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農夫三國》三百四十四.狂襲
“篤篤篤!”

 “何事?”

 “將軍,鄴城急報!”

 聽到是軍情急報,淳於瓊吃了一驚,急披衣出門。

 報信的人取書獻上,淳於瓊接過一看,乃是沮授傳書,內容為鄧季麾下威烈軍三日前自長子縣南撤,獨留武衛軍與龐真守城,現不知去向,恐其等行圍魏救趙之策,繞河內來襲魏郡,令黎陽守軍閉城警戒。

 原來袁紹兵圍長子,亦逼壺關,戰報已可由滏口陘傳回鄴城,並州事告知鄴城已比以往快速許多。

 就地域而言,鄴城距司州河內比黎陽還要更近一些,然而河內郡狹長,黎陽接壤河內朝歌縣,再往前就是河內腹地,袁紹令淳於瓊屯兵黎陽,更易威懾到磐石軍。

 黎陽雖非郡治所,卻為司、兗、冀三州交界之所,除西鄰司州河內郡外,隔著黃河(古河道)就是曹操的兗州東郡,乃兵家要衝,城牆比一般小縣要高出許多。

 領一萬兵馬屯兵黎陽,兩百裡外鄴城還有上萬駐軍,淳於瓊一直覺得這邊很平靜,不會有戰事。

 鄧季卒兵雖有精銳善戰之名,駐於河內的磐石軍自組建之日便未聞出戰過,據探子回報的消息,往年磐石軍卒兵多數在家務農,戰力應該不會太高。

 淳於瓊屯兵黎陽之後,磐石軍才集結起來,多數駐扎在對面的朝歌縣。

 河內密集的塢堡讓人沒有進攻,只要對面磐石軍不動,吸引其等的目的達到,淳於瓊便隻按袁紹吩咐。也老老實實呆在黎陽。

 在袁軍帳中文武裡,淳於瓊絕對資歷第一,與袁本初、曹孟德同出西園八校尉的他,跟隨袁紹時間最久。

 資歷最足,卻不是地位最高。

 地位最高的。乃是首席謀士沮授!故此,沮授傳來的書信上才有一個“令”字。

 非止沮授,現如今審配、郭圖、文醜、張郃等的受重視程度,都已超越了他淳於瓊。

 這讓淳於瓊有些灰心。

 他沒什麽大本事,作為老人,現在也沒有特別強的進取心。做事只求不犯大錯就好。

 因此,屯兵黎陽後,淳於瓊往河內派出幾波斥候,監視住磐石軍,做到該做的事情。其余時間注意力便只在城內。

 三州交界之黎陽,當然繁華。

 南下販馬,北上運絲,西去賣藥,往東輸紙,每日裡,往來總有幾波商販。

 袁紹佔有四州之地,如今諸侯中地盤最大。然而自領冀州外,青州給長子、幽州給次子、並州給外甥,都沒有外姓者何事。淳於瓊軍功又爭不過文醜、張郃、高覽、馬延這些後起之秀,謀略更不見長,眼見諸般無望,總得另尋手段為自己子孫掙些家當才是。

 自從屯兵黎陽這塊寶地,無論來自何方去往何處,經過黎陽的商販。總得為他淳於瓊獻上一份買路錢。

 所以,看到這軍令的時候。淳於瓊雙眉就緊緊皺起。

 司州威烈軍撤離長子,原因不明。對於這個情報淳於瓊也是重視的。只是在他想來,黎陽城高兵足,鄧慕安軍力有限,如今又三面開戰,戰事吃緊,豈能再遣精銳來攻城消耗?

 就算司州軍要襲袁紹之後,逼得本初回救,首選的也應該是鄴城重地而非黎陽!司州在這關鍵時候攻冀州的可能也不大,若其等圍鄴城,冀州各地都會有兵往救;攻黎陽,鄴城亦會遣救兵至!

 每日過境商隊的好處不想輕易放棄,沮授謹慎太過,本初經營寬仁之名已好久,以他淳於瓊的資歷,便有些許違令之處,便會被治罪麽?

 淳於瓊看過之後,思考半天,吩咐屬下:“再遣斥候往河內,小翼戒備,入城商賈仔細盤問,非舊日往來者不許入內!”

 這便不再顧。

 再兩日之後,有斥候急回報:“司州磐石軍自朝歌出,往北而去,恐欲移師蕩陰!”

 之前磐石軍大半留駐朝歌縣防黎陽,小部屯於蕩陰、林慮二縣防鄴城。這突然得知韓浩大軍移師蕩陰,是要針對鄴城去了?

 莫不成為解長子之圍,逼本初自救,韓浩隻得出此昏招?

 淳於瓊急遣快馬報與沮授,又暗自思量自家要不要出兵。

 不是出兵應援鄴城,而是直取河內!

 即便再無才能,於軍中多年,他也能迅速發現其中戰機!

 鄴城堅雄,為天下有數,又有冀、青、幽三州兵馬為後援,六年前失陷於黑山隻屬於一場意外,淳於瓊不信韓浩憑一支孤軍能攻取下來。

 鄧季能武裝起四支騎軍已是大不易,磐石軍平日務農,戰馬不足,若韓浩移師蕩陰的消息屬實,他淳於瓊都可直接出兵河內,那些塢堡難啃,但也可以完全不顧,將韓浩遠遠甩在身後,直去取河內郡治懷縣!

