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農夫三國》三百一十八.人事
劉備的去向定下,鄧季也不是立即就要出兵宛城,之前總還要準備一二。

 當然,出兵也不能太晚。

 賈詡的意思,最好在今歲冬季嚴寒到來前出軍討張濟,因為袁紹、曹操注意力都還在別處,自家動作快、速戰速決的話,這兩家應該來不及有動作;若出意外戰局拖延,面對馬上來臨的寒冬,袁曹來襲也要艱難許多,自家應變時間充足。

 招待劉備諸文武的宴席一月後,郭援、閻行、溫恢、牽招四位新近加入的文武被招入將軍府中。

 七月時晉陽一戰,牽招被俘獲,因念及家中不能降而求死,徐晃見他真誠純孝,做主釋放而去。其歸鄴城後,先被袁紹遷怒閑置,然待袁尚、高乾歸,言及戰事,牽招算是有功,且又守節不降鄧賊,又受褒獎。

 只是為子棄並州不顧、任由鄧季穩定西涼後方,袁紹志大才疏、任人唯親的性子已為明眼人看得通透,心灰意冷的不是一個兩個,此番征公孫瓚易縣,便有人托疾稱病、尋事由不隨軍。

 袁紹領大軍親征易縣,三子俱受令隨軍,鄴城由郭圖主事,防務並不緊。

 最先選擇背離去的是辛氏兄弟。辛評雖有勸韓馥讓冀州之大功在前,然袁紹更喜袁尚,自家支持的袁譚居青州,實力還不如幽州袁熙,雁門時勸袁紹又已冒犯,恐遭其害,便與辛毗商議,辛毗對袁紹更是不滿,隻勸兄長領家族往南投曹操這位明主。

 若在之前,曹操乃是仰袁紹鼻息渡日的,有鄧季這大敵在。兩家輕易不會交惡,若棄袁歸曹,只怕鄴城遣一使者至,曹操便得將其等送歸問罪;然孟德迎天子之後,漢室數百年余脈不絕。大有人往附,又新敗劉備,取徐、豫二州,聲威大振,已不太懼兵多將廣卻才並州大潰、數年不得滅公孫的袁本初了。

 天下名士皆知,邊讓之事後。曹孟德正努力彌補,只要還有稱雄之心,應該不會再做出令士人寒心之舉。

 兄弟倆計議定,以重金厚酬關系歷來不差的郭圖,尋機合族渡河去投曹操。

 郭圖本貪財,得報辛氏離城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

 辛氏前腳剛走,牽招亦不客氣,他羨慕司州卒兵精甲天下,又有徐晃義釋之事在前,便欲往投鄧季。

 他為武將,求令領軍防備河內磐石軍,要走比辛氏還容易。先暗中令人把家眷老小自安平國接出,秘密送往河內,自家再領親信百余入河內請降。

 如今,也不過才到長安六七日的功夫。

 廳中人多,牽招新來,盡皆不識,聽主公鄧季介紹,左右軍師、別駕徐庶之外,尚有長安令楊阜、高陵令張既、安邑令衛覬、狄道令石韜,校尉趙衢、薑敘、梁寬等人在。

 四位新人入內。鄧季先對郭援、閻行開口:“二位本皆大將,今既降我,自當重用,然司州軍製與它處有別,將軍職非功不授!或有屈才不如意處。尚請寬諒。今武職有二,可請自擇:或為偏將鎮守關隘,或為校尉征戰四方!”

 這些年下來,世間諸侯為拉攏武將,只怕官職給得不夠高,各種將軍、雜號將軍已泛濫得緊,獨鄧季麾下,仍堅持職不輕授。

 給出的兩個武職,很明顯,偏將位高又安穩,但再升遷的機會卻小;校尉位低,不過逢戰多,立功機會亦多。

 閻行先答:“某有校尉足矣,願為主公蕩寇掃敵,待得功再求賞!”

 郭援亦想硬氣去學閻行,只是原先身為並州大將的,降司州後職位太低只怕被人取笑,又不似閻行年少武勇搏得起,沉吟好一會後,終於還是抬頭:“某願替主公守關隘、禦外敵!”

 二將都有了選擇,鄧季點頭,對郭援道:“既如此,足下便可為偏將軍,領兩千卒兵守杜陵縣!”

 杜陵縣屬於京兆尹,離長安並不遠,這裡駐軍除與黑鐵衛一起協防長安外,最關鍵還能守住子午谷道出口,防備張魯。

 秦嶺有六道,子午為王。

 張魯佔高祖劉邦龍心之地漢中,然其五鬥米教局限大,難納名士豪傑為用,又與劉璋有殺母之仇,自兩家交惡後,生死大敵便只在蜀中,這些年雖一直趁動亂大肆吸納人口,卻始終無力奪北地來稱雄。

 田豐、賈詡都認為張魯無心進犯,不過必要的防范卻不得不做。

 子午谷之外,秦嶺其余五道,武關早在鄧季手中,庫谷道通的是涼州金城郡,且要到唐朝時才開通,不在算中。其余陳倉道出口在陳倉縣,且有散關,斜谷出口在郿縣,儻駱道出口在武功縣,都在右扶風內,相互離得不遠,閻行不願為偏將,鄧季也不肯再派大將去,隻三縣各駐軍一曲守衛便罷。

