得經歷多少的挫折,多少的艱辛才完成了這樣的壯舉啊!

 而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有無數的人,開動腦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這才有後來的成功。

 隨著《扁擔銀行》的熱播,這部劇的收視也越來越高,不過,漲幅還是比較小的。

 最高收視率到達了3%以上,但平均下來,還是只有1.5左右。

 說實話已經是很好了,甚至都超過了去年,而且在網絡上的播放次數也是順利破億,網絡播放,至少要比央視的播放晚一天嘛。

 後來的劇情也是很有有意思的,比如到了延an之後,那就主要是賣鹽了,陝其實是重要的鹽產區,而且這種鹽跟海鹽還不一樣,屬於青鹽,這東西是可以用來刷牙的,曾經屬於奢侈品。

 而到了建國之後,那事情就更多了,魔都的金融戰,還有後來教科書上有寫過的‘公私合營’。

 我們的教科書上,對公私合營的解釋是,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施行的社會注意改造。

 就這個說法,雖然也是挺好聽,但總體來看,那不就是把民族資本家的東西,給變成國家的嗎?那這裡面就沒有點兒問題?這裡面沒有巧取豪奪嗎?

 這麽說吧,是人就會這麽想,如果只看歷史教科書的話。

 但如果知道當時的情況,經歷過當時的那個年代,那看法就會完全不同。

 當時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新中國成立,三座大山都沒了,都被打掉了,可我們的民族資本家們都是一個什麽狀態呢?

 沒錢!

 對,資本家沒有錢,就跟地主家沒有余糧那是一個道理。

 資本家怎麽還能沒錢呢?這幫民族資本家難道都是傻瓜嗎?

 還真不是,要說這個事兒,說到底那還得感謝蔣公啊。

 就當時,國內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榮氏企業,在1948年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資不抵債。

 當時榮氏企業的資產差不多有1000萬大洋,但他們欠銀行,至少有2000萬大洋!

 說白了,就這個公司,一早就不是他們的了,老蔣是隨時可以把這個企業收歸國有,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甚至他都不屑這麽做,因為根本就沒什麽油水啊。

 這可是榮氏啊,這是全國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我們可以想見,當年的那些個商人,那些個小資本家,那到底是一個什麽生存狀態。

 那再說這個‘公私合營’,其實不就是‘債轉股’嗎?

 當時,新中國成立,中央銀行也繼承了之前銀行的財產,就現在四大行,交通什麽的,在以前都能找到歷史。

 所以說,實際上,真正把民族資本家逼向共黨的,就是老蔣,就是四大家族,就是這幫家夥搜刮的太厲害了,連口吃的都不給其他人,吃相太難看,這才促使後來完成了‘公私合營’。

 而這個‘公私合營’的完成,也促使我們國家計劃經濟的產生,因為全都是國有的了,全都是國有企業了。而這一切,其實全都是老蔣的功勞!

 要怎麽說,老蔣這家夥沒準就是**最大的臥底呢。

 這個國家計劃經濟,說實話,那是有好有壞,後來確實是不適應市場的變化,這個沒錯,但在當時的情況看來,還是讓一窮二白的中國,最起碼的生存發展了下來。

 這個最起碼,很多現在的人都體會不到,因為那個時候是個物資相對貧乏的時代,就這個‘最起碼’很多的時候都保障不了。

 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國有製,還是有很大貢獻的……

 不過, 這個角度,就是從根上挖掘來闡述這些個事兒,那是從來沒有的,就算是我們的教科書。

 要怎麽說,這些個編教材的,有時候真是……算了,教科書上不寫,那咱們這部電視劇,就從這個角度來演好了。

 前所未有的視角嘛,絕對是前所未有哦……

 ps:感謝943735636,感謝苯苯小輝,非常的感謝!感謝你們的打賞!

 感謝紅蓮蒼穹夜,m998,苯苯小輝,感謝你們的月票,非常的感謝!

 最近的事兒很多啊,也很亂,反正是風起雲湧的感腳,嘿嘿嘿,老美的事兒還真的是很大哦。另外好像三鍋家的鐵路要跟我們合作了,當然,只是一個雙方的可行性報告,不過,說好的印日同盟,似乎沒什麽作用。但說實話,高鐵進入三鍋家真的可以嗎?以後還怎麽賣掛票啊?

 好了,不多說了,多謝大家,多謝大家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