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農夫三國》一百二十一.雒陽
河中還漂浮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冰塊,讓操縱木筏渡河的人不得不小心翼翼,之前就有兩張木筏被大冰塊碰撞到側翻,會水的精壯們拚命營救,也還是有六人遇難,還被衝走兩頭耕牛。

 到南岸的民眾已有大半,他們在安營等待後來者;河面上,木筏爭渡;北岸邊,還有不少精壯繼續造著筏子。

 劄甲下的綢袍被河風刮得響聲大作,鄧季站在岸邊,追看大河在眼前綿延東去,心裡不由有些感慨。

 六年前,大概也是這個時間,自己被田麻子強提為屯長,領數十精壯隨羝根大軍渡河北上,那時,身邊有許獨目,有方蒙和郭石,有許多叫得出名字但不甚親近的熟人;六年後,田麻子成了自己的手下,如今為開路先鋒,在最前渡河,許獨目與方蒙如同那些熟人一樣,多已遇難,但如同郭石一般,自己又認識了更多人,隨自己南下的還有數千精銳、還有二十萬民眾。

 世事無常,眨眼已過去六年,說起來,自己已是二十歲了,在這時代的人來說,就是弱冠之年。

 自家已長成赳赳漢子,絡腮胡漸濃,任誰也再不能從上聯想到當初“疙瘩”的模樣,然同當初隨羝根北上時一樣,如今雖領這許多人馬南下,內心深處那份彷徨卻依然未曾消去。

 前途不可知,未來不可見!

 這是自己第二次過黃河,與六年前的孱弱相比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對這亂紛紛的世道來說,屯長也好,縣令也罷,同樣都只是道旁一棵不起眼的雜草,經不起何樣大折騰,或許什麽時候,便被人鋤去了。

 如螻蟻一般的人們,誰都免不得內心世界的彷徨,要到何時,才可預見自己的命運?才可全然無憂?

 能老死榻上麽?能見兒孫滿堂麽?

 輕輕歎口氣,轉頭看時,田豐一手按劍,一手撫須,隻眯眼看著前面渡河木筏,一直未曾吭聲。

 “田師,我等亦過河吧,這裡交給車大個、雙戟客就是!”

 河風太大,鄧季不得不大聲些,軍師轉過頭來看了他一眼,搖頭道:“河南無敵不用我等擔心,隻北岸恐流寇來襲,親衛當留此助民防守!”

 “流寇麽?”鄧季差點失笑出來,不以為意道:“那些不過饑餓流民罷,稱不上寇,近日前來隻為投奔,無需我等再擔憂!”

 遭匈奴洗劫過後,河內缺吃少穿的流民甚多,待發現這支二十余萬的龐大隊伍,沿途跟隨窺視的難民很多,單獨外出鐵定被圍劫,馬皮的斥候隊都失去用處,早被召了回來。

 饑餓者膽子一向不小,一旦匯集成群便是巨大的威脅,勇卒前後驅散數次也無用,隨後又會會齊起來,渡過漳水還沒走多遠,便遭數次襲擾,好在隊伍中普通精壯都攜帶有器械,流民們卻大多手無寸鐵,即便勇卒、輜輔兵不能趕到,隊伍中精壯、少年就能擊殺他們,受損並不大,只是一直繃緊神經,難得歇息。直到後來田豐授意下,前後隊都傳令下去,稍給流民些吃食,再將他們也編入民眾中來,這些人蜂湧投奔,襲擾事件才漸消,只是行到黃河邊時,隊伍裡又收留了萬余人口,糧食壓力更大了。

 對這等缺食少穿的流民來說,自家肯收留便是萬幸,誰還會再來拚命?

 鄧季出身草莽,對此最為了解,很是放心。

 “蠢材,二十萬民眾生死由你決之,行事豈能不慎?”田豐沒他這般樂觀,雖未動怒,嘴裡卻罵了一聲,見四下裡親衛們離得遠,又低聲道:“且欲為人主,成就一番霸業,當顯仁德以攏軍民,即便無險,你肯親斷其後,自有人感佩念恩,經常為之,以小積多,方為收心之道,此後行事再不能率性隨意!豈能只顧念家小?”

 鄧仲、伍窕與孩兒們已在韓浩護衛下過河去了,田豐知道,自家這弟子是急著去與他們會齊呢。

 受師傅教訓,鄧季好一會才明白過來他的意思,隻得苦笑著躬身表示受教。

 “既如此,此地河風甚大,田師且與我回帳中歇息!”

