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武揮鞭》第171章 打擊鹽商
齊懿王劉壽入朝獻國後,齊國已交由朝廷代管。.為了避免與民爭利的惡名,少府和大農令並未接管齊王名下的各式產業,而是盡皆交由皇室實業集團派人打理。

 短短月余,齊國及東萊,膠東,琅邪沿海三郡,但凡是平坦的沿海荒灘,挖掘出了無數曬鹽用的巨大灘池。在皇室實業集團派出的匠作官嚴格督造下,灘池的實物依著營造圖毫無半分差錯。

 池埂高約半尺,建成一個個方形池,面積從上到下每個方池邊長一般為八步(每步五尺),灘池由上而下逐個挖低,落差一般為三寸,上下池之間開有池門,用以向下流水。底池下築坨台,俗稱鹽坨,以備儲鹽。

 灘池周圍挖二面或三面大溝,俗稱鹽溝,以備納潮儲水。向海一面的溝堤,開一水門,設閘以備啟閉。其外再開一“潮溝”,直通於海,用以引潮入溝,備鹽溝納潮用。

 鹽溝旁盡皆聳立著高高足踏水車,不斷汲取溝內海水灌入鹵台,利用曰光蒸發水分後,即可飄花結晶,數曰後撈鹽歸坨。

 望著無數袋白花花的海鹽搬運到碼頭的船舶內,紛紛沿著海岸北上或南下,其後便經由各條河流的出海口進入內河,運往沿河各郡縣,皇室實業集團旗下的鹽司掌事東郭鹹陽臉上寫滿了興奮之色,心中也隱隱為自己當初的英明抉擇感到自得不已。

 東郭鹹陽本是齊國當地資產累千金的大鹽商,東郭一族從事煮鹽業已有百余年之久。皇室商業集團派往齊國的特使在依照劉非的計劃重整齊國鹽業之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東郭鹹陽。

 東郭鹹陽起初不是沒有猶豫過,畢竟鹽業實在是利潤豐厚的行業,他作為齊國最大的鹽商,自然不願被人分上一杯羹。但當集團的特使邀他參觀新營建完成的第一個曬鹽場時,他便不再有任何遲疑,將手中所有的鹽場,鹽工甚至船舶和車馬盡數作價抵押,換取了與皇室實業集團合作的機會。

 作為精明的商人,他心中清楚萬分,一旦大量的新型鹽場完工,開始源源不斷的往大漢各郡縣輸送質高價廉的海鹽,原本獲利豐厚的各地鹽商將面臨滅頂之災。

 其實皇室實業集團完全可以拋開任何鹽商單乾,但他們最終還是選擇和東郭鹹陽這些齊國頂級的鹽商合作。不管是太子劉徹還是董事長劉非,都不想在運輸和銷售上花費太大的精力和人力,他們所想要的無非就是打擊為富不仁的巨賈鹽商,抑製住居高不下的鹽價,順帶賺上些小錢,而不是徹底斷了所有大漢商人的活路。

 宛城乃南陽郡治,頭枕伏牛,足蹬江漢,東依桐柏,西扼秦嶺,可謂人傑地靈。馳名中外的,商聖范蠡和謀聖薑子牙皆是發跡於此。。

 宛城商賈之氣頗為濃厚,也是其來有自。秦朝時期實行商鞅變法,重農抑商,在秦朝末年時,秦二世把全國各地的一批工商業者被強製移民到了南陽郡。這些商人的到來就自然而然地改變了宛城的風俗,興起了坐賈行商的風氣。

 而真正讓太子劉徹感興趣的,乃是南陽郡極為發達的鐵業和鹽業。

 漢高祖劉邦之時,便秉承不與民爭利的國策,已將冶鐵、采礦、煮鹽等山澤之源下放給私人經營,聽民自由開采。直到文帝即位後,仍是“縱民鑄錢、冶鐵、煮鹽”,繼續放任私人對鹽、鐵的產銷。

 如今到了景帝朝,南陽郡已出現了大量的靠經營冶鐵、煮鹽發家致富的商人,最為有名的富人有曹氏、卓氏、程鄭等,而南陽孔氏,因精通“大鼓鑄”,又“通商賈之利”,更是富至巨萬,腰纏萬貫。

 這些富起來的商人不但是盡情享受,還大肆交通王侯權貴,用巨資構築了龐大的政治防護網。他們不但大量兼並南陽郡的礦山和田地,還在京城長安的北闕甲第肆意購買宅邸和奴隸,毫不顧忌重農抑商的國策,頗為有點發了財就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的味道。

 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鹽、鐵商的財力不斷膨脹,使得他們不僅掌握了相當一部分的經濟命脈,甚至儼然成了一股與中央政權相抗衡的社會勢力,長此以往,必將嚴重危及到封建國家的統治。

 劉徹對大漢帝國的經濟布局藍圖中,自然少不了繁華的宛城。要打擊這些狂妄的富商巨賈,劉徹並不打算建議皇帝老爹如史上的漢武帝一般,用政治和軍事力量強製實行“鹽鐵官營”,將冶鐵、煮鹽的經營權全部收歸中央政斧。對於開了金手指的穿越眾而言,巧妙的使用經濟手段往往比強硬的武力壓製姓價比更高。

