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農夫三國》三百三十六.去留
涼州危急、上黨危急,自家兵精且眾,偏偏一時還拿不下這陽翟,更不見曹操遣大軍來援,帶著一肚子不服氣,整校退下來後,讓軍侯們各領麾下歸營去救治傷者、享用飯食,郝昭自己往北面山丘上行去。

 司州三面作戰,必須得有人居中作決策,這次三軍入潁川,右軍師田豐便留守雒陽,並未隨行。

 典韋領黑鐵衛戍衛著的山丘頂上,扎著一頂大氈帳,鄧季、徐庶和未參與攻城的將軍、校尉們都在這裡。

 郝昭上山丘頂,入中軍帳去。

 帳內,鄧季~豬~豬~島~小~說~www~zuhu~之下,隻徐庶、太史慈、徐晃、趙雲、車黍、徐盛六人有席位,校尉們只能站立。

 先衝主位上鄧季施過軍禮,郝昭自覺站到趙雲身後去。

 剛站穩,見他進退間動作顯得僵硬,身旁的胖子吳樸輕聲問道:“傷了?”

 “跌的,”郝昭同樣目不斜視,嘴裡輕聲回著話,又問:“今日如何?”

 吳樸搖搖頭,一張胖臉上滿是毫不掩飾的擔憂。

 不一會,今日攻城的郭石、車黍,負責指揮弓卒的呂曠、曹性、段煨也都進帳,鄧季見人齊,歎了口氣,沮喪著道:“艾蘭遣人來告,其等於長社遊走數日,不見曹孟德發一兵一卒來救陽翟,遊騎遠探,方知曹軍出鄢陵便已改道,往許昌而去!”

 按後世的說法,司州軍在潁川的策略是“圍點打援”,不過並未在半途設伏,隻令遊擊校尉在來陽翟必經的長社縣周邊多布偵騎。待曹軍至時回報。司州軍可憑借騎兵優勢。遠道奔襲,衝陣一鼓破之。

 只是曹操察覺,棄陽翟不救就是不上鉤,難受的就變成了鄧季這方。

 在此浪費的每一天,司州都在蒙受巨大損失。

 可以預見,馬超以韓遂為外援叛亂的消息傳開,袁本初亦當不會錯失良機。西涼、並州急需援軍往救,否則戰火就要燒到司州。此時此刻,鄧季的大部分兵力卻被拖住!

 硬攻陽翟得不償失,離開的話,三面共同施加的壓力不會有丁點改善。這幾日功夫裡,西涼、上黨兩地局勢不知惡化了多少,若讓馬超、袁紹知曉鄧季在潁川不利,更要此消彼長。

 現在的曹操對司州來說,就像一塊沾在牙舌之間的牛皮糖,咽不下吐不出,難受之極。

 “主公。左軍師臨行曾有言,當舍則舍!”已經到第五日。再在潁川耗下去太不合算,賈詡將關東戰事托付田豐、徐庶二人,出兵潁川前田豐又托付徐庶,此時唯一的謀臣徐庶只能果斷勸道:“曹操改道,便已警覺,多留無益,且先退軍,往援上黨、涼州為要!”

 攻陽翟這座堅城五日下來,虎牙、蕩寇、驍騎三軍卒兵損失已接近四千,鄧季亦心疼得厲害,只是此時退兵,日後便要面對更險惡的局面。

 若終讓袁曹大軍入境,各方面正積極發展的司州無疑要遭受重創,任何人處於這時都難免會覺得不甘心。

 但再不甘,形勢逼人,徐庶所言才是明智,抓不住曹軍主力野戰,再耗下去更加不利,鄧季無奈地問太史慈、徐晃、趙雲等:“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比起潁川、河南,趙雲更憂心上黨、西涼戰局些,聽鄧季發問,最先開口附和徐庶:“曹軍急不可取,當速退!待歸河南,主公可分兵援上黨、涼州!某驍騎軍願死守梁縣,定不使曹軍一兵一卒得入!”

 太史慈道:“司州三處受敵,若於陽翟折損過甚,今後戰局更無力應對。一擊不中而遠遁,某以為今夜謀定,明日便當速退!”

 兩位大將都支持迅速撤回,想到一旦退兵,此次征曹便徹底失敗,司州陷入與三面之敵耗時日久的混戰,勝機實在不高,徐晃猶豫好一陣,終於出言反對:“兵家自古便有言:軍不可妄動!今為蕩平敵仇,主公親帥諸軍於此,義師討逆,合州上下莫不翹首以盼。若無尺寸之功,黯然返歸,卒兵、萬民必謂受挫大矣!諸敵共犯司州,愚婦皆謂主公危矣,四等民下懷異心者不甘雌伏,本蠢蠢欲動,得聞良機,豈不覓機生事?存亡之際,凡事不可不慎!若因此番退兵折去銳氣,致人心渙散,內賊漸生,勢更壞矣,彼時便鼓百萬之眾,亦複難挽!”

 這一番話如醍醐灌頂,說得徐庶、太史慈等盡都呆住。

 長久以來的順暢,給大家一種感覺,似乎司州令旗一揮,果真便有百萬民踴躍赴死,卻忘記了潛在暗處的危險百萬之民,並非都對鄧季治下的司州心悅誠服。

 最大的隱患,就是已被拆散開的世家豪族!