 剩下的民眾牲畜要盡數過去,少說也還得一天功夫,既然不過去,在此也是無疑,讓準備過河者去對岸稟過二兄,讓他照顧家眷,鄧季才與田豐一道回之前田麻子立起的營帳中去。

 田疇、田麻子、韓齊等都在對岸,又都知河南無人,那邊安全不成問題。

 夜裡木筏不敢過河,又怕真有流民襲擾,天黑時,民眾們已四處點燃火把,徹夜嚴防,車黍、雙戟客、典韋、郭石等部分散巡遊。

 三更時分,外圍竟然真有銅鑼示警,將鄧季從夢中驚醒,不多時,探馬報到他處,東面有支千余流寇來襲。

 探馬所報,這次才是真正的流寇,全是精壯不說,器械還整齊,鄧季這才吃了一驚,忙傳令余下親衛備戰。

 外圍有勇卒、精壯抵住,流寇們衝不進來,待鄧季點齊親衛隊衝殺到,這支流寇早潰不成軍了,待連夜問詢過俘虜,才得知其中真相。

 來襲的並非真是什麽流寇,他們乃是之前跟隨張楊南撤的官兵。

 袁本初憑麴義,已在界橋初敗公孫,公孫瓚的精銳白馬義從幾乎全軍覆沒。上黨失陷於匈奴,得聞張楊難逃,袁紹任其為河內太守,就地駐軍防董卓,只是河內缺食,沒糧草供養士卒,他麾下上黨官兵們便假扮流寇四處擄掠,張楊亦裝聾作啞。

 待張楊探得南下大隊人馬就是太行最富的鄧季部,居然還能散糧收留流民,可見余食甚多,便起心來掠,只是之前與鄧疙瘩交手過幾次,也知這賊廝不易敵,他軍令四出,其余官兵卻都不肯來,隻這小隊人馬的統領自持有謀,討令獨來,直耐心等到其部已大半過河,這才趁夜來襲余下部眾。

 得知這些,鄧季暗叫僥幸,多虧田豐阻止,不然說不定還真得吃一無名之輩的虧。

 還好從涉侯國脫身出來,袁紹已擊敗公孫瓚,應該快成北地之主了吧?只是想不到又得隔河與張楊做鄰居,看來自己命中得與他糾纏甚久呢!

 這小支官兵夜襲不成,再不敢來,一夜無事到天明,民眾等繼續渡河,鄧季則等到最後天色漸黑,方與太史慈、車黍等一起過河去,終於踏上了河南地界。

 上岸這地方屬於卷縣,雖也屬河南尹,但要到雒陽還得經滎陽、成皋、鞏縣、偃師等縣,尚得再渡洛水,前路還有數百裡呢。

 前鋒田麻子先走一步,大隊則在南岸休整一夜,才再次啟程。

 得田疇口述過,鄧季對河南之地的慘狀本已有心裡準備,但真正看到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吃驚。

 六年前初到受黃巾破壞的冀州,看到的已是極慘烈景象,但真比較起來,河南遭受的劫難更大。

 一路田地中全都是蒿草枯枝;蒿草下、道路旁、溝壑中,到處都能看到散落的白骨;泥土中,偶爾會有寒光閃過,湊近觀看的話,都是帶著鏽斑汙跡的半截兵刃。

 這邊似乎連天空都要更陰暗一些,兩旁大樹上偶爾停留幾隻黑鴉,亦不害怕,隻直勾勾盯著下面看,那眼神叫人心頭髮毛。

 當年冀州四野俱無人丁,城池附近卻還有生機,這塊土地上卻連最後的生機消失了。

 行到卷縣城時,只見石牆破敗,城門四敞,還離得老遠,便發現包裹城門的鐵皮上彩漆早已脫落掉,代之紅黃相間的雜色鏽斑。

 城裡到處是殘垣斷壁,道路早被各種雜草覆蓋住,房牆上也有生命力頑強的青草,屋簷下到處都是蛛網,幾間房屋的木門歪斜著卻還不肯掉下,風刮過時,會突然“吱呀”出聲。

 連遭戰亂波及,能逃的都早已逃走,逃不了的便都死絕,這裡再看不到任何生人存在的痕跡。

 六年前冀州的模樣讓人難過痛心,這裡卻使人汗毛豎立。

 在城門口逛過一圈,鄧季、田豐就沒了進去的興致,領隊繼續前行。

 一路上,大多數人都沉默了。

 不僅卷縣,滎陽、成皋、鞏縣、偃師,一路所見,無一不如此。

 雒陽呢?

 渡洛水之前,鄧季一直在想像自己將要入主地盤的模樣,很快,他就親眼見到了。

 水之北為陽,南為陰,該城在洛水之北,所以名為洛陽,劉秀定都於此時,信奉漢以火德得天下,遇水不利,去“洛”字水旁,改以“佳”字,因此成“雒陽”,河南尹原有上百萬人口中,近半都在該城。歷經十余代天子下來,雒陽城已相當雄偉壯觀,城池呈南北長方形,東西六裡余,南北九裡余,長寬之比約為三比二,佔地三百多頃。城牆高六丈余,寬七丈,總長三十裡,南臨洛水,西北東三面城垣,共有城門十座,僅憑四千勇卒與輜輔兵,都不可能完全駐扎下這些城門。

 在這雄城面前,鄧季本應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可看著破敗的牆垛和煙火熏黑的痕跡,卻只有悲涼、無奈。

 他第一次到雒陽都是如此,就更別說曾在此為官的田豐了,還未進城,田元皓已是淚流滿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