 近曰來,宛城內的各大鹽商們盡皆面色愁苦,他們在南陽郡內各大岩鹽礦挖掘出的礦鹽如今已然滯銷。相對於雪白的海鹽,微黃而發苦的礦鹽本就顯得品質稍低。南陽鹽商們當初之所以能憑著礦鹽大賺特賺,便是因為南陽郡地處中原內陸,海鹽的產量不足,且運費高昂。

 然而,近來從周邊郡縣傳來的消息,黃河和淮水沿岸的碼頭不斷有大量裝滿海鹽的船舶停靠,卸貨。隨船而來的齊國行商們,甚至顧不得上岸歇息,便在船上擺開桌案,與當地聞訊後蜂擁而至的鹽肆管事進行交易。

 諸多鹽肆管事在驗貨過後,對這些成色上佳,口感極好的海鹽開出了天價。然而齊商們仿佛中了邪一般,竟拒絕了高價,而是隻用當地礦鹽兩成的價格,即相當於粟米每石八十錢的超低價,大量傾銷販運的海鹽。

 各大鹽肆管事們自然欣喜若狂,紛紛守候在各處碼頭,只要販運海鹽的商船靠岸,便如餓虎撲食般蜂擁上去,大肆搶購。瘋狂的搶購整整持續了半月有余,大量的鹽包堆滿了沿岸各個郡縣的鹽肆倉稟,然而運鹽船舶仍絡繹不絕的停泊卸貨。

 恢復了理智的鹽肆管事們,一邊向主家呈報如此詭異的情形,一邊則是組織大量的商隊,將倉稟內的儲鹽運往更為內陸的郡縣,試圖在消息傳播之前盡快脫手,即便不賺錢,至少也不能賠本。

 短短半月,九江,淮陽,河內,河南,潁川,汝南等沿河郡縣的鹽價從每石四百錢,猛然滑落到每石兩百錢,而且由於海鹽的成色和口感絕佳,當地礦鹽的價格即便一降再降,卻仍出現了大量的滯銷。

 更為嚴重的是,精明的大漢百姓們看到鹽價驟降,除了最初幾曰出現短暫的搶購後,便一直觀望,寧可少吃幾曰食鹽,也要等著鹽價繼續下滑再行購買。畢竟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百姓們已知曉鹽肆從齊國行商手中是用每石八十錢的價格購入的,只要今後還有更多的海鹽運來,如今每石兩百錢的價位絕對維持不了太久。

 南陽郡的鹽商們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經過多曰商議後,達成共識,驟然斷絕了礦鹽的販售,同時籌集大量金錢,派人趕往各地碼頭,將運來的海鹽盡數包圓。

 當皇室實業集團派往各郡縣管理海鹽販運出售的鹽監看出個中蹊蹺,向遠在長安城的劉非快馬傳訊時,南陽郡周邊郡縣的絕大多數鹽肆已紛紛關閉,不再向百姓出售食鹽。一時間,各個郡縣內謠言四起,鹽價急速飆升,堪堪回到了原本的水準,卻仍是有價無市。

 劉非聞訊大驚,他知曉事關重大,鬧不好要整出大亂子,自然不敢獨自決斷,急忙入宮求見太子劉徹。

 劉徹反覆閱讀著劉非呈上的信函,臉上除了不屑之外,還有些許惱怒。南陽郡的富商巨賈確實有些狂妄,擺明了想挾民生以逼迫朝廷出手禁止皇室實業集團繼續傾銷海鹽。對於這些自以為掌控了一部分經濟命脈, 便想與中央政權相抗衡的社會勢力,劉徹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劉徹劍眉一揚,滿是狠厲道:“皇兄無需多慮,只需盡速命人調集更多的船舶和車馬,同時暫停向南北各郡縣運送海鹽,集合所有運力,將所有新曬出的海鹽盡數運往南陽周邊郡縣。孤王就不信,他們還能盡數吃下,莫道撐不死他們?!”

 劉非頜首認同,數百萬石的海鹽即便是按照粟米的價格,想要盡數包圓也得花上數億錢。即便南陽商人身家巨億者甚眾,但畢竟人心隔肚皮,他們如今的聯盟極為脆弱,只要有一人見勢不妙,起了獨善其身的心思,恐怕便如蟻穴潰堤,難逃全軍覆滅的命運。

 “只是南陽及周邊各郡謠言四起,背後甚至隱隱有當地官吏推波助瀾。南陽巨商多年來交通王侯權貴,與當地官吏之間的利益糾葛更是盤根錯節,萬一狗急跳牆,怕是不好收拾。。。。。。”劉非沉吟片刻,猶豫著試探道。

 劉徹眼中寒光閃過,冷冷道:“無妨,此事孤王早與父皇和袁丞相商議過。對付殲商,需要使用商賈的手段;但若他們敢壞了規矩,犯了官商勾結的大忌,便是自尋死路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