 鄧季憎惡世家豪族,是因為自掌權柄以來,豪族世家一次次給他添亂、扯後腿;是因為他兩世都隻生於普通農家;是因為再世為人的他並不能接受特權者享受的大部分特權。

 所以勢力發展起來之後,鄧季很樂意將治下一家家宗族拆得四分五裂,同時也要賣好,在最大程度削弱世家的同時又不至於丁點力量都借用不到。

 軍中稍好些,文官出自世家豪族的卻有很多,鄧季委以重任的便有田豐、楊立、鄧芝、韋康、衛覬等,底層的縣令、文吏、夫子中更多。

 並不是說這些人都反對鄧季,只是世家豪族也是人,有人能在自身利益受損的情況下還衷心支持四等民之策,自然也有人暗懷不滿。

 平滅河內宗賊之後,四等民之策在整個司州推行,沒有再遭遇更大的阻力,鄧季以下文臣武將都已漸漸忘記之前的不易,忽略了反對者其實一直都還存在,只是蟄伏得深、隱忍得久而已。

 不會只有一個焦觸、一個馬超。

 來自後世、認知有限的鄧季不會真正明白這一時期的世家大族力量有多強,有多頑固。

 本來就天然敵對的兩種階層。絕對不是幾年時間、幾次打擊就可以破除隔閡、完全融為一體的!

 亂世中的司州穩定時。已散居各民屯的世家看不到反叛得逞的希望。只能忍氣吞聲安分守己,然而希望到來時,這些人就不會起來亡命一搏麽?

 司州內部其實還一直有看不見的敵人存在!

 這世間錦上添花的人多,落井下石的人也多,所以雪中送炭才顯得那麽難得可貴!

 如果這次征曹損兵折將無功而返,司州士氣必然跌落,對心懷不滿者來說就是最好的煽動機會,三面開戰的情況下。內部再起動亂,當如何?

 所以徐晃才建議,關鍵時刻,不能未勝便退軍,要讓司州萬民看到司州軍依然是戰無不勝的,非隻樹立信心,也是要盡量扼殺陰謀者的希望!

 智者徐庶未能預見,是因為他來司州時日不算久,未經歷過之前宗族激烈反抗四等民之策的亂事!

 太史慈、趙雲未能警覺,是他們身為武將。隻將敵人限制在袁紹、曹操、馬超三家,最多再加上個劉表而已。不會過多去想陰謀詭詐之事。

 徐晃一番話後,帳內竟皆默然,人人都在沉思。

 良久不見人出聲,鄧季只有再問:“公明以為,此時當如何?”

 “以某之見,”徐晃咬牙道:“即便退兵,亦當勿惜死傷,先破陽翟!待得勝之軍回師,耀功諸郡,既震懾宵小,又振奮人心,堅萬民抗敵之志!”

 鄧季閉目自想一會,睜眼後環視周邊,開口問道:“諸公以為如何?”

 尚未發表意見的車黍、徐盛兩位將軍對視一眼,都道:“徐蕩寇所言有理,先破陽翟,再歸河南!”

 “既入卒兵,何懼死傷?”管亥、郝昭、吳樸等校尉尾隨在後,連聲吼道:“先破陽翟,再歸河南!”

 “先破陽翟,再歸河南!”

 待校尉們激語稍歇,太史慈頷首道:“之前某所慮不周,幸得公明之語!”

 趙雲更是直接請戰:“某不明於事,羞慚無地自容,唯明日再攻陽翟,領驍騎軍為前驅,破城聊慰主公!”

 太史慈、徐晃齊聲反對:“子龍差矣!明日攻城,當虎牙(蕩寇)在前!”

 徐盛喝道:“諸公勿搶!乃趙將軍先語,攻城自歸驍騎軍,某之果毅校,拚死亦當得先登!”

 這下連校尉們也都吵嚷起來,車黍正要駁徐盛之語,徐庶抬手:“諸公且住!”

 校尉們對這位別駕還是很敬重的,都靜下來聽他怎麽說。

 徐庶起身離開席位, 先行到徐晃座前,作揖稱謝:“若非將軍,庶險鑄大錯也!”

 徐晃忙離席回禮,徐庶再行回鄧季面前,拜倒請罪:“庶忝為謀臣,未能趨利避害,此見事不明也!險誤國事,請主公恕罪!”

 古人就是這般動輒行禮,麻煩得緊,鄧季隻得勉勵兩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元直無需如此!”

 告謝請罪畢,徐庶方歸自己席上跪坐,再開口道:“蕩寇將軍所言有理,吾軍便先拔陽翟,再往援涼、並!然亦當多作謀算,勿延時日久,又或硬撼折損太過!”

 之前大家爭的都是硬攻,徐庶此時改為要智取,只是陽翟堅城一座,又有良將夏侯惇領兵一萬駐守,急切間能有何妙策輕得?

 左右問過一圈,將軍、校尉們敢戰敢拚,妙計卻一個也沒,徐庶自己也暫時尚無計策,最後隻得對鄧季道:“明日且照常輪換攻城,虎牙軍管亥校、蕩寇軍鄧賢校、驍騎軍吳樸校攻城,諸射聲校接應,其余各部待令!某隨主公、三將軍城外觀戰,尋機覓隙,再作計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