 若聞懷縣被陷,長子縣守軍尚可堅守幾日?

 只要取得懷縣,堵住韓浩軍歸路,待三州大軍匯集將其圍殺,河內便將再不姓鄧!

 若能得這般顯赫的戰功,那些私下笑自己屍餐素位的總該閉嘴了吧?這豈不比留在黎陽盤剝商隊、求取蠅頭小利更使人動心?

 只要韓浩移師蕩陰屬實,自家就能到手大功一件!只是威烈軍到底去了何地?南下敵曹操還是往西平涼州?該不會藏在河內,以此誘自家出軍,再半道擊之?

 是一貫的求穩,還是冒險一搏?

 這般患得患失中,過了一天半,斥候再有回報,磐石軍果然一路向北,移師到了蕩陰!

 還未等淳於瓊拿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冒次險,布於河內的探子再火速來報,威烈軍數千騎正往黎陽殺來,今已過朝歌!

 淳於瓊頓時大吃一驚,顧不得其余,急令封鎖城門,軍士備戰!

 威烈軍來得甚急,不過待其等到,淳於瓊登西城樓一看,對方才五六千騎,半點攻城器械也無,自家城高兵足,頓時放心許多。

 他剛在城樓上慶幸過,城下幾聲號響,威烈軍中有射聲校上前,沿護城河奔馳怒射城上,其余威烈軍卒兵則一分為二,繞城牆運動開去。

 小縣城多半只有一道城門,黎陽雖非郡治,卻歷來受重視,城池比其余小縣要大,城牆要高,亦設有東南西北四道城門。

 威烈軍一到便動作不停,讓淳於瓊大為驚疑。

 猜不透敵人舉措,就是不妙!

 他還沒想明白原因,滯留城內的四五個商隊俱有人取出刀兵,分撲向南北二門,斬人奪門!

 事起得急,淳於瓊只聽得城內廝殺聲起,急回頭看,卻已無力再改變什麽。

 淳於瓊斥候探河內虛實,如此關鍵時刻韓浩豈能又不遣密探偵魏郡動靜?淳於瓊守備不嚴,黎陽城每日不閉門,許商隊往來通行,此等事張遼到懷縣便已得告知。

 既然對方防備不嚴,張遼立即定計,尋得幾支常往司州行商的青、兗商隊,將人馬財貨盡數扣下,威逼利誘商隊頭領同意,以磐石軍中刀盾卒假扮其等同伴,先一步混入黎陽城。

 在這亂紛紛的世道,哪支商隊沒有刀兵護衛?只要假扮的人沒用司州最明顯的長戟,有熟悉的商隊頭領領著,軍士們如何察覺?

 待張遼領軍到城下,城內潛伏的近千磐石勇卒暴起發難,守軍淬不及防,片刻之後南門先被打開,沒多久北門亦陷,威烈軍已繞城牆奔至,趁勢殺入城中。

 城池一日便陷落,巷戰時袁軍全無戰意,大半請降,淳於瓊奔逃不及,被堵在西城門下,思及無顏再見袁紹,亦不可能降鄧季,自刎身亡。

 待入城,張遼令割淳於瓊首級硝製,帶在軍中。

 黎陽休息一夜,第二日,留彭亢校壓降卒緩行,張遼一眾往北進軍。

 此時,韓浩已領磐石軍兵逼鄴城,只是圍而不攻。

 張遼到鄴城外轉了一圈,想城樓上出示淳於瓊首級,耀武揚威一番之後,再改向西北。

 滏口陘東出口、涉侯國縣兩處鄧季故地如今袁紹亦派有守軍,只是防禦重點完全在西面壺關,前重後輕,涉侯國城內駐軍千五、滏口陘口隻得兩百人。

 張遼輕取滏口陘,再急進攻破涉侯國時, 彭亢校已將降俘轉交韓浩,追上大隊人馬。

 臧霸、孫觀等死守長子的第九日,張遼軍出滏口陘,與龐真子龐遷裡應外合,一戰大破圍壺關之袁軍!

 淳於瓊兵敗身亡,磐石軍圍鄴城,威烈軍再度遊走於外,袁紹軍心士氣頓時大跌,烏桓鮮卑本是來撿便宜的,見戰局不利也不肯出死力,本初隻得稍退往屯留縣駐兵。

 長子之圍到此方得解,最後的九日血戰,河東武衛軍受大創,戰亡三千余人,威烈軍果毅校尉孫觀重傷至昏迷三日。

 只要不出內亂,鄴城其實不用太擔心,袁紹在屯留尚難定行止,數日後,鄧季領虎牙軍、黑鐵衛親至上黨。

 鄧季援兵親至,河南郡剩下的兵馬便寡,曹操或能建功,此反倒堅定袁紹留下的決心,只是屯留乃小縣,不利防守,便領大軍退回太原。

 在太原城,袁紹連傳數道令往太行之東,一面令常山、趙國、巨鹿、清河等冀州郡縣兵往援鄴城;再抽青州、幽州兵來並州助戰;又令各地秋收後速送軍糧往太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