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農夫三國》三百六十五.觀碑
楊鬥被少年隊率幾句話鎮住,其余人等再不敢多嘴出聲。

 張平這才滿意點頭,回頭往原本同來,先前一直在後靜觀的五人之一面前稟告道:“百將,某隊已足數!”

 張平稟告畢,幾步站到這人身後去。

 這位就是今後自家等的百人將?楊鬥仔細看他,除了始終面沉如水,並不見有何異處,不過有先前張平的教訓在,料定就算去挑釁也落不下好,他決定還是先將嘴巴閉上。

 少年張平之後,又有兩位隊率挑夠下屬,齊到這位百人將面前稟告,這人上前,自家又點了兩伍卒兵,才開口道:“某乃安定彭陽縣人,姓董,名健,今日起便為本屯百人將!”

 他說話甕聲甕氣的,大概平日話也不多,隻平述這幾句,便招過旁邊一名少年文吏,指著向眾人介紹道:“此人姓衛,名開,字仲遠。本河東人,現籍於河南新成縣,今日起為我屯軍吏!諸公斬獲軍功、甲胄戰馬損耗皆尋此人記錄,不識字者亦可求他代寫家書。”

 董健對全屯交代完畢,就不再說話,隻用目光來回往人群左右掃視,應該是在看屯下有沒人再出來疑問、刺毛,楊鬥注意到他有意無意瞟了自己好幾眼。

 察覺對方正等著,楊鬥自然更不會再出聲。

 董健等了一會,似乎有些失望,回身走到牽招旁邊,衝牽招旁邊人群中的一個人施禮:“軍侯,某屯已成!”

 那人滿臉絡腮胡,點頭示意董健站到身後,待五位百人將盡完事往告畢,他才向牽招低聲說兩句。牽招點頭後,他往後一揮手。領五位百人將、一名文吏、一名婦人俱行過來。

 到五百名卒兵前站定,滿臉絡腮胡的開口道:“某姓胡,名乙。泰山人,今籍弘農。原為威烈軍百將。因功得賞為本曲軍侯,願日後與諸公同建功業!”

 在楊鬥等眼中,眼前這位軍侯已經要算大人物,不再與之前的小軍官類似,還未開口似乎就有官威,俱都屏聲靜氣聽他說話,不料胡乙之前大概甚少在這麽多人面前說話,有些緊張。說完幾句,竟然推著頭盔撓兩下頭髮,再開口:“呃,平涼軍不設果毅校,我曲屬戟騎校,校尉姓田,名為讓,此時與閻將軍正立於高台之上,日後自可得見。”

 只是撓頭這個動作,就讓他官威全失。說話又不利索,分明是在邊想邊說。

 說完話,胡乙又推推頭盔。撓頭,再道:“各校尚有監察一人,我校監察姓陳,現隨校尉身側,日後亦可見。”

 說完,再一次撓頭,然後手指隨他過來的文吏:“此人姓李,乃曲中軍吏,職與各屯軍吏相仿。隻平日多以領發糧餉事為重。”

 再指旁邊的婦人,這次表情要嚴肅許多:“各曲皆設醫匠一人。此女醫匠本姓尹,其夫姓高。乃我曲甲屯隊率。袍澤兄友之妻,俱不許戲!若有犯,輕者棍責,重則處死!”

 再頓一頓,厲聲喝道:“主公麾下諸軍,二者逢戰不可失!一為軍旗,二為女醫匠!平涼軍旗主公尚未授,然日後必有賜下,諸公亦當先知,軍旗若為敵所奪,卒兵逃歸者,盡斬,家眷貶為罪民!女醫匠陣中戰死無罪他人,卻不可使遭敵生擒,否則得活之護衛者免卒兵之身,戶籍削為罪民!”

 將最後惡聲惡氣的話說完,胡乙又撓頭一會,只是已再找不到話說,便揮手:“我曲移後五十步,計冊!”

