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農夫三國》二百二十九.10都尉
到河東去迎天子來雒陽的利弊,還在兗州時,就已在鄧季腦中來回重複了許多遍。

 歷史上,是曹操完成這一舉動,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政治上的主動。可是現在自家雄踞在中央,曹軍自然別想能輕易迎得天子東歸。

 除了曹操,袁紹不願意往迎,地理上,諸侯中就只剩自己和劉表有這種可能。

 缺糧、境內不安穩確實是一個方面,但更主要的,是鄧季不知道要和天子、朝臣們如何相處。

 雖已脫去賊名,可要問大漢天下如今何處黃巾最多,毫無疑問是鄧季麾下,反朝廷這麽多年下來,叫蛾賊們怎麽輕易接受天子的存在?

 不說別人,就是鄧季自己也並不想僅僅做一名大漢忠臣。

 身邊並無郭圖這樣的人物勸阻,鄧季只是潛意識裡不想讓朝堂到自家地界上來指手畫腳。

 當然,迎接天子的好處也是有的,至少別人再與雒陽為敵時,都要先謹慎些。

 天子是香餑餑,同時也是燙手山芋,愚笨如鄧季都知道,迎接天子是一把雙刃劍,田豐如何會不知?只不過每人心中都有一個天枰,黃巾蛾賊心中完全沒有天子的重量,田豐卻還是不會輕輕放開。

 因為還沒權衡好利弊,因為缺糧、兩郡不穩確實也是理由,這件事就先擱置下,算是田豐默認鄧季采用的“拖”字決。

 缺糧也確實是大問題,之後。鄧芝奉令往荊州說劉表借糧。

 鄧芝出行半月後,鄧季在郡守府內召見此次遠征招到的降眾首腦們——臧霸、孫觀、孫康、吳敦、陳簡、雷薄、龔都、何儀、何曼、劉辟、黃邵、郝昭、張遼共一十三人。

 管承已被任命為水軍都尉。除原所屬海賊外,還挑選五百弓卒與他,由其在平陰縣組建水師,教導水戰;管亥要隨太史慈留虎牙軍中。故兩人未計入內。

 看著眼前靜立的十三人,其中有大名如雷貫耳自家鍾愛萬分的,也有沒聽說過的;有心甘情願追隨的,也有為勢所迫不得不降的。其等原各屬黃巾、泰山、袁術、呂布等,來源極雜。又都因領眾投己,讓鄧季不得不賞、不得不用。

 再掃過十三名新入將領的面孔,鄧季道:“諸位投我,我鄧季不可不用!然人有所長,亦有所短,諸位之能我尚不知,權柄亦不可輕授!與軍師商議過後。隻請諸位先暫領都尉一職,各領千余卒兵,屯駐於弘農!”

 “入河南之後,諸位想已明我帳下之軍製,”看眾人面上都沒什麽表情,鄧季繼續道:“除水軍都尉外。我河南並不常設都尉,故諸位之職,隻以半年為限!”

 此番外出所得的人口中,精壯共有十八萬之多,已盡挑完其中勇悍者。得力卒類卒兵二千余;稍加練習後可改為戟卒的槍類卒兵六千;刀盾類卒兵五千;弓類卒兵四千。合計一萬七千人,補充虎牙軍損失後。還可再組兩軍為用。

 不過因卒兵多與田地捆綁上,休沐時多渴望得歸家,蕩寇軍家眷盡安置在河南,久居河內不好,當應換防。

 前番徐晃征匈奴所得不少,然一萬七千新入卒兵,河南也並無這麽多戰馬可用,長戟騎士並不利守土,也到重新劃分職能的時候。

 故鄧季與田豐等計議過後,決定將新得的刀盾卒與部分弓卒組建防守之軍,田地同等,薪資卻比虎牙、蕩寇與河南四偏將所屬之卒兵減半,亦不再給賜戰馬,改為步卒守土。

 眼前的十三人來歷不一,期盼也不一,任用何人為何職,卻都不是好怠慢的,稍有不慎,便要惹人心不穩,鄧季便乾脆先給過渡軍職,全暫任為都尉:“我新得卒兵萬七之數,當新組威烈軍為用,余者盡編入守備之軍!從軍師之議,待解糧匱之局,我當出軍長安,討李傕、郭汜二賊,迎天子東歸!其時當以你等十三都尉為前驅,觀諸位之戰功,拔威烈軍之四校尉,余者編入守土之軍。”

 十三人中,鄧季心中雖最偏愛張遼,然而作為一個團體,無顯功於前,斷沒有隻憑自己喜好,驟然就將其拔高超過別人去的道理。且張遼所領投奔的四百騎雖盡精銳,多能入選卒兵,然人數實為最少,在別人眼中,能並列入十三都尉已是鄧季給他優待。

 此時大家地位都一樣,日後如何憑戰功說話,不管心裡如何,新來乍到的無人會有異議,齊回道:“某等當不負將軍之望!”

