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農夫三國》一百三十二.成軍西進
132.成軍西進

 待李傕等西涼眾西出函谷關,雒陽得安,鄧季開始著手改編起軍隊。

 麾下一萬五千余能戰之士,已可不懼任何人,然再不能似之前般由幾位軍侯、百人將便統領下,編制必須得擴大了,與田豐商討過一番後,勇卒、輜輔兵全被一分為二,組建dàng寇、虎牙兩軍,自此,鄧季這位ǎǎo的雒陽令也終開始自行封賞起屬下。

 在鄧季原本想法中,每軍三千勇卒、六千余輜輔兵,合計萬人左右正好,萬五人馬組建兩軍,尚有缺欠數額,可待日後再去補足。

 一個個挑選將校,綜合考慮,製衡使用,這般亦非易事,足讓鄧季與田豐通宵琢磨兩夜,方才定下。

 五月十五,菲菲yín雨之下,車黍、太史慈各領初略成軍的dàng寇、虎牙兩軍立馬雒陽城校場中,由這片土地之主鄧季授軍旗。

 人叢中,多數新加入者還未能換上長戟,手裡仍持著槍與戈,軍袍、甲胄亦五huā八mén,看上去有些紛luàn,然而由一萬五千余人馬匯集成的兩團方陣,除戰馬偶爾噴出的響鼻外,並無其它任何聲音存在。

 看著面前安靜、厚實的兩支大軍,鄧季一時百感āo集。

 自家雖兩世為人,出身卻都是農家子,投身黃巾,僥幸逃得xìng命,由隊率、屯長等一步步走來,因緣際會,成為一方首腦,麾下從如兒戲般隻方méng、郭石兩名勇卒,發展到今日兩支大軍,何其幸也!

 生死見得多了,也知luàn世之中一切皆為虛妄,面前這兩支軍隊才是自家保命安身的本錢,說不定,靠著他們還能成就一番霸業呢!

 在這樣肅穆莊嚴的場面,本應說些話語jī勵諸人,可面對下面黑壓壓的人頭,想來想去,竟然無話可說,鄧季最終只能緘默著,一次次審視過台下,直到許久,方才將田豐手中捧的一塊軍旗接過,開口大喝道:

 “dàng寇軍,接旗!”

 聲如雷鳴,響徹校場內外!

 聽到這聲爆喝,車黍怔了一下,待醒悟過來,忙上將台躬身接過,漆黑布帛縫製的軍旗尚折疊在一起,看不到上面圖案,回身抖開時,卻見黑底大旗上如自家所用兵器,繡著兩把āo叉的大戟,銀光閃亮,有寒氣bī人。

 鄧季所命,車黍為dàng寇校尉,領dàng寇軍,其下苦蝤、周毅、伍寧、田麻子四人為軍候,各領六百勇卒和一千輜輔兵,吏員、醫匠等若乾。

 dàng寇軍四部人馬中,苦蝤、周毅麾下為戟卒與力卒合編,伍寧領弓卒,天麻子統刀盾卒,其余由車黍親領,全軍共計七千余。

 得了軍旗,在將台高舉展示過一遍,車黍一聲喝令道:“全軍下馬!”

 左陣七千余選入dàng寇軍的勇卒、輜輔兵、軍吏、醫匠俱尊令下戰馬來,車黍又複回身,高舉著軍旗迎鄧季跪拜在地,大聲道:“dàng寇軍願為主公效死!”

 “唰!”

 身後,七千余人齊排跪伏在cháo濕的泥地中,甲胄碰觸的聲音很大,七千余喉嚨中一同發出呼喊:“願為主公效死!”

 看著跪在濕地中的dàng寇軍,鄧季扯嗓子吼道:“以此旗為證,dàng寇之軍,當持戟兵,dàng滅群寇,保民眾安樂,方不辱此名號!且起!”

 dàng寇軍禮畢,早有輜輔兵取來旗杆,上前將旗麾高高挑起,車黍下台上馬,伸手接過大麾,策馬便繞dàng寇軍外圍奔馳起來,一面奔馳,嘴裡吼道:“以吾等之戟,dàng滅群寇!”

 隨車黍戰馬奔馳,黑sè軍旗早在風雨中大展,一雙雙眼睛看著這面黑底銀雙戟大旗在自家軍陣旁圍繞飄揚,七千dàng寇軍亦不由隨之舉戟盾高呼:

 “以吾等之戟,dàng滅群寇!嗬!嗬!嗬!”

 待車黍馳完一圈歸陣,鄧季再捧過第二面軍旗,高喝道:“虎牙軍,接旗!”

 這次上前接旗的是太史慈。

 鄧季所命,由太史慈暫任虎牙校尉,領虎牙軍,以韓齊、王曠、懶顧、郭石四人為軍候,其中韓齊部刀盾卒,王曠、郭石領戟卒與力卒合編,懶顧部弓卒,亦各統六百勇卒、一千輜輔,軍吏、醫匠若乾,余者由太史慈親領,全軍也是七千余,與dàng寇軍相當。

 當初定下五年之約,第四個年頭都已去了ǎo半,太史慈卻仍未能定去留,鄧季也甚無奈,只是人聚人散,本不由自家控制,也隻得罷了。

 太史慈接過軍旗,展開時卻見青底旗布上有隻威風凜凜的下山虎,乃是用黃白二sè絲線繡出,甚為bī真,虎嘴邊那兩顆利牙尤突出顯眼,亦如車黍般展示過後,太史慈伏地悶聲道:“慈等當為縣令效命!”