 胡乙領著全曲人等後退五十步,讓出腳下白線,高台上閻行便又複開始念名字讓人過來,這是開始組建田讓校第二曲。

 胡乙曲則由六名軍吏拿著冊子往各屯統計隊、伍,每人姓名表字,有無坐騎等,這般耗時可不少,待統計完全,令有坐騎者牽來馬匹,全曲集合往校場門外移動。

 校場門前早有軍馬場吏員領數千戰馬等著,楊鬥等出門來,只見黑壓壓大群馬匹嘶鳴揚蹄,又由軍吏念名,無坐騎者往領戰馬一匹、乾糧若乾。

 戰馬之後,再補領鞍韉、戟弓,甲胄卻缺,無人能得。

 楊鬥終於明白這次被挑選到平涼軍,是因為自家這些來自曹營、黑山、西涼的新卒兵即便未當過騎兵,卻至少都騎過馬。

 一個個新領到戰馬,配好鞍韉馬鐙,就都能躍上坐騎,打馬前行。

 胡乙曲是第一個出門的,選擇面很寬,楊鬥在馬群中左看右顧,特意選了匹四蹄粗壯、體型高大的母馬,性格不會太暴躁。

 挑馬、領乾糧,隊伍不停歇往前走,等他們轉過街角,楊鬥回頭看,之前的事情繁瑣,第二曲人馬還未出校場來。

 胡乙領著隊伍,全曲五百騎轉過街道一直向西,從城西上西門出城,再然後轉向北。

 楊鬥等新人騎術還不甚精,隊伍速度就快不起來。見隊伍只顧向前,到城外也並不停歇等待,楊鬥又忍不住,開口問隔著幾個馬頭的張平:“隊率,我等如此便上路,不待大軍同行?”

 張平瞅他一眼,見其他卒兵亦多疑惑,還是開口解釋道:“將軍有令,各曲建畢,自行領卒兵往三崤山觀碑,再於谷城縣城外集結扎營,明日方啟行往涼州!”

 “觀碑?”

 楊鬥還是疑惑,不過同伍的另兩位卻知道,聞言面色都一變。

 之前軍吏統計名冊時,楊鬥已知道自己同伍的其余四人名字,出自閻行、牽招本校的勇卒叫王裘,剩下的三位輜輔兵,司州少年叫周蘇,黑山老賊叫龔酉,出自西涼亂軍的叫蔣霸。

 此時聽聞去觀碑,王裘面上盡是興奮,周蘇卻有些黯然。

 楊鬥便問王裘:“此何意?”

 王裘便道:“三崤山乃卒兵埋骨之所,英魂齊聚之地!卒兵俱以死後葬入為榮,某聞之久矣,隻恨於西涼入軍。至今尚未曾得往一觀!”

 楊鬥還是不明白,不過王裘也沒去過,少年周蘇又不接話。隻得先丟開這個,又提起另一個話題:“尚有一問:閻、牽二將軍本校。原什、伍之長何盡不見,任我等自決?”

 王裘斜他一眼:“今日角力敗北,非是勇力不如足下,勿便歡喜!若足下有犯勇卒七德、軍紀事,被百將免職,我等當再決!”

 說完,又換上羨豔口氣:“我等軍中原什、伍之長,多抽留雒陽。聞主公欲以其等為骨,組橫野、武衛兩軍!橫野為強軍、調武衛可得升職!”

 聽聞原本的什長、伍長被抽往重用,自家平涼軍是不被重視,才輪到他等小卒降兵來決定基層職務,楊鬥不再說話,隨著隊伍一路往北行。

 三崤山各處還有很多積雪,不過大道上鋪著石塊,已經乾爽。待轉過幾個山坳,看見滿山的墳堆,軍侯胡乙才在一小塊草坪前大聲喝令:“下馬!”

 一聲令下後。全曲五百人下馬,胡乙再道:“某親衛留此看馬!其余各伍可自行往觀,河南卒兵當為同伍袍澤作向導、讀文!待足一個時辰。整軍離山,逾時不歸者,每逾一刻全伍受軍棍二十!”

 山上墳墓太多,積雪上到處有腳印,大家左右看看,很多人都不知該往何處去,少年卒兵們出聲叫喚:“隨某來!”

 楊鬥、王裘等就看著周蘇,少年點點頭,舉步向前。

 楊鬥等忙跟在他身後。

 楊鬥等沒有走山道。周蘇領著他們在坡地草坪墳堆中踩著積雪往上爬,少年雖然有些情緒低落。但五人中唯有他識字,每次同伴問起。還是盡責地將碑文上文字念出。

 每一小塊碑面上,都記載著一個戰亡卒兵的籍貫、死地、死狀、功勳、德操等,一個個聽下來,隻言片語便讓楊鬥、蔣霸汗毛倒豎,王裘、龔酉熱血沸騰。

 一路聽著,有些墳堆內埋的是火化後的骨灰,有的甚至只有衣冠塚。

 再爬到半山上一座墓前,周蘇低頭輕撫碑石,有些發呆,龔酉不解問:“為何不讀碑文?”

