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潰敗被探馬赤一路飛報到紐磷的大營中,紐磷大怒,親自率領大軍大舉出動,試圖一舉擊潰當面的宋軍,也有高級將領提醒他,當面的宋軍無論數量和質量都不可小覷,想來一定是鄭雲鳴的主力前來報復了。目下在營中的不過二萬騎兵,只怕難以對付,須得將散落在各地的騎兵集結起來,對來犯的宋軍做大規模的包圍分割,抓住這個決戰的良機,一舉將宋軍的主力擊潰。
紐磷自然不是傻瓜,他懂得在決戰中集中兵力的道理,只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而戰機,戰機是最寶貴的,紐磷並不是沒有和宋軍交過手,他初戰的第一陣,就是跟隨都元帥察罕進攻淮東,當時蒙古軍面對的是淮東製置使杜杲,此人極端狡猾多變,好幾次察罕都將宋軍從城中調動出來,準備圍城打援,但是每一次在關鍵時刻都被杜杲化解。
年輕的紐磷,在這樣的反覆鬥智中總結出了一個道理,跟宋朝打仗,想要先聚集兵馬,然後分頭進軍包圍敵人是很困難的,這一方面是基於地形的因素,河流和山嶽的存在使得騎兵聚集需要時間,一方面,宋朝的步兵的戰鬥力與日俱增,他們的大方陣,即便蒙古人具有兩倍三倍的優勢也難以攻破,當蒙古人花時間部署自己的部隊的時候,宋人也在抓緊時間集中自己的軍隊,而一旦雙方發生大規模交戰,蒙古人並沒有把握擊退宋人的大方陣。
紐磷有一種新的戰法來破解當下的死局,那就是不顧傷亡,使用主力的一部分貼上去,在宋軍構成大陣之前,就將他牢牢的貼住,一面交戰,一面以其余有力部隊抄襲其後,使其腹背受敵。這種戰法的關鍵,就在於作為吸引敵人交戰的前鋒部隊是否能夠貼得住敵人,抓得牢敵人。
所以紐磷一定要親自帶隊去,三遍胡笳響過,,兩萬騎兵隊次第出發,整整二萬彪悍的胡人騎兵動地而來的氣勢,連江岸都在微微顫抖。蒙古軍一直開進到靠近白靈寨的地方,和宋軍的步兵展開了交戰。
宋人按照習慣在陣前擺設了鹿角工事,然後火槍手上前和敵軍對射,所不同的是宋軍使用了新式火槍,不必借助連環射擊的戰術保持持續火力,因為槍支本身的輕便使得裝填更加迅速,從而能夠在三段齊射的戰術下保證火力的持續性。
在持續的火力攻擊下蒙古軍的下馬火槍手有些吃不消,他們使用的是仿製自宋朝的沉重的標準火繩槍,需要槍架才能發射,在對射的時候被宋軍的火槍手所壓倒,但紐磷嚴令火槍手不許後退,並且派出親兵隊督戰,將所有敢於陣前脫逃的火槍手陣前斬首,一面命令二三千重甲騎兵從右翼迂回過去,襲擊宋軍的側翼。
這些騎兵都已經裝備了兩支火槍,按照事前擬定的戰術,他們應該分成百十個小隊,在衝到手槍的射程內後,用兩支手槍開火,然後迅速退走,換過下一隊繼續開火,自己則躲到遠方安全的距離上進行裝填,這是南朝騎兵在前幾年普遍采用的騎兵手槍輪射法,曾經以這種充分發揚新式火器優勢的戰法,擊潰了蒙古弓騎兵的對射。但蒙古騎兵們多年的積習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在兩支火槍發射之後,他們就隨手將昂貴的手槍扔在地上,仍舊是掏出自己心愛的獵弓,朝著宋軍射了過去。
這樣的打法韓鋒的部下完全不懼怕,火槍手有條不紊的開火加上輕炮發射的炮彈在大軍的側翼形成一道彈幕,一旦蒙古騎兵想要衝破這道屏障近距離發箭,必然會遭到慘重的損失。
紐磷的窺鏡視野裡,他麾下的士卒一個個的連人帶馬跌倒在塵埃中,即便有少數人突進到弓箭能夠射中的距離上,宋人也會馬上調整火力,將他殲滅。他焦躁的大吼了一聲:“鐵騎隊集結,準備突陣!”