 先前的話算是動員士氣,接下來才是給任務:“河南新增百萬人口,兩郡田地將養不下其等!今張濟移駐於宛城,除武關尚有其軍駐守,可謂已盡棄弘農之地,我正可先取地而養民!諸位分屯駐入其地,當謹防長安西涼軍襲擾、盜賊作亂,亦需整頓軍紀,勒令卒兵勤加操演,不可有失!”

 “喏!”

 河南、河內兩郡之地容納不下這麽多人口,鄧季最忌憚曹操,之前與其合作並不愉快,為將來打算,汜水關以東之地還是空出來做緩衝地比較好,不宜安民。倒是李傕、郭汜敗亡不遠,目前最容易取的新地盤就是西面函谷關外,已又可算空地一片的弘農郡。弘農雖山多耕地較少,然轄地足有河南加河內兩郡之地大,其九縣亦可養數十萬民。

 世人提到弘農,便不得不提及望族楊氏,這個家族始自西漢宰相楊敞,到東漢,連上現任的太尉楊彪,同樣是連接四代人官至太尉,亦為“四世三公”之家。之後兩晉南北朝弘農楊氏也盡出高官,建隋之楊堅亦出自於此。隋亡後,唐朝時弘農楊氏前後共出過十一位宰相,加上武則天之母、楊皇后、楊貴妃、眾多楊氏駙馬,可謂顯赫無比。宋朝之滿門忠烈楊家將亦為弘農楊氏後人。(注)

 這麽一個顯赫之家,部曲數萬口,自然不是鄧季敢輕易下口的,萬幸其族經董卓之亂、張濟劫掠事,實力大減不說,亦已遷往長安投楊彪避兵禍,如今已不在弘農。

 楊氏雖不在,然弘農郡多山,這亂世中自多生盜賊之輩,劫掠難民,亦難得治理,離李傕、郭汜又近,故鄧季將新任的十三都尉盡派往駐扎,肅清流寇,防備西涼軍,同時整合訓練軍隊。

 湖縣、華陰、盧氏三縣要麽偏遠,要麽離長安過近,鄧季隻準備於弘農、陝縣、黽池、新安、宜陽、陸渾六縣內安置六萬戶百姓,又已議定平陰縣令楊立為弘農太守,治理民眾。

 打算如此,然新挑出的一萬七卒兵心尚未穩,官倉也暫時拿不出糧安置百姓,只能先將民眾屯駐在河內與河南兩郡內,尚未給他們建戶冊,亦未使精壯、卒兵們強行成家。

 這一切都必須在弄到充足的糧食後才可施行,數州大饑荒,田豐、鄧季無計可施,只能指望鄧芝荊州之行。

 近百萬無戶冊的民眾擁在兩郡,故引得治安大壞,唯一的好處是精壯們盡被鄧季差往河內參與建築,“杜公塢”之建大快,一棟棟地在河內地上豎立起來。

 百姓尚未遷到弘農郡,十三都尉先出屯弘農,肅清境內亂民、賊寇。

 十三位都尉所統領都不是原來舊部,他們屬下挑出的卒兵早被鄧季拆散得七零八落,又從虎牙、蕩寇兩軍調換些人安置進去,都尉們初上任,都覺得再沒之前的日子過得愜意。

 出屯弘農第七日,都尉何曼因私殺麾下卒兵,為監察拿問,押送往雒陽,鄧季令斬首以明紀。

 何曼被斬,惹得何儀頓時大恐,複領數十舊部潛逃山林,再為盜寇,後為孫觀所征討,臨陣斬殺。

 以上兩人乃黃巾出身,此事不足為奇,陳簡則有袁術軍中舊習,因處事不公、逞威軍中,為屬下卒兵刺殺而死。

 不過十數日,鄧季新委的十三都尉已折三人,其等所統之卒兵隻得又再打散,合並給其余十部。

 原先勢力弱小時,麾下卒兵多能看顧得到,然便如此,追隨鄧季的老蛾賊們亦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將軍紀整合好,“勇卒七德”才漸得推廣認同。如今這些都尉下轄多為老賊、兵痞、流民, 彼此間陌生,將領不熟,對鄧季亦缺認同感,要想一時便得穩是絕不可能。

 臧霸、孫氏兄弟頗有才乾,原泰山賊的軍紀、統領都要比黃巾、袁術軍好得多。

 二何、陳簡前車之鑒不遠,數部都尉軍中不穩,鄧季隻得留太史慈於雒陽泡湯藥,將虎牙軍各校按曲分散到弘農去陪屯十都尉,有人監督於旁,劉辟、龔都、黃邵、雷薄四人才開始戰戰兢兢,用心揣摩河南軍規,隨麾下學遵勇卒七德。

 將領如此,老賊、兵痞們也略收斂起舊日習性,開始慢慢融入軍中,形勢才得好轉起來。

 一月後,鄧季令以錢帛重賞治軍嚴整之張遼、臧霸,肅匪有功的郝昭、孫觀。

 注:弘農楊氏中楊奉之子孫顯赫,但不少人誤認此楊奉便是李傕將領楊奉,實際只是重名,楊家將祖上之楊奉,乃東漢末年太尉楊彪的爺爺輩。

 (大聲滴說,老虎要保持在首頁,沒有好位置的推薦,兄弟們賞賜點讚啊~~要讚!要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