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二十二日,這是一個周日,萬眾矚目的周日,因為第五十二屆金球獎頒獎典禮昨天晚上落下帷幕,那些沒有觀看直播沒有收聽廣播的觀眾們十分樂意通過報紙了解一些信息,而那些實時關注了頒獎典禮的觀眾們也十分願意從報刊雜志上觀看一下事後的評論:專家們關於獎項的看法,頒獎典禮台前幕後的花絮,人們在電視屏幕上所沒有看到的趣聞,紅地毯服裝的評選……
可是當西海岸的受眾們按照慣打開“洛杉磯時報”時,卻發現頭版的新聞排版十分有趣,在頭版的頭條位置赫然是“‘阿甘正傳’的大獲全勝!”這條新聞,這是關於金球獎的新聞,並不意外,下方配圖則是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手捧小金人的圖片。
但是今天的頭條的下方,卻有一塊十分顯眼醒目的位置,對人們的吸引力絲毫不遜於頭條。就在第一條新聞的正下方,紅色的字體十分醒目,“雨果掀翻帕克城!”這條新聞的下方配圖則是一條狹窄的小鎮街道,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人頭,乍一看上去,就好像是搖滾音樂節舉辦時十萬人一起湧動的現場,讓密集恐懼症患者立刻急急退散。
按照常規來說,頭版除了頭條之外,自然還會有其他重要新聞,但是為了突出頭條效應,其他新聞一般都不會配上圖片,只是以文字為主。但是今天,“洛杉磯時報”卻不按常理出牌,頭版就出現了兩張配圖,而且都十分顯眼,吸引力完全不相上下。
“洛杉磯時報”作為一份綜合性報紙,娛樂只是他們的報道版塊之一,雖然地處好萊塢大本營,但他們頭版頭條使用娛樂新聞的頻率也沒有想象那麽高,畢竟社會新聞、政治新聞、軍事新聞等有許多內容都更加重要。可是今天,“洛杉磯時報”卻一口氣將兩個娛樂新聞內容放在了頭版,絕對堪稱破天荒。
那麽,到底是金球獎更加吸引人還是雨果的新聞更加值得一看呢?
“洛杉磯時報”事後在街頭做了一份六十個人的隨機調查,有四十九個人選擇了雨果,理由很簡單,“得獎名單我已經知道了,我更加好奇雨果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要不然就是“得獎名單已經確定,反正不會更改,當然還是雨果的新聞更加有趣”。
剩余十一個人之中,有六個人是兩個都不選的,因為他們對好萊塢新聞沒有興趣,他們更加關心美軍在海地的戰爭情況,去年六月份美國入侵海地——采取一切手段迫使海地軍政fu下台,登陸太子港之後,美軍與當地示威群眾發生了多次武裝衝突,現在戰況進入了白熱化。
另外五個人則選擇了金球獎,他們不僅好奇得獎名單,同時也好奇雨果和布拉德在劇情類最男主角的爭奪中到底勝負如何。
雖然說六十人的抽樣調查並不具備推廣性,因為“洛杉磯時報”只是在好萊塢大道的街頭隨便尋找到的群眾,並沒有考慮到區域的多樣性、年齡和性別等參數的分布等情況;但這個調查結果還是耐人尋味的。
尼古拉斯第一時間撰寫了雨果在帕克城的情況,在報道之中,尼古拉斯講述了當天失控的粉絲狂潮,“整個帕克城都陷入了沸騰,讓人清晰感受到這個鎮子在劇烈的震動之中,鎮子的喧鬧和瘋狂甚至打破了摩。門。教的清修,引來了宗教人士的抗議。這是帕克城在過去十年時間裡從未經歷過的情況。”
隨後尼古拉斯用了詳細的筆墨以自己的視角講述了當天發生的一切,並且著重描寫了那個小女孩以及她的家人,“事業上的間距大成功將雨果推上了風頭浪尖,雖然他消失在大眾視線范圍內長達四個月時間,但依舊沒有損失他在公眾心目中的火熱人氣,所有觀眾都在為他瘋狂,甚至讓整個小鎮都陷入了癱瘓,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如今也就只有雨果能夠擁有了。”
但是尼古拉斯話鋒一轉,又把焦點鎖定在了小女孩的行為上,認為這樣瘋狂而不講理的粉絲給雨果帶來了煩惱,“但是在雨果如此強大的人氣和熱烈的追捧背後,卻也產生了巨大的隱患,粉絲失去理智、不顧一切的行為不僅為雨果帶來了困擾,同時也製造了無窮的災難。昨天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控制,現場勢必會出現流血事故,包括普通歌迷和雨果在內。”
“所以,在追捧明星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尋求一個合適的尺度,否則出現意外事故之後,承擔罵名的永遠都是藝人自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粉絲們自己的安危,比起追逐明星來說,粉絲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狀態才是首要的,不是嗎?”
