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結束了,幾乎是第一時間,“啪啪啪”的熱烈掌聲再一次潮起雲湧,這一次不再是電影裡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現場的掌聲,而是整個電影院現場所有觀眾的掌聲,那雷鳴般的聲響在全場不斷回響著,久久無法平息。
這是內部試映會,不是首映式,也不是點映,只是內部的試映而已,到場的都是真正的專業人士,他們只需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用客套的掌聲表示讚揚。可是此時那洶湧的掌聲卻連綿不絕,幾乎可以從每一個人的臉上看到相似的感動和讚許,那激動的神情在大屏幕昏暗的字幕燈光之中熠熠生輝。
雨果率先站立了起來,卻發現查理茲依舊坐在原地,一動不動,他不由彎下腰,低頭看向了查理茲,然後這才發現查理茲此時淚流滿面,這把雨果嚇了一跳,他連忙蹲了下來,讓自己的視線和查理茲持平,揚聲說到,“怎麽了?”
查理茲看到雨果那擔憂的表情,卻是撲哧一下笑了出來,眼淚和鼻涕讓她看起來好不狼狽,然後她搖了搖頭,“沒有,只是發現,能夠擁有你的我,是多麽幸運。”這話讓雨果不由就愣住了,查理茲看到雨果那呆呆的表情,嘴角的笑容徹底綻放了開來,然後低頭就在雨果的唇瓣深深地印下了一個吻。
只有真正在電影院裡觀看了“美麗心靈”,才知道雨果的表演有多麽出色,他幾乎將約翰-納什的一舉一動都詮釋到了靈魂裡,那孤僻古怪的數學天才,那精神分裂的痛苦病患,那孤單無助的呼救靈魂……通過大屏幕撲面而來。
查理茲曾經以為“死囚漫步”應該是雨果的表演巔峰之作,後來的“洛城機密”和“楚門的世界”雖然毫不遜色,但受製於角色和主題的關系,整體完成度還是比不上“死囚漫步”。可是今天,查理茲卻知道,雨果再一次實現了自我超越,在“美麗心靈”這部作品裡,將表演的魅力、角色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
查理茲很慶幸,當初在電影拍攝時,她沒有阻止雨果,而是陪伴著他一直前,否則,她就將錯過這個男人綻放出萬丈光芒的時刻了。此刻,查理茲是如此慶幸,前所未有地慶幸,幸福就這樣緩緩滿溢了出來。
雨果唇瓣上的溫度緩緩離開,他睜開眼睛就看到了查理茲那布滿燦爛的眼睛,嘴角的弧度就跟隨著一起上揚了起來,抬起右手,用大拇指的指腹輕輕將查理茲臉頰上的淚痕擦拭乾淨,“你可不會希望現在的模樣被大家看到的,雖然我不介意。”一句話就幸福的氣氛刹那間被打破,查理茲抬手就給了雨果胸口一拳,咬牙切齒、恨恨不已。
電影院的燈光緩緩亮了起來,透露出一層朦朧的光暈,將黑暗完全驅散開來。雨果扶著查理茲站了起來,兩個人被四面八方熱烈的掌聲牢牢包圍著,那一雙雙炙熱而欣喜的眼睛讓整個電影院的氣氛都在不斷上升著。
尼古拉斯走了上來,手裡還在不斷鼓掌著,湊到了雨果的耳邊說道,“你確定這不是‘日出之前’的續集?”這個調侃讓雨果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美麗心靈”嚴格來說,和約翰-納什的傳記相去甚遠,這更像是一部愛情電影,整個故事主線都是圍繞著約翰如何戰勝精神分裂症而展開的,而約翰和艾麗西亞的愛情貫徹始終,成為了電影真正的主題。
這也使得雨果和查理茲之間濃烈的化學反應發揮得淋漓盡致,即使只是簡單的眼神交換都讓人熱血沸騰。
不久之後,“洛杉磯時報”就以“陪伴彼此走向生命終點的美麗”為標題,撰寫了影評。
“‘靈異第六感’圍繞著母子親情講述了一個動人心扉的美好故事;而‘美麗心靈’則以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為中心,講述了一段偉大的人生!
