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新聞界現在都焦頭爛額,雖然他們可以把過錯都推到“國家詢問報”和安東尼身上,但民眾不是沒有智商的傻子。這一次事件的經過如此清晰而完整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雨果所面臨的困境與媒體們幸災樂禍的面貌形成了直接的鮮明對比,這著實是讓任何辯解都蒼白無力。
記者們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現在落在他們身上的視線都充滿了玩味和鄙夷,這種視線沒有任何威脅,但卻讓他們渾身上下都不舒服,原本讓他們無比自豪的記者證、照相機、攝像機,此刻都成為了燙手山芋,他們只希望自己的記者身份不要被認出來。
從無冕之王到過街老鼠,如此巨大的落差讓媒體從業者著實犯堵,他們何曾遭遇過如此局面?但這就是社會現實,也是他們急功近利必須承擔的後果。
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始終堅持沒有加入這次戰局的“紐約郵報”、“今日美國”、“休斯頓紀事報”等封殺同盟反而是漁翁得利,艱難局面之下選擇了冷眼旁觀讓這一次的炮火沒有波及到他們。
可事實卻不是如此。
顯然這一次的輿論風暴是針對所有的新聞媒體,“紐約郵報”等封殺同盟作為全國大報,他們和“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肩負著輿論領袖的責任,而他們的冷眼旁觀也就是社會監督職責的失職,其他媒體所需要面臨的指責,他們自然也沒有辦法獨善其身。
撇開這一點不說,“紐約郵報”、“今日美國”、“休斯頓紀事報”等封殺同盟也沒有佔據任何上風,甚至可以說是損失慘重的。
科林-邁勒為什麽拒絕了布蘭登的報道提案,在新聞焦點最為鼎盛的時期,“紐約郵報”等報紙又為什麽隻字未提?當然不是因為他們不感興趣,更不是因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拒絕進行報道,而是他們在試圖封殺雨果、封殺“死囚漫步”。
這些報紙是為了完成封殺重任,給雨果一次狠狠的教訓,所以這才忍受著無比的煎熬和沉重的壓力無視了整個新聞事件,這一次的沉默對於幾家報紙來說是有戰略上的重要意義。
可是現在,伴隨著整個事件的沸沸揚揚,封殺同盟已經形同虛設。
雨果在拍戲過程中因為太過投入而導致需要接受心理治療,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重磅新聞,先後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戛納影帝的雨果是目前好萊塢三十五歲以下演技實力派的代表人物,就在今年三月份雨果還成為了奧斯卡影帝的熱門候補人,雖然雨果親眼目睹了湯姆-漢克斯的影帝蟬聯,沒有能夠成為三十歲以下首獲影帝的第一人,但雨果的實力依舊有目共睹。
那麽,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角色、一個什麽樣的劇本,居然能夠讓雨果走火入魔了呢?一夜之間,關於“死囚漫步”的討論就無法遏製地蔓延了開來。
當人們了解了之後,這才發現,“死囚漫步”居然像是憑空冒出來一般,沒有人知道雨果什麽時候接拍了這部電影,也沒有人知道關於整個劇組的任何消息,更沒有人知道雨果的角色和整個故事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在此之前,媒體上就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暴露出來。
當然,普通民眾不會認為是新聞媒體封殺了這個新聞,他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劇組保密措施十分到位,是有意走神秘主義路線,所以不聲不響地就投入拍攝了。這同時也越發刺激了民眾的好奇心。
此時,“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客”等新聞媒體都看準了時機,紛紛對“死囚漫步”進行了詳細而生動的報道,並且將整個劇組都通徹地介紹了一遍,一點一點揭開了那層神秘的面紗。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監製!蒂姆-羅賓斯執導!蘇珊-薩蘭登和雨果-蘭開斯特主演!改編自歷史真實事件!講述一個關於死囚自我救贖的故事!探討死刑存在的意義!