 少年頓時驚醒,回頭看龔酉一眼,再低頭輕聲讀道:“河南郡河南縣老槐亭甲屯周公,諱名義,本青州平原人氏,興平元年選為勇卒。此公逢戰爭先,於軍中立有中功一件,小功三件,拜官軍侯,持勇守義,無違“勇卒七德”之事。建安元年,使君親領諸校尉於河東迎駕,逢劉豹領匈奴騎南下,周公時為孫康校軍侯,喪於衝陣之初。殮屍時,骨肉俱碎融入泥中。此公焉不為勇卒、輜輔兵輩之表率乎?”

 讀完,少年又發呆,好一會才輕聲道:“此乃家兄!”

 聽他這一句,余下四人皆怔住,好一會後,王裘輕聲道:“英魂得入三崤山,令兄無憾,無需悲念!你我既同伍,今日之後,我亦當為你之兄!”

 楊鬥這時候也忍不住同龔酉一起出聲:“尚有某!”

 蔣霸最後結結巴巴補上:“某亦如此!”

 少年擦去眼角水痕,抬頭時面上已帶微笑:“久未上山,不意今日作婦人態,使諸兄見笑!”

 這幾句話之後,五個人都覺得彼此間不再那麽陌生,楊鬥等隨著少年周蘇一起笑起來。

 周蘇再領眾人往上,又轉回大道,在大石碑前讀了那句“丈夫揮戟踏馬,歿於天下正事,豈有憾焉”。

 大石碑之後,眾人繼續向上,周蘇對此地甚熟,領著他們近抄近道,不過越往上,墳墓石碑越少,直到離這座山頂還有百余步時,其下已無余墳,只有四座墳並排在一起,周蘇指著道:“此地為校尉墓!”

 再作介紹,四座墳分別埋著王曠、吳敦、孫康、宋憲四位,是司州校尉一級軍官。

 靠近後,周蘇讀孫康的碑文給他們聽:“校尉孫公,諱名康,字伯台,孫仲台之兄也。孫公本泰山人氏,興平二年領眾投使君,官拜都尉,逢戰身先士卒,持勇守義,無違“勇卒七德”之事。建安元年,使君親領諸都尉於河東迎駕,逢劉豹領匈奴騎南下,孫公喪於衝陣,孫仲台尚負屍出陣,得攜其威左右衝突。殮屍時,公受十余創,創傷多透體出,脖頸亦折斷。使君以孫公殊勳,令以校尉禮葬之!”

 蔣霸怎舌道:“校尉亦如此乎?”

 周蘇搖頭:“非隻校尉,疙瘩大哥治下,便將軍亦如此!且再前行。”

 再往上爬二三十步,幾株松木背後一塊小坪上,又是三座墳塋並排,周蘇指道:“此為將軍墓!”

 再介紹,右邊兩座老墳是苦蝤、周毅,左邊新墳是尹奉。

 周蘇再讀苦蝤碑文:“將軍高公,諱名衝,字盈之,自號“苦蝤”,本東平郡人氏,與使君相識與微末,數戰爭先,衝陣拔營,又擅練兵排陣,操演卒兵。時虎牙、蕩寇統軍者官隻授校尉,高公官拜虎牙校尉。初平四年春,使君親征魏郡,高公隨使君破鄴城,因父仇誅繼母胡氏全族,謂弑母者不詳,自刎於鄴,嗚呼,慷慨悲歌矣!使君以公殊勳,特破例令以將軍禮葬於此。”

 他們五人抄近路, 行速最快,周蘇又將周毅、尹奉的碑文讀過,才有別的隊伍走到此地,見人漸多,五人才折身回轉。

 下山途中,周蘇尚指著頂峰對四人道:“鄧公有語,他若身亡,當葬於此頂處,碑文亦當如卒兵例!”

 說完,少年再告道:“逢戰生死平常事也,我等不當避諱。待入軍中,戰亡或葬於此山,或家人自決,諸兄當先告於軍吏處。”

 這個時候,連楊鬥都在沉默,無人回少年話。

 山道旁,眾人又見軍侯胡乙領著張平等人在各處查看墳墓,一個個抬石捧土,將被雨水、大風打垮的墳塋基石土堆重新砌好。

 下到山腳,第二曲人馬也到,正陸續上山。

 待女醫匠、軍吏等下山來,楊鬥箭步行到本屯軍吏衛開面前,問:“某若死,可得入此地否?”

 衛開回道:“若汝自願,逢戰死便得葬此地;非戰死者,需得有殊功,鄧使君特恩,方許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