約翰-納什,博弈論的提出者,徹底改變了現代經濟理論的基石和架構,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這是一段偉大的人生,他幾乎達到了人類社會的最高點,將自己的名字深深地銘刻在了史冊之中,永恆不滅。就像亞當-史密斯一樣。
但是想要講述這段偉大的人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偉大的‘博弈論’僅僅只是約翰的一篇博士論文而已,不過二十七頁。想要把如此成就拍攝成為一部電影,太過困難。現在,雨果卻做到了。
電影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篇幅,細膩而簡練卻又不失激昂地講述了博弈論的誕生,慷慨激昂、歡欣鼓舞之余,卻三言兩語之間就將約翰-納什這個角色塑造了起來,令人感歎雨果-蘭開斯特對劇本的純熟掌控力;而更為驚歎的是,剩下的三分之二,電影為我們講述了約翰-納什那精彩卻又波折的人生,同時也揭示了電影最深刻最重要的主題:精神分裂症。
正如許多偏執的科學家一般,約翰也有著自己的怪癖和堅持,還有自己的追求和恐懼,他始終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拒絕和外部世界溝通——又或者說他不知道應該如何溝通,於是他不幸的罹患了精神分裂症。
對於許多人來說,精神分裂症就等於神經病,就等於瘋子。
在約翰生活的五十、六十年代,更是如此,幾乎所有人都投來了異樣的目光,把他當做一個瘋子,把他當做一個異類,用排斥而恐懼的眼神上下打量著他、嘲笑著他,彷佛他的與眾不同就是生活裡最大的笑料,成為他們日常生活裡的調劑品。即使他是一名天才,在數學領域有著常人所無法企及的聰慧和睿智;即使他提出了博弈論,對過去一百五十年的經濟學理論提出了挑戰;即使他成為了最頂尖研究所裡的成員,過上了人們羨慕的生活……但他依舊是一個異類,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存在感。
其實何止是約翰,在現實生活裡,無數罹患精神分裂症——乃至任何和精神、心理有關疾病的人,都會被認為是瘋子。僅僅是簡單的一個詞匯,就定義了這個人群,甚至比女人、黑人、同性戀這樣的詞匯更加具有攻擊性,將他們逼迫到了一個毫無退路的角落裡,用眼神、用表情、用話語對他們進行審判。
人們對於未知事物總是恐懼的,因為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因為不知道會產生什麽影響,所以總是習慣性地去排斥,甚至是去圍剿、消滅。對於精神分裂症,沒有人知道應該如何治療——至少在目前的醫療條件之下,依舊沒有一種藥物可以‘完治’這種疾病,只能由心理醫生來慢慢引導,所以,人們總是下意識地躲避、排斥、抗拒,彷佛這是一種傳染病一般,又彷佛這是一種不治之症一般,亦彷佛自己可以凌駕於對方之上,鄙視、嘲笑、戲弄著對方。
可是電影卻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講述了隱藏在精神分裂症背後的痛苦和掙扎——他們其實和我們沒有什麽不同,僅僅是一個生病的普通人,而這種病症卻讓他們飽受折磨,幾乎是不堪重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生活支離破碎,卻無能為力。
沒有人可以理解他們的痛苦,也沒有人可以幫助他們的病情,簡單粗暴的胰島素注射只是在扼殺他們的靈魂和精神,就好像‘飛越瘋人院’一樣,用最直接最殘酷的方式壓抑著他腦海裡的天性——也許今天扼殺的是一種‘疾病’,那麽明天‘向往自由’也被認為是一種疾病,那麽是不是也應該被扼殺呢?那麽,約翰-納什是否將會成為另外一個麥克墨菲呢?
幸運的是,約翰的身邊有艾麗西亞。
這不是一部典型的約翰-納什傳記,雨果對故事進行了潤色、甚至是改編,並沒有真實呈現約翰的人生,除了艾麗西亞之外,其他角色都是虛構的;但這卻是一部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傳記,雨果用他的文字講述了一個真實而動人的故事。
艾麗西亞和約翰墜入了愛河, 面對約翰的病情,她動搖過,後悔過,憤怒過,甚至崩潰過,她也曾經想過離開,生活的重壓讓她數次想要放棄,但愛情的力量卻讓她選擇了留下,從始至終站在了約翰的身邊,成為了他最重要的夥伴。
這是這一份愛情,真實而深刻的愛情,宛若黑夜之中的一盞燈火一般,幫助約翰在黑暗之中緩緩摩挲、蹣跚前行,一點一點走出了困境。約翰需要的從來都不是‘藥片’,而是信任,一份沒有條件限制、沒有懷疑背叛、沒有異樣眼光的信任,而這一份來自於愛情的信任,成為了那混沌模糊的世界裡一道最耀眼的陽光,照亮了他的整個世界。
這是真實故事嗎?不是,現實永遠比電影殘酷,即使是傳記也是如此。現實生活中,艾麗西亞選擇了和約翰離婚,只是堅守在他的身邊,以朋友的身份,電影僅僅只是講述了一個美好得不真實的童話。
但正是這個童話,卻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能夠療傷的,不僅僅只有藥劑,還有情感和信任。艾麗西亞成為約翰走上諾貝爾舞台的同行夥伴,不離不棄,這一份美好,令人動容。
精神分裂症,不是瘋子,只是疾病,那一縷陽光將成為黑暗之中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