 這次新組部隊的卒兵來源,都為武威、安定二郡所收。

 涼州空曠,馬超雖已搞明白麴義降鄧真相,然馬氏全族已遷往長安,他在武威獨木難支,龐德不會輕易隨他起亂;形勢不利,麴氏忙著安內,亦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起變故,還有車黍在側看管,只能含恨忍辱待機,任由司州小吏在自家昔日地盤上清戶籍人口田地、選拔卒兵。

 涼州民風彪悍,武威、安定漢民數合計雖不過四萬余戶,十來萬人口,然還有不少羌氐已認命留下,得原馬騰降軍加新降兩郡百姓、大戶部曲、羌氐外族中挑選過,所得卒兵共有萬二之數。

 說起來,鄧季軍中卒兵就以涼州人最多。

 只是經過這些年折騰下來,善使長柄器械的西涼勇士早經過好幾波磨難,這萬二入選的新卒兵中,便以弓卒最多,足佔去一半,有六千余。其余刀盾卒三千,戟卒兩千余,力卒不足八百。

 新配置給馬超、龐德、楊秋三校的人馬,各隻千人,俱以力卒、戟卒、弓卒混編。半數百人將以上軍官皆按慣例自老四軍中抽調而來。

 這些新卒兵補充蕩寇等四軍損耗本還不足,鄧季卻想再做它用。

 郭援之後,鄧季又對剩下的武將道:“前者虎牙軍校尉宋憲戰歿,其職尚缺,牽、趙、薑、梁四位,可有願往者?”

 宋憲死於閻行之手。但那時相互為敵,陣中各為其主,如今雖不會追究,但閻行不適合再往虎牙軍中任職,鄧季隻問牽招、趙衢等。

 四人一時俱沉吟,難下定奪。還是趙衢、薑敘、梁寬三個隨司州時間略長,不怕因言獲罪,梁寬直問:“不知余者主公如何安置?”

 這也是要比較後才下決定,鄧季如實道:“剩皆任校尉,往武威領千人,與馬超、龐德、楊秋三校共討羌氐、賊寇,並防麴義。吾意以七校為底,明歲新組一軍,號‘奮武’,奮武將軍以下皆按功給職!”

 這又是司州舊例,去虎牙軍中能得一個穩當的校尉,否則只能去新軍中競爭。當然,也有可能得一個更顯赫的將軍位。

 有馬超、龐德、閻行在,梁寬自度爭不到這將軍,趁有先前問話之便,接上:“某願往虎牙軍效命!”

 閻行不怕競爭。只是馬超暴烈,他與其有舊恨,本不願去武威,然而虎牙軍也不利,梁寬口快。位置又只有一個,隻得作罷。

 事情便算定下,其余閻行、牽招、趙衢、薑敘皆得往武威去待命。

 梁寬孤身往虎牙軍任職便可,舊部便讓與閻行統領,趙衢、薑敘都已有人馬,只剩牽招校需到武威才能組建。

 新校的軍候、百人將會有老卒兵抽調,武威還能剩下四千五百弓卒與刀盾卒,鄧季調撥其中三千往各處換傷殘、年老卒兵,補充涼州監察與各縣衙差役。

 最後的一千五百人,全補充給退回河東的臧霸。

 一直頂著空殼的武衛軍,也終於要有點人馬了。

 司州文武分家,武事安排畢,鄧季再轉頭對一乾文士,先對溫恢道:“吾不喜誇言空談之名士,與君雖為舊識,卻未知才乾如何,然田師力薦,便且任為長安令,望足下速通司州各法,待來歲春,觀政以定去留!”

 衛將軍府邸所在,長安令是要職,如今卻安排給還需一邊學習一邊處理政務的年輕文士,定有不妥。然而溫恢這年輕人田豐、田疇考校幾次,皆認為才乾在絕大多數縣令之上,隻好勉強定下,由田疇幸苦先帶領一二。

 鄧季又對原長安令楊阜、高陵令張既、安邑令衛覬、狄道令石韜四位道:“司州文官升遷原需以政績按部就班,四位立足未穩,本不當便賞拔任事,然涼州初平,各郡急需安頓回遷之民眾,討撫羌氐,協防麴義、張魯,各縣政務匯總,郡守不可再缺,這遭便為破例,望諸公勿負我!”

 這四位縣令雖政績上佳,然而投入司州體系時間都太短,本不當就提拔起來,只是如今已佔涼州大部,擴張得快,縣以下基層文吏倒已漸漸充實堪用,只是實在缺能就近統籌分管一郡,減輕田疇、田豐、賈詡、徐庶政務壓力的能人,隻好破例。

 除鄧季先前所說原因外,楊阜、張既熟悉西涼情況,堪用;衛氏一族讀書人最多,能出仕的也就多,急需拉攏再多壓榨些人出來;石韜則為徐庶外第二位荊州名士代表,重用他可多吸引荊州士人。

 這些,都是之前便與兩位軍師、徐庶商定下的,只是由鄧季來宣布罷了:“冀縣之戰,韋康、趙昂多有功,遷韋康為右扶風,另賜勳田百畝、錢千緡、絹兩百匹;趙昂升任漢陽太守!其余諸郡,石廣元遷武都太守,衛伯儒遷安定太守,張德容遷隴西太守,楊義山遷武威太守!”

 石韜、衛覬、張既、楊阜齊躬身:“喏!敢不效死?”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