每一個細節公布出來之後,人們的驚訝就更上一層樓,這樣一部具有無數噱頭的作品在此之前居然沒有任何聲響,這著實堪稱一大奇跡。
更為重要的是,兩位主演蘇珊和雨果都是奧斯卡級別的強大演員,即使是身為導演的蒂姆也毫不遜色,他們聚集在這樣一個沉重而深刻的劇本之中,碰撞出來的火花、產生的化學效應就足以令所有人期待。
特別是當人們得知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無數人都好奇雨果所飾演的角色,更加好奇整個故事的脈絡和梗概,在最近話題熱點的帶動之下,由修女海倫-普雷金所撰寫的原著“死囚漫步”的銷量扶搖直上,在短短一周之內居然就賣出了三萬本,附加效應著實驚人。
所有人都試圖了解,雨果飾演的角色原型,而雨果又到底面臨了什麽樣的艱難挑戰。
在短短的兩周時間之內,“死囚漫步”就成為了近期最受矚目的作品,甚至劇組還沒有殺青,就有人認為這部作品將會在今年的各大頒獎典禮上有所作為,這樣一部強手雲集、主題深刻、藝術氣息濃厚的作品絕對可以說是學院派老學究們的最愛。
伴隨著新聞媒體的自我反省,“死囚漫步”的關注指數不斷升溫,甚至超過了暑期檔後期的收尾作品,成為了許多觀眾下半年最期待的作品:每一個人都在好奇雨果奉獻了什麽樣級別的電影。巨大的期待壓力伴隨著整個事件的擴大而不斷增加,也讓“死囚漫步”的話題熱度直接破表。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死囚漫步”顯然就是如此。
如果在此之前劇組按部就班地將“死囚漫步”的開機消息公布出來,肯定會引起討論,畢竟整個製作卡司太過龐大,但效果卻不會有今天如此轟動。
人們會關注到這部作品,但同時也會注意到這僅僅是一部投資一千萬美元的作品,不過是一部小成本文藝作品而已。每一年的北美電影市場裡類似的作品沒有一百也有八十,除了兩位主演的演技對決值得期待之外,電影本身就沒有太多噱頭了。
反而會讓人有些失望,失望雨果又選擇了一部小成本投資作品,而不是“未來水世界”那樣的商業大片。雖然說“未來水世界”就是一團糟,但人們都十分好奇雨果出現在這樣的大製作裡會有什麽表現,又是否能夠力挽狂瀾。
如此一來,焦點就完全模糊了,而且話題性也不夠。但此時卻截然不同。
當“國家詢問報”將焦點鎖定在“雨果瘋了”之後,整個話題的發展方向和根本性質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關心的不再是電影成本,也不是電影製作陣容,而是這部電影居然傾注了演員如此多心血,甚至讓雨果出現了走火入魔的症狀。這說明了什麽?一方面說明電影的演技對決精彩絕倫,令人期待;一方面則說明角色對演技的考驗史無前例,以至於演員全情投入,挑戰自我極限。
人們好奇雨果的表演,好奇演員的對決,好奇成品的質量,好奇作品的深度……得益於雨果過去幾年時間裡佳作頻頻,不僅表演力度令人折服,而且作品厚度也值得推敲,那麽“死囚漫步”這樣一個敏感題材的作品,能夠被雨果選中,又蘊含著多少力量呢?
更何況,這還是夢工廠的第二部作品。
原本的焦點此時都成為了加分店,而原本的弱點此時都不足為道,原本的有點此時更是被無限放大。
“死囚漫步”輕而易舉就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宣傳效果,這是花費幾千萬宣傳費用都無法取得的效應,而且還是正面疊加效應,絕對堪稱是大獲全勝。
對於科林來說,封殺同盟最初的想法此時已經破產,“死囚漫步”根本無需任何形式的宣傳,就已經具有了無比的吸引力,接下來電影的一舉一動都會吸引觀眾的注意,更不要說電影上映時的矚目了。
再者,任何人都不會輕視夢工廠三巨頭背後所代表的龐大人脈, 現在封殺同盟的遏製已經被徹底瓦解,那麽“死囚漫步”上映時,他們還會佔有優勢嗎?不,顯然沒有,屆時他們不報道的話,只會成為被排擠的對象;而如果他們報道的話,那麽封殺同盟就會淪為一個巨大的笑話。
原本進可攻退可守的局面,現在也成為禁錮自己的枷鎖,封殺同盟之間雖然沒有任何溝通,但他們都清楚地知道,這一切已經結束了,無論他們繼續封殺與否,“死囚漫步”劇組都不會在意,相反,現在所謂封殺同盟的一舉一動反而會成為同僚們取笑的對象。
當然,科林至少可以慶幸,“國家詢問報”和安東尼吸引了大部分火力,他們不至於太過丟臉。
這個局面讓科林如鯁在喉,“紐約郵報”在這次事件裡完全失去了主動權,他們報道了,就會面臨現在千夫所指的局面;他們不報道,賠了夫人又折兵。更為無語的是,如果他們報道了,至少前面幾期的銷量都會破表,而現在他們卻一無所獲。
可以說,這次的突發新聞事件,沒有贏家。至於雨果,他從來都不是贏家,為了角色而將自己置於走火入魔的境地,他的痛苦和煎熬是任何人都沒有辦法理解和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