客觀來說,尼古拉斯這篇文章沒有太過煽情,他沒有強力譴責那名小女孩,雖然瘋狂粉絲一直被詬病,但一來那只是小女孩,即使她家人行為也很極品,但畢竟是未成年人,強力譴責著實不太恰當;二來骨肉皮的行為比小女孩要瘋狂多了,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榮耀至死在巡演過程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所以也沒有必要刻意針對那小女孩。
同時,尼古拉斯也沒有刻意指責那些失去理智的粉絲——因為記者們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但這篇報道出來之後還是頓時引爆了所有媒體的焦點,跟隨著“洛杉磯時報”一起發稿的還有近五十家媒體,所有人都把目光鎖定在了雨果在帕克城掀起的風暴之上,而且,他們也和尼古拉斯一樣,對瘋狂粉絲失去理智的情況表示了擔憂。
其實在美國,粉絲的瘋狂一直都是走極端路線的,平時看起來理智非常的粉絲,一旦瘋狂起來,那就是一場災難。約翰-列儂的慘劇至今令人難以忘懷。所以,當媒體提起粉絲現象的潛在危險時,立刻就引起了所有媒體的廣泛注意。
刹那之間,不少所有媒體都把視線聚集到了帕克城,街道被粉絲圍堵得水泄不通的畫面實在太具有震撼力了,看到那畫面,幾乎讓人無法相信那是一個無人問津的電影節,甚至讓人有一種“難道不是戛納電影節的照片移植過來的嗎”的錯覺,可見照片所帶來的衝擊力有多少強勁了。
現在還不是電腦修圖、改圖滿天飛的時代,現在就是有圖有真相的年代。一張照片帶來的震撼遠遠超出想象。
人們幾乎不敢相信,雨果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在遙遠、清冷、寂寞的帕克城掀起了如此風暴,這才是雨果如今在北美強大聲勢的最直接寫照。不少媒體都後悔了,後悔沒有前往帕克城第一線去搶新聞。因為相對而言,金球獎雖然熱鬧,但終究還是老一套,沒有太多新意,當然比不上帕克城的狂轟亂炸來得有趣。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媒體都把焦點集中在了粉絲文化上。其實電影粉絲已經算收斂了,音樂粉絲伴隨著骨肉皮的根深蒂固,粉絲文化已經成為了社會亞文化的一部分,他們的狂熱和瘋癲總是容易失控,骨肉皮因為吸。毒。過量猝死、為了爭奪樂隊成員寵愛而大打出手、甚至和樂隊成員發生衝突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根本就不是新鮮事了。
特別是去年雨果也親身經歷了休斯頓事件,讓音樂粉絲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
現在,電影粉絲也因為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阿諾德-施瓦辛格這些造星計劃力捧出來的偶像而進入了瘋狂時代,可以預見,未來這種失控場面只會伴隨著電影偶像文化的健全和成熟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
所以,媒體都開始認真討論粉絲文化的重要性。就連社會學家們也紛紛加入話題,這也是短短半年時間內的第二次大范圍討論:因為大部分粉絲都是年輕人,換而言之就是需要接受教育的下一代,且不說他們是否會因為追星而耽誤學業,單說他們接觸娛樂圈而受到毒。品、酒精的危害,還有粉絲文化的失控,就很有可能會造成連綿不絕的後續影響。說誇張點,很有可能影響到二十一世紀整個美國的發展,因為現在這些年輕人就是一個國家的未來。
一個簡單的問題居然上升到如此高度,這才是尼古拉斯完全沒有想到的——這根本就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單純為雨果叫不平罷了:那小女孩一家人真是太讓人無語了, 偏偏對方又是一個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真讓人憋屈。結果居然就知道了如此轟動的影響。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不過從側面來說,現在任何新聞和雨果沾上邊就會被無限放大,然後產生無止境的後續影響,這已經成為常態了,這也是雨果如今強大影響力的一個寫照,他作為一個藝人,卻能夠對社會課題產生影響,逐漸形成一個影響鏈條,確實驚人。
其實,在二十二日的這一天,金球獎的話題性是佔據絕對主角的,有超過九十家媒體都在報道金球獎,而且還有許多國家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完全可以說“鋪天蓋地都是金球獎”,但誰又能預料到,雨果這無心插柳的一個舉動,輕而易舉就搶走了金球獎的風頭,讓金球獎的新聞才在頭版待了不到兩天,就迅速成為了明日黃花。
這,著實憋屈。
如果有心人惡意揣測地話,幾乎要認為這就是雨果對金球獎報復計劃的又一波了。 我愛小哇t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哈閱讀,給作品投推薦票、月票。您給予的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