 韓齊等卻不管自家校尉如何,仍跪伏齊聲道:“虎牙軍願為主公效死!”

 鄧季回道:“以此旗為證,汝等所向之處,無不破之,當不辱此虎牙之名!且起!”

 待穿上旗杆,太史慈亦下台展旗放馬狂奔,嘴裡厲聲道:“虎牙銳利,無堅不摧!”

 韓齊、懶顧等七千虎牙軍隨之吼道:“虎牙銳利,無堅不摧!嗬!嗬!嗬!”

 今日校場的聲音,響徹雒陽城。

 軍中諸人來源甚雜,此番調整,以車黍、太史慈得稱校尉,兩人身份最高,其余將領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然韓齊這位跟隨鄧季甚久的百人將都無異議,其余人等便有些許不滿也便忍住。

 除去兩軍外,剩下乃是鄧季親衛,如今已改名為黑鐵衛,其等人員不多,只有jīng挑細選出的六百勇卒,每人都必須在刀盾卒、戟卒、力卒、弓卒四項考核中合格兩mén以上方能被選入,現由典韋為黑鐵衛統領,軍旗則為黑底旗面上鐵盾與長戟互擊。

 鄧季如今已佔河南尹近半之地,治下寬廣,按原來議定,兩軍建成後,不似別家隻駐守郡城周邊,dàng寇軍將往西守函谷關,並防平yīn、雒陽等地;虎牙軍則駐汜水關,保洛水之東、汜水西的鞏縣、成皋等五縣。

 當然,那是日後的事情,剛建軍畢,全軍便帶齊所有攻城器械,由鄧季親領dàng寇、虎牙兩軍衝過函谷關往西,這次連軍師田豐都隨軍出征,田疇、焦觸等則在成皋五縣雇請今年已誤過農事的兩萬jīng壯,牽引牲口車輛隨在其後。

 這是一次大膽冒進行動,需知如此一來,麾下諸縣再次成為不設防之地,若有之前眭固般外敵來襲,後果堪憂!然司隸雖大luàn,張楊數敗未能回復元氣,袁紹防公孫瓚,曹cào忙安定兗州,袁術bī劉表,可料關東群雄皆不敢輕進,而這次依田豐密計,尾隨李傕等身後奔襲關中,目的乃是為去弘農郡華yīn縣奪糧!

 袁術索要糧價過高,若一味只靠往南陽、豫州購買,錢財卻是不足,這是不得不冒險的行動!

 長安、雒陽分為兩漢都城,之前人口眾多,靠司隸田地養不活這許多百姓,便在兩城周邊建有許多糧倉,每年由關東州郡運糧供官民食用,董卓遷都,火燒雒陽時,雒陽周邊糧倉中的存糧自然都搬遷到長安去了,關中糧足,而渭水南岸、華yīn縣東的華倉便是最重要的一處大糧倉。

 華倉位於華yīn縣東一山谷中,南依華山,北臨關西大道與渭水,山河表裡,其位置優越、地勢險要不說,外圍又建有高大倉牆護衛,器械甚足,可謂易守難攻,早前關東供給長安的糧食,都必先集儲於此,然後再走水路或陸路運往長安周邊另外糧倉,這裡既是往長安的糧食中轉地,本身又為存儲地之一,平常兩三百萬石存糧總是有的。

 然天下大luàn,關東群雄皆不尊朝廷,再無糧秣往西輸入,華倉之糧出多進少,早已不足此數。

 待段煨降朝廷、牛輔身死後,關中大luàn,不少luàn兵趁機往華倉搶奪糧秣物資,看守糧倉的西涼軍亦監守自盜,夥同luàn軍、百姓盜走糧、器械不少,存糧又折去十之三四。

 李傕等西涼軍自陳留擄掠而歸,錢糧本豐,然入函谷關後,不料一時間竟聚集起十余萬luàn軍來,每日消耗巨大,華倉守軍亦降其等後,便取糧數萬石補充軍用。

 便受過這幾番折損,可華倉畢竟是長安城外最大的一處糧倉,如今所剩也當還在百萬石以上,若趁luàn取之,可解治下缺糧之憂!

 長安堅城一座, 李傕等要想攻下可不那麽容易,然若不勝,西涼眾將領xìng命難保,值此生死存亡之際,李傕等兵馬雖已過十余萬,卻都恨不得將手中每一分力量用上,如今全數圍攻長安去了,所過之地,從未留兵馬看顧關隘,只是別處皆可不顧而去,華倉卻不可不守,在此地,李傕留其從弟李應,侄李利領一萬軍守倉。

 鄧季大軍入關奔襲華倉,一路穿城過縣,皆未曾遇何敵,便只顧往西急進。

 這是渾水mō魚,火中取栗的冒險舉動,無論成與不成,可都要得罪西涼眾將,然治下所缺糧秣乃是擺在自家面前的天大一道難題,若不如此,實難解決近三十萬民眾吃食,故田豐出此計時,鄧季立即便同意了。

 憑dàng寇、虎牙兩軍,鄧季相信便是李傕等十萬眾,自家未必就不可一戰!

 [w w w . b o o k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