披著精美的鎧甲的騎士大聲高喊著,揮舞手中的鐵槍和彎刀,開始慢慢向前移動,在火槍手身後擺列橫隊,顯然,紐磷要發揚他得意的重騎兵突貫戰法,雖然不能保證就此一擊將宋人擊潰,但起碼不會就這樣在對射中被宋人數量眾多的火槍射的滿目瘡痍。
重騎兵在鏗鏘的甲葉碰撞的聲音裡慢慢排列著陣勢,一排,兩排,三排,甚至排列了十余排橫隊,紐磷的這種布局是為了增加陣型的後續突擊力,畢竟宋人習慣於布設多重陣勢,若是蒙古人的陣列太少,容易陷入到宋軍步兵的圍攻中。
就在鐵騎隊越來越集中,準備發動攻擊的當口,突然之間一枚炮彈帶著刺鼻的硝煙味道迎面飛來,隨後跟隨而來的是密集的彈雨。
在火槍手和輕型火炮阻擋住蒙古軍的先頭攻擊的時候,韓鋒正在做一件事情,在長矛兵的掩護下將長管火炮集中到正面陣地上。四十四門長管神威將軍炮和六十門短管的振威將軍炮全部集中到了正面,隨著宋軍長矛手的向前移動,蒙古軍沒有覺察到他們的身後是密集的火炮陣列,而當韓鋒下令開火的時候,蒙古人已然來不及做出反應。
猛烈的炮火傾瀉在毫無準備的騎兵密集隊列裡,馬上就將整個隊列攪亂的一塌糊塗。對於這種空前大膽的將火炮集中起來進行密集炮擊的戰法,蒙古人根本沒有準備。他們只是本能的調轉馬頭,四散奔逃。
而前鋒重騎兵的奔逃,就將中軍和後方沒有準備的輕弓騎兵和重甲弓騎兵暴露了出來。紐磷雖然憤怒,卻並不慌張,鐵甲突擊騎兵雖然是他軍中的一張王牌,並非自己軍隊的核心,傳統的蒙古突擊騎兵,雖然號稱馬上步下,鬥戰無雙,但隨著歲月遷播,新一代的蒙古戰士安於逸樂,雖然在弓箭方面勉強還維持著水準,但在近戰方面,比起南朝利用禦林軍和軍事學堂體制訓練出來的新一代騎兵已經落於下風。值得慶幸的是漠北的蒙古本部依舊保持著質樸剛健的風俗,每戰蹈死登先,不落人後。但這些人馬數量有限,眾多的蒙古將帥不得不尋找新的強兵作為蒙古騎兵的替代品。
紐磷在跟隨蒙哥西征的時候,曾經隨軍進攻過西海以西的山區,這裡的百姓們自稱為高加索人。他們騎著高大的頓河駿馬,來去如風,打鬥起來絲毫不比精銳的蒙古騎兵遜色。這些戰士手舉著刻蝕著精美條紋的鐵盾,手舞黑色的鐵釘錘,全身堅固的大葉甲,同樣是沉重的負荷,但他們披掛上之後依舊健步如飛。紐磷和蒙古軍花費了許多力氣才將其村落一一征服,征服高加索部落之後,紐磷馬上著手招募這些彪悍的重甲騎士。跟早期的那些蒙古鐵甲騎兵一樣,高加索士兵亦精通騎射技術,無論近距離馬上肉搏還是跟蒙古騎兵一樣策馬飛射,都堪稱一流。
紐磷一共招募了五千名高鼻深目的高加索士兵,組成了一個自己直屬的五千戶,軍中敬畏,稱之為紐磷的西海甲士。神武軍集中使用火炮摧毀了前鋒的突擊騎兵,這些西海甲士們卻沒受到絲毫干擾,他們緊緊的團結在紐磷元帥的戰旗下,隻消元帥的一個號令,立即奮威衝出,用手中的釘錘狠狠的將敵人的腦袋砸碎。
紐磷展開隊列的命令剛剛發出,宋軍的大隊騎兵越過了本方的火炮陣地,排著整齊的隊列開始小步衝鋒。
這十年以來,宋軍中最威名素著的將領是韓鋒,宋軍中最為蒙古人膽寒的部伍,就是韓鋒麾下的兩湖鐵騎,這是合原來的京湖製置使司騎兵部隊和荊南安撫使司騎兵部隊組建的宋軍數量最多、訓練最好的騎兵大軍團。 在年輕的將領韓鋒的指揮下,這支勇猛的騎兵軍團在南北兩國的風評都已經直趨當年嶽飛的背嵬騎兵。但與背嵬騎兵不同的是,這支騎兵更加現代化了,或者用忽必烈的話說,更加具有“鄭雲鳴”的特色。
這支騎兵按照鄭雲鳴的吩咐,全部采用赤紅色的騎兵裝具,因為其從人到馬一身朱紅色,被江南戲稱為龍蝦營,雖然綽號不太好聽,但動輒上萬紅色人馬甲的騎兵一旦出動,其聲勢蔚為壯觀。而朝廷在談到這支軍隊的時候也頗有讚譽,經常用“朱色虎騎”“赤甲貔貅”來稱呼他們。
這樣的裝束也有諫官議論認為花費昂貴的成本來添置全套紅色具裝是華而不實,是鄭雲鳴為了打造自己的王牌部隊而浪費公帑。
但鄭雲鳴知道這樣的紅色巨流對於對面的敵人意味著什麽。他親眼看見過一支蒙古塔塔兒騎兵在奔湧的赤甲浪潮面前未曾交鋒就自行崩潰。這原本是宋蒙戰爭早期宋軍經常發生的現象。
步軍貴乎力,馬軍貴乎勢。騎兵華麗的裝備看似無用,其實是騎兵驚人之勢的一部分,看著紅色的千軍萬馬震天動地而來,沒有人會真的無動於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